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湖南省特色专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专业建设实际,依托风机生产企业,以MW级风机为典型产品,对《风力发电机车间转配》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阐述在校企“双主体”模式及“湘电风能学院”二级学院背景下“理实结合,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 ; 车间装配 ; 理实结合 ; 虚实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73-02
风电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风机呈现大型化趋势,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1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62.23GW,“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保持每年10000MW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人才缺口巨大[1]。作为高职院校,为风电产业、地方产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风力发电机零部件装配作为风电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值得高职专业课教学工作者探索的一个问题。
1.课程定位
《风力发电机车间转配》是风电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需的零部件装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根据市场调研及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情况,确定该专业的职业岗位有: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规划设计等。传统的讲授方法及简单的实训设备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该课程针对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要求,在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背景下,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结合,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风力发电机装配、调试、维护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在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下创建了“湘电风能学院”二级学院,充分调研风电行业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风电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学车间”(学校)和“车间课堂”(企业)双平台,实施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相结合的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及替岗能力。
2.2結合典型产品,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两种主打的风力发电机有两类,一是带增速齿轮箱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另一个则是不带增速齿轮箱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相较于双馈式电机,永磁直驱风机更能适应低风速,且能耗较少、后续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预计至2014年,我国永磁直驱风机产量将达到4000台,占2014年新增风机总量53%,其中1.5兆瓦永磁直驱风机和2.5兆瓦永磁直驱风机各占50%[2]。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工作实际需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选取2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为典型产品,灵活使用校内教学车间(校内实训室)和企业教学车间(风电企业生产车间),结合现场拍摄的图片、微视频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对风力发电机主要零部件、工作原理、主要功能等有初步认识。
根据风电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现有实训条件为基础,与企业专家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结合典型风机产品,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4)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教、学、做结合;5)理实结合,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应设计合理。例如:轮毂总成装配,首先将具体任务及所有相关的资料分发给学生,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到风力发电机仿真实训室进行技能培训及知识的巩固,最后再到风电企业车间,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操作技能训练。根据以上的思路,结合风电企业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3 对接生产实践,改革教学方法
(1)车间现场示范,操作结合
操作示范是职前训练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较机械性的工种。操作示范法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通用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风力发电机及其主要部件的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教学中,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安排学生2~4周的校外车间实训,由企业师傅、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操作,学生参与各个部件工艺的学习及装配工作,专业人员现场作指导,随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表现。
(2)理实结合,虚实结合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风机设备容量结构的不断增加,过去靠几把扳手及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则一不留神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所以需要很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MW级风机由于其结构尺寸庞大,要完全搬到学校、搬到课堂是不现实的,为了实现“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采用“理实结合,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之前,学生可在校内风机仿真实训室亲自动手进行仿真操作加深印象,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误操作,又可以达到学生操作技能培训的目的,最后可在校外实训基进行定岗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以生产实际为背景,改革考核方式
以实际工作为背景,培养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重点,改革考核方式,采取“过程+结果”、“笔试+操作”、“个人+小组”、“自评+互评”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考核题目源于现场技术、符合操作规程。其中“过程+结果”:过程考核(考勤、基础知识课业等),结果考核即综合性应用能力考核(仿真项目及现场操作项目的完成情况);“笔试+操作”: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以开卷或闭卷的方式),操作(现场操作);个人考核(主要是个人的出勤及教师提问等,以加分扣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小组考核(个人扣1分,小组扣0.5分,每周进行个人和小组考核);自评+互评:由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社会适应等,最后又教师给出评价。
3.实施效果
(1)引进企业专家,编写特色教材
针对风力发电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与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工程师合作,结合典型风机产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目前我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已编写了高职教材《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风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教材,其内容结合生产实际;工艺要求符合生产流程;图纸源于生产车间。
(2)学生欢迎,效果良好
针对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但偏向于动手的特点,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辅以不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已在我院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专业12风电01班初步实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叶云洋,陈文明.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于调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吴凤玲.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5):12-14.
[3]丁宏林.高职院校《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78-79.
[4]王先逵.机械装配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治琴(1984-),女,汉族,贵州省修文县人,湘电集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电机应用,风力发电教学研究。
叶云洋(1982-),男,汉族,江西上饶人,湘电集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讲师。
石 琼(1982),男,汉族,湖南省宁乡县人,湘电集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讲师。
何智洋(1982),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县人,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工程师。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 ; 车间装配 ; 理实结合 ; 虚实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73-02
风电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风机呈现大型化趋势,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1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62.23GW,“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仍将保持每年10000MW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人才缺口巨大[1]。作为高职院校,为风电产业、地方产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风力发电机零部件装配作为风电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值得高职专业课教学工作者探索的一个问题。
1.课程定位
《风力发电机车间转配》是风电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需的零部件装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根据市场调研及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情况,确定该专业的职业岗位有: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规划设计等。传统的讲授方法及简单的实训设备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该课程针对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要求,在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背景下,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结合,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风力发电机装配、调试、维护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
在校企“双主体”合作模式下创建了“湘电风能学院”二级学院,充分调研风电行业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风电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学车间”(学校)和“车间课堂”(企业)双平台,实施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相结合的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及替岗能力。
2.2結合典型产品,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两种主打的风力发电机有两类,一是带增速齿轮箱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另一个则是不带增速齿轮箱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相较于双馈式电机,永磁直驱风机更能适应低风速,且能耗较少、后续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预计至2014年,我国永磁直驱风机产量将达到4000台,占2014年新增风机总量53%,其中1.5兆瓦永磁直驱风机和2.5兆瓦永磁直驱风机各占50%[2]。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工作实际需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选取2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为典型产品,灵活使用校内教学车间(校内实训室)和企业教学车间(风电企业生产车间),结合现场拍摄的图片、微视频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对风力发电机主要零部件、工作原理、主要功能等有初步认识。
根据风电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以现有实训条件为基础,与企业专家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结合典型风机产品,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4)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教、学、做结合;5)理实结合,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应设计合理。例如:轮毂总成装配,首先将具体任务及所有相关的资料分发给学生,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到风力发电机仿真实训室进行技能培训及知识的巩固,最后再到风电企业车间,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现场操作技能训练。根据以上的思路,结合风电企业专家的意见,制定了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3 对接生产实践,改革教学方法
(1)车间现场示范,操作结合
操作示范是职前训练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较机械性的工种。操作示范法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通用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风力发电机及其主要部件的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教学中,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安排学生2~4周的校外车间实训,由企业师傅、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操作,学生参与各个部件工艺的学习及装配工作,专业人员现场作指导,随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表现。
(2)理实结合,虚实结合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风机设备容量结构的不断增加,过去靠几把扳手及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则一不留神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所以需要很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MW级风机由于其结构尺寸庞大,要完全搬到学校、搬到课堂是不现实的,为了实现“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采用“理实结合,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现有的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之前,学生可在校内风机仿真实训室亲自动手进行仿真操作加深印象,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误操作,又可以达到学生操作技能培训的目的,最后可在校外实训基进行定岗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以生产实际为背景,改革考核方式
以实际工作为背景,培养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重点,改革考核方式,采取“过程+结果”、“笔试+操作”、“个人+小组”、“自评+互评”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考核题目源于现场技术、符合操作规程。其中“过程+结果”:过程考核(考勤、基础知识课业等),结果考核即综合性应用能力考核(仿真项目及现场操作项目的完成情况);“笔试+操作”: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以开卷或闭卷的方式),操作(现场操作);个人考核(主要是个人的出勤及教师提问等,以加分扣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小组考核(个人扣1分,小组扣0.5分,每周进行个人和小组考核);自评+互评:由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社会适应等,最后又教师给出评价。
3.实施效果
(1)引进企业专家,编写特色教材
针对风力发电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与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工程师合作,结合典型风机产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目前我院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已编写了高职教材《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风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教材,其内容结合生产实际;工艺要求符合生产流程;图纸源于生产车间。
(2)学生欢迎,效果良好
针对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但偏向于动手的特点,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辅以不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已在我院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专业12风电01班初步实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叶云洋,陈文明.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于调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吴凤玲.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5):12-14.
[3]丁宏林.高职院校《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78-79.
[4]王先逵.机械装配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治琴(1984-),女,汉族,贵州省修文县人,湘电集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电机应用,风力发电教学研究。
叶云洋(1982-),男,汉族,江西上饶人,湘电集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讲师。
石 琼(1982),男,汉族,湖南省宁乡县人,湘电集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讲师。
何智洋(1982),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县人,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