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抓阄任官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阄在我国历史悠久,先秦时期的占卜,汉唐流行的射覆,明清雅集的掣签赋诗,还有流传一千多年的小儿抓周等,都可视为“抓阄”的源流。
  近代严复在《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一文中抨击封建包办婚姻时说:“岂有伉俪之大,一與之齐,终身不改,而发端之始,乃以探筹抓阄之法行之乎?”其实在我国皇权时代,又岂止是婚姻如同抓阄,一生幸福寄托于天命,专制王朝在选官用人这样关乎朝廷治乱的严肃问题上,竟也用抓阄来决定取舍。有时是皇帝个人行为,一时从权,有时则朝廷设立制度,形成惯例。
  抓阄选宰相
  我国古代用占卜法选官起源很早。《尚书·大禹谟》记载舜要把君位传给禹,大禹回答道:“枚卜功臣,惟吉之从。”您还是逐一占卜功臣,让吉祥者接受帝位吧。《汉语大词典》释“枚卜”说:“一一占卜。古代以占卜法选官,因以指选用官员。”《宋书·王华传》记载,孔宁子曾对宋武帝刘裕说:“隆化之道,莫先于官得其才;枚卜之方,莫若人慎其举。”所谓“枚卜之方”,就是指荐举选拔官员。《汉语大词典》进而解释说:“明代专指选大臣为大学士,入内阁主事。”明代推举阁臣的“枚卜”,只是借用了《尚书》的典故,未必真的占卜抓阄。杨涟曾上疏指控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第五条说:“国家最重无如枚卜。忠贤一手握定,力阻首推之孙慎行、盛以弘。”所言“忠贤一手握定”,似乎为竹签或占卜工具,其实当为“一手操控局面”之意。
  真用抓阄法选宰相,五代后唐已有先例。据《旧五代史·卢文纪传》,末帝李从珂即位后,颇为宰相人选而发愁,朝臣推荐了几位候选人,他又对其才能品行把握不定,于是“乃俱书当时清望达官数人姓名,投琉璃缻中,月夜焚香,祷请于天,旭旦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次即姚顗。末帝素已期待,欢然命之,即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姚顗同升相位”。杨亿在《杨文公谈苑》“卢文纪为相”条中也说:“清泰(唐末帝年号)即位,将命相,取达官名十人致瓶中探取之,首得文纪,遂为宰相。”唐末帝抓阄选出的两位宰相又表现如何呢?卢文纪平生积财巨万,遇事无主见,末帝很快就对他不满,说:“朕闻主忧臣辱,予自凤翔来,首命卿为宰相,听人所论,将谓便致太平,今寇孽纷纷,令万乘自行战贼,于汝安乎?”卢文纪闻言惶恐不已,连连谢罪。姚顗比卢文纪也强不了多少,虽然为官清廉,然而“在相位龌龊无所为”,纯粹是个“伴食宰相”。
  明代也确实有两位皇帝搞过抓阄选相,一是嘉靖帝,二是崇祯帝。《明史·钱龙锡传》记载了崇祯元年(1628年)的抓阎选相过程:先由廷臣推举出十位人选,“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首得龙锡,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辅臣以天下多故,请益一二人。复得周道登、刘鸿训,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查继佐《罪惟录》卷一也有记载,并说钱龙锡“勋业德望俱无闻焉,何以邀有天幸乃尔?”唐末帝与明思宗都是亡国之君,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他们选宰相真可谓“不拘一格”,但靠抓阄指望老天,又岂能降下“救时宰相”的人才呢?
  崇祯帝似乎对抓阄特别偏好,在抓阄选相之前,还曾抓阄点过状元。查继佐《烈皇小识》卷一记载,崇祯元年(1628年)春,“上留心策士,进呈三十六卷,并贮名金瓯中,以金箸挟之,凡三挟,皆得刘若宰,遂定为状元。”反复三遍挟出的都是同一人,还真是神了。刘若宰后来官至谕德,给崇祯帝当过讲官。他擅长书画,政治上并无作为,《明史》无传。后人知道他,多半因为抓阄点状元这件事儿。
  自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起,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灵童的认定也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制度,至今已延续200多年。期间绝大多数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以掣签方式遴选的,现任的十一世班禅确吉杰布,就是20多年前以金瓶掣签选出,经中央政府认定的。这同样也是仿效古代“枚卜任官”、抓阄选相的方式,并赋予了它宗教与政治的双重意义。
  抓阄授职官
  抓阄授官又称之为探筹拜官、掣签授官。据《周书》卷二十九,北周将领王勇本名王胡仁,为人雄健有胆量。在邙山之战中,他与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有功,受到当时任宰相的宇文泰的赏赐。“军还,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勇等,然州颇有优劣,又令探筹取之。勇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为了避免将领之间的争功嫉妒,抓阄的确可以避免纷争,但这只能偶一为之。
  明代选授地方官确实用过拈阄和掣签方法。《明史·选举志三》曰:“选授迁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阄法,至万历间变为掣签,孙丕扬踵而行之。后虽有讥其失者,终明世不复更也。”《明史·李戴传》也说:“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掣签法。”但“其初用拈阄法”尚存疑窦,此法始于何时何人,具体例证何在,《明史》语焉不详,文献难以查证。
  孙丕扬行“掣签法”,有多处文献可征,对其褒贬不一。据《明史》本传记载,孙丕扬是陕西富平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出任吏部尚书,其为人“挺进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初授官与升迁曰大选)急选(改任、降职、丁忧、候补曰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然铨政自是一大变矣。”《谷山笔麈》卷五云:孙丕扬“又患内人请托,难以从违,大选外官,立为掣签之法,一时宫中传以为至公,下迨小民闾巷翕然称颂,而不知其非体也”。于慎行进而批评说:“至于人才长短,各有所宜,资格高下,各有所便,地方烦简,各有所合,道里远近,各有所准。而以探丸之智为挈瓶之守(聪明人做出愚蠢事),是掩镜可以索照,而折衡可以悬决也。从古以来,不闻此法。”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批评道:“今之选人,动涉数千里,风土不谙,语音不晓,而赴任宁家之费,复不可量,是率天下而路也。欲除铨政之弊,岂必如此而后为至公邪?”
  明中叶以后,花四十两银子就能买一个官,加之荐举泛滥,导致一个昆山县就有两个知县、三个县丞、四个主簿。掣签法施行之初,多少可以解决官吏猥滥、贿赂公行的难题,貌似公平公正。但它违背了“量才录用”的用人原则,也没有考虑到选人的实际问题,操作中存在诸多弊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一“掣签授官”条说:“吏部掣签之法,始自迩年孙富平太宰,古今所未有也。孙以夙望起,与新建张相寻端相攻,虑铨政鼠穴难塞,为张所持,乃建此议。尽诿其责于枯竹。初行时,主者既以权衡弛担,幸谢揣摩,得者亦以义命自安,稍减怨怼,亦便计也。”原来孙丕扬与大学士张位有矛盾,担心他找茬儿算计自己,才想出了掣签授官之法,将用人责权寄托在一根竹签上,这让主管者推脱了责任,也让候铨者听天由命,但选人并不心甘情愿。当时有位陕西籍的举人候选,抽到杭州府推官一缺,心存畏惧,不愿赴任。孙丕扬大为恼怒,认为此人依仗是同乡,阻挠掣签法的施行,要严惩治罪,其人不得已含泪上任。杭州是东南大府,官司特多,这位陕西举人又听不懂江浙话,根本无法胜任,浙江按察使只好让一位本籍进士与之互调,才算摆平了此事。   《明史》说掣签法“虽不能辨材任官,要之无任心营私之弊”。赵翼也说:“以吏部注授官职可以上下其手,故设此法以防弊也。”孰料防君子难防小人,掣签法本为防弊,结果却被吏部官员借以舞弊。沈德符披露了其中的内幕:吏部主办的小吏公开对选人说,孙尚书将竹签分成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隅(每方划定了具体州府),现已分别入筒,诸位可以随意抽选。但对这些没有关系背景的选人,筒内竹签都是绝域瘴乡的职位,那些美差肥缺根本轮不到他们,都预留给了有关系肯花钱的主。后来主管的堂官司官发现了小吏们的猫腻,便在大选之前闭门操作,在竹签上动起了手脚,“粘贴地方,暗标高下,以至签之长短、大小、厚薄,靡不各藏隐谜,书办辈亦不得与闻,名曰做签,公然告人,不以为讳。于是作奸犯科,反不在曹掾(胥吏)矣”。只要是有来路的,如果抽签不满意,可以一抽再抽,反复更换,没关系者抽签稍有怨言,就一顿臭骂被驱逐门外。一枚小小的竹签,竟变成了贪官污吏手中的权杖与点金棒。
  清朝地方官的选授,依然沿用了明代的掣签法。《清史稿·选举五》有多处记载,“铨选按格(条例标准)拟注(拟定授官),凭签掣缺”,“查年月先后掣选”,“按名挨掣实签”。康熙朝规定,凡被选为知州、知县、同知、通判的,“掣签后俱随本引见(由皇帝当面考察),后世踵行焉”。晚清的笔记与谴责小说中也有例证。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回中徐老二说:“我跟了一位余老爷,是新掣签的福建候补知县。”在皇权末世冗官猥滥、仕途沉滞、贿赂公行的官场生态环境下,掣签任官大约是朝廷与士人都能接受的下下策了。正如赵翼所云:“吏弊日滋,自不得不为此法,所以二百年来卒不能改,此亦時势之不得不然也。”(《陔馀丛考》卷二十六“吏部掣签”条)
  抓阄任考官
  清朝的科举防弊比前代更加严格,对乡试主考官的选任也更加谨慎,人品与学问并重,为此建立了“考试差”制度。康熙以前多由大臣保举,雍正之后正式施行考差制,资格为翰林学士及进士出身的京堂官(六部九卿衙门长官)、科道官(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先期呈送名单,注明职务、籍贯、科分及应回避之省份,经统一考试选出合格人员,造册以备选派。考试差始于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四年(1726年)上谕云:“去年朕将科目出身官员通行考试,分别记名,以备简用。今乡试届期,将记名人员掣签发往。”其具体程序是:“将御试取定人员,书名牙签,盛以金筒,每届按省分差之期,设黄案于午门外,令书名人员齐集,命大学士同礼部堂官捧金筒置黄案上,掣签唱名。宣读上谕毕,大学士将所掣名签恭请钦定正副主考,遵旨差往。”(光绪《钦定科场条例》卷九)
  其实早在顺治朝时,乡试同考官已经采用考试简选,抓阄入闱的方式了。《钦定科场条例》卷十附载旧例云:“顺治五年(1648年)定,各省同考官,令该巡按(巡抚、按察使)提学公同考选派用。”“顺治八年题准,江南房考,提学会巡按二司选用,务取洁守实学,每十员用二十员公同阄定。”“顺治十七年定,在外同考,各省督抚公慎酌量,扣定日期,将本省及邻省才望素著推知(推官、同知),或科甲教职等官,倍数密取到省,即日公阄入闱。”抓阄入闱比例为二取一。又据光绪十二年(1886年)会试内监试李鸿逵所记,同考官的分房也是抓阄派定的。其《春闱内帘杂咏》之二《分房》云:“翌日掣签分左右,诸人鹄立到堂前。双拳并举排名次,众目齐观占后先。”自注:“正副主考各据一签筒,一掣某名,一掣某房,与吏部掣签相同。”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也说:入闱后主考升堂掣签,分定房数之次序。正主考掣房签,副主考掣姓名签,各人按所得之数目归房,故同考官亦曰房官。
  清代的考试差制度一方面提高了主考官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其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制度缺陷,遏制了人情请托。经过雍乾嘉三朝的反复调整,考试结果由公布到不公布,由排名到不排名,只分取与不取,而且名单只有皇帝知晓。届期分派时又抽签而定,外界难以猜测,其防弊效果十分明显。但到同光年间,掣签差遣改为御笔圈点,太监又在其中玩弄伎俩,就连考差本身也出现关节舞弊,这都是晚清的官场腐败所导致,掣签制度本身是没有错的。
其他文献
内圣,就是加強自我修养,追求圣贤气象,践行君子人格,修身养德,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经世济民,治国理政,注重政绩,做一个有事功的人。  “内圣外王”是儒家关于人格理想与实现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内圣”主要指的是“圣贤人格”,“外王”主要指的是“王者之政”。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有感于“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主张
期刊
新闻发布  一、做好搜集舆情的工作  在面对媒体之前,要找出那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做好预案。  二、精心准备前两个问题  要尽量避免发言人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最棘手的问题”。  三、新闻点的策划  要对可能的新闻点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四、使用媒体语言  我把媒体喜欢引用的语言类型归结为“三六九原则”:30个字、6年级水平、90秒。“30个字”指的是对媒体发表的言论要尽可能简短,不要长篇
期刊
每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确实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因此,我们现实的个人状况受到健康、性情、能力、收入、配偶、孩子、朋友、居住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的幸福,其重要性百倍于别人对我们随心所欲的看法。  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从根本上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注重,以及我
期刊
人往往在有的可选时,会变得十分挑剔,生怕自己错过了最好的。而在没的选,尤其只剩一个时,又生怕自己得不到这个最差的。在好与不好之间选择,人往往表现得太复杂。在得到与得不到之间选择,人常常会表现得很简单。但本质是一样的,前者纠结是因为贪婪,后者决绝也是因为贪婪。  人在太顺和太不顺的时候,都容易相信命运。太顺的人按理说会乐观,却活得越来越惶恐,因为他们生怕有一天会失去这一切。命途多舛的人按理说会悲觀,
期刊
生搬硬套 违背农时出洋相  大家经常调侃:“秘书秘书,秘密抄书。”这话其实不无道理,写材料本来就需要学习借鉴。然而,如果生搬硬套,不顾实际,就可能闹出笑话。  2005年9月上旬,我县遭受“泰利”台风侵袭,强降水造成巨大灾害。灾情稍有稳定,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召开抗灾自救大会。当时,我负责起草县领导讲话中的农业生产自救部分。恰好两年前我县也发生过严重洪灾,当时县委县政府同样召开了抗灾自救大会,县领导
期刊
“现在管理越来越严格,有的干部害怕担责、不愿作为,一些本在他们职权范围内就可解决的问题,推了一圈又被交上来。”一位县委书记的困惑,折射出当前少数干部担当意识弱化,慵政、懒政抬头的弊端。  十八届六中全会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做出新的重大部署,并明确提出,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如今,从严治党的压力已充分传导至党的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党员干部的
期刊
一位家道殷实的律师坐着自己的豪华轿车,看到路边有两个人在吃草,便叫司机将车停下,他要下车看个究竟。  律师问其中一人:“你为什么要吃草?”  “我们没有钱买食物,只好以草充饥。”  “你可以跟我回去,我给你吃。”律师说。  “可是,先生,我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他们就在那边的树下。”  “把他们都带上。”律师说,然后对着另一个吃草的人说:“你也一起来吧。”  那个人可怜巴巴地说:“可是先生,我也有个
期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9.2%,人数超过5000万。这些改革开放初期较早进城务工的第一代农民工,如今大多处在“留城工作难找、返乡缺乏依靠”的尴尬境地。  他们普遍家庭经济负担大,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职业。而随着经济社会改革深化,逐渐难以继续在传统行业就业,也无法谋求进入新兴
期刊
【材料】  糧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地粮食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粮食收购规范有序,市场供应充足,库存粮情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面积“卖粮难”和粮价剧烈波动。全国粮食系统连续四年实施“粮安工程”,粮食安全基
期刊
【材料】  黨员的主体作用,是指党员主体地位内在要求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建设实践活动中的能动和自觉表现。党员不仅是党的建设需要规范和制约的对象,更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行为主体,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能动实践者。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开展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党要保持先锋队的性质,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把党员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