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使中国传统的建筑类型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一些新的建筑形式,其中石库门里弄住宅就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并且成为上海居住建筑发展的代表,也成为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宝贵遗产。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石库门里弄逐渐被拆除,因而石库门里弄留给人们的文化资源更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要保护这些传统里弄首先需要对里弄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只有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对里弄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其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得以延续。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f the collision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types in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gradually evolved into some new architectural form, which is the age, feb.16 hou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ecial product, and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residential building, also become a Shanghai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ous heritage. And n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feb.16 gradually be removed, so for people, feb.16 cultural resources more is treasured. We need to protect these traditional first need to lilong of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e social value as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and o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deep in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could truly b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updating to continue.
關键词: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
Keywords: shikumen neighborhood, Architectural culture, values,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华赟杰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生
上海,我国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构成了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史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0年世博会的在上海举办之际,一场关于石库门里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讨论,随着世博会建设的高潮引发出了更多的思考。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大都市,这里有和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媲美的高楼大厦,也有与国际接轨的生活水平。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向世人展示这些没有中国烙印的东西是不足以打动他们,更不至于另他们印象深刻。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通过世博会来到上海,却发现上海与自己的城市并无明显的特征差别时,他们会问“中国的历史在哪?老上海在哪?”。
一、 上海的城市名片——石库门里弄
1. 研究背景
1.1开埠带来的机遇
(1)1843年英国的炮火轰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国门,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为上海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西方文化汇聚于此,彼此交融、碰撞形成了上海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城市风貌与文化内涵。
(2)从1940至1949年的百年中,是上海近代建筑迅速发展的阶段。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当时的建筑中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同类建筑如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另一种是,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使中国传统的建筑类型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一些新的建筑形式——石库门里弄。
1.2 石库门里弄的产生与发展
(1)石库门里弄的出现的主要原因——1853年小刀会起义,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两场战乱使大批难民涌入租界,上海人口激增,导致租界房屋供不应求,而这些难民大多来自江浙一带的富商及官僚人家,洋商看到了巨大的利润,抓紧商机在租界内建造房屋以期从中获利。
(2)石库门里弄的发展被分为两个阶段:老式石库门里弄与新式石库门里弄。19世纪末20世纪初营建的石库门被称为老式石库门里弄,它较多的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制与装饰手法,平面多为三间两厢或两间三厢,结构多为砖木立帖式,外墙刷石灰粉。20世纪10年代以后,出现平面为双开间及单开间的石库门里弄,结构为砖墙承重,装饰造型加入了许多西洋元素等,都与老式石库门里弄有所不同,被称为新式石库门里弄。这一段时期是石库门里弄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19世纪20年代后又出现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等由石库门里弄演变出的住宅形式。
2.研究意义——石库门里弄是上海的“城市名片”
(1)石库门里弄在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处,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图1)它不仅是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场所,更包含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习俗、情趣。充满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是城市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2)经历百年历史的的石库门里弄如同一部时光机,记载着上海开埠以来的城市发展,并且成为上海居住建筑发展的代表,见证了上海居住模式从过去到现代的转变,并对现代住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成为上海地方特色,是城市的宝贵遗产,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的城市名片。
图1:闸北区密布的石库门里弄
3.研究目的
笔者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十年代石库门里弄迅速发展阶段中——石库门里弄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特征为基础,从新建筑形式、新的商业住宅模式、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居住观念等角度分析总结石库门里弄在发展过程中为上海带来的“四新”气象。
2.通过对石库门里弄典型性文化的分析总结,探讨其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及石库门里弄在当代视野下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石库门里弄作为城市生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共同生长,探讨未来石库门里弄保护与传承的可能性,为石库门里弄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中西合璧的“混血儿”
2.1两种异质文化碰撞出的新建筑形式
2.1.1具有权势之气的“后深宅大院”——石库门建筑单体的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式石库门大多是为江浙一带逃难的富商官僚们使用的,嗅觉灵敏的地产商为了迎合他们的家庭结构及居住习惯,保留了江南传统民居的三合院与四合院的形式来建造石库门里弄住宅。
(1)老式石库门建筑单体平面布局
石库门里弄的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的布局比大宅院式的江南民居更为紧凑,但还能隐约感受到家族式尊卑有序的居住空间及封建权势之气。但它在很多方面又与传统的江南民居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可以称它为“后深宅大院”。 老式石库门建筑的平面以三开间二厢房或五开间二层楼,仍有传统江南民居中空间轴线的存在:以天井为中心,客堂间与两侧厢房形成一组与天井相互呼应的空间关系。 此时石库门黑漆大门面对的客堂间,已无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众多庄严作用,但仍保留了一些高下尊卑的特征,人居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图2)。
(2)新式石库门建筑单体平面布局
20世纪10年代后,随着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紧张,江南传统民居水平向发展的格局被竖向堆积的新格局取代,发展出了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它的平面格局主要为两间一厢和单开间、间半式几种形式。单体建筑的占地面积更小,平面已趋向开间阔,进深浅,以利采光和通风。在天井的设置方面,也从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大量采用的横向后天井,改为纵向后天井,面积较前缩小 。(图3)
图2:洪德里(1907)一、二层平面图
资料来源:《上海里弄民居》
图3:景华新村(1938)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
资料来源:《上海里弄民居》
2.1.2西为中用的商业住宅——联排式的总体布局方式
(1)联排式住宅在欧洲盛行
18世纪,联排式住宅作为一种新的住宅形式和生活方式在欧洲被大规模开发,建筑单体与单体间左右毗连而建,前后采光,整体划一的排列,生活的单元与一般住宅水平向展开不同,它把各个房间沿垂直的方向堆积而成。竖向的建筑单元、单元与单元间的毗连能够节约土地,建造更多的房屋。
(2)应运而生的中国式商业住宅
19世纪末,联排住宅的概念被使用到石库门里弄中,建筑横向或竖向排列,以排排的石库门建筑之间就形成“弄”,规模较大的里弄分主弄和支弄,一般主弄宽为5米,支弄宽3米。(图4)如同街道般的里弄形成一种新的邻里空间,这种西式的社区规划方式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大宅院式的居住观念。是在上海城市土地紧缺的条件下,既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需要,又适应了商业社会私密性日益增强的要求,中西结合的石库门里弄应运而生,也是现代商业住宅发展的重要阶段 。
图4:斯文里总平面
资料来源:《上海里弄民居》
2.2 新的审美情趣——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风格
石库门里弄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也是其“混血儿”特质的一个典型体现。石库门里弄的装饰风格最大的新意在于,在傳统的建筑形制下使用中西两种文化元素重新组合设计,它不是孤立的使用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或者直接模仿西方的装饰手法,而是将中国元素与西方元素融合在一起。难得的是他们之间并无排他性,这种兼容并序的性格赋予了石库门里弄的独特性。
(1)采用较多中式元素的老式石库门建筑
老式石库门建筑采用了较多的中式元素的传统装饰符号:如门头多模仿江南民居的仪门样式,挑檐下刻有砖雕,多用花鸟图案;门框条石采用花岗岩和宁波红石,门楣、门框间往往饰有四字横批,或为吉祥用语或为宅第名号;黑漆大门用原木制成,厚实安全,石过梁两旁有刻花石雀替,与江南民居石条门罩相仿。
(2)新式石库门里弄里西化的建筑装饰
在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中更多的出现了西式的装饰元素,这是由于新材料的产生和使用。如门框横楣上的装饰常见西洋石发券纹饰:有巴洛克多角形、罗马式半圆拱山花、希腊式三角形山花和曲线形山花。有些还在条石边框柱上直接采用西方古典柱式,只不过比例、型制不求精确而显随意。(图5,6,7)
图6:济南路一八五中西合璧的石雕门头
图7:罗马式半圆拱山花与西方古典柱式
山墙由中国传统马头墙、观音兜或荷叶山墙形式,逐渐过度为纯粹的西方式样和几何形水泥盖顶,或是简式线脚装饰的山墙盖顶。(图8,9)
阳台从初期的木结构雕栏装饰过渡成混凝土结构的有罗马式瓶形栏杆的西洋符号装饰的阳台。(图10)
图8:山墙装饰
图9:山墙装饰
图10:混凝土结构的阳台
新式石库门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部件就是出现在弄堂口“过街楼”的立面装饰。通道顶面多用拱券造型,以各种西洋花饰和线脚来装饰,也有方形直角造型。两侧则为西方古典柱式,拱券立面上镶砌有里弄名称的长方形匾额。(图11)
图11:会乐里过街楼
石库门里弄的细部装饰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或西方古典装饰比都显得简单而粗犷,没有精美的雕梁画栋也没有古典花纹的精美细致。但是
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皆为我用的建筑装饰风格其实是对人们常规的审美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这种由接收到西方文化的中国匠师用中国的材料创造的新式的住宅建筑装饰风格,让人们体验到了新的审美情趣,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的创新另避蹊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3.西方新建筑技术传入
(1)19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新技术真正传入上海,包括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这些技术的传入使上海的建筑水平逐渐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 这些技术被中国的工匠们应用在新式石库门里弄中。
(2)新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的变化:老式石库门里弄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立贴式承重,砖墙维护。到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时期采用了混合结构,立贴构架逐步改为豪式木桁架,材料也由国产的杉木改为进口的美松。水泥的出现使局部构件如晒台采用钢筋混土建造。基础大多数采用碎砖灰浆混凝土,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
(3)新材料的使用(如钢筋混凝土)使建筑更加牢固耐用,这也是住宅建筑在技术方面的一大进步。为以后住宅建筑的在技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新建筑带来新的居住观念
石库门所带来的不仅是建筑样式的变化,而且伴随着居民观念的变化。传统江南民居以家族为单位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结构所代替。离乡背井的移民放下家族祭祀的沉重包袱,新市民也免去了交际排场的礼仪,传统江南民居的繁复功能,在石库门这里浓缩为人居这一本质命题。它松动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文化立意,养成了上海人的精致化处事方式,磨砺出上海的都市性格。改了人们传统的居住理念,也改变了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生活格调,从而建立起新的城市伦理。
三、当代视野下的石库门里弄
1.岌岌可危的城市记忆体——石库门里弄现状
(1)混乱破败的石库门里弄现状
至今上海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石库门里弄内,但石库门里弄便黯淡了许多。大部分石库门得到不到有效的保护,已年久失修且之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使它显得破败不堪;人口的过分增加,,使里弄空间混杂,房屋产权复杂;里弄居民大多经济水平低,无力改造现有的居住环境,所以,上海现有的石库门里弄长期积累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石库门里弄混乱拥挤的现状使得它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大面积的拆旧使石库门里弄的未来岌岌可危,历史留给上海的记忆体正慢慢消逝。
(2)近年来对石库门里弄的保护与开发
1999年起至今石库门里弄已有了四种保护开发模式有:新天地模式——纯粹的商业开发;田子坊模式——保留原住民,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步高里模式——不做商业开发,也不做功能更新,原生态的保护模式;建业里模式——原样原修,推倒重建。
2004年,部分有历史风貌价值、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库门里弄被划入上海的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
2010年,同济大学《上海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扩大与新增调研报告》,建议上海新增8个以石库门为主要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重点保护186处里弄建筑。
这些模式、对策都是对石库门里弄保护的一种尝试,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模式是否可行有效,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政府、社会都在积极的为保护石库门里弄而努力。
2. 承上启下——石库门里弄的社会价值
石库门里弄在上海的住宅建筑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1)石库门里弄对上海近代住宅建筑的发展的启示
1943上海开埠后,清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英国的炮火轰开。 西风东渐渗透到上海这座城市的不同领域。石库门里弄这种新的住宅形式的出现开启了人们全新的视野,传统江南民居的繁复功能,在石库门这里浓缩为人居这一本质命题。石库门所带来的不仅是建筑样式的变化而且伴随着居民构成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居住理念和居住者的身份,而且改变了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生活格调,从而建立起新的城市伦理。见证了上海居住模式从过去到现代的转变,并对现代住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响。
(2)石库门里弄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的大规模使得它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肌理,是上海从古代城市像现代城市过渡的发展阶段,也提醒我们人居对于一个城市成形的决定性地位。
(3)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另避蹊径
石库门里弄的中西合璧,皆为我用的建筑风格现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标志,是对当时的人们常规审美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另避蹊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整个城市透露一种西化的时尚感。这种在最普遍最基层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为如今上海跻身国际大都市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4)承载记忆与特色的城市名片
如今先辈们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为我们创造的这一片片石库门里弄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上海开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繁华荒芜。它不仅是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场所,更包含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习俗、情趣。充满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情感,是城市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如果石库门里弄消失了,上海也就消失了。
四、结束语
透过上述文字,可以了解到石库门里弄的产生与发展为当时的上海带来了新的住宅建筑形式、新的商业住宅模式、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居住观念。这些在社会转型期下形成的时代产物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与中国文化的碰撞、融合产生的新事物。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并把这些特质集中展现在石库门里弄中集中,形成上海独具的地方文化,是上海近代历史的重要标志。
而今石库门里弄褪去了原有的光鲜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在城市建设的洪流中逐渐消逝,上海独具的地方文化也逐渐消逝。城市发展可以舍弃一部分鳞次栉比的高樓大厦却不能丢弃凝聚历史的建筑。保护上海地方特色,传承石库门里弄文化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保护石库门里弄不仅是保护建筑本身而已,我们保护的是地方文化和城市精神。我们需要对里弄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只有建立在充分尊重与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里弄历史文化的精神传承,使其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 曹炜著,《开埠后的上海住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
[2] 罗小未、伍江著,《上海弄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
[3] 陈从周、章明著,《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上海三联书店,1995.3
[4] 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2
[5] 王绍周,《上海近代城市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聂永有,阅读上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7]王绍周,陈志敏,里弄建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9] 朱晓东著,《上海里弄与近年联排住宅的布局比较》,住宅科技,2002.5
[12 ] 罗姗姗,《上海里弄住宅的演变和继承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7.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Abstract: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f the collision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types in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gradually evolved into some new architectural form, which is the age, feb.16 hou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ecial product, and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residential building, also become a Shanghai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ous heritage. And n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feb.16 gradually be removed, so for people, feb.16 cultural resources more is treasured. We need to protect these traditional first need to lilong of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the social value as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and o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deep in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could truly b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updating to continue.
關键词: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价值,保护
Keywords: shikumen neighborhood, Architectural culture, values,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华赟杰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生
上海,我国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构成了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史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0年世博会的在上海举办之际,一场关于石库门里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讨论,随着世博会建设的高潮引发出了更多的思考。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大都市,这里有和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媲美的高楼大厦,也有与国际接轨的生活水平。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向世人展示这些没有中国烙印的东西是不足以打动他们,更不至于另他们印象深刻。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通过世博会来到上海,却发现上海与自己的城市并无明显的特征差别时,他们会问“中国的历史在哪?老上海在哪?”。
一、 上海的城市名片——石库门里弄
1. 研究背景
1.1开埠带来的机遇
(1)1843年英国的炮火轰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国门,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为上海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西方文化汇聚于此,彼此交融、碰撞形成了上海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城市风貌与文化内涵。
(2)从1940至1949年的百年中,是上海近代建筑迅速发展的阶段。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当时的建筑中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同类建筑如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另一种是,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使中国传统的建筑类型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一些新的建筑形式——石库门里弄。
1.2 石库门里弄的产生与发展
(1)石库门里弄的出现的主要原因——1853年小刀会起义,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两场战乱使大批难民涌入租界,上海人口激增,导致租界房屋供不应求,而这些难民大多来自江浙一带的富商及官僚人家,洋商看到了巨大的利润,抓紧商机在租界内建造房屋以期从中获利。
(2)石库门里弄的发展被分为两个阶段:老式石库门里弄与新式石库门里弄。19世纪末20世纪初营建的石库门被称为老式石库门里弄,它较多的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制与装饰手法,平面多为三间两厢或两间三厢,结构多为砖木立帖式,外墙刷石灰粉。20世纪10年代以后,出现平面为双开间及单开间的石库门里弄,结构为砖墙承重,装饰造型加入了许多西洋元素等,都与老式石库门里弄有所不同,被称为新式石库门里弄。这一段时期是石库门里弄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19世纪20年代后又出现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等由石库门里弄演变出的住宅形式。
2.研究意义——石库门里弄是上海的“城市名片”
(1)石库门里弄在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处,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图1)它不仅是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场所,更包含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习俗、情趣。充满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是城市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2)经历百年历史的的石库门里弄如同一部时光机,记载着上海开埠以来的城市发展,并且成为上海居住建筑发展的代表,见证了上海居住模式从过去到现代的转变,并对现代住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成为上海地方特色,是城市的宝贵遗产,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的城市名片。
图1:闸北区密布的石库门里弄
3.研究目的
笔者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三十年代石库门里弄迅速发展阶段中——石库门里弄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特征为基础,从新建筑形式、新的商业住宅模式、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居住观念等角度分析总结石库门里弄在发展过程中为上海带来的“四新”气象。
2.通过对石库门里弄典型性文化的分析总结,探讨其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及石库门里弄在当代视野下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石库门里弄作为城市生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共同生长,探讨未来石库门里弄保护与传承的可能性,为石库门里弄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中西合璧的“混血儿”
2.1两种异质文化碰撞出的新建筑形式
2.1.1具有权势之气的“后深宅大院”——石库门建筑单体的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式石库门大多是为江浙一带逃难的富商官僚们使用的,嗅觉灵敏的地产商为了迎合他们的家庭结构及居住习惯,保留了江南传统民居的三合院与四合院的形式来建造石库门里弄住宅。
(1)老式石库门建筑单体平面布局
石库门里弄的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的布局比大宅院式的江南民居更为紧凑,但还能隐约感受到家族式尊卑有序的居住空间及封建权势之气。但它在很多方面又与传统的江南民居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可以称它为“后深宅大院”。 老式石库门建筑的平面以三开间二厢房或五开间二层楼,仍有传统江南民居中空间轴线的存在:以天井为中心,客堂间与两侧厢房形成一组与天井相互呼应的空间关系。 此时石库门黑漆大门面对的客堂间,已无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众多庄严作用,但仍保留了一些高下尊卑的特征,人居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图2)。
(2)新式石库门建筑单体平面布局
20世纪10年代后,随着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紧张,江南传统民居水平向发展的格局被竖向堆积的新格局取代,发展出了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它的平面格局主要为两间一厢和单开间、间半式几种形式。单体建筑的占地面积更小,平面已趋向开间阔,进深浅,以利采光和通风。在天井的设置方面,也从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大量采用的横向后天井,改为纵向后天井,面积较前缩小 。(图3)
图2:洪德里(1907)一、二层平面图
资料来源:《上海里弄民居》
图3:景华新村(1938)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
资料来源:《上海里弄民居》
2.1.2西为中用的商业住宅——联排式的总体布局方式
(1)联排式住宅在欧洲盛行
18世纪,联排式住宅作为一种新的住宅形式和生活方式在欧洲被大规模开发,建筑单体与单体间左右毗连而建,前后采光,整体划一的排列,生活的单元与一般住宅水平向展开不同,它把各个房间沿垂直的方向堆积而成。竖向的建筑单元、单元与单元间的毗连能够节约土地,建造更多的房屋。
(2)应运而生的中国式商业住宅
19世纪末,联排住宅的概念被使用到石库门里弄中,建筑横向或竖向排列,以排排的石库门建筑之间就形成“弄”,规模较大的里弄分主弄和支弄,一般主弄宽为5米,支弄宽3米。(图4)如同街道般的里弄形成一种新的邻里空间,这种西式的社区规划方式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大宅院式的居住观念。是在上海城市土地紧缺的条件下,既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需要,又适应了商业社会私密性日益增强的要求,中西结合的石库门里弄应运而生,也是现代商业住宅发展的重要阶段 。
图4:斯文里总平面
资料来源:《上海里弄民居》
2.2 新的审美情趣——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风格
石库门里弄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也是其“混血儿”特质的一个典型体现。石库门里弄的装饰风格最大的新意在于,在傳统的建筑形制下使用中西两种文化元素重新组合设计,它不是孤立的使用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或者直接模仿西方的装饰手法,而是将中国元素与西方元素融合在一起。难得的是他们之间并无排他性,这种兼容并序的性格赋予了石库门里弄的独特性。
(1)采用较多中式元素的老式石库门建筑
老式石库门建筑采用了较多的中式元素的传统装饰符号:如门头多模仿江南民居的仪门样式,挑檐下刻有砖雕,多用花鸟图案;门框条石采用花岗岩和宁波红石,门楣、门框间往往饰有四字横批,或为吉祥用语或为宅第名号;黑漆大门用原木制成,厚实安全,石过梁两旁有刻花石雀替,与江南民居石条门罩相仿。
(2)新式石库门里弄里西化的建筑装饰
在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中更多的出现了西式的装饰元素,这是由于新材料的产生和使用。如门框横楣上的装饰常见西洋石发券纹饰:有巴洛克多角形、罗马式半圆拱山花、希腊式三角形山花和曲线形山花。有些还在条石边框柱上直接采用西方古典柱式,只不过比例、型制不求精确而显随意。(图5,6,7)
图6:济南路一八五中西合璧的石雕门头
图7:罗马式半圆拱山花与西方古典柱式
山墙由中国传统马头墙、观音兜或荷叶山墙形式,逐渐过度为纯粹的西方式样和几何形水泥盖顶,或是简式线脚装饰的山墙盖顶。(图8,9)
阳台从初期的木结构雕栏装饰过渡成混凝土结构的有罗马式瓶形栏杆的西洋符号装饰的阳台。(图10)
图8:山墙装饰
图9:山墙装饰
图10:混凝土结构的阳台
新式石库门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部件就是出现在弄堂口“过街楼”的立面装饰。通道顶面多用拱券造型,以各种西洋花饰和线脚来装饰,也有方形直角造型。两侧则为西方古典柱式,拱券立面上镶砌有里弄名称的长方形匾额。(图11)
图11:会乐里过街楼
石库门里弄的细部装饰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或西方古典装饰比都显得简单而粗犷,没有精美的雕梁画栋也没有古典花纹的精美细致。但是
石库门的中西合璧,皆为我用的建筑装饰风格其实是对人们常规的审美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这种由接收到西方文化的中国匠师用中国的材料创造的新式的住宅建筑装饰风格,让人们体验到了新的审美情趣,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的创新另避蹊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3.西方新建筑技术传入
(1)19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新技术真正传入上海,包括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这些技术的传入使上海的建筑水平逐渐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 这些技术被中国的工匠们应用在新式石库门里弄中。
(2)新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建筑结构的变化:老式石库门里弄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立贴式承重,砖墙维护。到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时期采用了混合结构,立贴构架逐步改为豪式木桁架,材料也由国产的杉木改为进口的美松。水泥的出现使局部构件如晒台采用钢筋混土建造。基础大多数采用碎砖灰浆混凝土,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
(3)新材料的使用(如钢筋混凝土)使建筑更加牢固耐用,这也是住宅建筑在技术方面的一大进步。为以后住宅建筑的在技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新建筑带来新的居住观念
石库门所带来的不仅是建筑样式的变化,而且伴随着居民观念的变化。传统江南民居以家族为单位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结构所代替。离乡背井的移民放下家族祭祀的沉重包袱,新市民也免去了交际排场的礼仪,传统江南民居的繁复功能,在石库门这里浓缩为人居这一本质命题。它松动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文化立意,养成了上海人的精致化处事方式,磨砺出上海的都市性格。改了人们传统的居住理念,也改变了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生活格调,从而建立起新的城市伦理。
三、当代视野下的石库门里弄
1.岌岌可危的城市记忆体——石库门里弄现状
(1)混乱破败的石库门里弄现状
至今上海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石库门里弄内,但石库门里弄便黯淡了许多。大部分石库门得到不到有效的保护,已年久失修且之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用,使它显得破败不堪;人口的过分增加,,使里弄空间混杂,房屋产权复杂;里弄居民大多经济水平低,无力改造现有的居住环境,所以,上海现有的石库门里弄长期积累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石库门里弄混乱拥挤的现状使得它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大面积的拆旧使石库门里弄的未来岌岌可危,历史留给上海的记忆体正慢慢消逝。
(2)近年来对石库门里弄的保护与开发
1999年起至今石库门里弄已有了四种保护开发模式有:新天地模式——纯粹的商业开发;田子坊模式——保留原住民,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步高里模式——不做商业开发,也不做功能更新,原生态的保护模式;建业里模式——原样原修,推倒重建。
2004年,部分有历史风貌价值、具有一定规模的石库门里弄被划入上海的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
2010年,同济大学《上海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扩大与新增调研报告》,建议上海新增8个以石库门为主要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重点保护186处里弄建筑。
这些模式、对策都是对石库门里弄保护的一种尝试,我们暂且不论这些模式是否可行有效,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政府、社会都在积极的为保护石库门里弄而努力。
2. 承上启下——石库门里弄的社会价值
石库门里弄在上海的住宅建筑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1)石库门里弄对上海近代住宅建筑的发展的启示
1943上海开埠后,清帝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英国的炮火轰开。 西风东渐渗透到上海这座城市的不同领域。石库门里弄这种新的住宅形式的出现开启了人们全新的视野,传统江南民居的繁复功能,在石库门这里浓缩为人居这一本质命题。石库门所带来的不仅是建筑样式的变化而且伴随着居民构成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居住理念和居住者的身份,而且改变了传统江南民居所蕴涵的生活格调,从而建立起新的城市伦理。见证了上海居住模式从过去到现代的转变,并对现代住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响。
(2)石库门里弄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的大规模使得它组成了上海独特的城市肌理,是上海从古代城市像现代城市过渡的发展阶段,也提醒我们人居对于一个城市成形的决定性地位。
(3)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另避蹊径
石库门里弄的中西合璧,皆为我用的建筑风格现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标志,是对当时的人们常规审美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它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为后来住宅建筑装饰风格另避蹊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整个城市透露一种西化的时尚感。这种在最普遍最基层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为如今上海跻身国际大都市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4)承载记忆与特色的城市名片
如今先辈们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为我们创造的这一片片石库门里弄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上海开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繁华荒芜。它不仅是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场所,更包含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习俗、情趣。充满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情感,是城市文化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如果石库门里弄消失了,上海也就消失了。
四、结束语
透过上述文字,可以了解到石库门里弄的产生与发展为当时的上海带来了新的住宅建筑形式、新的商业住宅模式、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居住观念。这些在社会转型期下形成的时代产物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与中国文化的碰撞、融合产生的新事物。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并把这些特质集中展现在石库门里弄中集中,形成上海独具的地方文化,是上海近代历史的重要标志。
而今石库门里弄褪去了原有的光鲜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在城市建设的洪流中逐渐消逝,上海独具的地方文化也逐渐消逝。城市发展可以舍弃一部分鳞次栉比的高樓大厦却不能丢弃凝聚历史的建筑。保护上海地方特色,传承石库门里弄文化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保护石库门里弄不仅是保护建筑本身而已,我们保护的是地方文化和城市精神。我们需要对里弄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只有建立在充分尊重与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里弄历史文化的精神传承,使其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 曹炜著,《开埠后的上海住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
[2] 罗小未、伍江著,《上海弄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
[3] 陈从周、章明著,《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上海三联书店,1995.3
[4] 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2
[5] 王绍周,《上海近代城市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聂永有,阅读上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7]王绍周,陈志敏,里弄建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9] 朱晓东著,《上海里弄与近年联排住宅的布局比较》,住宅科技,2002.5
[12 ] 罗姗姗,《上海里弄住宅的演变和继承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7.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