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出来,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为了能够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土地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使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的出现,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如何能够科学地管理现有的土地资源,从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对于土地的开发方式过于粗暴,这种粗暴的开发方式会导致资源的快速枯竭,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从而能够实现资源节约。本文基于土地资源的这一开发现状,对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土地是其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发达国家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因此更加重视资源的环保效益,但是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发展中国家在使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开发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以求国家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为了能够扭转这一现状,应该重视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化开发。
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土地资源有效性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的尖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控制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并改变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式,借助科学技术从而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
在讨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问题的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这一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为50亿吨。这些流失的土壤一方面会随降水流入湖泊,而湖泊中积聚了大量的泥土,会导致湖泊的的蓄水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层变薄,使得土壤的肥力流失,无法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使得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土地荒漠化
当前在对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荒漠化,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人类在进行农业更正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不科学的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从而使得土地的质量下降,最终出现土地废弃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三)土地生产力低
当前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土地生产力比较低,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变为建筑用地,导致农业用地的数量不断减少;其次,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肆意使用农药、化肥等,从而导致土壤的有机质降低,最终导致土地的生产力降低。最后,新开垦的土地的状况不尽人意,肥力比较差,土地的产量也比较差。
(四)土地污染
土地污染是当前土地开发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土地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i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养分过剩,土地中的磷等元素无法被吸收,随着将随流入湖泊中去,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其他的有害物质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也会从土壤中转移到水源、空气中,形成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被排放到土地中,对土地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未经处理就进行排放也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污染。
(五)后备土地资源紧缺
尽管我国具有辽阔的国土面积,但是耕地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剩余的土地已经无法再进行开发,这也就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后备土地资源缺乏。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克服。
三、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力度
要想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现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于浪费土地资源、粗暴式开发等行为进行约束,从而能够使土地管理有法可依。其次,应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节约化管理中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在生产开发中能够创新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潮。最后,企业应该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做到依法开发,同时,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对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着力于缓解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土地资源对于提高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这也就要求首先提高土地资源的绿植覆盖率,提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对土地資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科学地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三)注重培养资源节约意识
资源节约意识的培养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民提高环保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细节入手,改善环境浪费的状况,从而能够减少土地类浪费的状况。但是提升公民的资源节约意识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一方面需要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资源节约意识的宣传,使这一观念能够深入人心,被人们所接受、践行。
参考文献:
[1]马发生.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7).
[2]李晶平.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06).
[3]程瑶.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05).
[4]陆大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D].新疆大学,2004(06).
[5]王静; 濮励杰; 张凤荣; 郭旭东.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锡山为例[J].资源科学,2003(09).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对于土地的开发方式过于粗暴,这种粗暴的开发方式会导致资源的快速枯竭,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从而能够实现资源节约。本文基于土地资源的这一开发现状,对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土地是其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发达国家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因此更加重视资源的环保效益,但是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发展中国家在使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开发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以求国家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为了能够扭转这一现状,应该重视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化开发。
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和土地资源有效性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的尖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控制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并改变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式,借助科学技术从而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
在讨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问题的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这一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为50亿吨。这些流失的土壤一方面会随降水流入湖泊,而湖泊中积聚了大量的泥土,会导致湖泊的的蓄水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层变薄,使得土壤的肥力流失,无法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使得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土地荒漠化
当前在对土地资源管理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荒漠化,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人类在进行农业更正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不科学的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从而使得土地的质量下降,最终出现土地废弃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
(三)土地生产力低
当前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土地生产力比较低,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变为建筑用地,导致农业用地的数量不断减少;其次,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在进行农业种植的过程中肆意使用农药、化肥等,从而导致土壤的有机质降低,最终导致土地的生产力降低。最后,新开垦的土地的状况不尽人意,肥力比较差,土地的产量也比较差。
(四)土地污染
土地污染是当前土地开发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土地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i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无节制的使用农药化肥,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养分过剩,土地中的磷等元素无法被吸收,随着将随流入湖泊中去,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其他的有害物质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也会从土壤中转移到水源、空气中,形成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被排放到土地中,对土地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未经处理就进行排放也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污染。
(五)后备土地资源紧缺
尽管我国具有辽阔的国土面积,但是耕地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剩余的土地已经无法再进行开发,这也就导致一个问题的出现:后备土地资源缺乏。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这一问题的克服。
三、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力度
要想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现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对于浪费土地资源、粗暴式开发等行为进行约束,从而能够使土地管理有法可依。其次,应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节约化管理中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在生产开发中能够创新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潮。最后,企业应该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做到依法开发,同时,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对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着力于缓解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土地资源对于提高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这也就要求首先提高土地资源的绿植覆盖率,提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对土地資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科学地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三)注重培养资源节约意识
资源节约意识的培养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民提高环保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从细节入手,改善环境浪费的状况,从而能够减少土地类浪费的状况。但是提升公民的资源节约意识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一方面需要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资源节约意识的宣传,使这一观念能够深入人心,被人们所接受、践行。
参考文献:
[1]马发生.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7).
[2]李晶平.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06).
[3]程瑶.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05).
[4]陆大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D].新疆大学,2004(06).
[5]王静; 濮励杰; 张凤荣; 郭旭东.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锡山为例[J].资源科学,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