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和谐 校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和谐社会”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热潮中。和谐社会是个大概念,建设和谐校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育规律的深层体现,也是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升高校中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学习和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构建学校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进而树立全员建设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影响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和谐校园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構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面临着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迎接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等各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努力创建和谐校园,继续保持学校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局面。构建和谐校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师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和实现校园公平和正义,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施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校的创造活力、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治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达到生活和谐、学习和谐、心理和谐。
根据党和国家对和谐社会的定义,我认为,和谐校园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实现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教职工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校上下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校师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全有序,就是学校管理机制健全,校园内安定团结、秩序良好、安全稳定、文明整洁、优美有序,校园环境具有浓厚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特色;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就是教师教书育人尽心尽力,学生增知益智成长成才,形成师生互存共荣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的辽宁中医学院的基本特征和深刻内涵,这些基本特征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构建过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紧紧把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环境,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思想,全心全意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积极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二、不断加强和推进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
持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和驾驭能力,确保学校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的基本前提。因此,学校领导班子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时代要求、认识国情、省情和校情的能力,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把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内生活和工作运行的各个环节,确保领导班子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一)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家讲座、录像报告、专题研讨、撰写学习心得、讲座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创了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学习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发展的有关精神,有效指导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实践。
(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进程。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坚决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坚持完善和落实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范,确定和实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内部分工、议事、决策的程序,以制度建设来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组织召开教代会与工会代表大会,定期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保证校长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
(三)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在全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学校要求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抓敢管、敢做敢为,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反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行为。学校领导每月数次到学生食堂用餐,每学期数次到课堂听课和检查,每次学生期末考试要下场巡考;每年深入基层单位现场办公1-2周,调研解决教学、医疗、科研、后勤、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赴兄弟院校调研学习;长期开展文明处室评比活动;教育干部克服“四小——小利益、小心眼、小动作、小圈子”,以提高工作效率,扭转校园不良风气。
(四)全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高校应全面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调整和修订一些过时的的规章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强调效率和效果,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用法、政策、制度管人、管事,体现出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实现规范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克服出现少数人、个别人说得算的一言堂、家长制的不良作风,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工作上出现漏洞和损失,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重视和加强对党群学团工作的领导,做好教职工和学生工作,为建构和谐校园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注重加强安全稳定、宣传统战和工会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高校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回避矛盾,不制造矛盾,敢于解决矛盾,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自觉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坚决与反动势力、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安全稳定意识,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三者关系,创建了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力量”的作用;定期召开双代会,高效率地征集和解决落实教职工代表提案;组织召开学校文化节、体育节、评先选优表彰大会和元旦歌舞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了全校上下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因此,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质量。
(三)加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可持续地开展校园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
和谐校园表现在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如人穿在身上的得体衣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学生长时间在校园中学习、生活,校园的硬件设施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很大,甚至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有无声的育人效果。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相信有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学校的校园环境将不断变化,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也将得到改善,党员干部的思想理念也会越来越完善。这种变革必然导致校内出现出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和谐 校园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和谐社会”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热潮中。和谐社会是个大概念,建设和谐校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育规律的深层体现,也是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升高校中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学习和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构建学校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进而树立全员建设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影响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和谐校园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構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面临着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迎接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等各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努力创建和谐校园,继续保持学校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局面。构建和谐校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师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和实现校园公平和正义,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施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校的创造活力、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治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达到生活和谐、学习和谐、心理和谐。
根据党和国家对和谐社会的定义,我认为,和谐校园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实现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教职工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校上下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校师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全有序,就是学校管理机制健全,校园内安定团结、秩序良好、安全稳定、文明整洁、优美有序,校园环境具有浓厚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特色;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就是教师教书育人尽心尽力,学生增知益智成长成才,形成师生互存共荣关系。这是构建和谐的辽宁中医学院的基本特征和深刻内涵,这些基本特征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构建过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紧紧把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环境,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思想,全心全意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积极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二、不断加强和推进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
持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决策和驾驭能力,确保学校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发展,这是建设和谐的基本前提。因此,学校领导班子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时代要求、认识国情、省情和校情的能力,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把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内生活和工作运行的各个环节,确保领导班子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一)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家讲座、录像报告、专题研讨、撰写学习心得、讲座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创了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学习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发展的有关精神,有效指导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实践。
(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进程。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坚决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坚持完善和落实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范,确定和实施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内部分工、议事、决策的程序,以制度建设来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组织召开教代会与工会代表大会,定期听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保证校长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
(三)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在全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学校要求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抓敢管、敢做敢为,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反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行为。学校领导每月数次到学生食堂用餐,每学期数次到课堂听课和检查,每次学生期末考试要下场巡考;每年深入基层单位现场办公1-2周,调研解决教学、医疗、科研、后勤、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赴兄弟院校调研学习;长期开展文明处室评比活动;教育干部克服“四小——小利益、小心眼、小动作、小圈子”,以提高工作效率,扭转校园不良风气。
(四)全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高校应全面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调整和修订一些过时的的规章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强调效率和效果,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用法、政策、制度管人、管事,体现出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实现规范管理,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克服出现少数人、个别人说得算的一言堂、家长制的不良作风,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工作上出现漏洞和损失,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重视和加强对党群学团工作的领导,做好教职工和学生工作,为建构和谐校园创造必要的条件。
(一)注重加强安全稳定、宣传统战和工会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高校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回避矛盾,不制造矛盾,敢于解决矛盾,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自觉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坚决与反动势力、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安全稳定意识,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三者关系,创建了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力量”的作用;定期召开双代会,高效率地征集和解决落实教职工代表提案;组织召开学校文化节、体育节、评先选优表彰大会和元旦歌舞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了全校上下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因此,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质量。
(三)加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可持续地开展校园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
和谐校园表现在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如人穿在身上的得体衣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学生长时间在校园中学习、生活,校园的硬件设施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很大,甚至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有无声的育人效果。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相信有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学校的校园环境将不断变化,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也将得到改善,党员干部的思想理念也会越来越完善。这种变革必然导致校内出现出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