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在名人圈里他算不上出名,也许在艺术界里他算不上泰斗,但你不会没有看过他创作的小品。也许走在大街上和他擦肩而过你都没有认出他来,如果认出来了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长得很标准的农民,普普通通,看不出他身上的幽默细胞。但在春晚的那几个小时里,可能你的笑声有很多都是他制造出来的。他就是何庆魁。
对于“神爹”名称的来历,何庆魁的小儿子何树成说,最初是子女跟父亲开玩笑,这样称呼他,现在很多人都这么叫。说他是“神爹”一点都不夸张,这不光是指他的创作,“在我们的心里,他的灵魂都是高尚的。”
何树成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三种牛:黄牛,一生默默无闻,辛苦地劳作;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蜗牛,坚强的外表下有颗脆弱的心。
生活中的何庆魁
对于自己的父亲何庆魁,何树成的语气里处处透着一种崇拜和尊敬。“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男人,无论事业还是家庭,他都处理得很好。外人所看到的何庆魁是一个感情不专、对家庭不负责的男人,但其实他不是,他对我们母子一直很好,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我们爱他,尊敬他。”
“父亲很幽默,有时候说的话把我们逗得乐了半天,他自己却不笑,他说个段子就是个好剧本。”何庆魁是个和蔼的父亲,也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他经常和家人聊天、打扑克。有时候家人合起伙来“欺负”他,偷牌,耍赖,何庆魁就装作没看见,让他们赢。“父亲在家的时候,家里总是笑声不断。”
何庆魁是个生活态度特别好的人,从来不计较得失。“在我们看来很生气的事,他都说没什么,和别人生那个气不值得,也没必要,人活着除了责任,也是给自己找乐,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何树成很佩服父亲的心胸,他说,父亲一直教育他们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而父亲也给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何庆魁喜欢看书,有时候上厕所拿了本书进去,就一直在里边不出来了,一直到有人敲门才想起来要出来。他喜欢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平时在家没事就拿着书看,父亲总说,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学一辈子都不够。”何树成说,“父亲总是跟我们说要不断地学习,虽然他是个农民,但是他在我们心里就是教授,他带给我们太多东西,教会我们太多道理,比如生活、工作、做人等等。”
“父亲是个很体贴的男人,他说,男人天生就该照顾女人,不应该欺负女人。对我母亲,可以说他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对高秀敏,他也尽到了爱人的责任。他说,不能对不起自己爱的人,也不能对不起爱自己的人。父亲没有什么让我们抱怨的。”何庆魁的感情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一个能让妻子一直默默守候,又让子女敬佩的男人就是个好男人,是个成功的男人。
事业上的何庆魁
从一个渔民、卖菜的,到一个剧作家,最后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创作者中的佼佼者,何庆魁这一路无比坎坷。
最初,在吉林省扶余市生活的时候,何庆魁一家生活很拮据,他的剧本也不被人看重,养家糊口都难。一直到1990年,高秀敏用了何庆魁的剧本《谁娶谁》,并获得了一等奖,何庆魁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从1990年到1993年,他的剧本连续3年获一等奖,1992年,在深圳举行的一个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上,何庆魁拿了金奖,两个二等奖也让他拿走了一个。何庆魁的创作生涯从此一帆风顺。
从1997年起,何庆魁开始与赵本山合作,几年来,他为赵本山创作的小品连续受到观众好评。只要对赵本山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何庆魁这个名字的分量。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以及《卖拐》等脍炙人口的小品,还是《刘老根》这样热播的电视剧,赵本山的身后总少不了何庆魁这个幕后英雄。提到赵本山,何树成说:“父亲对赵本山的评价很高,说他是艺术界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的合作也很愉快。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目前没有合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两人还是会合作的。”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的剧作家,他对东北文化一直有很深厚的感情,何树成说,父亲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东北,他离不开这片黑土地,不管走到哪,最后他还是要回来的。“他说,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们有那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能让全国知道呢?后来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小品崛起之后,父亲就在两部《刘老根》中,把“二人转”有目的地编进去,第一部《刘老根》突出“二人转”的本体特征,它属于丑角艺术,丑中见美。第二部《刘老根》就把它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比如唱腔、造型方面,两部《刘老根》把“二人转”完整地层现了出来。
“父亲说,‘二人转’被承认得晚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生于民间,兴于民间,最后衰老于庙堂。‘二人转’推向全国正处在兴于民间的阶段,带着半生半熟的鲜活状态,带着很土、很野性的美闯进人们生活中,一下子就被人接受了。文化这东西落地生根,谁想把它弄绝迹是不可能的,能保留下来的东西肯定都是好的。普及东北文化,实际上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贡献。”
“父亲总说,回过头看自己坎坎坷坷的经历,就会变成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的东西都是来自生活,都是从最底层农民当中走出来的,现在中国还有9亿农民,所以创作就不能脱离他们。要带有一点引领的高度,但也不能拔得太高。”何树成说,“父亲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男女老少都能喜欢,而且他非常清楚普通老百姓和特殊人群都需要什么。”
“父亲在努力地创作新的东西,能超越自己从前成就的作品,现在父亲最成功的作品是《昨天、今天、明天》,它是一个里程碑,这几年的作品都没有超越它,父亲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会活到老,写到老。”何树成说。
“神爹”何庆魁
何树成说,父亲一直教育他们做人要胸怀似海,容纳百川,浊清皆自知。他希望社会是一个真、善、美的社会。“曾经有熟人写了几个小品拿给父亲看,想要冠父亲的名字发表,但父亲没同意,他说,艺术不能出卖,艺术讲不了私情,艺术不能被玷污,要对艺术负起责任,要对老百姓、对观众负责任。”
何庆魁现在在读宗教,悟禅宗。他也想把宗教中好的东西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告诉人们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抛开那些尔虞我诈,生活是美好的,社会也是美好的。
拍完了《圣水湖畔》,何庆魁与哈尔滨籍女明星王璐瑶合作创办了影视学校,并与哈尔滨和平小区的联通艺术学校合作办影视学校。现在,他在北京和王璐瑶又创办了北京开心锁影视公司,共同创作以黑龙江为主题的电视剧《五大连池》。
谈到大家最关心的2007年的春晚,何树成说:“父亲和王璐瑶共同创作了一个小品,由王璐瑶和曾志伟出演,至于名字和内容就给大家留个悬念吧。”当然,我们相信何庆魁带给大家的依然会是从心窝里发出的笑声。
对于“神爹”名称的来历,何庆魁的小儿子何树成说,最初是子女跟父亲开玩笑,这样称呼他,现在很多人都这么叫。说他是“神爹”一点都不夸张,这不光是指他的创作,“在我们的心里,他的灵魂都是高尚的。”
何树成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三种牛:黄牛,一生默默无闻,辛苦地劳作;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蜗牛,坚强的外表下有颗脆弱的心。
生活中的何庆魁
对于自己的父亲何庆魁,何树成的语气里处处透着一种崇拜和尊敬。“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男人,无论事业还是家庭,他都处理得很好。外人所看到的何庆魁是一个感情不专、对家庭不负责的男人,但其实他不是,他对我们母子一直很好,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我们爱他,尊敬他。”
“父亲很幽默,有时候说的话把我们逗得乐了半天,他自己却不笑,他说个段子就是个好剧本。”何庆魁是个和蔼的父亲,也是一个体贴的丈夫。他经常和家人聊天、打扑克。有时候家人合起伙来“欺负”他,偷牌,耍赖,何庆魁就装作没看见,让他们赢。“父亲在家的时候,家里总是笑声不断。”
何庆魁是个生活态度特别好的人,从来不计较得失。“在我们看来很生气的事,他都说没什么,和别人生那个气不值得,也没必要,人活着除了责任,也是给自己找乐,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何树成很佩服父亲的心胸,他说,父亲一直教育他们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而父亲也给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何庆魁喜欢看书,有时候上厕所拿了本书进去,就一直在里边不出来了,一直到有人敲门才想起来要出来。他喜欢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平时在家没事就拿着书看,父亲总说,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学一辈子都不够。”何树成说,“父亲总是跟我们说要不断地学习,虽然他是个农民,但是他在我们心里就是教授,他带给我们太多东西,教会我们太多道理,比如生活、工作、做人等等。”
“父亲是个很体贴的男人,他说,男人天生就该照顾女人,不应该欺负女人。对我母亲,可以说他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对高秀敏,他也尽到了爱人的责任。他说,不能对不起自己爱的人,也不能对不起爱自己的人。父亲没有什么让我们抱怨的。”何庆魁的感情问题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一个能让妻子一直默默守候,又让子女敬佩的男人就是个好男人,是个成功的男人。
事业上的何庆魁
从一个渔民、卖菜的,到一个剧作家,最后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创作者中的佼佼者,何庆魁这一路无比坎坷。
最初,在吉林省扶余市生活的时候,何庆魁一家生活很拮据,他的剧本也不被人看重,养家糊口都难。一直到1990年,高秀敏用了何庆魁的剧本《谁娶谁》,并获得了一等奖,何庆魁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从1990年到1993年,他的剧本连续3年获一等奖,1992年,在深圳举行的一个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上,何庆魁拿了金奖,两个二等奖也让他拿走了一个。何庆魁的创作生涯从此一帆风顺。
从1997年起,何庆魁开始与赵本山合作,几年来,他为赵本山创作的小品连续受到观众好评。只要对赵本山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何庆魁这个名字的分量。不管是《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以及《卖拐》等脍炙人口的小品,还是《刘老根》这样热播的电视剧,赵本山的身后总少不了何庆魁这个幕后英雄。提到赵本山,何树成说:“父亲对赵本山的评价很高,说他是艺术界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的合作也很愉快。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目前没有合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两人还是会合作的。”
一个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的剧作家,他对东北文化一直有很深厚的感情,何树成说,父亲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东北,他离不开这片黑土地,不管走到哪,最后他还是要回来的。“他说,作为一个东北人,我们有那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能让全国知道呢?后来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小品崛起之后,父亲就在两部《刘老根》中,把“二人转”有目的地编进去,第一部《刘老根》突出“二人转”的本体特征,它属于丑角艺术,丑中见美。第二部《刘老根》就把它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比如唱腔、造型方面,两部《刘老根》把“二人转”完整地层现了出来。
“父亲说,‘二人转’被承认得晚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任何一门艺术都是生于民间,兴于民间,最后衰老于庙堂。‘二人转’推向全国正处在兴于民间的阶段,带着半生半熟的鲜活状态,带着很土、很野性的美闯进人们生活中,一下子就被人接受了。文化这东西落地生根,谁想把它弄绝迹是不可能的,能保留下来的东西肯定都是好的。普及东北文化,实际上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贡献。”
“父亲总说,回过头看自己坎坎坷坷的经历,就会变成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的东西都是来自生活,都是从最底层农民当中走出来的,现在中国还有9亿农民,所以创作就不能脱离他们。要带有一点引领的高度,但也不能拔得太高。”何树成说,“父亲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男女老少都能喜欢,而且他非常清楚普通老百姓和特殊人群都需要什么。”
“父亲在努力地创作新的东西,能超越自己从前成就的作品,现在父亲最成功的作品是《昨天、今天、明天》,它是一个里程碑,这几年的作品都没有超越它,父亲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会活到老,写到老。”何树成说。
“神爹”何庆魁
何树成说,父亲一直教育他们做人要胸怀似海,容纳百川,浊清皆自知。他希望社会是一个真、善、美的社会。“曾经有熟人写了几个小品拿给父亲看,想要冠父亲的名字发表,但父亲没同意,他说,艺术不能出卖,艺术讲不了私情,艺术不能被玷污,要对艺术负起责任,要对老百姓、对观众负责任。”
何庆魁现在在读宗教,悟禅宗。他也想把宗教中好的东西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告诉人们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抛开那些尔虞我诈,生活是美好的,社会也是美好的。
拍完了《圣水湖畔》,何庆魁与哈尔滨籍女明星王璐瑶合作创办了影视学校,并与哈尔滨和平小区的联通艺术学校合作办影视学校。现在,他在北京和王璐瑶又创办了北京开心锁影视公司,共同创作以黑龙江为主题的电视剧《五大连池》。
谈到大家最关心的2007年的春晚,何树成说:“父亲和王璐瑶共同创作了一个小品,由王璐瑶和曾志伟出演,至于名字和内容就给大家留个悬念吧。”当然,我们相信何庆魁带给大家的依然会是从心窝里发出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