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特别策划的《阅读北京》系列报道,目前已经刊登了3期,并由专业人士推荐出了30部北京文化书籍参加本报举行的“10大北京文化经典必读书评选”,为此,本报特邀京味儿小说语言的第四代“非遗”传承人,著名京味儿作家刘一达先生以这些书目为主,讲述他对京味儿文化、京味儿书籍的理解和推荐。
京味儿的书最重要的是语言
刘一达先生在近49年的京味儿书籍的创作中,已经出版了60多部书,这位高产的作家,他不但写书,也非常喜欢读书。本报初步推荐出的30部北京文化书籍,他都看过,甚至一些文章他是如数家珍。他说:“我对北京土话的起源、发展和形成过程、特点、各个城区的土话区别、现在的土话状况、土话与普通话、流行语、网络语言等做了全面的了解,要想读懂京味儿书籍就必须追根溯源,从第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曹雪芹、文康,第二代老舍、张恨水,第三代邓友梅、陈建功、刘绍棠,第四代刘一达、王朔、叶广芩等的书籍中寻找。其实,京味儿书籍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语言,有关京味儿的书籍很多,譬如像作家刘心武,他写过著名的《钟鼓楼》《班主任》等等。但是,刘心武原是四川人,后来到北京十三中当语文老师,因为爱好文学才走上作家这条路,后来他到《人民文学》杂志当主编。有意思的是劉心武的北京话都说不利落,他和我说不承认自己是京味儿作家,只是喜欢京味儿写作。所以说京味儿的书最重要的就是北京的语言,并不是写了北京的故事就算京味儿作家。像王朔、冯小刚写的作品,他们就算是原汁原味的京味儿。包括刘恒、英达写的《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这都算是京味儿作品。”
三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刘一达前不久出版的京味书籍《北京话》,以介绍北京文化为切入点,写的是北京话,讲的是北京人,聊的是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用叙事的方式带读者逛逛什么是地道的北京城。刘一达首先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刘一达说:“京味儿图书的要素,第一是北京的语言,第二才是北京的故事和风土人情,第三是在文章中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的特色,缺一样都不能算是京味儿作品。”
看懂京味儿要了解传承
要想读懂京味儿的书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最起码京味儿“四代人”的作品都要看。刘一达说:“首先说曹雪芹的《红楼梦》要看,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要看,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要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要看,邓友梅的《烟壶》要看,陈建功的《找乐儿》要看,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选要看,还有我写的《人虫》《北京话》要看,刘恒的作品要看,王朔的《过把瘾就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要看。所以,要想读懂北京,读懂京味儿书籍就要了解京味儿书籍的传承脉络。京味儿作品应该是从老舍这儿达到高峰,从他写作的中、长、短篇的京味儿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空前的体量。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非常口语化的,尤其是京味儿‘大白话’这种非常接地气的表现方式,给我们奠定了京味儿写作的新的创作方向。所以到了我们第四代京味儿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读者会看到与时俱进的京城历史变迁,京味儿语言中又融入了许多现在新的表达方式。京味儿语言就像北京城一样,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现代北京叙事的方式带您阅读北京,逛一逛地道的北京城。”
京味儿的书最重要的是语言
刘一达先生在近49年的京味儿书籍的创作中,已经出版了60多部书,这位高产的作家,他不但写书,也非常喜欢读书。本报初步推荐出的30部北京文化书籍,他都看过,甚至一些文章他是如数家珍。他说:“我对北京土话的起源、发展和形成过程、特点、各个城区的土话区别、现在的土话状况、土话与普通话、流行语、网络语言等做了全面的了解,要想读懂京味儿书籍就必须追根溯源,从第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曹雪芹、文康,第二代老舍、张恨水,第三代邓友梅、陈建功、刘绍棠,第四代刘一达、王朔、叶广芩等的书籍中寻找。其实,京味儿书籍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就是语言,有关京味儿的书籍很多,譬如像作家刘心武,他写过著名的《钟鼓楼》《班主任》等等。但是,刘心武原是四川人,后来到北京十三中当语文老师,因为爱好文学才走上作家这条路,后来他到《人民文学》杂志当主编。有意思的是劉心武的北京话都说不利落,他和我说不承认自己是京味儿作家,只是喜欢京味儿写作。所以说京味儿的书最重要的就是北京的语言,并不是写了北京的故事就算京味儿作家。像王朔、冯小刚写的作品,他们就算是原汁原味的京味儿。包括刘恒、英达写的《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这都算是京味儿作品。”
三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刘一达前不久出版的京味书籍《北京话》,以介绍北京文化为切入点,写的是北京话,讲的是北京人,聊的是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用叙事的方式带读者逛逛什么是地道的北京城。刘一达首先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刘一达说:“京味儿图书的要素,第一是北京的语言,第二才是北京的故事和风土人情,第三是在文章中反映出的地域文化的特色,缺一样都不能算是京味儿作品。”
看懂京味儿要了解传承
要想读懂京味儿的书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最起码京味儿“四代人”的作品都要看。刘一达说:“首先说曹雪芹的《红楼梦》要看,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要看,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要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要看,邓友梅的《烟壶》要看,陈建功的《找乐儿》要看,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选要看,还有我写的《人虫》《北京话》要看,刘恒的作品要看,王朔的《过把瘾就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要看。所以,要想读懂北京,读懂京味儿书籍就要了解京味儿书籍的传承脉络。京味儿作品应该是从老舍这儿达到高峰,从他写作的中、长、短篇的京味儿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空前的体量。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非常口语化的,尤其是京味儿‘大白话’这种非常接地气的表现方式,给我们奠定了京味儿写作的新的创作方向。所以到了我们第四代京味儿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读者会看到与时俱进的京城历史变迁,京味儿语言中又融入了许多现在新的表达方式。京味儿语言就像北京城一样,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现代北京叙事的方式带您阅读北京,逛一逛地道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