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塑造良好人格打基础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发育体形变化
  
  2~3岁儿由于骨盆向前倾,腹肌又弱,因此他们只能腆着肚子,叉开两腿站着。这是因为比起头和躯干来,腿短而无力,难以支撑身体的缘故。这时期脚掌肉变厚,有点像平足,这样才得以更好的支撑上半身。
  到4~5岁时,孩子的下肢肌肉发达起来,慢慢地能把两个膝盖并在一起站起来了。因为腹肌有了劲儿,肚子能收回去了,脚掌心也长得结实了。这时,长时间行走也不会觉得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体形逐渐接近大人。到了5~6岁,腿长到全身的一半。因此,孩子到了5岁时会突然改变原有的体态,给人以身体长高了的感觉。
  (人的体形比例:新生儿身长是头的4倍,2岁儿身长是头的5倍,6岁儿身长是头的6倍,往后渐渐接近大人,身长是头的8倍。)
  
  运动技能有了惊人的进步
  
  孩子4~5岁时在运动方面有惊人的进步。就跑步而言,3岁儿听到“预备”时不会采取准备动作,听到“跑”时能立刻跑出去的孩子很少,而到了5岁,大部分孩子听到“跑”的命令马上就能跑出去。
  投球也一样。3岁儿只会往上抛,球进不进篮里全然不顾。而4~5岁儿能向目标投球,也会追赶下落的球,还能做些细活,复杂一些的动作也能准确地做出来。
  画画也很不一样。这和智力发展有关系。随着手艺的长进,不光画粗线条,连小点也能画出来。同一个孩子在3岁时画的画和5岁时画的画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来。
  
  给孩子动手操作时间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应给他们动手操作时间,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手脚技能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男孩儿,正是长体力的时期,所以爱跑步,爱往上爬,爱蹦蹦跳跳。他们很不愿意坐在屋里轻手轻脚地做事。但有些室内游戏他们也条,连小点也能画出来。同一个孩子在3岁时画的画和5岁时画的画一比较,就能看出差别来。
  
  给孩子动手操作时间
  
  不管男孩儿女孩儿,都应给他们动手操作时间,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手脚技能发展的时期。
  尤其是男孩儿,正是长体力的时期,所以爱跑步,爱往上爬,爱蹦蹦跳跳。他们很不愿意坐在屋里轻手轻脚地做事。但有些室内游戏他们也
  孩子是以事物的色彩、形状和大小等来认识它们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识的方法也周密起来。
  根据试验,只靠色彩认识事物的年龄到4岁半为顶点,以后迅速下降;靠形状认识事物的能力3
  岁开始增加;把色彩和形状两个并行起来认识事物的孩子在4岁半以前一个也没有。到了4岁半后才有10%,而后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到6岁半后开始迅速增加。
  这一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孩子小的时候不管色彩也好,形状也好,只靠眼熟的特征来认识东西,其他就不注意。
  而到了4岁半以后,能同时注意色彩和形状两个方面,通过它们来判断这个东西是什么。
  
  对数字的理解
  
  把10个以内的围棋子儿摆到两边后,叫3~5岁的孩子分出“哪边的更多”时,4岁半以内孩子答对的概率较低,4岁半~5岁半的孩子稍好些,而5岁半后的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就很高了。
  在4岁半~5岁半的孩子群里开始出现一些会数围棋子的人。他们会一边数着“1、2、3……”,一边说出这边有6个,那边有8个,但却不知哪边的更多。一般来说,到了5岁半时孩子才能知道数数结果的多与少,能正确地说出大数来。
  
  这个时期的注意事项
  
  让孩子正确理解概念
  4~5岁时期通常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二个语言获得时期。孩子对以往不懂的事情会继续提出“这是什么”的问题,
  对已经知道的东西,便不再提问了。“为什么”的提问也逐步转到实质性内容方面,对概念的分类也开始感兴趣。
  这一时期,要注意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做画本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做鸟的画本时,在书皮贴上画好的鸟后,让孩子往里面贴各种鸟的图案。妈妈要经常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把蝙蝠等不是鸟的图画也贴进去时,应告诉孩子,蝙蝠虽然会飞但不是鸟的道理。另外,像鲸鱼也一样,叫孩子
  解鲸鱼虽然形状像鱼,但它是哺乳类动物,因此也不能算做鱼类。这时领孩子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是必要的。
  
  知识性提问期
  
  如果说2岁前后的提问期为第一期的话,4~5岁即为第二个提问期。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随口问“为什么”,而是变成知识性提问。比如,孩子先记住抽象的语言之后,再问什么意思。
  词汇的增加速度在4岁时也许会放慢一点,但这是理解已经会说的词汇的意思并学习灵活应用的时期。所以,对孩子的提问应尽量具体、准确地加以说明。孩子在5岁时的词汇量又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5岁的孩子能理解上下、左右的关系,但要理解模糊的和相对的左右还需要一些时间。也就是说,5岁的孩子虽然知道自己的左右,但很难理解对面人的左右与自己左右相反这个道理。
  


  集体游戏和规则分配角色
  
  4岁以后,孩子有了亲密的朋友。他们会根据游戏内容增减游戏人数。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出来统率集体,自发地玩着角色分明的协同游戏,并且玩的时间也比以往更长。“我是妈妈”、“我是姐姐”之类的互相承认角色的游戏多起来,他们还会商量着在游戏当中互换角色玩。
  孩子在4岁前,自己担任的角色离现实较远。如扮爸爸的孩子做不出像爸爸的动作也能行得通。而到了5岁时,再那样做,下次就不能扮这个角色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5岁孩子会努力学习爸爸的样子。
  
  输赢规则
  
  能遵守简单的规则。5岁的孩子们爱玩有规则的游戏。像石头、剪刀、布的游戏,3岁儿会无条件地总认为自己赢了,而到了4岁后,会知道输赢的规则。
  
  演戏
  
  孩子能把自己拉进想像的世界中。所以,他们很乐意演戏。听说有的幼儿园演戏之前让每个孩子先定好自己想扮的角色后再编剧本。因为公主和王子太多,“戏”实在没啥可看的,但孩子们自己却很活跃、很高兴。因为孩子们当上了自己所盼望的角色,当然高兴了。
  
  学会忍耐
  
  演戏或“过家家”游戏因为各有角色,孩子们有时不得不扮演自己所不愿意扮演的角色。而如果不干就会被排斥。孩子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学会忍耐,这是很宝贵的经验。
  
  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协作精神
  
  孩子的竞争意识一般在这个时候开始萌芽。但有的人认为,如果老是用“看看谁做得快,谁做得好”等话来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对提高孩子的智力活动也许会有效果,但其弊病也会随之而来。因此,他们认为,在幼儿期里要兄弟吵架孩子之间,特别是兄弟之间由于意见分歧打起来是极其自然的事,用不着操心。大部分冲突由他们自己解决,从中他们会学习一些社会性的原则。这时不管责备哥哥,或者骂弟弟,兄弟两人都会认为父母的判断不公平而表示不满。所以,不干涉为上策。
  不过,对大孩子企图用力气赢小孩子,以强凌弱的打架,必须叫他们立刻停止
  竞争意识是人类的本能,这个本能对孩子也起作用。孩子到了5岁就会想当头头,或者关心其他孩子的结果如何。这是很自然的。即使想方设法营造不竞争的环境,孩子之间也会自然而然产生出竞争的问题。
  即使不从幼儿期着力开始培养竞争意识,孩子也会很快学会竞争,所以先让孩子牢记协作、共存精神是可取的。
  还要让孩子懂得尽最大的努力比结果的胜负更重要的道理,告诉孩子,人的能力会有所不同,但尽力做好一件事是谁都能办得到的。给孩子养成“尽力”的意识是这个时期更重要的一个功课。
  遵守幼儿园的守则和自己定的守则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必要手段。
  在让孩子适应集体的过程中,发扬协作精神,把孩子固执的一面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1992年秋高气爽的9月,我们的儿子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兴高采烈地到成都念书。进入大学后,他很快对计算机着了迷。无奈当时家庭经济拮据,无钱替他购机。第一个寒假回家,他缠住我们为他找一个地方上机。我们只得厚着脸皮四处联系。当时,计算机在我们这个县城真可谓是“凤毛麟角”,属于“珍稀物品”。我们碰了一些钉子,别人说“怕染上病毒”,婉言谢绝。好不容易联系上一家,只能在别人晚上下班之后才能用。于是儿子在寒夜
期刊
佳佳是一个6岁的女孩。一天,我和她妈妈有一些事情要谈,没人陪她玩,她就想起来要画画。动笔之前,她问我:“我可不可以画你?”我说:“当然可以,随便画吧!”她仔细看了看我就动笔画了起来。我的第一个形象很快就出来了:我穿了一条大裙子,裙摆像一片大叶子。除了这条裙子有些夸张以外,其他部位都比较写实。我对她说:画得真不错,能不能再画几张,把阿姨打扮得更漂亮些,最好能与众不同。  接下去她几乎是在想像中玩画。
期刊
哭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劝说、恐吓、利诱各种方法都用了,还是无效,原本挺自信的父母开始沮丧和绝望,有什么妙计让孩子安静下来呢?  别着急,有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控制孩子,让你在棘手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哭过,尤其是在他们还小、还不太会说话时,他们常常哭。因为在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时,哭是仅有的几种表达受挫和生气的方法之一。不论他们哭得多么烦人,父母应该理解,一方面孩子是希望得到你的应
期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园建筑、名胜古迹,乡村的田园植物、高山河流、湖泊小岛,对孩子都极具吸引力。随着幼儿园组织的远足、采摘活动和父母陪伴的旅行、度假,这些体验都会印刻在孩子的记忆中。  对孩子进行地理教育,让孩子了解地球,可以从自己身体运动的范围,从间接的绘图开始。借助绘图活动,帮助孩子发展空间方位感,进而进入自然地理的大门。    认识岛和湖的游戏(3~4岁)  玩水和捡石头是孩子
期刊
上了小学的小明,放学后没有地方可去,经常在楼下玩耍,等着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为了让儿子放学后有个让人放心的去处,也培养一下儿子的“一技之长”,父母决定让小明学体育。  学哪一个运动项目好呢?几个亲朋好友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妈妈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叔叔说应该想让小明学习游泳,因为游泳是区别于陆地项目的一项运动,对各项身体素质的要求都很高,能够培养初学者的勇气和毅力。这些是无法从书本上学到的。  婶婶
期刊
女儿初中毕业时,我送她一份特殊的礼物:在高中开学以前的假期里,让她做一匹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马,可以自行安排时间、自行上网、自行支配小金库里的钱、自行与朋友交往……整个假期里,这份礼物被女儿以极大的热情享用着。  还有三天就开学了,女儿说她要送我一份礼物作为回报。这份礼物就是  女儿荷荷15岁时,我许诺要送她一份礼物—海南一月游。  这在我们这个平民小家里可不是件小事情。女儿高兴极了,说这是她长这么
期刊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不少入学前在父母心目中优秀甚至完美的“王子”或“公主”,入学后却按统一的标准—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一个个被重新标签。许多父母也不知不觉地按这些标准重新估价自己的孩子:以往的夸奖和宽容逐渐被批评和指责所取代。很少有父母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平静心。  老师的评价会变成父母的评价,然后又成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似乎只要进了学校这个更强调共性的系统,孩子就像穿上了统一的校
期刊
一天,当妈妈又开始“学海无涯,惟勤是岸”的小演说时,我灵机一动,调皮又有礼貌地对她说:“妈,如果我老是将你跟别人的妈妈比来比去,跟陈妈妈比会赚钱,跟李妈妈比会烧菜,跟张妈妈比会打麻将,跟郭妈妈比会打扮,要你学学她们,你高不高兴?”从那时起,她就不曾再以“你看人家如何如何”来激我的上进意愿了,我也因此保留了成长的自尊和自信。  我的童年有位“全勤”的父亲,他对父亲的角色很认真,比如:下班后会看着我做
期刊
家有两宝,一宝爱女点点,二宝波丝猫浪浪。这两个可爱的宝贝儿给平静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欢乐的气氛。春节前浪浪又生了4只小宝宝,一个个欢蹦乱跳的,给节日带来了温馨的色彩。最开心的是点点,她由小组长变成小队长了,她的身后总有一队长长的尾巴紧紧追随。她分别给小猫宝贝儿起了名号:龙龙、贝贝、京京、童童。她常在电话里向姥姥汇报“队员”的活动情况:龙龙如何,贝贝如何……一讲起这些小宝贝儿的故事来,她这个“小队长
期刊
婴幼儿食品行业的专家指出,从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来,婴儿食物的家庭制作已逐渐被厂家规模生产所替代,以后的妈妈只是为了体验烹调的乐趣才会偶然自制。可是多数中国妈妈依然对市售婴儿食品放心不下,他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婴儿食品中加了防腐剂吗?如果真的没加防腐剂,那产品又是如何保鲜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食物是怎样变得不新鲜的。食物从新鲜变为不新鲜,不仅从色、香、味方面褪变,而且会产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