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发育体形变化
2~3岁儿由于骨盆向前倾,腹肌又弱,因此他们只能腆着肚子,叉开两腿站着。这是因为比起头和躯干来,腿短而无力,难以支撑身体的缘故。这时期脚掌肉变厚,有点像平足,这样才得以更好的支撑上半身。
到4~5岁时,孩子的下肢肌肉发达起来,慢慢地能把两个膝盖并在一起站起来了。因为腹肌有了劲儿,肚子能收回去了,脚掌心也长得结实了。这时,长时间行走也不会觉得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体形逐渐接近大人。到了5~6岁,腿长到全身的一半。因此,孩子到了5岁时会突然改变原有的体态,给人以身体长高了的感觉。
(人的体形比例:新生儿身长是头的4倍,2岁儿身长是头的5倍,6岁儿身长是头的6倍,往后渐渐接近大人,身长是头的8倍。)
运动技能有了惊人的进步
孩子4~5岁时在运动方面有惊人的进步。就跑步而言,3岁儿听到“预备”时不会采取准备动作,听到“跑”时能立刻跑出去的孩子很少,而到了5岁,大部分孩子听到“跑”的命令马上就能跑出去。
投球也一样。3岁儿只会往上抛,球进不进篮里全然不顾。而4~5岁儿能向目标投球,也会追赶下落的球,还能做些细活,复杂一些的动作也能准确地做出来。
画画也很不一样。这和智力发展有关系。随着手艺的长进,不光画粗线条,连小点也能画出来。同一个孩子在3岁时画的画和5岁时画的画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来。
给孩子动手操作时间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应给他们动手操作时间,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手脚技能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男孩儿,正是长体力的时期,所以爱跑步,爱往上爬,爱蹦蹦跳跳。他们很不愿意坐在屋里轻手轻脚地做事。但有些室内游戏他们也条,连小点也能画出来。同一个孩子在3岁时画的画和5岁时画的画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来。
给孩子动手操作时间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应给他们动手操作时间,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手脚技能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男孩儿,正是长体力的时期,所以爱跑步,爱往上爬,爱蹦蹦跳跳。他们很不愿意坐在屋里轻手轻脚地做事。但有些室内游戏他们也
孩子是以事物的色彩、形状和大小等来认识它们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识的方法也周密起来。
根据试验,只靠色彩认识事物的年龄到4岁半为顶点,以后迅速下降;靠形状认识事物的能力3
岁开始增加;把色彩和形状两个并行起来认识事物的孩子在4岁半以前一个也没有。到了4岁半后才有10%,而后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到6岁半后开始迅速增加。
这一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孩子小的时候不管色彩也好,形状也好,只靠眼熟的特征来认识东西,其他就不注意。
而到了4岁半以后,能同时注意色彩和形状两个方面,通过它们来判断这个东西是什么。
对数字的理解
把10个以内的围棋子儿摆到两边后,叫3~5岁的孩子分出“哪边的更多”时,4岁半以内孩子答对的概率较低,4岁半~5岁半的孩子稍好些,而5岁半后的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就很高了。
在4岁半~5岁半的孩子群里开始出现一些会数围棋子的人。他们会一边数着“1、2、3……”,一边说出这边有6个,那边有8个,但却不知哪边的更多。一般来说,到了5岁半时孩子才能知道数数结果的多与少,能正确地说出大数来。
这个时期的注意事项
让孩子正确理解概念
4~5岁时期通常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二个语言获得时期。孩子对以往不懂的事情会继续提出“这是什么”的问题,
对已经知道的东西,便不再提问了。“为什么”的提问也逐步转到实质性内容方面,对概念的分类也开始感兴趣。
这一时期,要注意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做画本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做鸟的画本时,在书皮贴上画好的鸟后,让孩子往里面贴各种鸟的图案。妈妈要经常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把蝙蝠等不是鸟的图画也贴进去时,应告诉孩子,蝙蝠虽然会飞但不是鸟的道理。另外,像鲸鱼也一样,叫孩子
解鲸鱼虽然形状像鱼,但它是哺乳类动物,因此也不能算做鱼类。这时领孩子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是必要的。
知识性提问期
如果说2岁前后的提问期为第一期的话,4~5岁即为第二个提问期。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随口问“为什么”,而是变成知识性提问。比如,孩子先记住抽象的语言之后,再问什么意思。
词汇的增加速度在4岁时也许会放慢一点,但这是理解已经会说的词汇的意思并学习灵活应用的时期。所以,对孩子的提问应尽量具体、准确地加以说明。孩子在5岁时的词汇量又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5岁的孩子能理解上下、左右的关系,但要理解模糊的和相对的左右还需要一些时间。也就是说,5岁的孩子虽然知道自己的左右,但很难理解对面人的左右与自己左右相反这个道理。
集体游戏和规则分配角色
4岁以后,孩子有了亲密的朋友。他们会根据游戏内容增减游戏人数。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出来统率集体,自发地玩着角色分明的协同游戏,并且玩的时间也比以往更长。“我是妈妈”、“我是姐姐”之类的互相承认角色的游戏多起来,他们还会商量着在游戏当中互换角色玩。
孩子在4岁前,自己担任的角色离现实较远。如扮爸爸的孩子做不出像爸爸的动作也能行得通。而到了5岁时,再那样做,下次就不能扮这个角色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5岁孩子会努力学习爸爸的样子。
输赢规则
能遵守简单的规则。5岁的孩子们爱玩有规则的游戏。像石头、剪刀、布的游戏,3岁儿会无条件地总认为自己赢了,而到了4岁后,会知道输赢的规则。
演戏
孩子能把自己拉进想像的世界中。所以,他们很乐意演戏。听说有的幼儿园演戏之前让每个孩子先定好自己想扮的角色后再编剧本。因为公主和王子太多,“戏”实在没啥可看的,但孩子们自己却很活跃、很高兴。因为孩子们当上了自己所盼望的角色,当然高兴了。
学会忍耐
演戏或“过家家”游戏因为各有角色,孩子们有时不得不扮演自己所不愿意扮演的角色。而如果不干就会被排斥。孩子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学会忍耐,这是很宝贵的经验。
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协作精神
孩子的竞争意识一般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但有的人认为,如果老是用“看看谁做得快,谁做得好”等话来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活动也许会有效果,但其弊病也会随之而来。因此,他们认为,在幼儿期里要兄弟吵架孩子之间,特别是兄弟之间由于意见分歧打起来是极其自然的事,用不着操心。大部分冲突由他们自己解决,从中他们会学习一些社会性的原则。这时不管责备哥哥,或者骂弟弟,兄弟两人都会认为父母的判断不公平而表示不满。所以,不干涉为上策。
不过,对大孩子企图用力气赢小孩子,以强凌弱的打架,必须叫他们立刻停止
竞争意识是人类的本能,这个本能对孩子也起作用。孩子到了5岁就会想当头头,或者关心其他孩子的结果如何。这是很自然的。即使想方设法营造不竞争的环境,孩子之间也会自然而然产生出竞争的问题。
即使不从幼儿期着力开始培养竞争意识,孩子也会很快学会竞争,所以先让孩子牢记协作、共存精神是可取的。
还要让孩子懂得尽最大的努力比结果的胜负更重要的道理,告诉孩子,人的能力会有所不同,但尽力做好一件事是谁都能办得到的。给孩子养成“尽力”的意识是这个时期更重要的一个功课。
遵守幼儿园的守则和自己定的守则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必要手段。
在让孩子适应集体的过程中,发扬协作精神,把孩子固执的一面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2~3岁儿由于骨盆向前倾,腹肌又弱,因此他们只能腆着肚子,叉开两腿站着。这是因为比起头和躯干来,腿短而无力,难以支撑身体的缘故。这时期脚掌肉变厚,有点像平足,这样才得以更好的支撑上半身。
到4~5岁时,孩子的下肢肌肉发达起来,慢慢地能把两个膝盖并在一起站起来了。因为腹肌有了劲儿,肚子能收回去了,脚掌心也长得结实了。这时,长时间行走也不会觉得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体形逐渐接近大人。到了5~6岁,腿长到全身的一半。因此,孩子到了5岁时会突然改变原有的体态,给人以身体长高了的感觉。
(人的体形比例:新生儿身长是头的4倍,2岁儿身长是头的5倍,6岁儿身长是头的6倍,往后渐渐接近大人,身长是头的8倍。)
运动技能有了惊人的进步
孩子4~5岁时在运动方面有惊人的进步。就跑步而言,3岁儿听到“预备”时不会采取准备动作,听到“跑”时能立刻跑出去的孩子很少,而到了5岁,大部分孩子听到“跑”的命令马上就能跑出去。
投球也一样。3岁儿只会往上抛,球进不进篮里全然不顾。而4~5岁儿能向目标投球,也会追赶下落的球,还能做些细活,复杂一些的动作也能准确地做出来。
画画也很不一样。这和智力发展有关系。随着手艺的长进,不光画粗线条,连小点也能画出来。同一个孩子在3岁时画的画和5岁时画的画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来。
给孩子动手操作时间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应给他们动手操作时间,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手脚技能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男孩儿,正是长体力的时期,所以爱跑步,爱往上爬,爱蹦蹦跳跳。他们很不愿意坐在屋里轻手轻脚地做事。但有些室内游戏他们也条,连小点也能画出来。同一个孩子在3岁时画的画和5岁时画的画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来。
给孩子动手操作时间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应给他们动手操作时间,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手脚技能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男孩儿,正是长体力的时期,所以爱跑步,爱往上爬,爱蹦蹦跳跳。他们很不愿意坐在屋里轻手轻脚地做事。但有些室内游戏他们也
孩子是以事物的色彩、形状和大小等来认识它们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识的方法也周密起来。
根据试验,只靠色彩认识事物的年龄到4岁半为顶点,以后迅速下降;靠形状认识事物的能力3
岁开始增加;把色彩和形状两个并行起来认识事物的孩子在4岁半以前一个也没有。到了4岁半后才有10%,而后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到6岁半后开始迅速增加。
这一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孩子小的时候不管色彩也好,形状也好,只靠眼熟的特征来认识东西,其他就不注意。
而到了4岁半以后,能同时注意色彩和形状两个方面,通过它们来判断这个东西是什么。
对数字的理解
把10个以内的围棋子儿摆到两边后,叫3~5岁的孩子分出“哪边的更多”时,4岁半以内孩子答对的概率较低,4岁半~5岁半的孩子稍好些,而5岁半后的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就很高了。
在4岁半~5岁半的孩子群里开始出现一些会数围棋子的人。他们会一边数着“1、2、3……”,一边说出这边有6个,那边有8个,但却不知哪边的更多。一般来说,到了5岁半时孩子才能知道数数结果的多与少,能正确地说出大数来。
这个时期的注意事项
让孩子正确理解概念
4~5岁时期通常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二个语言获得时期。孩子对以往不懂的事情会继续提出“这是什么”的问题,
对已经知道的东西,便不再提问了。“为什么”的提问也逐步转到实质性内容方面,对概念的分类也开始感兴趣。
这一时期,要注意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做画本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做鸟的画本时,在书皮贴上画好的鸟后,让孩子往里面贴各种鸟的图案。妈妈要经常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把蝙蝠等不是鸟的图画也贴进去时,应告诉孩子,蝙蝠虽然会飞但不是鸟的道理。另外,像鲸鱼也一样,叫孩子
解鲸鱼虽然形状像鱼,但它是哺乳类动物,因此也不能算做鱼类。这时领孩子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是必要的。
知识性提问期
如果说2岁前后的提问期为第一期的话,4~5岁即为第二个提问期。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随口问“为什么”,而是变成知识性提问。比如,孩子先记住抽象的语言之后,再问什么意思。
词汇的增加速度在4岁时也许会放慢一点,但这是理解已经会说的词汇的意思并学习灵活应用的时期。所以,对孩子的提问应尽量具体、准确地加以说明。孩子在5岁时的词汇量又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5岁的孩子能理解上下、左右的关系,但要理解模糊的和相对的左右还需要一些时间。也就是说,5岁的孩子虽然知道自己的左右,但很难理解对面人的左右与自己左右相反这个道理。
集体游戏和规则分配角色
4岁以后,孩子有了亲密的朋友。他们会根据游戏内容增减游戏人数。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出来统率集体,自发地玩着角色分明的协同游戏,并且玩的时间也比以往更长。“我是妈妈”、“我是姐姐”之类的互相承认角色的游戏多起来,他们还会商量着在游戏当中互换角色玩。
孩子在4岁前,自己担任的角色离现实较远。如扮爸爸的孩子做不出像爸爸的动作也能行得通。而到了5岁时,再那样做,下次就不能扮这个角色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5岁孩子会努力学习爸爸的样子。
输赢规则
能遵守简单的规则。5岁的孩子们爱玩有规则的游戏。像石头、剪刀、布的游戏,3岁儿会无条件地总认为自己赢了,而到了4岁后,会知道输赢的规则。
演戏
孩子能把自己拉进想像的世界中。所以,他们很乐意演戏。听说有的幼儿园演戏之前让每个孩子先定好自己想扮的角色后再编剧本。因为公主和王子太多,“戏”实在没啥可看的,但孩子们自己却很活跃、很高兴。因为孩子们当上了自己所盼望的角色,当然高兴了。
学会忍耐
演戏或“过家家”游戏因为各有角色,孩子们有时不得不扮演自己所不愿意扮演的角色。而如果不干就会被排斥。孩子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学会忍耐,这是很宝贵的经验。
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协作精神
孩子的竞争意识一般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但有的人认为,如果老是用“看看谁做得快,谁做得好”等话来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活动也许会有效果,但其弊病也会随之而来。因此,他们认为,在幼儿期里要兄弟吵架孩子之间,特别是兄弟之间由于意见分歧打起来是极其自然的事,用不着操心。大部分冲突由他们自己解决,从中他们会学习一些社会性的原则。这时不管责备哥哥,或者骂弟弟,兄弟两人都会认为父母的判断不公平而表示不满。所以,不干涉为上策。
不过,对大孩子企图用力气赢小孩子,以强凌弱的打架,必须叫他们立刻停止
竞争意识是人类的本能,这个本能对孩子也起作用。孩子到了5岁就会想当头头,或者关心其他孩子的结果如何。这是很自然的。即使想方设法营造不竞争的环境,孩子之间也会自然而然产生出竞争的问题。
即使不从幼儿期着力开始培养竞争意识,孩子也会很快学会竞争,所以先让孩子牢记协作、共存精神是可取的。
还要让孩子懂得尽最大的努力比结果的胜负更重要的道理,告诉孩子,人的能力会有所不同,但尽力做好一件事是谁都能办得到的。给孩子养成“尽力”的意识是这个时期更重要的一个功课。
遵守幼儿园的守则和自己定的守则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必要手段。
在让孩子适应集体的过程中,发扬协作精神,把孩子固执的一面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