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提高语文课的学习效率,一直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本文试从发挥心理因素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这一角度来探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心理因素 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因此语文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了解和调控。抓住学生心理去教学,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顺人心者,欲治人,人无为而不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真可谓是“强按牛头不喝水”。尤其在基础相对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斯莱文认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应该能够不断地反思其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并由此做出教学决策。
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教学,学生喜欢上专业课,因为他们有很多的机会是实地学习,动漫专业电脑制作短片,导游专业到各景区实践,影视专业更是学生的喜爱并在各类表演中提高了兴趣。就因为文化课薄弱选择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再次坐在教室接受老师的讲解传授,更冲击了他们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不断探索学生心理,根据课文内容特点,采用多种课型。记得大学作文课上老师把我们带出了教室,走人大自然,同学们顿时心情舒畅,因为情景交融,作文也就言之有物了。
面对自己的学生,尽管学校对文化课提出了“放低难度,重基础,段段清”的要求,但他们仍无心语文。我稍作探索了一下:
首先,应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课文较长,人物众多,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课前,我首先播放了《红楼梦》的电影,同学们在视觉、感觉、情感的综合括动下,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人物形象。再次学习课文时,很多文言语句、词语就迎刃而解了,配合设计好了优美的课件,学生兴趣增加了,主动投入到了课文学习中。多媒体电脑教学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但关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钻研使用中去。
其次,学校没有图书馆,学生也没有主动阅读学习的习惯,一学期 8篇作文很少有学生完成,有的同学甚至抄课文了事。为此,我们语文组筹集了一批杂志书籍,开设阅读课。从资料的检索到图书的选择、阅读、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写作都是极大的。尤其是写作,在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后,学生写作水平日渐提高;实在不善写的学生与其偷偷抄,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写下来,但我的要求是:抄别人的文章就必须要写出你挑选这篇文章的理由,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再次,要根据职业学校特有的心理特征来施教。结合学生专业用富有感性的讲解,让课堂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比如《黄山行》这篇散文,我让美术专业的学生采集黄山美景素描,让导游专业的学生做小导游选景讲解,然后我再把黄山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形象而又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讲课文。这样,学生为教师所吸引,为教学内容所陶醉,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增强师生情感交流进行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问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因为只有当师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被学生所接受。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大大提高,性格没有定型,思想没有成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处于发展独立思維的重要阶段。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它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成为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采取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态度,以为自己易懂的学生也就容易懂;动辄训人讥嘲,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从而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一位教师而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佳,学生甚至可能完全放弃这门课。善教者,往往用热忱、温暖和工作进取的精神,对学生施加影响,以炽热的情感、成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打动学生,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注意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鼓励他们,对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责怪,不呵斥,不宣扬,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因而能自然地就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热爱学生,热爱学习,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依靠内在驱动力去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依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教学才能,去解答学生的提问,去拥有师生间的共同语言。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往往对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愿意去做去想,一旦做对,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二者循环往复,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因此,语文教学的每个单元或课时应有明确具体可及的学习内容、训练方式,学生依次可自我检测来及时发现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语文老师课堂语言“准确、通俗”是起码要求,“机智、幽默”难以具备却又是老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对上课出现的—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老师如能灵活处之,势必能保持学生的亢奋情绪,反之学生则兴味索味,对上课顿时失去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求老师在上课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教师必须着力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是“某一节课”只有提高语文课45分钟的质量和效益,学生才会有兴趣和时间去喜欢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才有可能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课外应用中再学习,再反复作用于课内的语文学习。反之,便会陷入恶性循环。
语文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同时,除了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掌握过硬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等一些心理书籍,将帮助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渗透,提高教学艺术,从而保证教育工程的质量,使学生在智育、德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作者:(美)斯莱文.人民邮电出版社
[2]《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作者:石传平.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中国期刊网
[3]教育硕士论文网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心理因素 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因此语文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了解和调控。抓住学生心理去教学,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顺人心者,欲治人,人无为而不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真可谓是“强按牛头不喝水”。尤其在基础相对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斯莱文认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应该能够不断地反思其实践,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并由此做出教学决策。
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教学,学生喜欢上专业课,因为他们有很多的机会是实地学习,动漫专业电脑制作短片,导游专业到各景区实践,影视专业更是学生的喜爱并在各类表演中提高了兴趣。就因为文化课薄弱选择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再次坐在教室接受老师的讲解传授,更冲击了他们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不断探索学生心理,根据课文内容特点,采用多种课型。记得大学作文课上老师把我们带出了教室,走人大自然,同学们顿时心情舒畅,因为情景交融,作文也就言之有物了。
面对自己的学生,尽管学校对文化课提出了“放低难度,重基础,段段清”的要求,但他们仍无心语文。我稍作探索了一下:
首先,应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课文较长,人物众多,学生学起来较困难。课前,我首先播放了《红楼梦》的电影,同学们在视觉、感觉、情感的综合括动下,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人物形象。再次学习课文时,很多文言语句、词语就迎刃而解了,配合设计好了优美的课件,学生兴趣增加了,主动投入到了课文学习中。多媒体电脑教学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但关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钻研使用中去。
其次,学校没有图书馆,学生也没有主动阅读学习的习惯,一学期 8篇作文很少有学生完成,有的同学甚至抄课文了事。为此,我们语文组筹集了一批杂志书籍,开设阅读课。从资料的检索到图书的选择、阅读、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写作都是极大的。尤其是写作,在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后,学生写作水平日渐提高;实在不善写的学生与其偷偷抄,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写下来,但我的要求是:抄别人的文章就必须要写出你挑选这篇文章的理由,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再次,要根据职业学校特有的心理特征来施教。结合学生专业用富有感性的讲解,让课堂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比如《黄山行》这篇散文,我让美术专业的学生采集黄山美景素描,让导游专业的学生做小导游选景讲解,然后我再把黄山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形象而又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讲课文。这样,学生为教师所吸引,为教学内容所陶醉,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增强师生情感交流进行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问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因为只有当师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被学生所接受。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大大提高,性格没有定型,思想没有成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处于发展独立思維的重要阶段。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它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成为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采取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态度,以为自己易懂的学生也就容易懂;动辄训人讥嘲,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从而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喜欢一位教师而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课程,如果师生关系不佳,学生甚至可能完全放弃这门课。善教者,往往用热忱、温暖和工作进取的精神,对学生施加影响,以炽热的情感、成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打动学生,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注意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鼓励他们,对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责怪,不呵斥,不宣扬,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因而能自然地就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热爱学生,热爱学习,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依靠内在驱动力去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依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教学才能,去解答学生的提问,去拥有师生间的共同语言。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往往对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愿意去做去想,一旦做对,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二者循环往复,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因此,语文教学的每个单元或课时应有明确具体可及的学习内容、训练方式,学生依次可自我检测来及时发现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语文老师课堂语言“准确、通俗”是起码要求,“机智、幽默”难以具备却又是老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对上课出现的—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老师如能灵活处之,势必能保持学生的亢奋情绪,反之学生则兴味索味,对上课顿时失去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求老师在上课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教师必须着力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是“某一节课”只有提高语文课45分钟的质量和效益,学生才会有兴趣和时间去喜欢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才有可能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在课外应用中再学习,再反复作用于课内的语文学习。反之,便会陷入恶性循环。
语文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同时,除了自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掌握过硬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等一些心理书籍,将帮助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渗透,提高教学艺术,从而保证教育工程的质量,使学生在智育、德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作者:(美)斯莱文.人民邮电出版社
[2]《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作者:石传平.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中国期刊网
[3]教育硕士论文网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