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地理标志》课题组进行的全国首次地理标志调研中的323个地理标志来看,类属农产品的有307个,占95.0%,使地理标示成为——
发展地理标志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三农”工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都是农产品,从《中国地理标志》课题组进行的全国首次地理标志调研中的323个地理标志来看,类属农产品的有307个,占95.0%。因此,保护地理标志,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
地理标志将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一个“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是在一个地理标志下有几个龙头企业,每个龙头企业有单独的商标,形成农产品加工的多龙头带动机制。因此,这种模式比较好地将政府资源(地理标志)、企业资源(商标)和农户资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化组合起来,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模式。
我国农业生产以农户为主,不具备组织规模生产和经营条件,很难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地理标志将分散的农户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通道连接到市场,建立农户可以分享生产和销售的整个市场的利益。
如“信阳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注册后,河南省信阳市工商局指导信阳市茶叶协会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管理,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使“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信阳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有10余家,从业茶农20余万人。2004年,“信阳毛尖”产量达1450万公斤、产值7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21%、28%,茶农人均收入3700元,比2001年增长了17%。
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地理标志还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地理标志所标示的产品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独特资源在市场上具有比较强的“比较优势”,甚至会形成“绝对优势”。地理标志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如我国第一个受到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酒”,曾经在国际市场2/3的份额被产自日本、我国台湾等的“绍兴酒”所挤占。得到保护后,绍兴古越龙山酒厂销往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4%,塔牌绍兴酒销量整体翻一番。女儿红黄酒利税比上年增长18.07%,东风酒厂出口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促进和保障农产品市场秩序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金华火腿、龙口粉丝、山西陈醋、平遥牛肉、镇江香醋等事件中看出,因为个别厂家的假冒伪劣行为,严重影响到整个地理标志行业的声誉。这就是地理标志行业特有的“一块烂肉坏了满锅汤”效应。地理标志保护后,加强管理,市场秩序就可以得到改进了。
如平遥牛肉在中央电视台曝光后,利用地理标志“尚方宝剑”,成立牛肉行业商会,召开“平遥牛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整顿市场,为自己正名。同时出台《平遥牛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将平遥牛肉各个加工企业的生产执行标准从内容、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统一,从选料、腌制、卤煮到包装进行了规范,要求企业获准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加强行业监督、行业自律、行业警示。终于将平遥牛肉拉出了低谷,平遥牛肉获得新生。
再如绍兴黄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后,假冒产品受到查处,公平竞争秩序改善,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外商也意识到要购买有原产地域保护的绍兴黄酒。日本厂商在广交会上公开声称,今后没有得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黄酒一律不买。台湾生产绍兴酒的厂商正在考虑放弃绍兴酒的称谓。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日本市场,台湾产绍兴酒的份额已从过去的80%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这充分显示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成功。
提高农民品牌意识和实际收入
虽然地理标志的注册人要求是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资格的机构,但是地理标志保护的受益主体是广大农民。因此,面对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利用地理标志,将广大农户连接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值得发展的路子。据国家工商局统计,目前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已经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上涨了15%至20%。
如“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注册保护后,出口单价比全国茶叶平均价格高出80%。安溪县107万人口中,涉茶人口超过70万人,比“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注册前净增18万人,农民近年人均纯收入都以8%以上的幅度增长。
发展地理标志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三农”工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都是农产品,从《中国地理标志》课题组进行的全国首次地理标志调研中的323个地理标志来看,类属农产品的有307个,占95.0%。因此,保护地理标志,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
地理标志将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一个“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组织能力。“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是在一个地理标志下有几个龙头企业,每个龙头企业有单独的商标,形成农产品加工的多龙头带动机制。因此,这种模式比较好地将政府资源(地理标志)、企业资源(商标)和农户资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化组合起来,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模式。
我国农业生产以农户为主,不具备组织规模生产和经营条件,很难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地理标志将分散的农户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通道连接到市场,建立农户可以分享生产和销售的整个市场的利益。
如“信阳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注册后,河南省信阳市工商局指导信阳市茶叶协会对“信阳毛尖”茶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管理,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模式,使“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信阳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有10余家,从业茶农20余万人。2004年,“信阳毛尖”产量达1450万公斤、产值7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21%、28%,茶农人均收入3700元,比2001年增长了17%。
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地理标志还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地理标志所标示的产品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独特资源在市场上具有比较强的“比较优势”,甚至会形成“绝对优势”。地理标志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如我国第一个受到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绍兴酒”,曾经在国际市场2/3的份额被产自日本、我国台湾等的“绍兴酒”所挤占。得到保护后,绍兴古越龙山酒厂销往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4%,塔牌绍兴酒销量整体翻一番。女儿红黄酒利税比上年增长18.07%,东风酒厂出口日本的绍兴酒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促进和保障农产品市场秩序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金华火腿、龙口粉丝、山西陈醋、平遥牛肉、镇江香醋等事件中看出,因为个别厂家的假冒伪劣行为,严重影响到整个地理标志行业的声誉。这就是地理标志行业特有的“一块烂肉坏了满锅汤”效应。地理标志保护后,加强管理,市场秩序就可以得到改进了。
如平遥牛肉在中央电视台曝光后,利用地理标志“尚方宝剑”,成立牛肉行业商会,召开“平遥牛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整顿市场,为自己正名。同时出台《平遥牛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将平遥牛肉各个加工企业的生产执行标准从内容、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统一,从选料、腌制、卤煮到包装进行了规范,要求企业获准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加强行业监督、行业自律、行业警示。终于将平遥牛肉拉出了低谷,平遥牛肉获得新生。
再如绍兴黄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后,假冒产品受到查处,公平竞争秩序改善,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外商也意识到要购买有原产地域保护的绍兴黄酒。日本厂商在广交会上公开声称,今后没有得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黄酒一律不买。台湾生产绍兴酒的厂商正在考虑放弃绍兴酒的称谓。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日本市场,台湾产绍兴酒的份额已从过去的80%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这充分显示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成功。
提高农民品牌意识和实际收入
虽然地理标志的注册人要求是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资格的机构,但是地理标志保护的受益主体是广大农民。因此,面对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利用地理标志,将广大农户连接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值得发展的路子。据国家工商局统计,目前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已经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上涨了15%至20%。
如“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注册保护后,出口单价比全国茶叶平均价格高出80%。安溪县107万人口中,涉茶人口超过70万人,比“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注册前净增18万人,农民近年人均纯收入都以8%以上的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