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偏紧或将持续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照历史经验,资金紧张时期的证券市场表现均不乐观。
  
  据央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披露,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51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01亿元,财政存款季节性增长将抽离大量基础货币,意味着大量市场流动性资金将被逐步转为产业资本和国家资本,从而减少股票市场所需资金的有效支持,可能是造成当前股市弱势主要因素之一。
  从历史经验看,每年5月份是企业税收缴款的高峰期,5月份将在4月份财政性存款基础上继续增加,带动财政存款显著上升,从货币市场抽走流动性,这将对5月末的流动性产生季节性冲击,从这一角度分析,又构成股票市场资金流量实际和心理上的影响。
  加之IPO、增发、配股、大小非、大小限、资产证券化,并没有因为当前紧缩货币环境下,资金流动收缩而减缓股票供给力度,近几年以来股票不断增加供给。据资料统计,2007年沪综指在6124点时,沪深两市流通市值总计为9.09万亿元;而截至到今年4月末沪深两市流通市值总计为20.75万亿元,比6124点流通市值还要多11万亿元,也就是说大量流动性较为充分的金融资本,逐步地被转为产业资本,虽然我们无法找到一个精确公式可以计算出总流通股本与指数负相关定量关系,但在资金供应没有一个质突破背景下,总流通股本与指数负相关定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股票市场整体中心只能不断震荡下移。
  目前货币市场进入紧平衡状态,整体利率水平将较年初有所上升,公开市场到期量减少,多次上调准备金累计效应将逐渐显现。今年5月、6月公开市场到期量在5000~6000亿,7月以后将显著减少至2000亿左右。此外,三年央票重启发行将深度锁定流动性。从发行后市场反映来看,发行当天二级市场已有溢价,表现出较强吸引力,后续发行量可能放大。从国际上看,美国QE2结束后,货币政策收紧是趋势,外汇占款流入也将趋于缓解。最近据中国人民银行18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40143.14亿元,较3月末增加了3107亿元,环比下降23.8%,就可见一斑了。
  还有2009全年M2实际增速为27.7%,而2010年全年M2实际增速为19.7%;从信贷规模上讲,2009年信贷总量为10万亿元,而2010年为7.8万亿元,呈逐年减少的态势。自去年起,央行已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上调存款利率。特别是从今年起,货币政策已完全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估计今年全年M2实际增速为15%左右,信贷总量为7万亿元左右。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已降至1.5%,几乎是有数据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接下来每一次上调准备金率对于银行资金面冲击可想而知,以及中间业务发展加剧了金融脱媒进程,限制了银行间资金拆借能力。
  另外,财政存款季节性增长将抽离大量基础货币。参照历史数据,4月份财政存款可能增长4000亿元-5000亿元左右,基本相当于1-1.5次的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还有消息称,从6月份开始银监会将对贷存比实施日均考核,结合4月份存贷差负增长的状况,此举将直接加剧银行间揽储的竞争力度。
  最后,外汇占款“注水”效果有限。基于对财政存款的分析,即便4月外汇占款增量反弹至5000亿元的级别,实际新增流动性也将十分有限。另外,近期美元持续反弹,未来“热钱”能否持续流入也存在疑问。
  综合来看,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作用下,未来一两个月,资金面或呈现十分紧张的局面。此外,由于三年期央票重启拉长了公开市场冻结资金的加权期限,加之6月份以后的公开市场到期量显著下降,未来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可能将持续较长时间。参照之前经验,资金紧张时期的证券市场表现不容乐观。
其他文献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中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对农村改革之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继承与发展。二是农民根据发展生产的需要,按照自愿互利原则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我认为,深化
依托校园网建立教学网站是打造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网站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本文从网站的界面设计出发,重点介绍教学网站的功能及及教学
华尔卡是氟化工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合资公司将致力于新兴产业的研发。    由日本大金工业公司和华尔卡中国子公司合资建立的“上海华尔卡氟塑料制品公司”日前在上海成立。   在开业仪式上,日本华尔卡工业株式会社社长龙泽利一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此次和大金公司的合作是氟塑料原料厂家与氟塑料产品加工厂家的纵向合作。同时他还展望了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规划,他特别提到要以新生的氟塑料制品公司为契机,与中
目前,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形式、轻内涵,误将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精神,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混淆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应正确确认企业文化的内容,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