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方面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情况以及生存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GA评分越高,生存质量得分越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营养状况的生存质量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且正常或轻度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中重度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说明营养状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状态;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6-02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也就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通过引流至体外,通过空心纤维构建的透析器,实现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交换,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以维持患者酸碱与电解质的平衡[1]。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亦是预测合并症以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均符合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在2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3.2)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低血压,严重心、肝功能障碍,严重出血患者。所有患者透析时间均在4-150个月之间,平均(25.89±6.85)个月,每周三次,每次4h。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通血量的血液透析方式,其主要参数有超滤系数:50ml/(h·mm Hg),透析仪器表面积1.5m2,每周透析两次,每次4h,透析脱水量(3000-6000ml),透析碳酸氢盐流量(500ml/min),血流量(250-300ml/min)。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设置内容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收入等。生存质量调查指标: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问题、情感问题等。以SGA评分为依据,营养不良评分不大于5分,正常或轻度营养不良评分在6-7分之间为,中度营养不良评分在3-5分之间,重度营养不良评分在1-2分之间。
  1.3观察项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得分。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 ±s)表示计量数据,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发现,SGA评分越高,生存质量得分越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营养状况的生存质量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人体肾脏存在疾病,会减弱患者的血液滤过作用,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其能够清除患者体内存在的多余水分清除,是在溶质转运、水转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依靠水处理系统、透析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机等设备。但血液透析患者由于体内小分子、大分子物质被清除,因而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亦是预测合并症以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10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且正常或轻度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中重度营养不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说明营养状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学者及临床研究发现,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患者自身消化系统消化功能不强、厌食、食欲低下,另一方面是透析不充分[3]。因而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到透析充分,并强化对患者的营养饮食指导工作。该系列措施的实施,能够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研究得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重要因素是营养状态,因而应强化对患者营养状态的观察,并通过饮食指导的方式调整患者饮食,强化营养,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渊,张亚玲,洪大情,等.不同评估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评估的比较[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9):437-439.
  [2] 陈万欣,张志民,邢丽等.炎症及营养不良评分法在人工肾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作用 [J].中国组织工程和临床康复,2011,15(8):5817-5821.
  [3] 童慧娟,徐妙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809-8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实施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其中40例患者实施开腹胆总管切除术,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少,差异对比明显(P<0.05);同时和对照组相比,观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1-01  产后出血是产科孕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凡是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500ml以上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生命危险甚至死亡。于2011年4月我科成功地抢救了1例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并发DIC的患者,该患者为急性型DIC,病情危重,曾一度出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收住的脑卒中患者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8例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分别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
期刊
摘要:目的:觀察采用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和护理,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和认知度、镇痛副作用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A组,共1575例;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B组,共166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活动时的V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方法:2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解19例,术后3~6个月获得延迟缓解2例,有轻微疼痛 1例。术后随该2~3年,疼痛完全消失19例,明显减轻1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1例,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均较好,但应先选择颌骨骨腔清除术,再考虑后者。90%通过毁损治疗后有满意的疗效。面瘫、听力减退、面部麻木经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流术联合宫内节育器在宫腔粘连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人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预防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入选患者均实施人流术,对照组术后放置节育器预防,实验组联合水囊预防,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组58例月经改善,月经改善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为83.3%)(P<0.05);实验组3例出现宫腔粘连,宫腔粘连率为5%,显著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对血管外科符合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35例血管外科复合手术患者,对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讨论。结果:35例血管外科复合手术患者仅有1例患者术后切口出现感染,切口红肿,占比例的2.9%,在经过对应治疗后,切口Ⅱ期愈合;其余34例患者均无感染表现,切口Ⅰ期愈合。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探讨,以此来提高传染科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传染科进行治疗的病人140例当做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做心理方面的分析及治疗,对患者治疗以前和治疗之后做SCL-90测评,同时做相关的对比。结果: 通过治疗后病人的强迫症、饮食睡眠、躯体化、焦虑等负面心理都比治疗之前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实际疗效,旨在提升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20例,把12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和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手术切除治疗,在患者手术实施平均出血量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择6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在初始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蛇床子散熏洗及乳酸菌胶囊阴道用药10天。观察疗程结束后1周、1月的有效率,3月、6月复发率。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乳酸菌阴道胶囊  【中图分类号】R71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