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劳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就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教育方针,提倡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完善品格、锤炼心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班主任更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与劳动知识,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如何发挥班主任的育人作用、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劳动教育的理念内涵和自身育人经验,力求为更高效的劳动教育课题添砖加瓦,提供更多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高中育人 班主任管理 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97-02
0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导入教育体系,这表明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的支持,体现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历来都是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但其教育有效性尚待提高,高中班主任应当紧跟政策,优化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教育管理,深入思考在育人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1. 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定位
在2019年6月新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更明确提出,要深化改革教育体系,2022年落实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并将“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手段,可见劳动教育在高中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劳动教育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作为班级的重要管理者与实践者,班主任应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在劳动教育中起到的更进一步的推进作用,促进劳动教育落地实践。开展高中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更是贯彻落实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方针。依据劳动的特质,劳动教育不能直接作为一门课程,只能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在学校和班主任的倡导下,加强劳动教育意识,改进教育现状,帮助学生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树立更高水平的劳动价值观念。
2.高中班主任育人过程中强调“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长久以来,劳动教育都深受党和国家重视,但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推动与实践都是不充分的,实施率低下、劳动教育内容空洞等,都不足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体力劳动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甚至劳动具有惩罚意义,班主任常采用分配更多劳动任务的方式惩罚学生,让学生很难对劳动形成正面思考。在育人过程中强调“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正视劳动的价值,化被动劳动意识为主动劳动意识。
2.2 帮助学生补充家庭劳动教育的薄弱点
高中生课业压力大,处于升学关键时期,现代家庭通常将学生的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加之学校与班主任引导不充分,让家庭劳动教育呈现出缺失状态。在经济条件日益进步的环境下,家长会给予学生更优渥的生活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劳动时间。学生在校园内缺少劳动实践,在家庭中更难提升劳动技能,只有学校和班主任正向引导,才能让家庭劳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求
新课改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做教学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应当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落实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环节之一,能够让学生养成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也能帮助学生身心成长,更重要的是适量劳动有助于学生脑部发育,提高创新力与创造力。当前市场环境对学生能力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施行劳动教育是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
3.高中班主任育人过程中践行“劳动教育”的方略
3.1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人不可豁免的职责,劳动可以培养身心两全的人。只有在劳动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锻炼并且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历年来的劳动教育都较为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如开展手工课程、布置打扫任务等,都是常见的劳动教育手段,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劳动实践也应当推陈出新,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首先,班主任需要进一步发掘校园劳动活动,让学生参与更多在校劳动,如校内午餐的发放与餐具的回收、校园环境卫生的分类打扫等,都是学生参与集体劳动、尝试更多劳动形式的手段,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升综合性的劳动技能,提升劳动效率,并能感受他人劳动成果的不易,培养道德品质。还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拓展劳动教育的范畴,与科学、人文等相结合,如志愿者劳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都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好方法。同时,还要提升劳动相关课程的技术性,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劳动,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延伸适当的农业劳动,如去农业试验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园内栽种树木等,都是新型劳动教育的常见做法。
3.2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长期以来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使学校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劳动教育的知识内容考评体系,学校的劳动教育大多只关注基本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实践,劳动观念的培育欠缺。高中生的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劳动教育有助于以身体劳动带动思维进步,班主任可以结合公益劳动等,在劳动中为学生展开道德教育,如环境保护日让学生自主策划美化校园活动、在青年节让学生走进社区,展开社区公益劳动、在党建日、国庆节等展开爱国基地设计与建设、结合当地旅游景区做一日导游等,都可以结合实际适当施行。相较于传统劳动教育的体力劳动,这一类智慧型劳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将教育与劳动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实践与探索中,体会到劳动的多元价值,感受劳动的快乐。班主任可以在学校为学生布置多种劳动任务,还可以与家庭紧密合作,通过合理的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勤俭节约的品德,形成生活适应能力。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忽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培养,为了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单纯依靠校园教育是不够的,班主任还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转变劳动观念,为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任务,如洗碗、做饭叠被铺床、整理房间等,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劳动的不易,尊重家庭劳动,珍惜现有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3 在创新中坚定学生的自我品质
传统教育系统中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明确定位,推进劳动教育,能够改进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劳动品质的缺失问题。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有助于锤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如在自我服务的劳动中,学生能够提升自主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班级服务劳动如教室桌椅整修、集体打扫等,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为人服务的积极品质,适应团体生活。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劳动的价值体现,班主任可以导入创新性劳动手段,在多种劳动形式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自我意识。为此,班主任应当为现有的学校课程中的非专门性劳动课程注入劳动教育的内核,将内隐的教育要素外显化,让无意识教育成为有意识的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劳动管理中坚定学生的自我品质。现代教育为多种劳动方式教育提供了外部基础,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工艺制作课程、劳动技能培养课程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魅力,深刻体会劳动能够带来价值创造和生活幸福,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文化风貌,为学生提供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的沉静之美、民间匠人的劳动传承。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传统种植养殖活动,不同的季节展开相应的农事体验,如春季的采茶活动、春耕活动,秋季的果蔬园采摘活动等,在开展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农业生产问题,让劳动发挥出综合性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
4.结语
劳动教育的重点任务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育人过程中应当重视劳动教育,拟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方针,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劳动意识与出色的劳动技能,补充知识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徐海娇,柳海民.历史之轨与时代之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8,(3).
[2]邓秀峰,邓连峰.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开启新篇[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3]陶行知教学合一[J].基础教育,2008(2):60-61.
[4]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
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
【关键词】 高中育人 班主任管理 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97-02
0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导入教育体系,这表明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的支持,体现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历来都是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但其教育有效性尚待提高,高中班主任应当紧跟政策,优化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强化教育管理,深入思考在育人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1. 高中“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定位
在2019年6月新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更明确提出,要深化改革教育体系,2022年落实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并将“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手段,可见劳动教育在高中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劳动教育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作为班级的重要管理者与实践者,班主任应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在劳动教育中起到的更进一步的推进作用,促进劳动教育落地实践。开展高中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更是贯彻落实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方针。依据劳动的特质,劳动教育不能直接作为一门课程,只能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在学校和班主任的倡导下,加强劳动教育意识,改进教育现状,帮助学生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树立更高水平的劳动价值观念。
2.高中班主任育人过程中强调“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长久以来,劳动教育都深受党和国家重视,但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推动与实践都是不充分的,实施率低下、劳动教育内容空洞等,都不足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体力劳动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甚至劳动具有惩罚意义,班主任常采用分配更多劳动任务的方式惩罚学生,让学生很难对劳动形成正面思考。在育人过程中强调“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正视劳动的价值,化被动劳动意识为主动劳动意识。
2.2 帮助学生补充家庭劳动教育的薄弱点
高中生课业压力大,处于升学关键时期,现代家庭通常将学生的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加之学校与班主任引导不充分,让家庭劳动教育呈现出缺失状态。在经济条件日益进步的环境下,家长会给予学生更优渥的生活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劳动时间。学生在校园内缺少劳动实践,在家庭中更难提升劳动技能,只有学校和班主任正向引导,才能让家庭劳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求
新课改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做教学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应当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落实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环节之一,能够让学生养成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也能帮助学生身心成长,更重要的是适量劳动有助于学生脑部发育,提高创新力与创造力。当前市场环境对学生能力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班主任施行劳动教育是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
3.高中班主任育人过程中践行“劳动教育”的方略
3.1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人不可豁免的职责,劳动可以培养身心两全的人。只有在劳动中人的身心才能得到锻炼并且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历年来的劳动教育都较为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如开展手工课程、布置打扫任务等,都是常见的劳动教育手段,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劳动实践也应当推陈出新,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首先,班主任需要进一步发掘校园劳动活动,让学生参与更多在校劳动,如校内午餐的发放与餐具的回收、校园环境卫生的分类打扫等,都是学生参与集体劳动、尝试更多劳动形式的手段,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升综合性的劳动技能,提升劳动效率,并能感受他人劳动成果的不易,培养道德品质。还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拓展劳动教育的范畴,与科学、人文等相结合,如志愿者劳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都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好方法。同时,还要提升劳动相关课程的技术性,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劳动,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延伸适当的农业劳动,如去农业试验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园内栽种树木等,都是新型劳动教育的常见做法。
3.2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长期以来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使学校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劳动教育的知识内容考评体系,学校的劳动教育大多只关注基本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实践,劳动观念的培育欠缺。高中生的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劳动教育有助于以身体劳动带动思维进步,班主任可以结合公益劳动等,在劳动中为学生展开道德教育,如环境保护日让学生自主策划美化校园活动、在青年节让学生走进社区,展开社区公益劳动、在党建日、国庆节等展开爱国基地设计与建设、结合当地旅游景区做一日导游等,都可以结合实际适当施行。相较于传统劳动教育的体力劳动,这一类智慧型劳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将教育与劳动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实践与探索中,体会到劳动的多元价值,感受劳动的快乐。班主任可以在学校为学生布置多种劳动任务,还可以与家庭紧密合作,通过合理的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勤俭节约的品德,形成生活适应能力。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忽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培养,为了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单纯依靠校园教育是不够的,班主任还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转变劳动观念,为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任务,如洗碗、做饭叠被铺床、整理房间等,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劳动的不易,尊重家庭劳动,珍惜现有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3 在创新中坚定学生的自我品质
传统教育系统中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明确定位,推进劳动教育,能够改进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劳动品质的缺失问题。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有助于锤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如在自我服务的劳动中,学生能够提升自主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班级服务劳动如教室桌椅整修、集体打扫等,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为人服务的积极品质,适应团体生活。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劳动的价值体现,班主任可以导入创新性劳动手段,在多种劳动形式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自我意识。为此,班主任应当为现有的学校课程中的非专门性劳动课程注入劳动教育的内核,将内隐的教育要素外显化,让无意识教育成为有意识的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劳动管理中坚定学生的自我品质。现代教育为多种劳动方式教育提供了外部基础,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工艺制作课程、劳动技能培养课程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魅力,深刻体会劳动能够带来价值创造和生活幸福,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文化风貌,为学生提供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的沉静之美、民间匠人的劳动传承。还可以让学生参与传统种植养殖活动,不同的季节展开相应的农事体验,如春季的采茶活动、春耕活动,秋季的果蔬园采摘活动等,在开展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农业生产问题,让劳动发挥出综合性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
4.结语
劳动教育的重点任务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育人过程中应当重视劳动教育,拟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方针,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劳动意识与出色的劳动技能,补充知识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徐海娇,柳海民.历史之轨与时代之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8,(3).
[2]邓秀峰,邓连峰.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开启新篇[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3]陶行知教学合一[J].基础教育,2008(2):60-61.
[4]李珂,曲霞.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
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