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的途径和对策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何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題,也是当前我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科学地把握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现状,进一步科学地解决民族发展问题,还要深入党和政府的民族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改革创新,从而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族问题 民族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当代的民族问题表现在民族内部自身发展、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三个方面,又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中,经济层面的问题更为突出。解决当前的民族问题,必须认识到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发展的问题,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强烈发展的愿望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科学发展之路。
  第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各民族间存在的问题。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是正确制定民族政策、合理有效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前提。主要有三点:首先,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我们必须从国际大环境来认识把握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其次,从本国出发。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需要总揽我国国内全局。这要求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方面的基本国情出发,把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条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等原因,与东部的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所以,民族发展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再次,纵观历史。以历史的观点看待我国当代的民族问题,可以为当今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提供指导。从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和政策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
  第二,用发展凝聚各民族人民,促进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一方面某些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国内各民族因为风俗文化、经济差距、人口流动等因素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防范不法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另一方面更要着手解决好内部问题。积极发展国家经济,尤其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投入,改变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落后面貌。
  民族问题是多层面性的,而且各个层面相互交织渗透。因此,解决我国当前的民族问题,要从多个层面着手,以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以各民族平等的政治地位为基础,以协调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任务,以公平正义为原则,以民主协商为方法,以实现政治和谐为目标。要尊重民族的差异性,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要促进各民族成员和谐交往,增加各民族成员彼此交往、接触的机会。规范各民族的行为,规范公务员的行为,有效化解社会层面的民族问题。国家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所作为,通过合理有效的规定来切实保障各民族成员的权益,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
  第三,加强理论的研究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我国的民族政策历经历史考验多年,在解决民族问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实际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因此要解决当今的民族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理论研究。这要求我们党和政府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地认识目前我国民族相关制度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从而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共同为国家的壮大贡献力量。
  (作者:贺艳洁,杨波,孙玉凤,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侯美竹,湛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桥工商所)
  参考文献:
  [1]张三南,张建平.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及其动因[J].东疆学刊.2012年第2期.
  [2]郑志峰.社会交往与公共认同:也谈吴晗的政治转向[J]. 社科纵横. 2012年第5期.
  [3]张三南.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到“中国模式”[J].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4]马戎.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
  [5]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J].河北学刊.2003年第6期.
  [6]张树明.试析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少数族群对美国外交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人参与中美关系的考察[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7]金炳镐主编: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8]张三南.国际政治视阈下的民族主义情绪[J].世界民族.2011年第5期.
  [9]冶芸.沿海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的分化与整合——秦皇岛市清真街社区的考察[J].中国穆斯林.2010年第2期.
  [10]张鸿石.论历史对国际政治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购买理性也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提高,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对房地产行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只有建造令顾客满意的房地产项目,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与肯定,使企业在市场中有更强大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增强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地产开发商,三线城市的发展有其独特之处,在不同的经济政策文化环境下,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
摘 要 本课题对象,即西藏(本文指西藏自治区)牧区的执行案件。主要研究范围着眼于辖区以牧区为主的基层(县人民法院以及派出人民法庭)人民法院,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基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基层法院)在执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关键词 西藏牧区 基层法院 执行财产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日益深化,随之而来,当地居民(主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质量强国战略正在全面实施,银行业也不例外。2019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改善国有银行服务现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大型银行网点服务质量的通知》。银行网点作为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场所,网点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的忠诚度,也关系着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而厅堂服务直接与老百姓接触,做好厅堂服务更是银行提升服务质量和竞
摘 要 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法律思想及制度的舶来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与法律制度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运动。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非常可贵的开端,在中国开始形成现代社会的运作架构。时至今日,我国不少法律理论及法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法律移植的
期刊
在市场经济日渐繁荣发展的今天,各行业之间、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员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但近些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交通的日趋便利,地域界线被逐渐打开,网络招聘网站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到更多更广的招聘信息,加之人们对跳槽看法的转变,进一步加速了企业员工主动流动的频率及广度,而员工主动流失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然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作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IT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创新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相较其他产品而言,更新换代速度快,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所以靠短时间的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非常大,企业数量增加迅速,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中小企业发展道路异常艰难。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规模的竞争,而成为了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人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大。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越来越高,员工流失问题愈演愈烈。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企业竞争的根本在于创新程度的高低,而企业的创新程度在于人才所占的比重,而人才主要由知识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钢铁产业作为我国现代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钢铁生产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使得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严峻形势下,钢铁企业只有主动承担起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以循环经济模式为依托,兼顾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走绿色可持
摘 要 本文以“杭州富阳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情况调研”为课题,以富阳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通过亲身体验与实地考察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基地,对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此,我们发现要建立起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模式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主要包括当地政府需的经济支持、与当地村民深入沟通、开展因地制宜等措施。希望本次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地了解大学生村官的自主创业模式,提出我们的建议使其更加完善化,
期刊
摘 要 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公共危机考验着我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的关系模式是怎样的,有怎样的得与失;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共利益体现在何处,如何最大程度的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是本文要探讨的两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政府 NGO 公共利益 地震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