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在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多层次的开放式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融入社会生活,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开放;探讨
小学数学生活性极强,开放课堂,贴近生活,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认识知识的生成,体验学习的过程,理解知识在学习中的价值,产生我要学的意识与动力,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我在刚担任一年级的数学科时,翻开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如:列算式3+5,提醒学生还能交换两个加数学5+3。又如,在讲《比多少》时,看图说说谁比谁多,还能反过来说:谁比谁少?▲比●多,即●比▲少。又如:在讲《位置》时,摆一摆,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我有意识引导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再如:在讲数的组成时,8可以分成3和5,我在黑板上演示8的合成,学生马上能逆向思维说出5和3合成8,在这过程,让学生边说边写,课堂效果很好。只要我坚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我相信,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可以得到发展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准备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校园,让他们寻找校园中的数,又领学生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其中第5个内容《数跳舞人数》,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8+7(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9+6,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9+6呢?”她说:“有9个小男孩,6个小女孩,共有15个小朋友在玩跳舞。”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五、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位置》课以后,让学生在课室里就此说说自己或者朋友所处的位置,分清前后左右的关系。另个,我还让孩子们排排队,也让他们分分前后。在讲上下位置时,我直接让孩子摆实物,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书包放在桌子的下面等。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要目光朝下,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趣创设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在教学中给我们以惊喜。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2] 张世斌、韩高忠.关于学生评教的尝试与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开放;探讨
小学数学生活性极强,开放课堂,贴近生活,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认识知识的生成,体验学习的过程,理解知识在学习中的价值,产生我要学的意识与动力,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我在刚担任一年级的数学科时,翻开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如:列算式3+5,提醒学生还能交换两个加数学5+3。又如,在讲《比多少》时,看图说说谁比谁多,还能反过来说:谁比谁少?▲比●多,即●比▲少。又如:在讲《位置》时,摆一摆,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我有意识引导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再如:在讲数的组成时,8可以分成3和5,我在黑板上演示8的合成,学生马上能逆向思维说出5和3合成8,在这过程,让学生边说边写,课堂效果很好。只要我坚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我相信,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可以得到发展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准备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校园,让他们寻找校园中的数,又领学生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三、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其中第5个内容《数跳舞人数》,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8+7(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9+6,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9+6呢?”她说:“有9个小男孩,6个小女孩,共有15个小朋友在玩跳舞。”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五、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位置》课以后,让学生在课室里就此说说自己或者朋友所处的位置,分清前后左右的关系。另个,我还让孩子们排排队,也让他们分分前后。在讲上下位置时,我直接让孩子摆实物,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书包放在桌子的下面等。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要目光朝下,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趣创设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在教学中给我们以惊喜。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2] 张世斌、韩高忠.关于学生评教的尝试与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