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孔子所言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是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产婆术”,均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而“提问”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强弱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讲授《解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层次: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中等、学习能力较强.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首先,对学习能较差的学生提出问题1:A、B两点在一条河的两侧,c与A同侧,且Ac之间的距离是55米,Ac与BC的夹角为60°,BA与AC之间的夹角为45°,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学习的难度不大.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提出问题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角A为30°,AB=3根号3,AC=3,且D点在BC上,BC=3BD,求AD的长度.该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问题,主要考查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问题3:关于问题2,大家能找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呢?该问题的难度明显加大,学生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在提问时要注意“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进行课堂提问也需要“留白”,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设计那些答案是“是”或者“不是”的问题,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在提问题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猜想、分析、推理得出问题的答案。
以《函数与方程》教学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对“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无法建立起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之间的联系,于是教师可以给出问题:如何根据函数y=ax2+bx+c(a≠o)的图象判断y=ax2+bx+c(a≠o)与0之间的关系?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还明白了如何将三者进行转化,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在提问时要把握“梯度”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息.”教师在提问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问题的“梯度”,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等因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讲授《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平面几何知识入手,给出问题1:平面中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学生很快回答:“相交、平行.”然后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给出问题2: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呢?学生动手比划后,表示:“相交、平行、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接着给出问题3:如何表示这种位置关系?学生在思考后分别用图形和数学符号表示出了这种位置关系.这样有梯度、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还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问,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廣东省普宁市普宁华侨中学)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强弱等,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问题.在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讲授《解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层次: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中等、学习能力较强.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首先,对学习能较差的学生提出问题1:A、B两点在一条河的两侧,c与A同侧,且Ac之间的距离是55米,Ac与BC的夹角为60°,BA与AC之间的夹角为45°,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学习的难度不大.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提出问题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角A为30°,AB=3根号3,AC=3,且D点在BC上,BC=3BD,求AD的长度.该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问题,主要考查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问题3:关于问题2,大家能找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呢?该问题的难度明显加大,学生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在提问时要注意“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进行课堂提问也需要“留白”,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避免设计那些答案是“是”或者“不是”的问题,要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在提问题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猜想、分析、推理得出问题的答案。
以《函数与方程》教学为例.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对“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无法建立起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之间的联系,于是教师可以给出问题:如何根据函数y=ax2+bx+c(a≠o)的图象判断y=ax2+bx+c(a≠o)与0之间的关系?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学生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还明白了如何将三者进行转化,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在提问时要把握“梯度”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学问之功,贵乎循序渐进,经久不息.”教师在提问时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问题的“梯度”,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等因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讲授《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平面几何知识入手,给出问题1:平面中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学生很快回答:“相交、平行.”然后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给出问题2: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呢?学生动手比划后,表示:“相交、平行、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接着给出问题3:如何表示这种位置关系?学生在思考后分别用图形和数学符号表示出了这种位置关系.这样有梯度、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还可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问,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廣东省普宁市普宁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