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消费经济新时代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论》揭示了人类在本能的向自然索取消费物质和创造消费物质过程的总和,创造了三大消费牵动经济圆周螺旋发展规律(如下图),创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规律,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规律,创造了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自身文明进步。
   对时代特征的认识,是我们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点,也是制定政策的前提。我国已开始进入消费经济新时代。
  
  生活消费是三大消费的核心
  
   我国以消费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以生活消费为核心的三大消费,在国家主导经济以生活消费为中心,宏观市场调控,拉动经济螺旋向前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已形成。从宏观上也可以称为“消费经济发展新时代”。
   2007年国内消费首次超过投资和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同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社会生活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5%,继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稳步提高。据初步核算,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4.4个百分点,投资拉动4.3个百分点,进出口拉动2.7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成功地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
   可以把2008年定为中国“消费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元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基本呈现以生产计划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消费为中心的发展脉络。
  
  中国已进入消费时代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已发生质的变化,温饱型的消费模式已被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模式所取代,中国已进入消费时代。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计算机、移动电话、信用卡、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消费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各类新潮高档的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追求时尚、讲究舒适、彰显个性、发展自我,日益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愿望和需求。
   特别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计算机、移动电话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上网人数迅速增加。从温饱步入小康,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改变,过去一味强调节俭,现在主张“享受生活”,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出于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中国人对保健品、个人护理用品、健身器材等消费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世纪90年代后,制造消费热点一直是中国产业界热炒的主题,这几年更期望成为经济的突破点。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表明,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消费者行为逐渐理性,消费无热点已成为基本的消费市场规律。不过,据调查,最近城市居民普遍认同教育、餐饮、婚庆、家政、住房和旅游,将是“无热点”消费中的“热点”。
  
  持续的消费升级
  
   据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国内消费结构进行的预测分析,今后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城市消费者的分化将日益显著。这种分化,表现在消费能力上,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一部分消费者的收入持续增长,一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则是有些走低;表现在消费取向上,则是多元化趋势:一部分消费者循规传统,消费以实用为主,讲求节约和理性,一部分消费者则取向新潮,讲求精致的生活享受和消费品位。
   消费品市场的个性化和趋同化共存,国际化与地域化并重。一方面,城市消费者购买的电器、包装食品和软饮料将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品牌;另一方面,服装、化妆品、烟酒等商品难有强势品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对洗涤用品、音像器材,人们取向国际性品牌,而对调味品、速食品,人们则多选择区域性品牌。
  
   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档次划分将更为突出。人们将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去寻找适合自己消费的场所。别墅、高档商城、高档娱乐场所是工薪阶层与低收入者望尘莫及的。仓储式商场、便民店、消费合作社便受到广大工薪阶层的青睐。各种零售业态,如购物中心、大型商场、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等的出现,迎合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美容美发店、夜总会、洗浴中心、保龄球馆等将成为较高收入层消费者的精神消费场所。
   高收入者消费饱和或缺少消费,与中低收入者有消费需求但无力消费并存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富有者有房有车,家里装备一应俱全。而中低收入者进入万元级、10万元级消费还没实力,从而推动了信用消费、租赁消费的发展。
   总之,在21世纪最初15年里,基本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生活宽裕了,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人们将更注重名牌消费,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智能化、健美化、方便化、个性化、绿色化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
  
   “消费经济时代”的基础和保障
  
   人类三大消费过程是一个圆周螺旋发展规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消费需求——生活消费——社会消费——生产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消费——扩大新消费需求——扩大新投资——扩大新消费——再扩大消费需求——再扩大投资——再扩大消费……如果是投资失误或者重复投资,就不能形成扩大消费的目的,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生产消费过剩和投资失误会导致损失和危机。
   生活消费、社会消费是生产消费的牵引力,生产消费和投资消费围绕着生活消费、社会消费、进出口贸易消费转。生活消费和社会消费需求决定科研生产消费的投资方向和目的。生产消费过程创造出生活消费和社会消费产品、消费方式、消费水平。生活消费和社会消费过程又是满足了生产消费的目的。没有生活消费和社会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投资消费。三大消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具体表现于供求关系的矛盾,价值价格的矛盾,生产消费投资和商品营销经营服务过程的管理,创造了狭义消费社会生产力要素。
  
  扩大消费是上上之策
  
   社会消费能给人民生活消费提供消费基金的来源和消费的保障条件。生活消费和社会消费的生产消费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益,投资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以生活消费为核心的消费需求和满足此消费需求。为满足生活消费不断增长提高的需求,又必须发展社会消费,以社会消费保障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两者互为因果。
   努力发展进出口贸易,是为了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出口贸易既能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基金,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同时又能转化国内的消费资源,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及生产消费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引进外资投资和国家投资拉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人民生活消费基金迅速增长的局面,消费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外汇存储得以迅猛增长,国家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所以,为了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日益增长,提高发展的内需消费,还需兼顾社会消费需求发展,加快推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广大农民是巨大的内需消费市场,但是他们的消费购买能力目前相对比较弱,当前中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发展,应加大对农业的生产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投资,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消费,提高粮油价格,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这也是中国从现在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水平的主要矛盾,也是内需消费长期拉动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他文献
寻找、梳理30年来领导干部观念演变的轨迹,将有助于全面回顾总结30年,有助于认清未来中国发展的走向和内在逻辑,有助于继续掌控好、训练好、使用好领导干部这个改革开放的独特群体。30年来领导干部观念的演变轨迹是伴随改革开放一起徐徐展开的,这种演变今天还在继续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一是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计划经济的核
期刊
思想病症   改革过程中,由于利益和价值主体多元化,一方面,人民群众出现了更加多种多样的物质和精神诉求;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面临的各种情况也愈加复杂。面对这种相对多元的诉求,一些干部仍抱守“家长心态”,听不进不同意见,看不得“个性官员”;一些干部畏畏缩缩,甘当“老好人”,不愿在官场上冒尖,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些干部思想僵化,唯命是从……种种官场存在的“潜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领导干部
期刊
■ 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  ■ 网络调查支持:人民网 人民论坛网     ■ 58.5%的受调查者认为村干部应该办集体企业,不能办私人   的企业;95.8%的受调查者认同村干部办企业   ■ 八成受访农民认为,村干部专职化较为符合当前农村实际,“老板村官”   要搞就搞集体经济    阅读提示  村干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村干部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带领当地群众发展
期刊
当前,我国已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历史性提升,既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果,也对新阶段改革的目标、任务、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方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利推进改革?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推进新阶段改革的基本要求。  改革共识正在弱化,
期刊
为什么偏偏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呢    理解科学发展观,难点往往在“科学发展”与它的“核心”即“以人为本”的关系上。按一般理解,科学是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按自然规律办事,它更多涉及用科技手段尤其是高科技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产业结构,可为什么偏偏强调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呢?  其实,正是对“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强调,才赋予了科学发展观以崭新的涵义:揭示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
期刊
思想病症   法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观念总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将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毕竟要有一个过程:依法决策还没有完全替代拍脑袋决策,权大于法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根除,一些地方和行业还存在特权意识,积淀在一些领导干部意识深处的封建意识、人治思维遇有适当气候还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远的如人治导致灾难的“文革”之痛;近的如孙志刚案、佘祥林案等案件的教训……    专家处方 
期刊
中国不会走西方三权分立模式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汪玉凯:胡总书记的这一次讲话首先是对改革30年的高度评价,把它上升为是“一场革命”。讲话特别对下一步政治改革做了非常清晰的描绘。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很多重要理念、思想和目标,并没有因为某些干扰而动摇。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是,讲话表示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就是说中国不会走西方三权分立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简称“12·18”重要讲话),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3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因此,从把握这个重要讲话的亮点切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来,选人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展开、不断深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从中选出了十个关键词,这些词折射了我们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一:干部“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就是要解决年轻人的接班问题,还要解决机关臃肿和退休制度的问题,加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随着一大批“四化”干部
期刊
有过欢呼雀跃,有过深长的伤悲,也有过出离愤怒,交织成了悲喜交加的2008。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神七飞天、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喜、怒、哀、乐、雷、囧、自信……”我们的注意力哪怕只作短暂的停留,也能拾起时代留下的这份印记。这一年是震撼人心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世界对中国重新认识的一年。与往年相比,我们经历情绪的转变更为激烈,也更为复杂,一些史无前例的事件挑战着我们的神经,折射着这个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