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正年轻……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那个时代的困惑和挑战。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会经历懵懂、困厄、失败和反思。
  本刊特别从年轻时在体制内工作的“50后”、“60后”和“70后”中选择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触摸他们那几代人关于青春的回忆。体制内新一代年轻人们所面临的纠结,也许并不比他们的前辈们来得更多、更残酷。
  
  高惠芳 女 1957年生 50后 脚踏实地地奋斗最重要
  我们那一代人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正值青春年少,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课业停顿,许多人的人生就从那里转折。我和哥哥姐姐都陆续下乡去了,要是不想下乡,可以去试试当兵,干得好的话可以在部队这个体制内呆一辈子,可惜那时没有这个远见。
  我1976年下乡,在乡下呆了快5年。1980年,一家大型机械厂来招工,专门面向在农村的知青,当然名额很少,要表现好的才能进去。那时我们没有体制内体制外的概念,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单位的性质是什么。这家机械厂是全民所有制单位,而我当时其实还有很多家单位可供选择,比如木棉厂啊、煤炭厂啊这些,但这些都是集体所有制单位。我父亲发话了:“当然去全民所有制单位,有靠头!”
  其实在当时,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工资并不比全民所有制单位差,甚至有的效益好的工资还要高一些。区别在于平时的福利。像我们机械厂,好的时候,连电视机、自行车都发过,别的单位可赶不上。屋里家具都不用买,全是单位发,小年轻们结婚根本不用操心家具,直接住就行。
  当时的年轻人其实没有太多崇高的理想,经历了动乱年代,能回到城市、吃口安稳饭,就是最大的追求。全民所有制单位最大的诱惑就是有个铁饭碗,用现在买未来。
  当时的单位里都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你眼里有活儿,那就多干点。每年工资有3%的稳定增长,人人一样。我从学徒工干起,慢慢干到有层级的工人,每年都被评为先进,这也许就是对干得好的人的最大奖励。其实我觉得每一代年轻人都是有相通之处的,昨天的我们,虽然进了当时认为老有所靠的单位,但一样不放弃踏实工作、天天向上;今天的新一代年轻人,虽然不断地涌向所谓的“体制内”,但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一定不是为了进去混,而同样会脚踏实地地奋斗。
  现在时代不同了,风水轮流转,年轻人又往国企里涌了。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考公务员、考国企,进到体制内,可她不愿意啊。每个年代的人想法总是会不同,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我重复着我父亲的教导,而我的孩子终究没有和我一样。可她同样有着一股向上的精神,有这股精神在,我相信不论在哪里她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高惠芳口述 本刊记者衡洁整理)
  
  刘军 男 1967年生 60后 人生不只有一种选择
  我上学那会儿,大学生还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上学是公费,毕业包分配。1990年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刚好市里一个政府机构来学校要人,我在系里一贯表现比较突出,就被推荐去了。其实我学的是纯工科专业,理想是当工程师,跟机关里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
  去了才知道,那里原来工作相当的清闲。活不干,钱照发,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的。渐渐地,我觉得我的专业再这样下去就要荒废完了。出来工作本想好好做点事,没想到无事可做。真是可怜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一年多以后,我就渐渐萌生了去意。那时,市场经济已经开始活跃,正所谓“当教授的比不过卖鸡蛋的”,我们的工资跟外面一些企业比,那是低多了。铁饭碗是不假,但铁饭碗里没啥饭。而外面有大好天地在等着你哪!
  当然,每个人的机缘不一样,每个人的选择也可能不一样。我始终认为,人生不只有一种选择。我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理想主义者居多,都比较有热血和激情,总想闯一闯,走一条自己的路。
  4年后,我终于走到了体制外。也没什么砸破铁饭碗的感觉。当时管这叫“下海”,我一辞职,单位里就说,“我们的团委书记下海啦!”
  我出来后,做过酒店,搞过人事,最后还是难敌当年的梦想,重拾技术,去一家工厂做了一名工程师。我那些分配到体制内的同学,出来的也不少,大概都是觉得外面的天地比较大吧。这里有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你在什么地方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价值?有的可能就适合在机关,有的搞技术的,像我,就比较适合在企业。
  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的年轻人千军万马都要挤进体制内,说明我们现在的体制内诱惑很大。不过,当所有掐尖的人才都选择体制内时,对国家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那些年轻人都适合机关吗?不一定吧。起码一些学技术的年轻人如果也放弃专业挤进公务员的话,我觉得就是一种人才浪费,至少是放错了地方。可以预见,他们中的大多数将会在出将入相上动脑筋,而不是在技术水平上勇攀新高。
  我很理解现在年轻人的选择。现在的社会充斥着“成功学”,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失败的成本也越来越大。求稳不仅是对个人负责,有时更是对父母、对一个家庭负责。但是,我个人还是赞同,年轻的时候要闯一闯。如果没有了追求梦想这个过程,只是为了物质上的条件而进入到一个避风港,那么,等到几十年过去,实现不了自己理想的时候,那就只能空嗟叹了。(刘军口述 本刊记者衡洁整理)
  
  林亚妮 女 1975年生 70后 体制就像鸡肋,我没有勇气舍弃
  我算是体制内的“老人”了,96年大学一毕业,就进了省级电视台这个事业单位,至今仍然在那儿。那时的体制内单位牛得很呢,进来不是靠考试,而是得要指标。因为我父母就在省台工作,靠内部关系好不容易才要到了一个指标,我和我姐姐两个人只能进一个。
  刚进去时,我还是个充满理想和和憧憬的小青年,非常有干劲地想把工作干好。记得我刚进台时,有一个领导问我:“省台的节目好看吗?”我说:“好看。”他又说:“说实话!”我只好实话实说:“不好看!”那个领导就说:“那你好好干,希望7年后能看到好看的省台。”我问:“为什么是7年?”他回答:“7年是一个周期,那时你也入行了,有能力改变些什么了。”但现在看来,别说7年,14年也不可能,这就是因为这个体制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在这几年愈演愈烈,单位渐渐淡化了体制内外的差别,一些频道开始提拔一些体制外的有才能的人,同时注重考核,加大了员工间的竞争;但另一方面,改革进行到目前仍然有限,在提拔人时仍然要考虑很多因素,体制内的人即使干不好也不会被淘汰,机制还没有完全被激活。如果单位真正像个企业一样,考虑效益,打破体制,那才能真正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
  我喜欢美术,希望能到学校去当个绘画老师。但体制内这个身份会影响你离开的决心。体制内的观念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上一辈,每当你想离开时,他们就会出来阻止你,影响你做出决定。
  体制内的身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就是一块鸡肋,没走是因为觉得体制总会给我以后的生活带来荫蔽,因此下不了决心舍弃。如果时光倒流,我能回到96年,也许我还是会选择体制内,但若我是今天的毕业生,我不一定会改变专业、扭转兴趣、挤破头地非要去体制内了,因为现在的选择更加多元,充满了机会,你身边会看到很多非体制内的成功例子。电影《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我的女儿已经两岁了,我妈现在也不时对我说:“等你女儿长大了,也把她弄到体制内去!”我说:“疯了啊,到那个时候连‘编制’这个东西都不知道在哪儿了!”一代人的观念总会影响到下一代,希望我的女儿能再不受这些束缚,去实现她真正的理想。(林亚妮口述 本刊记者衡洁整理)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体温管理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凝血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进行前列腺癌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体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T1~T5时,观察组的体温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APTT、PT、TT及PRA、COR、N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路径导向性护理结合体温管理用于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中
年轻时,我们在做什么?  《建党伟业》中,“五四”时期那批积极有为、勇于献身的年轻人让不少观众握紧了拳头,噙满了泪水。他们用激昂的青春解放了当时的思想,最终彻底改变了中国。  到了战争年代,保家卫国的理想高于一切。那时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去实践着心中坚定的信念——抵御外敌入侵,推翻反动统治。他们的付出,赢来了国家的新生和春天。  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年轻人与国家共成长,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期刊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肝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肝癌细胞干性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肝癌细胞MHCC-97L、Hep3B、PLC/PRF/5、HepG2及Huh7中KLF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法将搭载靶向KLF4的短发夹RNA的pLKO.1-puro质粒(pLKO.1-puro-shKLF4)导入到肝癌细胞PLC/PRF/5和Huh7中,同样的方法将过表达质粒pLenti-CMV-b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