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壮群 侯成群 郑信民 谭卫明 常晓峰 屠军波 白岫峰
(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颌面整形外科 西安710004)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的皮瓣设计方法行耳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行耳再造26只。 结果:几种不同的方法均可完成耳再造术,但术后效果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采用方法三行耳再造,术后形态较好,收缩程度低,可有效利用扩张皮瓣。
[关键词] 耳再造;扩张皮瓣;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R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0)09-0309-02
A STUDY OF DESIGN METHODS OF EAR RECONSTRUCTION WITH TISSUE EXPAUSION
YANG Zhuan-gqun HOU Cheng-qun ZHENG Xin-min et al.
Department of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Stomatologic
Hospital,Xian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different design methods of flap are introduced in repairing ear defects. Methods:Twenty-six ears were tre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 of expanding flap. Results:These methods have producted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cases. Conclusion:The third manenver shows better effects than other technique in ear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Ear reconstruction;Expanded flap;Design methods
利用乳突区扩张皮瓣行耳再造较传统的方法有一定的优点[1],但由于患者发育状况不同,乳突部可利用的皮肤面积不同,往往在手术设计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更好地利用扩张皮瓣,保证外耳再造具有较为充足的组织量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为14岁~23岁。均为先天性耳缺失,其中单侧20例,双侧3例,共26只外耳。入院后在乳突区皮下埋植容量为100ml的圆柱型软组织扩张器,术后一周开始注入扩张,扩张时间平均为五周,每只扩张器均超量注水10%~20%,超量扩张两周后行自体或异体肋软骨移植扩张皮瓣耳再造,15例患者在耳再造术后四周行局部修整或耳垂转移,术后皮瓣成活,再造耳形态良好。
2 设计方法
2.1 方法一:将皮瓣掀起形成耳廓前面,利用多个三角形皮瓣以耳轮缘为蒂向后折叠相对缝合形成耳廓背面。供区直接相互关闭。
2.2 方法二:将皮瓣1掀起形成耳廓前面,以耳垂下扩张区域下端为蒂设计皮瓣2,并转移形成耳廓背面,皮瓣3向前滑行封闭皮瓣1遗留之创面。
2.3 方法三:按两个耳廓的大小设计皮瓣1、2,皮瓣1形成耳廓前面,皮瓣2在外耳轮处折叠形成耳廓背面(在对耳轮上端及下端去除一三角形上皮组织)利用扩张区域下端设计皮瓣3转移时间皮瓣1、2的供瓣区。
3 效果对再造外耳经过3个月~12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访,结果见附表。
4 讨论
4.1 外耳再造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组织量的不足,如能周密地设计充分地利用扩张皮瓣,使再造耳组织充裕,可很好地维护耳的形态,同时也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皮瓣的收缩。扩张皮瓣在扩张器取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在进行手术设计时,再造耳廓的皮瓣面积应较再造耳的面积,在长、宽比例上均不能小于0.5 cm。即再造耳应较对侧耳略大再加皮瓣自然收缩的面积。
4.2 再造耳支架最好选择整块肋软骨整体雕刻,联接部分一定要牢固可靠,以便于术后形成有力支撑,尚可有对抗皮瓣收缩的作用。同时再造耳支架与残留耳软骨固定要可靠,以免因皮瓣收缩造成耳的移位。
4.3 方法一 在耳成形后以耳颅沟为中心形成多个放射状手术瘢痕,术后的收缩直接造成了耳颅夹角的缩窄和变浅,是此方法的不足,但在术中操作时较为简便,创伤较小。
4.4 方法二 多适用于发际缘较低,扩张后的皮瓣只能满足再造耳廓前面的需要,耳廓背面依靠颈、项部转移的皮瓣修复,供瓣区可利用已扩张的头皮滑行修复,但因头皮延伸至耳颅沟术后此部位清洁通风较差,易产生湿疹,应经常清洁,保持干燥。
4.5 方法三 瓣面积较为充足,位于外耳轮的转折线可根据再造耳前面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在外耳轮上、下两端可根据需要去除或不去除适量的上皮组织,给予皮瓣的收缩留有一定的余地。此方法将扩张的皮瓣充分利用,但在塑型包扎时,注意压力适度,以免造成耳后皮瓣的血供障碍。我们通常采用负压吸引轻压塑型的方法,效果较为满意。
4.6 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法,均应考虑到局部条件能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切不可轻易的认为那种方法好,而其它方法不好,同时在设计和操作时要充分地利用好患者原有的残耳组织,其中如何将耳残余软骨改型、易位的耳垂残迹合理利用尤为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术后的塑型包扎应维持2个月~3个月,其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克服皮瓣的收缩,维持再造耳的形态,特别是对于维持耳颅角及耳甲腔作用较为明显[3]。
[参考文献]
1 鲁开化,艾玉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66~67
2 董淑芬,胡永升,孔繁祜.先天性小耳,见:朱洪荫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6~78
3 赵天兰,程新德,熊世文等.耳廓再造的耳颅沟及耳甲腔成形术.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261
作者简介:杨壮群,男,1957年生,1983年西安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现任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整形外科副教授,本刊编委,编辑部副主任。
收稿日期 2000-03-24
编辑/姜如蓉
(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颌面整形外科 西安710004)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的皮瓣设计方法行耳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行耳再造26只。 结果:几种不同的方法均可完成耳再造术,但术后效果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采用方法三行耳再造,术后形态较好,收缩程度低,可有效利用扩张皮瓣。
[关键词] 耳再造;扩张皮瓣;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R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0)09-0309-02
A STUDY OF DESIGN METHODS OF EAR RECONSTRUCTION WITH TISSUE EXPAUSION
YANG Zhuan-gqun HOU Cheng-qun ZHENG Xin-min et al.
Department of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Stomatologic
Hospital,Xian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he different design methods of flap are introduced in repairing ear defects. Methods:Twenty-six ears were tre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 of expanding flap. Results:These methods have producted different results in the cases. Conclusion:The third manenver shows better effects than other technique in ear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Ear reconstruction;Expanded flap;Design methods
利用乳突区扩张皮瓣行耳再造较传统的方法有一定的优点[1],但由于患者发育状况不同,乳突部可利用的皮肤面积不同,往往在手术设计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更好地利用扩张皮瓣,保证外耳再造具有较为充足的组织量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为14岁~23岁。均为先天性耳缺失,其中单侧20例,双侧3例,共26只外耳。入院后在乳突区皮下埋植容量为100ml的圆柱型软组织扩张器,术后一周开始注入扩张,扩张时间平均为五周,每只扩张器均超量注水10%~20%,超量扩张两周后行自体或异体肋软骨移植扩张皮瓣耳再造,15例患者在耳再造术后四周行局部修整或耳垂转移,术后皮瓣成活,再造耳形态良好。
2 设计方法
2.1 方法一:将皮瓣掀起形成耳廓前面,利用多个三角形皮瓣以耳轮缘为蒂向后折叠相对缝合形成耳廓背面。供区直接相互关闭。
2.2 方法二:将皮瓣1掀起形成耳廓前面,以耳垂下扩张区域下端为蒂设计皮瓣2,并转移形成耳廓背面,皮瓣3向前滑行封闭皮瓣1遗留之创面。
2.3 方法三:按两个耳廓的大小设计皮瓣1、2,皮瓣1形成耳廓前面,皮瓣2在外耳轮处折叠形成耳廓背面(在对耳轮上端及下端去除一三角形上皮组织)利用扩张区域下端设计皮瓣3转移时间皮瓣1、2的供瓣区。
3 效果对再造外耳经过3个月~12个月,平均6个月的随访,结果见附表。
4 讨论
4.1 外耳再造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组织量的不足,如能周密地设计充分地利用扩张皮瓣,使再造耳组织充裕,可很好地维护耳的形态,同时也可有效地缓解术后皮瓣的收缩。扩张皮瓣在扩张器取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在进行手术设计时,再造耳廓的皮瓣面积应较再造耳的面积,在长、宽比例上均不能小于0.5 cm。即再造耳应较对侧耳略大再加皮瓣自然收缩的面积。
4.2 再造耳支架最好选择整块肋软骨整体雕刻,联接部分一定要牢固可靠,以便于术后形成有力支撑,尚可有对抗皮瓣收缩的作用。同时再造耳支架与残留耳软骨固定要可靠,以免因皮瓣收缩造成耳的移位。
4.3 方法一 在耳成形后以耳颅沟为中心形成多个放射状手术瘢痕,术后的收缩直接造成了耳颅夹角的缩窄和变浅,是此方法的不足,但在术中操作时较为简便,创伤较小。
4.4 方法二 多适用于发际缘较低,扩张后的皮瓣只能满足再造耳廓前面的需要,耳廓背面依靠颈、项部转移的皮瓣修复,供瓣区可利用已扩张的头皮滑行修复,但因头皮延伸至耳颅沟术后此部位清洁通风较差,易产生湿疹,应经常清洁,保持干燥。
4.5 方法三 瓣面积较为充足,位于外耳轮的转折线可根据再造耳前面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在外耳轮上、下两端可根据需要去除或不去除适量的上皮组织,给予皮瓣的收缩留有一定的余地。此方法将扩张的皮瓣充分利用,但在塑型包扎时,注意压力适度,以免造成耳后皮瓣的血供障碍。我们通常采用负压吸引轻压塑型的方法,效果较为满意。
4.6 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方法,均应考虑到局部条件能否满足设计的需要,切不可轻易的认为那种方法好,而其它方法不好,同时在设计和操作时要充分地利用好患者原有的残耳组织,其中如何将耳残余软骨改型、易位的耳垂残迹合理利用尤为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2]。术后的塑型包扎应维持2个月~3个月,其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克服皮瓣的收缩,维持再造耳的形态,特别是对于维持耳颅角及耳甲腔作用较为明显[3]。
[参考文献]
1 鲁开化,艾玉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66~67
2 董淑芬,胡永升,孔繁祜.先天性小耳,见:朱洪荫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6~78
3 赵天兰,程新德,熊世文等.耳廓再造的耳颅沟及耳甲腔成形术.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261
作者简介:杨壮群,男,1957年生,1983年西安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现任西安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整形外科副教授,本刊编委,编辑部副主任。
收稿日期 2000-03-24
编辑/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