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大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现代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指导意义
我国真正意义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仅仅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宽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来基本就变成了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首开先河,然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大行其道,到封建社会末期专制更厉害,出现了大量的文字狱。纵观历史,文化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定义,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各具特色的定义。
一、理论形态文化与世俗形态文化
文化有两种基本形态,世俗形态和理论形态。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例如酒基本上与诗经常联系在一起,唐代的诗人都喝酒,你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和诗之间在中国文化里具有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饮酒和赋诗连在一起。在中国的文化里,很多戏剧都以酒为名字了,包括贵妃醉酒、温酒斩华雄等,其实酒与戏剧之间也有一种很内在的联系。
在中国文化里面,酒和政治之间也有很密切的联系。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对饮酒都有限制的。周朝就发过文告,不能饮酒,不准酗酒,它以礼来限制酒。咱们过去看封神榜,纣王作酒池肉林,以酒亡国。《参考消息》曾发过一篇文章《酒与苏联政治》,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叶利钦,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酒精中毒的。所以大家喝酒也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饮茶,作为特定的生活方式,也包含着文化内涵。咱们的大碗茶是贫民的生活方式,而《红楼梦》里林黛玉去妙玉那的饮茶方式,是雅人的生活方式。至于《红楼梦》里描写的刘姥姥饮茶,那是牛饮的方式,那是老百姓中低层群众的生活方式。而文人也有文人的方式。北京有很多茶艺馆,但这个茶艺馆不同于老舍《茶馆》里的那个茶馆了,那个茶馆基本上是基层的生活方式。现在到老舍茶馆品茶,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了,那里的文化气氛、茶叶、茶具、高昂的茶资,都不是普遍老百姓的消费方式,而是小资、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我们现在饮茶的方式和商业是联在一起的,变成了高雅中渗透着世俗,世俗中也渗透着高雅。
二、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
文化是一种观念。我们强调文化本身不是物质,虽然文化不能离开物质,但是物质本身不能等于文化。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现在文化那么重要,就要主张文化决定论。我是反对这种观点的。文化并不具有决定意义,它是在政治经济基础上起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很优秀,但抵挡不了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的衰败。中国现在讲的文化复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经济、政治上复兴了,才有可能文化复兴。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但是文化必须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文化,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理想中同样也包含着我们当代可以吸取的,可以借鉴的,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因素。先进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判断的标准问题。在这个先进文化判决的标准问题上,文化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片面的。
文化当然具有相对性,其中特别是风俗习惯的相对性是很明显的。美国有一个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文明与野蛮》,里面举一个例子,在很多國家朝着人的脸上吐唾沫是最大的侮辱,可是在非洲有一个民族,魔法师对着病人或者孩子吐唾沫,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礼节方面也是这样,中国人握手,西方人拥抱、接吻。承认文化的相对性,就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承认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就民族关系来说,并不存在一种绝对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所谓优越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自己的生存条件来说,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否则它就不会产生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长处和短处。一个民族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不同,文化是多样的。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的多元性是结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可能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做一个标尺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可能找到一种作为标准的所谓普世价值来衡量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不承认民族文化的相对性,也就是否认其他民族存在的权利。因为文化的相对性和民族的特殊性是相结合的。所以联合国大会关于人权宣言里,是把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权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主张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之间应该宽容、应该相互重视、相互合作。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这个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这个民族长期凝聚和世代延续的这样一个东西。所以文化相对性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就是承认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存在的平等权利,强调各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合理的因素。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济是基础,经济本身并不能重新创造一切。创造文化的是人,而人必须从已有的思想资料或者思想资源中寻找构筑当代文化的一些要素。所以传统是很重要的,没有传统就没有思想资源。这就决定了任何民族的发展,不可能摆脱传统文化。但这不是缺点,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点。要是每一代人都重新创造文化的话,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原始社会。我们之所以发展到现在,是因为一代一代不断积累,跟积土为山一样。所以文化的继承是文化的一大优点,需要每一代人重新创造,否则文化始终不能发展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现代文化中完全没有传统的因素。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何种程度上吸收传统,再造传统。
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两个传统,这个观念很重要。一个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中华民族以儒家为主导的一种文化传统;另一个是中国民主革命形成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但是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儒家始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这一点应该清楚。在我看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不同的学术代表各有其用,各有所长。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起一个世界观、方法论作用,它的理想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结合,还在于中国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即中国的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不具有排异性,这点是很重要的。中国历来强调合而不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外来文化容易吸收,所以中国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继承,也有西方文化的吸收。
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终究是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文化,老子、儒家等思想家都是2000多年以前的人,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是绝对一致的,因此才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包括着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吸收和扬弃,不能是全盘照收。比如孔夫子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很多中国人到美国去了,这怎么可能呢?和,也是这样的。有的不能和,该斗的时候还得斗,比如日本跟中国钓鱼岛问题,你能老和行吗?所以一味讲和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是有分析地吸收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因素,而不是无条件的把这两个混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守华主编《文化学通论》
[2]张立文《传统学引论》
[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4]朱谦之《文化哲学》
[5]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作者简介:
王一萍(1980、3--)女,汉族,江苏建湖人,助教,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指导意义
我国真正意义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仅仅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宽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后来基本就变成了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首开先河,然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大行其道,到封建社会末期专制更厉害,出现了大量的文字狱。纵观历史,文化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定义,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各具特色的定义。
一、理论形态文化与世俗形态文化
文化有两种基本形态,世俗形态和理论形态。在中国的文化观念里,例如酒基本上与诗经常联系在一起,唐代的诗人都喝酒,你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和诗之间在中国文化里具有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饮酒和赋诗连在一起。在中国的文化里,很多戏剧都以酒为名字了,包括贵妃醉酒、温酒斩华雄等,其实酒与戏剧之间也有一种很内在的联系。
在中国文化里面,酒和政治之间也有很密切的联系。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对饮酒都有限制的。周朝就发过文告,不能饮酒,不准酗酒,它以礼来限制酒。咱们过去看封神榜,纣王作酒池肉林,以酒亡国。《参考消息》曾发过一篇文章《酒与苏联政治》,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叶利钦,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酒精中毒的。所以大家喝酒也需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饮茶,作为特定的生活方式,也包含着文化内涵。咱们的大碗茶是贫民的生活方式,而《红楼梦》里林黛玉去妙玉那的饮茶方式,是雅人的生活方式。至于《红楼梦》里描写的刘姥姥饮茶,那是牛饮的方式,那是老百姓中低层群众的生活方式。而文人也有文人的方式。北京有很多茶艺馆,但这个茶艺馆不同于老舍《茶馆》里的那个茶馆了,那个茶馆基本上是基层的生活方式。现在到老舍茶馆品茶,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了,那里的文化气氛、茶叶、茶具、高昂的茶资,都不是普遍老百姓的消费方式,而是小资、白领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我们现在饮茶的方式和商业是联在一起的,变成了高雅中渗透着世俗,世俗中也渗透着高雅。
二、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
文化是一种观念。我们强调文化本身不是物质,虽然文化不能离开物质,但是物质本身不能等于文化。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现在文化那么重要,就要主张文化决定论。我是反对这种观点的。文化并不具有决定意义,它是在政治经济基础上起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很优秀,但抵挡不了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的衰败。中国现在讲的文化复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经济、政治上复兴了,才有可能文化复兴。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但是文化必须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文化,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理想中同样也包含着我们当代可以吸取的,可以借鉴的,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因素。先进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判断的标准问题。在这个先进文化判决的标准问题上,文化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片面的。
文化当然具有相对性,其中特别是风俗习惯的相对性是很明显的。美国有一个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文明与野蛮》,里面举一个例子,在很多國家朝着人的脸上吐唾沫是最大的侮辱,可是在非洲有一个民族,魔法师对着病人或者孩子吐唾沫,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礼节方面也是这样,中国人握手,西方人拥抱、接吻。承认文化的相对性,就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承认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就民族关系来说,并不存在一种绝对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所谓优越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自己的生存条件来说,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否则它就不会产生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长处和短处。一个民族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不同,文化是多样的。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的多元性是结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可能以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做一个标尺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可能找到一种作为标准的所谓普世价值来衡量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如果不承认民族文化的相对性,也就是否认其他民族存在的权利。因为文化的相对性和民族的特殊性是相结合的。所以联合国大会关于人权宣言里,是把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权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主张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之间应该宽容、应该相互重视、相互合作。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这个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这个民族长期凝聚和世代延续的这样一个东西。所以文化相对性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就是承认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存在的平等权利,强调各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合理的因素。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传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济是基础,经济本身并不能重新创造一切。创造文化的是人,而人必须从已有的思想资料或者思想资源中寻找构筑当代文化的一些要素。所以传统是很重要的,没有传统就没有思想资源。这就决定了任何民族的发展,不可能摆脱传统文化。但这不是缺点,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点。要是每一代人都重新创造文化的话,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原始社会。我们之所以发展到现在,是因为一代一代不断积累,跟积土为山一样。所以文化的继承是文化的一大优点,需要每一代人重新创造,否则文化始终不能发展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现代文化中完全没有传统的因素。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何种程度上吸收传统,再造传统。
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两个传统,这个观念很重要。一个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也就是中华民族以儒家为主导的一种文化传统;另一个是中国民主革命形成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但是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儒家始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这一点应该清楚。在我看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不同的学术代表各有其用,各有所长。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起一个世界观、方法论作用,它的理想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结合,还在于中国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即中国的文化不是宗教文化,不具有排异性,这点是很重要的。中国历来强调合而不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外来文化容易吸收,所以中国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继承,也有西方文化的吸收。
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终究是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文化,老子、儒家等思想家都是2000多年以前的人,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是绝对一致的,因此才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包括着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吸收和扬弃,不能是全盘照收。比如孔夫子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很多中国人到美国去了,这怎么可能呢?和,也是这样的。有的不能和,该斗的时候还得斗,比如日本跟中国钓鱼岛问题,你能老和行吗?所以一味讲和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是有分析地吸收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因素,而不是无条件的把这两个混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守华主编《文化学通论》
[2]张立文《传统学引论》
[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4]朱谦之《文化哲学》
[5]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作者简介:
王一萍(1980、3--)女,汉族,江苏建湖人,助教,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