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产量问题,郝春团队与九江农科所合作,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精心培育,使得再生稻二茬亩产能达到250公斤左右,全年粮食亩产能达到900公斤。
金色稻穗,镰刀闪闪,一个个汗流浃背,一个个却又笑容灿烂。
这是记者前不久在江西九江共青城“共青源”再生稻千亩种植基地见到的场景。
站在田埂上的郝春看到这一幕,更是长吁一口气。
郝春是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共青源”再生稻项目创始人。
去年,他和刘丽娟、唐贤生、阿玮、周雪明等几个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开启了在共青城的创业之旅,而今年是他们的第一次“收获”。
“新知青”回乡
郝春1976年出生于共青城,父辈曾与首批知青一起垦荒。18岁前郝春都是在共青城读书生活,后考入南昌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毕业后曾在高校任教。
2001年,他到北京發展,后成立了两家公司,事业搞得有声有色,生活也颇为安逸。
长期在大城市生活,他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问题,很多人向往有片属于自己的地。
郝春虽然在城市长大,但因有亲戚在农村,每年寒暑假都有务农经历。
“除了犁田,其他诸如插秧、放牛之类的农活都干过。”郝春表示,在城市生活越久,他越怀念农村的生活。
一次回家,他听说曾是共青城骄傲的“鸭鸭”卖给了宁波维科,当时感到非常震惊。
共青城的发展离不开“鸭鸭”,每一个在共青城长大的人对“鸭鸭”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共青城的再辉煌出点力。
“得知此想法的北上广深朋友一拍即合,加上共青城是从垦荒农业起家的,那我们继续从此出发,做新时代的垦荒人,拿出垦荒精神,继承共青城精神,用新技术、高科技、互联网等手段,为新型农业发展融入新活力。”郝春说。
就这样,他们从不同的城市,相聚到了共青城。
种植“再生稻”
刚开始,他们非常想做有机农业,但经过调查发现做真正的有机大米很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接触到一种名为“再生稻”的稻种。据悉,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类品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前;待第一季稻成熟后,只割下稻株上2/3的部位,收割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经过自然培育,再长出一季稻子。
“不是所有的稻田都适合种再生稻,再生稻的生长对气候、温度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全国适合种再生稻的面积不到5000万亩。”郝春表示,这是一种受地域条件限制,同时增加劳动力成本,濒临消失的健康米生产技术。
高级农艺师袁飞龙在受访时表示,再生稻的产量50%是靠天赐,产量不高,生长周期长于一般水稻品种,所以口感及营养要好于一般水稻品种。
2014年,郝春团队开始在共青城金湖乡试点种植,效果不错。
加上地方农技站也希望规模化生产来带动农民恢复“再生稻”生产,最后他们决定发展再生稻。
为解决产量问题,郝春团队与九江农科所合作,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精心培育,使得再生稻二茬亩产能达到250公斤左右,全年粮食亩产能达到900公斤。
不仅是解决产量问题,郝春和他的伙伴们更注重挖掘其生态健康价值。
再生稻第二茬生长期间是不打任何农药的,所以再生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健康大米,而这恰恰是现代消费者所看重的。
基于此,他们把“共青源”牌再生米价格定在18元每斤。
初看起来,这种再生米价格有点高。但据了解,目前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了10年的包销协议。
这让郝春对市场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他的计划中,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
精准扶贫千余人
随着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郝春的扶贫愿望一步步实现。
2015年,郝春团队成立了前文提到的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共青城共青源再生稻专业合作社。
公司采取“公司 农户”的形式精准扶贫,部分农户在获得田租的同时被公司聘用为工作人员,部分农户按公司要求种植再生稻,公司定价收购,成为合作社社员。
公司目前常年聘用的农民有6人,日工有近30人,直接推动了1个贫困村236户农家1086人的脱贫进程。
村民胡迪普就是其中一员,据介绍,他家有13亩农田,孩子外出打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种植、收割稻谷等一系列繁忙的工作。就在去年,他把农田承包给了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每亩650元的价格租给该公司,农忙时自己又来这边种植、收割,打打散工,一年至少赚2000多元,就这样,他每年有了一万多元的收入。“以前,自己种植的时候,每年累死累活除去成本也就5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推出“共青源”再生稻的基础上,郝春团队还逐步推出“共青源”绿板鸭、“共青源”菜籽油等绿色衍生食品。而后,他们还推动了“共青源”农场的马场众筹计划,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此外,通过对当地民居的修缮,郝春团队拟推出“乡村游”。
郝春期望通过产业的融合,来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金色稻穗,镰刀闪闪,一个个汗流浃背,一个个却又笑容灿烂。
这是记者前不久在江西九江共青城“共青源”再生稻千亩种植基地见到的场景。
站在田埂上的郝春看到这一幕,更是长吁一口气。
郝春是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共青源”再生稻项目创始人。
去年,他和刘丽娟、唐贤生、阿玮、周雪明等几个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开启了在共青城的创业之旅,而今年是他们的第一次“收获”。
“新知青”回乡
郝春1976年出生于共青城,父辈曾与首批知青一起垦荒。18岁前郝春都是在共青城读书生活,后考入南昌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毕业后曾在高校任教。
2001年,他到北京發展,后成立了两家公司,事业搞得有声有色,生活也颇为安逸。
长期在大城市生活,他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问题,很多人向往有片属于自己的地。
郝春虽然在城市长大,但因有亲戚在农村,每年寒暑假都有务农经历。
“除了犁田,其他诸如插秧、放牛之类的农活都干过。”郝春表示,在城市生活越久,他越怀念农村的生活。
一次回家,他听说曾是共青城骄傲的“鸭鸭”卖给了宁波维科,当时感到非常震惊。
共青城的发展离不开“鸭鸭”,每一个在共青城长大的人对“鸭鸭”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共青城的再辉煌出点力。
“得知此想法的北上广深朋友一拍即合,加上共青城是从垦荒农业起家的,那我们继续从此出发,做新时代的垦荒人,拿出垦荒精神,继承共青城精神,用新技术、高科技、互联网等手段,为新型农业发展融入新活力。”郝春说。
就这样,他们从不同的城市,相聚到了共青城。
种植“再生稻”
刚开始,他们非常想做有机农业,但经过调查发现做真正的有机大米很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接触到一种名为“再生稻”的稻种。据悉,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类品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前;待第一季稻成熟后,只割下稻株上2/3的部位,收割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经过自然培育,再长出一季稻子。
“不是所有的稻田都适合种再生稻,再生稻的生长对气候、温度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全国适合种再生稻的面积不到5000万亩。”郝春表示,这是一种受地域条件限制,同时增加劳动力成本,濒临消失的健康米生产技术。
高级农艺师袁飞龙在受访时表示,再生稻的产量50%是靠天赐,产量不高,生长周期长于一般水稻品种,所以口感及营养要好于一般水稻品种。
2014年,郝春团队开始在共青城金湖乡试点种植,效果不错。
加上地方农技站也希望规模化生产来带动农民恢复“再生稻”生产,最后他们决定发展再生稻。
为解决产量问题,郝春团队与九江农科所合作,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精心培育,使得再生稻二茬亩产能达到250公斤左右,全年粮食亩产能达到900公斤。
不仅是解决产量问题,郝春和他的伙伴们更注重挖掘其生态健康价值。
再生稻第二茬生长期间是不打任何农药的,所以再生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健康大米,而这恰恰是现代消费者所看重的。
基于此,他们把“共青源”牌再生米价格定在18元每斤。
初看起来,这种再生米价格有点高。但据了解,目前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了10年的包销协议。
这让郝春对市场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他的计划中,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
精准扶贫千余人
随着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郝春的扶贫愿望一步步实现。
2015年,郝春团队成立了前文提到的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共青城共青源再生稻专业合作社。
公司采取“公司 农户”的形式精准扶贫,部分农户在获得田租的同时被公司聘用为工作人员,部分农户按公司要求种植再生稻,公司定价收购,成为合作社社员。
公司目前常年聘用的农民有6人,日工有近30人,直接推动了1个贫困村236户农家1086人的脱贫进程。
村民胡迪普就是其中一员,据介绍,他家有13亩农田,孩子外出打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种植、收割稻谷等一系列繁忙的工作。就在去年,他把农田承包给了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每亩650元的价格租给该公司,农忙时自己又来这边种植、收割,打打散工,一年至少赚2000多元,就这样,他每年有了一万多元的收入。“以前,自己种植的时候,每年累死累活除去成本也就5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推出“共青源”再生稻的基础上,郝春团队还逐步推出“共青源”绿板鸭、“共青源”菜籽油等绿色衍生食品。而后,他们还推动了“共青源”农场的马场众筹计划,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此外,通过对当地民居的修缮,郝春团队拟推出“乡村游”。
郝春期望通过产业的融合,来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