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融合探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础,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有效的发挥了文化的教化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政教育;文化自信
  在新形势下,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应该着眼于文化艺术,将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能更好的达到因材施教、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领域的拓宽,越来越多的微媒体、APP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在更加便捷的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受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在自我革新的面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新形势下信息传播现状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易班等社交媒体的崛起,让信息的传播更便捷,一段语音、一段视频就能轻松表达自己的想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千上万的流量和关注被推上热搜。学生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打破空间局限进行时时互动。
  (二)、高校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长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抢占思想引领的高地成了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在这一成长时期,呈现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和期待言论自由。学生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与老师进行交流,也更期待得到平等的交流和對待。面对新鲜事物,不仅好奇心强,而且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变的更好。艺术类的大学生,更是以娱乐至上,艺术创作也更个性化。
  二、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变革
  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思政教育应因势利导,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研发新渠道,开发新载体。
  (一)、以易班为例谈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自信
  艺术类学生个性张扬、自我,也更富表现力。针对艺术类学生“渴望被看见”的心态,利用新的平台和新媒体提供展示途径和开辟新载体,使学生在自我满足的同时参与到了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中。视觉传达设计类的学生擅长绘画和设计,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在校园允许的情况下,结合校园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点,给他们提供户外涂鸦的场地和创作空间,让老师和同学们都看见,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被看见”,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推广,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被看见”。这样的活动开展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与以往的命题创作相比,这样的展示途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又红又专”题材的创作,把学生注意力由“叛逆不愿被束缚”转移到了“你会被看见”上,学生也从喊口号式的思政教育中走向有爱国主义文化烙印的艺术创作实践,在创作前期和创作中自主的搜集大量爱国主义题材,增强专业自信的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潜移默化的增强了文化自信。
  易班作为新的新媒体形式,推广活动也较其他发展成熟的新媒体相比,更容易出彩。“上头条”也驱动着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这个新载体中,在其中互动、转发,形成了良性的信息传播循环,不仅自己在实践中树立文化自信,更在传播中,树立了文化认同感。
  (二)、研发新的思想引领模式
  快手、抖音、直播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学生中受到热捧,学生的学习形式也变得日趋多样化。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社交媒体上都推出了夜读和听书环节,如何以引领和疏导学生的好奇心,在此也进行了新形势思政教育的探索。
  将哲理美文、经典影片片段中的独白等制作成音频和广播节目的形式,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转发,满足学生探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搭建了与热爱有声语言艺术学生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制作自己的有声语言节目。通过研发新的模式,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
  建立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第二课堂,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学生学习用散文、诗歌讲述中国故事,学习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结合现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现状,结合高校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本文对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的结合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总而言之,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更有利于发挥文化的教化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和以文化育人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麻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5-46.
  [2]毛奎.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J].实事求是,2018(4):53-56.
  作者简介:
  李昕恬(1988.11-),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
  张雪芳(1997.01-),女,汉,山东泰安,本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校生,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面向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学习方式,设计型学习为创客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供操作的模式,并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本文在梳理创客教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以设计型学习模式内涵为指引,围绕构建面向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推动创客教育深入融合;发挥创客教育环境和项目优势,推进创客教育应用,为创客教育提供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创客教育以及设计型学习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课;设计型;学习模
期刊
法国哲学家薛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教育信仰作为信仰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扎根在教师内心深处的对于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久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过有灵魂的生活,做有灵魂的教育的职业追求。  笔者在做教师培训时,总是设计这样一个讨论话题:“谈谈做教师有
期刊
摘要:文学概论课程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大学中,其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存在某些隔阂和断裂,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实践性;应用性  文学概论课程是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对人文精神研究与评价的课程。但多年以来,在本科阶段,该课程更偏重对文学理论概念的梳理、文学批评方法的固化、对现实问题的隔绝,使学生们感到该门课程难
期刊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时代使命,也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成绩管理效率,结合所学课程数据库原理,本文介绍了基于SQL Server2008的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系统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成绩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SQL Server2008;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上所有的具有一定数量数据的机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做管理。几乎所有学校也都已经在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机制
期刊
摘要:北宋郭熙著《林泉高致》中有“身即山川而取之”一句,引发诸多讨论。“本文拟从“即”字的释义出发,试提供关于“身即山川而取之”此重要画学理论的另一种解释方向:身体即山川,在把山川比作身体的基础上去获取山水的生动意趣。  关键词:《林泉高致》释义;山水;拟人  一、缘起  “身即山川而取之”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其《山水训》一篇有云“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之意度见矣”学术界通常把“身即山川而取之
期刊
摘要:如何掌握在互联网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权,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中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分析,从队伍建设、传播观念、舆论导向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对策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新的文化生产方式的催生,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也影响着人
期刊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充斥着人类的生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提出改革创新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策略  一、现存问题分析  1、教育模式传统化,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逐渐到来,
期刊
摘要:本文所述的是一种基于反射率探测的光流体传感器。测量一个样品的反射率是应用光流体传感器生物/化学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相对于荧光标记,这项技术主要区别是免标记。由于被分析物的均质的存在,光流体反射率传感器测量反射率随着大量溶液改变,因为背景溶液会有不同的反射率(或者过度极化)。反射率探测对于具有极小探测体积的光流体传感器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反射率信号可以度量被分析物的大量集中或者表面密度,而不是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下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是确保“一带一路”顺利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点。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高等院校应该积极的对教育进行改变,以此确保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发展环境。高等院校应该全面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加强对跨界融合人才的培养。笔者针对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