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人们对语文课的认识呢?我想就应该在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下功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有精心的课前准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课堂问题设计。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准备 热情 兴趣 问题设计
1 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常言道: “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如果没有认真准备肯定不能上好课,更谈不上高效了。就如同种子萌发前没有充足的阳光与雨露一样,萌发出来的幼苗肯定不会茁壮。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1 认真研读教参、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1.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1.3 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备学生在初接手的班级授课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就够了。在教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还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但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这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 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唱主角。少部分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互动,自然学生在课堂有不幸福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新教育理念使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主演变为导演,他要求我们教师的身份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主宰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 “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3 没有注重课堂问题设计,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在往常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平淡,或远离学生的实际,吸引不了学生,调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直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维去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提出的问题过细,课堂呈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过程把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学既没有效率也没有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注重课堂问题设计,才能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譬如我在教學《老王》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课文,一定了解到老王的一些基本情况。下面哪位学生能给大家讲讲老王的基本情况?”话音未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些学生已经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还有的学生索性站起来就先讲为快,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老王的基本情况就水落石出了:老王身体弱,有眼病;靠拉三轮车维持生活;住房简陋,家庭贫困;没有亲人,十分孤独,只有一个远房的侄子经常来烦他,拖累他。这时,我适时地追问道:“这些可以看出老王的生活怎么样?”“苦……!”学生的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的。然后,我抓住时机又问:“虽然老王生活这样苦,但是他在给作者一家拉车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信息:老王拉作者丈夫去看病不要钱;送的冰块比别人大一倍,价钱减半;临死前还要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又怕麻烦作者再去送鸡蛋钱,无可奈何只好收下鸡蛋钱。“那么,老王的这些举动,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还把音拖得老长。整个过程显得水到渠成,一气呵成。这次的问题设计得没有难度,引导了学生步步深入,就像剥花生一样,最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完成了思维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这表明,语文课堂问题设计难度要适中:过于浅显、简单、直白,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难度过大又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只有恰当地设计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准备 热情 兴趣 问题设计
1 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常言道: “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如果没有认真准备肯定不能上好课,更谈不上高效了。就如同种子萌发前没有充足的阳光与雨露一样,萌发出来的幼苗肯定不会茁壮。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1 认真研读教参、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1.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1.3 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备学生在初接手的班级授课时,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就够了。在教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还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但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这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 没有学生的热情参与,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唱主角。少部分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互动,自然学生在课堂有不幸福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新教育理念使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主演变为导演,他要求我们教师的身份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主宰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 “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3 没有注重课堂问题设计,就没有学生的高效课堂
在往常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平淡,或远离学生的实际,吸引不了学生,调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直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维去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提出的问题过细,课堂呈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过程把完整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教学既没有效率也没有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注重课堂问题设计,才能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譬如我在教學《老王》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课文,一定了解到老王的一些基本情况。下面哪位学生能给大家讲讲老王的基本情况?”话音未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些学生已经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还有的学生索性站起来就先讲为快,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老王的基本情况就水落石出了:老王身体弱,有眼病;靠拉三轮车维持生活;住房简陋,家庭贫困;没有亲人,十分孤独,只有一个远房的侄子经常来烦他,拖累他。这时,我适时地追问道:“这些可以看出老王的生活怎么样?”“苦……!”学生的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的。然后,我抓住时机又问:“虽然老王生活这样苦,但是他在给作者一家拉车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信息:老王拉作者丈夫去看病不要钱;送的冰块比别人大一倍,价钱减半;临死前还要送鸡蛋和香油给作者,而又怕麻烦作者再去送鸡蛋钱,无可奈何只好收下鸡蛋钱。“那么,老王的这些举动,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还把音拖得老长。整个过程显得水到渠成,一气呵成。这次的问题设计得没有难度,引导了学生步步深入,就像剥花生一样,最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完成了思维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这表明,语文课堂问题设计难度要适中:过于浅显、简单、直白,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难度过大又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只有恰当地设计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全面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