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批少将军长和军政治委员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各大战略区部队进行统一整编,纵队改称军,全军共辖57个军,应有114位军长和军政治委员。而实际上,除了兼职和缺额,实有军长和军政治委员107位。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时,他们中有1人授大将,11人授上将,65人授中将,14人授少将,1人授大校,15人转到地方未授衔。
这14位授少将军衔的首任军长和军政治委员,在1949年的具体单位和职务是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第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第六十五军军长邱蔚、第十三军政治委员刘有光、第十五军政治委员谷景生、第二十四军政治委员廖海光、第二十八军政治委员陈美藻、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陈华堂、第三十五军政治委员何克希、第四十六军政治委员李中权、第五十军政治委员徐文烈。
“中国的巴顿”———钟伟少将
钟伟被誉为“中国的巴顿”,这是形容他喜欢打仗,也会打仗。最负盛名的一仗是1947年春天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时,在吉林靠山屯打国民党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团。
当时钟伟奉命率第二纵队第五师南渡松花江,准备经靠山屯东进德惠配合兄弟纵队在大房身围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一部。部队到了靠山屯,发现有一个团的敌军正在往德惠方向撤退。钟伟随机应变,在与其他领导发生分歧的时候,果断抓住战机,坚决打击这股敌人。后来,林彪给钟伟接连发了三封电报,内容都是让他立即东进。但钟伟不为所动,因为他围住了敌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团,又吸引敌第八十七师赶过来增援。
钟伟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战局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回电说,我师在靠山屯守点,请林总调兵打援。林彪终于被钟伟的执着所动,改变决定,命令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向靠山屯疾进,集中主力歼灭该敌,对大房身的敌人转为监视。最后,东北民主联军一举歼灭靠山屯之敌,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钟伟违令调动了林彪,林彪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一次会上说:“要敢于打没有命令的胜仗,就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成立第十二纵队,钟伟直接由第五师师长晋升为该纵队司令员。这在全军是绝无仅有的。
战斗在林海雪原里的贺晋年少将
贺晋年在解放战争期间的突出战绩,是在东北林海雪原里剿匪,稳定了东北大后方的形势。当初,贺晋年的本意是想到野战部队锻炼,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还是要他去合江剿匪,并且同意肃清了土匪之后,就调他去野战军工作。于是,他走马上任合江军区司令员。
贺晋年指挥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等几个团,驰骋于深山密林间,经过半年的剿匪战斗,拔掉了被称为“四大旗杆”的东北大土匪。剿匪过程极其困难,有时几天几夜,贺晋年和部队一起翻山越岭,进行追歼战斗。一次,贺晋年骑马徒涉牡丹江时,战马因疲劳过度,摔倒在冰河中。战马随着激流而去,贺晋年被警卫员和战士们拼命救起。稍事休息,贺晋年换了一匹马,又继续追歼土匪。林彪对此评价很高。他在一次谈战斗作风时说:“贺晋年同志追土匪追得很好,累是累不死很多人的,要舍得追。”
鉴于贺晋年出色的剿匪战果,林彪和罗荣桓也履行了诺言。不久,任命贺晋年为骑兵纵队司令员、第七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成立第十一纵队,贺晋年出任纵队司令员。5月25日,在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中,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二师,即后来的第四十八军第一四三师,出了一位舍身炸碉堡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作为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感到十分自豪。
创造以一个军歼灭一个美械装备军模范战例的谢振华少将
1934年谢振华18岁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前夕进行的高虎脑和万年亭两大喋血阻击战。1940年,谢振华被派往苏北敌后工作。在八滩战斗中,谢振华用火攻战术,率部消灭一个日军中队和一个伪军大队。这次战斗被称为苏北盐阜地区1943年反“扫荡”斗争的三次胜仗之一。
1948年春,谢振华升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年仅32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谢振华率部从东北面插入阿湖镇,迅速攻占新安镇地区,从两翼向敌军展开进攻,切断了徐州至海州的铁路,阻击敌军向徐州靠拢。战役第二阶段,第十二纵队率先攻占了徐州机场,切断了敌人逃跑的空中通道。战役第三阶段,在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中,第十二纵队当面之敌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五军。攻坚中,第十二纵队消灭了第五军一个团。
1949年2月,第十二纵队改称第三十军,谢振华任军长。上海战役中,谢振华率第三十军四昼夜急行军200多公里,在浦东川沙地区急袭围歼敌第五十一军,俘虏敌中将军长王秉钺,创造了以一个军歼灭一个美械装备军的模范战例。粟裕闻讯,高兴地说:“三十军首战告捷,可喜可贺。”
“胡老大”———胡炳云少将
胡炳云在抗战时期名气就比较大,人称“胡老大”。当时,他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老百姓亲切地称这支队伍为“胡大队”,而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的伪军中,则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上胡老大”之说。
早在红军时期,胡炳云就以作战勇敢而出名。在长征途中抢占天险腊子口的战斗中,时任红四团二营六连连长的胡炳云,抢到了主攻任务。在连续进攻十几次,仍未奏效的情况下,胡炳云带领十个突击队员,每人配一支短枪,身挂手榴弹,背插大刀,冲到桥边,猛掷手榴弹,并冲进了敌人的工事,在桥面上和敌人短兵相接。这时,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带两个连迂回成功,天险腊子口终被打开。胡炳云在腊子口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红一师评为战斗英雄,他所带的连被称为“腊子口上红六连”。 苏中七战七捷期间,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胡炳云协助纵队军政主官,配合野战军主力五战五捷。特别是作为第三战的海安运动防御战,第七纵队以3000多兵力,单独节节阻击国民党军5万多人的进攻,激战四昼夜,保障了主力继续在原地休整,然后主动撤离海安。此战,华中野战军以极小代价取得胜利,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纪录。
“狼牙山五壮士”所在团团长邱蔚少将
邱蔚是“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团长。当时日军对狼牙山进行大“扫荡”,病中的邱蔚立即赶到七连,部署战斗任务,掩护当地党政机关人员和群众几万人突出敌人重围。邱蔚根据杨成武的指示,命令七连坚守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七连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留下六班的5名战士掩护全连突围。最后,子弹打尽,他们英勇跳崖,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1952年初秋,邱蔚赴朝任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第六十七军攻势勇猛,气势如虹。在第二阶段作战中,邱蔚指挥第六十七军攻打十字架山。守备该山的是南朝鲜军第八师第二十一团,阵地工事异常坚固。战前,邱蔚派部队在敌前沿构筑秘密屯兵洞700余个,炮兵和坦克发射阵地100余个,并在进攻前夜将9个步兵连秘密开进潜伏区和屯兵洞内。战斗打响后,志愿军先用炮火突袭,接着发起猛攻。经过46个小时激战,第六十七军基本歼灭南朝鲜军第二十一团,攻占这个被称为“模范阵地”“京畿堡垒”“首都高地”的环形防御阵地,并给反扑的南朝鲜军第十团以毁灭性打击。在第三阶段作战,即著名的金城反击战中,邱蔚兼中集团司令员。集团左翼第一九九师进攻轿岩山,先占中峰,再夺东峰。集团右翼第二○○师歼灭官岱里高地守敌1个营,继而占领龙渊里、东山里,割裂了南朝鲜军第六师的防御。接着,第一九九师在志愿军第二梯队跟上来以后,坚决拿下了轿岩山;第二○○师跨过金城川,占领了梨船洞。这样,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中,邱蔚指挥第六十七军打出了赫赫威名。
“小老虎营长”———朱绍清少将
朱绍清在红军时期就被誉为“小老虎营长”。193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军和滇军企图阻挡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红军发起宣威战斗。刚被提拔为营长的朱绍清带伤率全营从正面进攻敌人山头阵地。红军以果敢和机智,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出奇制胜,全歼守敌。7月,由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的红二方面军途经曹家瓦,已升任团长的朱绍清担负阻击任务,血战竟日掩护主力通过。最后全团子弹打光,他率领100多名战士与敌人拼刺刀,杀出重围与主力会合。
解放战争初期,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师长的朱绍清,率部参加白塔埠战役。第四师奇袭疾进,向敌人第四十二集团军郝鹏举部发起进攻,迅速突破敌防线,直捣第四十二集团军总部,活捉了郝鹏举,迫其部属缴械投降。渡江战役中,升任第二十八军军长的朱绍清,率部突破长江防线,并攻歼当面之敌第二十一军。
在上海战役中,第二十八军担负沪西主攻任务。先因猛打猛冲敌钢筋水泥碉堡群,进攻受挫。后来,朱绍清改变战术,一举攻下刘行、国际无线电台等坚固堡垒,接着又拿下杨行、吴淞口,歼敌近万人,为解放上海作出了突出贡献。
满门忠烈李中权少将
李中权全家9口人参加了长征。父亲病逝于通江县,母亲长眠于草地,身为团政治委员的大哥被张国焘错杀,二哥也牺牲了,一个妹妹在草地牺牲,妹夫也未能走出草地。李中权在长征中牺牲了6位亲人。
1944年成立冀热辽军区,李中权任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六军政治委员。在辽沈战役中,李中权与纵队司令员詹才芳一起率第九纵队先取得锦北战斗重大胜利,后担负锦州城南突破任务,迅速打开突破口,随即向纵深发展,歼敌1.5万人。锦州解放后又参加辽西会战,从锦州直插营口,追歼逃敌,粉碎了大部敌人从海上逃跑的企图,解放了营口。
在平津战役中,第九纵队首先插入天津至塘沽之间,切断了敌人的海上退路,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天津守敌的包围。总攻天津时,担负由南向北的突击任务,歼敌1.5万余人。
协助军政主官开展工作的开国少将
除了上述一些优秀的军长和军政治委员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副军长、军副政治委员、军参谋长和军政治部主任。他们协助军政主官打造战斗力强的王牌军,也成为著名的开国少将。如陈外欧、张希钦、左齐、李文清、孙超群、张文舟、黄忠学、高厚良、郑国仲、杨国宇、刘华清、李开湘、廖冠贤、余洪远、戴润生、萧元礼、裴志耕、陈明义、张廷发、高志荣、刘涌、赵一萍、梅嘉生、谢云晖、赵俊、詹化雨、邓少东、熊应堂、陈宏、张秀龙、汤光恢、仲曦东、欧阳平、萧锋、吴嘉民、段焕竞、姚运良、沙克、李福泽、唐凯、刘其人、高体乾、黄鹄显、段德彰、黄炜华、何廷一、熊伯涛、石志本、桂绍彬、鲁瑞林、郭林祥、方升普、易耀彩、唐子安、马龙、徐德操、萧文玖等。
从红二十五军走出的刘华清少将
刘华清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与旅长周发田密切合作,把第六旅打造成了第二纵队的王牌旅,第六旅也成为野战军的主力旅之一。
出身于红二十五军的刘华清,在红军时期以搞军事工作见长,从参谋、秘书到秘书科科长、机要科科长、作战科科长。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时,刘华清奉命带着五六个年轻的机关干部隐蔽在天台山一处半山腰岩洞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在饥饿难耐之时,大家吃榆树皮充饥,最后坚持了下来。这个洞后来被命名为“红军洞”。刘华清和鄂东北道委秘书长程坦一起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词,并以一首流行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歌曲曲调编曲,编创了这首著名的军歌。
在八年抗战中,刘华清又转做机关政治工作。前四年,直接在刘伯承、邓小平麾下,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耳濡目染,长期接受刘邓首长的培养和熏陶,进步很大。后四年,刘华清主要在野战部队,先后任冀南军区和平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副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百团大战。 野战部队中最年轻的纵队参谋长张廷发少将
张廷发出身于红一方面军,历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战士、班长、排长、参谋、团通信主任。从军事素质到战斗作风,无不受军团长董振堂和军团参谋长刘伯承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张廷发和刘华清一样,也转到刘邓麾下。不过,张廷发先在八路军一线部队工作,历任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作战参谋,东进纵队通信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第三八五旅作战科科长。后担任第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直接在刘邓麾下工作,接受刘邓首长的培养,进步很大。
解放战争之初,张廷发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以后,张廷发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是全军野战部队中最年轻的纵队参谋长。1952年,张廷发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副军长,接着入朝作战。
转战五大解放战场的郭林祥少将
郭林祥也是红一方面军出身,先后担任红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四师第十一团总支书记、红一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
1940年,几千名日、伪军突然袭击八路军总部后方机关和抗大总校。时任抗大第二团团长的郭林祥指挥六个连队,占领了洪岭东南方公路两侧山上的阵地,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941年,日军出动1万兵力“扫荡”,矛头直指八路军总部和黄崖洞兵工厂。时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的郭林祥,和团长欧致富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直接指挥下,率部出山迎敌,进行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此战,八路军以不足1500人的兵力,与日军鏖战8个昼夜,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战绩“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解放战争初期,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郭林祥,参加了中原突围,是著名的“皮旅”领导骨干之一。后来,郭林祥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在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五大战场,先后参加了鲁南、孟良崮、太原、扶眉、西南等战役,战功赫赫。
经营地方部队的虎将萧文玖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萧文玖先任冀察纵队第七旅旅长、第二纵队第五旅旅长,后任察哈尔军区、北岳军区、晋中军区等3个二级军区的副司令员。张家口保卫战时,萧文玖率领第五旅和兄弟旅的1个团共万余人,在张家口以东的怀来、延庆地区正面抗击国民党军李文兵团发起的进攻。敌以4个师的兵力在猛烈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下,由平绥铁路西进,企图突破萧文玖所部阵地,但遭到顽强阻击。怀来阻击战打了14天,萧文玖所部毙、伤、俘敌3000多人,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晋中战役中,时任北岳军区副司令员的萧文玖,率领北岳第二军分区和太行第二军分区的地方武装7000人组成“萧集团”参战。“萧集团”以勇猛的动作,破袭了榆次至太谷之间的铁路,使阎锡山一时难以派兵南下。紧接着,“萧集团”先敌占领车辋,经过四天四夜的顽强阻击,堵住了敌赵承绶集团的北逃之路。接着,在围歼赵承绶集团的战斗中,“萧集团”由东北方向进攻,配合野战军主力部队勇猛穿插,分割围歼敌人,并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在整个晋中战役中,萧文玖率领的地方部队为最后消灭赵承绶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雄“扎堆”的空三师首任政治委员高厚良少将
空军第三师主要由华北军区第七十军第二○九师改编而成,原任第二○九师师长的高厚良也转隶空军,担任空军第三师首任政治委员。1951年10月至1952年1月,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高厚良与代师长袁彬率空军第三师编入志愿军序列两度赴朝作战。
战后,高厚良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空军第三师也被人们称为英雄“扎堆”的王牌部队。之所以这样表述,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美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其中空三师击落88架,击伤30架。志愿军空军共有212人击落或击伤过美军飞机,其中空三师占43人;击落3架以上的38人中,空三师占14人。志愿军空军荣立集体一等功的6个单位中,有4个在空三师;获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6人中,有4人来自空三师;获得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5人中,有3人来自空三师。空三师全师50余名飞行员中,获得一等功臣以上称号的有14人;荣立三等功以上的飞行员占62%。空三师有击落美机最高纪录的创造者赵宝桐,有4∶0空战的创造者刘玉堤,有以一级战斗英雄王海个人名字命名的“王海大队”,有最负盛名的英雄僚机焦景文。毛泽东曾亲笔写下“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
空三师为什么会英雄“扎堆”呢?作为师政治委员,高厚良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空三师飞行员虽然多数来自陆军,但几乎都打过仗,有作战经验,学会了驾驶新式飞机就如虎添翼,再加上政治动员搞得比较活跃扎实,飞行员作战情绪高涨,升空后作战非常勇敢。”
参与“北大捷”作战的易耀彩少将
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有两个八旅,一个是野战军第八旅,一个是军区独立第八旅。人们习惯称野战军第八旅为野八旅,以示区分,也显示其特点。在华北平原上,野八旅是首屈一指的王牌部队。作为野八旅的首任旅长,易耀彩对部队取得的骄人战绩,功不可没。
在漕河头地区战斗中,易耀彩率野八旅以奔袭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将敌第三总队包围,以两个团攻击,一个团打援,消灭敌人2700余人。附近太堡营之敌,大部被独八旅吃掉;向南逃窜之敌,最终被打援的第二十四团全歼。至此,漕河头围歼战消灭敌人3个团和直属队共4600多人,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延安《解放日报》称漕河头大捷为“北大捷”,华中七战七捷为“南大捷”,并称“南北两捷”。
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批师长走上军级领导岗位
从1950年10月起到1953年3月止,志愿军共有27个军先后入朝参战,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师长走上军级领导岗位,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厮杀,经受了在现代条件下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军长和军政治委员。他们中有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第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第六十五军军长萧应棠、第六十八军军长陈坊仁、第二十三军军长钟国楚、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第一军军长唐金龙、第十六军军长潘焱、第四十六军军长萧全夫、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李人林、第二十六军政治委员李耀文、第一军政治委员颜金生、第六十三军政治委员龙道权等。 指挥铁原阻击战的傅崇碧少将
在第五次战役中,傅崇碧率志愿军第六十三军一举突破临津江,重创英军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营。这个有着“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的王牌部队,官兵们平时佩戴着两枚帽徽。紧接着,傅崇碧率部乘胜前进,在北汉江激战两天,强行突破汉江。这时,第一八九师从捉获的美军俘虏口供中得知美军将切断志愿军在汉江以南退路的企图。同时,第一八八师也报告了友邻部队已经回撤的信息。于是,傅崇碧果断下令撤退,避免了部队遭受损失。
第六十三军刚刚撤过北汉江,就奉命在涟川、铁原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傅崇碧回忆说,这是他经历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在铁原宽达25公里的正面上,傅崇碧率部挡住了美军4个主力师、1600多门火炮、400辆坦克及许多架次飞机的猛攻。经过10天血战,第六十三军以血的代价,完成了铁原阻击战的任务,为志愿军迅速建立三道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斗结束后,许多战士身上只剩下一条裤衩和一支没有多少子弹的步枪,傅崇碧也瘦了12.5公斤。
率部重创美军两个王牌师的彭德清少将
在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清率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由北偏东向长津湖机动。1950年11月27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至-45℃~-30℃,彭德清率军主力隐蔽进入柳潭里、新兴里以北地区,完成了进攻准备。当日黄昏,第九兵团各部按预定部署发起反击,迅速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从正面进攻的第二十七军也完成了预定任务,但伤亡不小,而且部队的冻伤减员更大,竟达全部减员数的1/3。28日全天,被围美军全力反扑,第二十七军各部在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剧增和装备低劣等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迎战在航空火力和优势地面炮火掩护下的美军部队。
11月30日,第二十七军主力和军属炮兵,从四面八方同时向新兴里的美军步兵第七师一个加强团猛烈攻击,激战到次日拂晓,将敌压缩至狭小地区。伤亡惨重的敌人待援无望,便在4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志愿军奋勇投入追击,沿途围追堵截,将该敌全部歼灭。至此,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七团、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和师属第五十七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全部被第二十七军歼灭。第三十七团团旗也被缴获。这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
另外,彭德清率领第二十七军给美海军陆战第一师以沉重打击。彭德怀闻讯,立即发来贺电:“嘉奖第九兵团,嘉奖第二十七军。”
从运动战打到阵地战的萧应棠少将
在第五次战役中,萧应棠率志愿军第六十五军担任兵团第二梯队。全军向北转移,第六十五军担任机动防御,在汉城至抱川公路、加郎山、国赐峰顽强抵抗,坚守南峰砚4昼夜,消灭敌人780余人。第六十五军还在涟川东山233.2高地、玉女峰、三串里进行阻击,完成了机动防御作战任务。
然后,第六十五军在阵地战阶段担任守卫开城的重要任务。萧应棠指挥部队经过两次作战,紧缩敌我缓冲地带,控制了有利地形,使阵地扩展了280平方公里,并在500平方公里构筑了防御阵地体系。第六十五军在防御作战中,开展狙击手、游动炮、侦察与反侦察、伏击与反伏击等战斗350余次,歼敌3882名。1952年10月,第六十五军在攻击与防御的拉锯战中,激战5昼夜,毙伤美军、南朝鲜军2600人。朝鲜停战后,萧应棠调任志愿军副参谋长,1958年随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朝鲜。
为歼灭傅作义“虎头师”作出重要贡献的陈坊仁少将
1951年6月,华北军区第六十八军编入志愿军序列,陈坊仁升任该军军长。在阵地防御作战中,第六十八军于文登里一线粉碎了美军坦克劈入战。当时,美军坦克群已突入到距志愿军阵地前沿6公里处。陈坊仁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和3000名民工,一夜之间,在文登公路两侧构筑反坦克阵地。接着,指挥第二○四师坚决阻敌5天,击毁敌坦克34辆,击伤12辆,有效地遏制了美军对第二○四师的进攻。这一仗是陈坊仁指挥的经典之战。
解放战争时期,陈坊仁任华北军区第六十三军的前身第三纵队第九旅旅长。涞水战役中,敌援军来势凶猛,突破拒马河桥头。第九旅当面之敌是傅作义的嫡系王牌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二师一个整师。该师是傅作义两大骨干力量之一,被傅作义誉为“虎头师”,全师官兵均佩戴绣有虎头的袖标。为避敌锋芒,陈坊仁率部退至庄疃村,敌军又攻入庄疃,第九旅的一个营被压缩到几所院子里。危急时刻,陈坊仁带领指挥部靠前指挥救援。第九旅和敌第三十二师激战竟日,形成对峙。接着,第三纵队领导决定纵队主力暂不攻涞水,调头攻打庄疃,同时命令陈坊仁指挥部队切断进入庄疃之敌与拒马河东岸敌军的联系,拖住并包围庄疃。后来,第三纵队集中优势兵力,终于歼灭了傅作义的“虎头师”。
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颜面大失的钟国楚少将
1952年,钟国楚任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当时,第二十三军新成分多,战斗骨干调走的调走,转业的转业,真正有实战经验的指战员不到一半。即使这样,由于以钟国楚为首的军党委,认真领导,切实指挥,仍然让第二十三军在1953年1月进行的丁字山防御作战中,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联合国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克拉克想让前来观战的美国国会议员、高级将领和记者们欣赏他的空、坦、炮、步协同作战试验成果。没想到,空中打击、坦克射击、炮兵覆盖之后,轮到一个营的步兵冲锋时,还是被第二十三军守备部队轻松击退。最后,志愿军以伤亡11人的代价,歼敌150余人。克拉克以失败而归。
出席朝鲜停战签字仪式的志愿军部队代表萧全夫少将
萧全夫在1952年升任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军长后,率部入朝,战功突出。第四十六军接替第四十军防务时,萧全夫用一个团攻击梅砚里东山的土耳其排和马踏里西山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的两个加强排,取得胜利。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萧全夫指挥6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先后与加拿大团第三连、英联邦第一师第二十九旅威灵顿公爵团和土耳其旅较量,共毙、伤敌逾千人。
萧全夫最为经典的一幕,是作为板门店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代表,出席了停战签字仪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李耀文少将
李耀文是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政治委员。与其他将领相比,李耀文的资历虽浅,在抗日战争之初参加革命,但李耀文的职务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而且是王牌军的政治委员。
第四次战役时,第二十六军奉命抗击西线进攻之敌。依据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副军长张铚秀提出了“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器配备前重后轻”的建议,李耀文与军长张仁初参考敌空军、火炮、坦克占优势的特点,采纳了张铚秀的建议,确定了以四道防线阻敌北进的作战方案。阻击战斗打响后,部队在第一线阻击10天,接着又转移到第二道防线,节节抗击。在第三道防线和最后极限线的攻防战斗中,敌军以4个师加1个团的兵力进攻,而第二十六军各阵地相互配合,顽强扼守,终于挫败了敌军连续几天的进攻,确保主阵地不失。此役,第二十六军取得了歼敌1.5万人,击毁敌坦克、装甲车76辆,击落击伤敌机16架的重大战果,志愿军司令部向全军通令嘉奖。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各大战略区部队进行统一整编,纵队改称军,全军共辖57个军,应有114位军长和军政治委员。而实际上,除了兼职和缺额,实有军长和军政治委员107位。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时,他们中有1人授大将,11人授上将,65人授中将,14人授少将,1人授大校,15人转到地方未授衔。
这14位授少将军衔的首任军长和军政治委员,在1949年的具体单位和职务是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第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第六十五军军长邱蔚、第十三军政治委员刘有光、第十五军政治委员谷景生、第二十四军政治委员廖海光、第二十八军政治委员陈美藻、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陈华堂、第三十五军政治委员何克希、第四十六军政治委员李中权、第五十军政治委员徐文烈。
“中国的巴顿”———钟伟少将
钟伟被誉为“中国的巴顿”,这是形容他喜欢打仗,也会打仗。最负盛名的一仗是1947年春天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时,在吉林靠山屯打国民党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团。
当时钟伟奉命率第二纵队第五师南渡松花江,准备经靠山屯东进德惠配合兄弟纵队在大房身围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一部。部队到了靠山屯,发现有一个团的敌军正在往德惠方向撤退。钟伟随机应变,在与其他领导发生分歧的时候,果断抓住战机,坚决打击这股敌人。后来,林彪给钟伟接连发了三封电报,内容都是让他立即东进。但钟伟不为所动,因为他围住了敌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团,又吸引敌第八十七师赶过来增援。
钟伟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战局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回电说,我师在靠山屯守点,请林总调兵打援。林彪终于被钟伟的执着所动,改变决定,命令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向靠山屯疾进,集中主力歼灭该敌,对大房身的敌人转为监视。最后,东北民主联军一举歼灭靠山屯之敌,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钟伟违令调动了林彪,林彪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一次会上说:“要敢于打没有命令的胜仗,就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成立第十二纵队,钟伟直接由第五师师长晋升为该纵队司令员。这在全军是绝无仅有的。
战斗在林海雪原里的贺晋年少将
贺晋年在解放战争期间的突出战绩,是在东北林海雪原里剿匪,稳定了东北大后方的形势。当初,贺晋年的本意是想到野战部队锻炼,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还是要他去合江剿匪,并且同意肃清了土匪之后,就调他去野战军工作。于是,他走马上任合江军区司令员。
贺晋年指挥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等几个团,驰骋于深山密林间,经过半年的剿匪战斗,拔掉了被称为“四大旗杆”的东北大土匪。剿匪过程极其困难,有时几天几夜,贺晋年和部队一起翻山越岭,进行追歼战斗。一次,贺晋年骑马徒涉牡丹江时,战马因疲劳过度,摔倒在冰河中。战马随着激流而去,贺晋年被警卫员和战士们拼命救起。稍事休息,贺晋年换了一匹马,又继续追歼土匪。林彪对此评价很高。他在一次谈战斗作风时说:“贺晋年同志追土匪追得很好,累是累不死很多人的,要舍得追。”
鉴于贺晋年出色的剿匪战果,林彪和罗荣桓也履行了诺言。不久,任命贺晋年为骑兵纵队司令员、第七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成立第十一纵队,贺晋年出任纵队司令员。5月25日,在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中,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二师,即后来的第四十八军第一四三师,出了一位舍身炸碉堡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作为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感到十分自豪。
创造以一个军歼灭一个美械装备军模范战例的谢振华少将
1934年谢振华18岁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前夕进行的高虎脑和万年亭两大喋血阻击战。1940年,谢振华被派往苏北敌后工作。在八滩战斗中,谢振华用火攻战术,率部消灭一个日军中队和一个伪军大队。这次战斗被称为苏北盐阜地区1943年反“扫荡”斗争的三次胜仗之一。
1948年春,谢振华升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年仅32岁。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谢振华率部从东北面插入阿湖镇,迅速攻占新安镇地区,从两翼向敌军展开进攻,切断了徐州至海州的铁路,阻击敌军向徐州靠拢。战役第二阶段,第十二纵队率先攻占了徐州机场,切断了敌人逃跑的空中通道。战役第三阶段,在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中,第十二纵队当面之敌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邱清泉第五军。攻坚中,第十二纵队消灭了第五军一个团。
1949年2月,第十二纵队改称第三十军,谢振华任军长。上海战役中,谢振华率第三十军四昼夜急行军200多公里,在浦东川沙地区急袭围歼敌第五十一军,俘虏敌中将军长王秉钺,创造了以一个军歼灭一个美械装备军的模范战例。粟裕闻讯,高兴地说:“三十军首战告捷,可喜可贺。”
“胡老大”———胡炳云少将
胡炳云在抗战时期名气就比较大,人称“胡老大”。当时,他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老百姓亲切地称这支队伍为“胡大队”,而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的伪军中,则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上胡老大”之说。
早在红军时期,胡炳云就以作战勇敢而出名。在长征途中抢占天险腊子口的战斗中,时任红四团二营六连连长的胡炳云,抢到了主攻任务。在连续进攻十几次,仍未奏效的情况下,胡炳云带领十个突击队员,每人配一支短枪,身挂手榴弹,背插大刀,冲到桥边,猛掷手榴弹,并冲进了敌人的工事,在桥面上和敌人短兵相接。这时,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带两个连迂回成功,天险腊子口终被打开。胡炳云在腊子口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红一师评为战斗英雄,他所带的连被称为“腊子口上红六连”。 苏中七战七捷期间,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胡炳云协助纵队军政主官,配合野战军主力五战五捷。特别是作为第三战的海安运动防御战,第七纵队以3000多兵力,单独节节阻击国民党军5万多人的进攻,激战四昼夜,保障了主力继续在原地休整,然后主动撤离海安。此战,华中野战军以极小代价取得胜利,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纪录。
“狼牙山五壮士”所在团团长邱蔚少将
邱蔚是“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团长。当时日军对狼牙山进行大“扫荡”,病中的邱蔚立即赶到七连,部署战斗任务,掩护当地党政机关人员和群众几万人突出敌人重围。邱蔚根据杨成武的指示,命令七连坚守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七连在完成阻击任务后,留下六班的5名战士掩护全连突围。最后,子弹打尽,他们英勇跳崖,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1952年初秋,邱蔚赴朝任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第六十七军攻势勇猛,气势如虹。在第二阶段作战中,邱蔚指挥第六十七军攻打十字架山。守备该山的是南朝鲜军第八师第二十一团,阵地工事异常坚固。战前,邱蔚派部队在敌前沿构筑秘密屯兵洞700余个,炮兵和坦克发射阵地100余个,并在进攻前夜将9个步兵连秘密开进潜伏区和屯兵洞内。战斗打响后,志愿军先用炮火突袭,接着发起猛攻。经过46个小时激战,第六十七军基本歼灭南朝鲜军第二十一团,攻占这个被称为“模范阵地”“京畿堡垒”“首都高地”的环形防御阵地,并给反扑的南朝鲜军第十团以毁灭性打击。在第三阶段作战,即著名的金城反击战中,邱蔚兼中集团司令员。集团左翼第一九九师进攻轿岩山,先占中峰,再夺东峰。集团右翼第二○○师歼灭官岱里高地守敌1个营,继而占领龙渊里、东山里,割裂了南朝鲜军第六师的防御。接着,第一九九师在志愿军第二梯队跟上来以后,坚决拿下了轿岩山;第二○○师跨过金城川,占领了梨船洞。这样,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中,邱蔚指挥第六十七军打出了赫赫威名。
“小老虎营长”———朱绍清少将
朱绍清在红军时期就被誉为“小老虎营长”。193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军和滇军企图阻挡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红军发起宣威战斗。刚被提拔为营长的朱绍清带伤率全营从正面进攻敌人山头阵地。红军以果敢和机智,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出奇制胜,全歼守敌。7月,由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的红二方面军途经曹家瓦,已升任团长的朱绍清担负阻击任务,血战竟日掩护主力通过。最后全团子弹打光,他率领100多名战士与敌人拼刺刀,杀出重围与主力会合。
解放战争初期,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师长的朱绍清,率部参加白塔埠战役。第四师奇袭疾进,向敌人第四十二集团军郝鹏举部发起进攻,迅速突破敌防线,直捣第四十二集团军总部,活捉了郝鹏举,迫其部属缴械投降。渡江战役中,升任第二十八军军长的朱绍清,率部突破长江防线,并攻歼当面之敌第二十一军。
在上海战役中,第二十八军担负沪西主攻任务。先因猛打猛冲敌钢筋水泥碉堡群,进攻受挫。后来,朱绍清改变战术,一举攻下刘行、国际无线电台等坚固堡垒,接着又拿下杨行、吴淞口,歼敌近万人,为解放上海作出了突出贡献。
满门忠烈李中权少将
李中权全家9口人参加了长征。父亲病逝于通江县,母亲长眠于草地,身为团政治委员的大哥被张国焘错杀,二哥也牺牲了,一个妹妹在草地牺牲,妹夫也未能走出草地。李中权在长征中牺牲了6位亲人。
1944年成立冀热辽军区,李中权任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六军政治委员。在辽沈战役中,李中权与纵队司令员詹才芳一起率第九纵队先取得锦北战斗重大胜利,后担负锦州城南突破任务,迅速打开突破口,随即向纵深发展,歼敌1.5万人。锦州解放后又参加辽西会战,从锦州直插营口,追歼逃敌,粉碎了大部敌人从海上逃跑的企图,解放了营口。
在平津战役中,第九纵队首先插入天津至塘沽之间,切断了敌人的海上退路,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天津守敌的包围。总攻天津时,担负由南向北的突击任务,歼敌1.5万余人。
协助军政主官开展工作的开国少将
除了上述一些优秀的军长和军政治委员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副军长、军副政治委员、军参谋长和军政治部主任。他们协助军政主官打造战斗力强的王牌军,也成为著名的开国少将。如陈外欧、张希钦、左齐、李文清、孙超群、张文舟、黄忠学、高厚良、郑国仲、杨国宇、刘华清、李开湘、廖冠贤、余洪远、戴润生、萧元礼、裴志耕、陈明义、张廷发、高志荣、刘涌、赵一萍、梅嘉生、谢云晖、赵俊、詹化雨、邓少东、熊应堂、陈宏、张秀龙、汤光恢、仲曦东、欧阳平、萧锋、吴嘉民、段焕竞、姚运良、沙克、李福泽、唐凯、刘其人、高体乾、黄鹄显、段德彰、黄炜华、何廷一、熊伯涛、石志本、桂绍彬、鲁瑞林、郭林祥、方升普、易耀彩、唐子安、马龙、徐德操、萧文玖等。
从红二十五军走出的刘华清少将
刘华清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与旅长周发田密切合作,把第六旅打造成了第二纵队的王牌旅,第六旅也成为野战军的主力旅之一。
出身于红二十五军的刘华清,在红军时期以搞军事工作见长,从参谋、秘书到秘书科科长、机要科科长、作战科科长。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时,刘华清奉命带着五六个年轻的机关干部隐蔽在天台山一处半山腰岩洞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在饥饿难耐之时,大家吃榆树皮充饥,最后坚持了下来。这个洞后来被命名为“红军洞”。刘华清和鄂东北道委秘书长程坦一起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成歌词,并以一首流行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歌曲曲调编曲,编创了这首著名的军歌。
在八年抗战中,刘华清又转做机关政治工作。前四年,直接在刘伯承、邓小平麾下,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耳濡目染,长期接受刘邓首长的培养和熏陶,进步很大。后四年,刘华清主要在野战部队,先后任冀南军区和平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六分区副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百团大战。 野战部队中最年轻的纵队参谋长张廷发少将
张廷发出身于红一方面军,历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战士、班长、排长、参谋、团通信主任。从军事素质到战斗作风,无不受军团长董振堂和军团参谋长刘伯承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张廷发和刘华清一样,也转到刘邓麾下。不过,张廷发先在八路军一线部队工作,历任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作战参谋,东进纵队通信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第三八五旅作战科科长。后担任第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太行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直接在刘邓麾下工作,接受刘邓首长的培养,进步很大。
解放战争之初,张廷发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以后,张廷发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是全军野战部队中最年轻的纵队参谋长。1952年,张廷发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副军长,接着入朝作战。
转战五大解放战场的郭林祥少将
郭林祥也是红一方面军出身,先后担任红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四师第十一团总支书记、红一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
1940年,几千名日、伪军突然袭击八路军总部后方机关和抗大总校。时任抗大第二团团长的郭林祥指挥六个连队,占领了洪岭东南方公路两侧山上的阵地,打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1941年,日军出动1万兵力“扫荡”,矛头直指八路军总部和黄崖洞兵工厂。时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的郭林祥,和团长欧致富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直接指挥下,率部出山迎敌,进行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此战,八路军以不足1500人的兵力,与日军鏖战8个昼夜,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战绩“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解放战争初期,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郭林祥,参加了中原突围,是著名的“皮旅”领导骨干之一。后来,郭林祥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在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五大战场,先后参加了鲁南、孟良崮、太原、扶眉、西南等战役,战功赫赫。
经营地方部队的虎将萧文玖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萧文玖先任冀察纵队第七旅旅长、第二纵队第五旅旅长,后任察哈尔军区、北岳军区、晋中军区等3个二级军区的副司令员。张家口保卫战时,萧文玖率领第五旅和兄弟旅的1个团共万余人,在张家口以东的怀来、延庆地区正面抗击国民党军李文兵团发起的进攻。敌以4个师的兵力在猛烈炮火和飞机、坦克掩护下,由平绥铁路西进,企图突破萧文玖所部阵地,但遭到顽强阻击。怀来阻击战打了14天,萧文玖所部毙、伤、俘敌3000多人,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晋中战役中,时任北岳军区副司令员的萧文玖,率领北岳第二军分区和太行第二军分区的地方武装7000人组成“萧集团”参战。“萧集团”以勇猛的动作,破袭了榆次至太谷之间的铁路,使阎锡山一时难以派兵南下。紧接着,“萧集团”先敌占领车辋,经过四天四夜的顽强阻击,堵住了敌赵承绶集团的北逃之路。接着,在围歼赵承绶集团的战斗中,“萧集团”由东北方向进攻,配合野战军主力部队勇猛穿插,分割围歼敌人,并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在整个晋中战役中,萧文玖率领的地方部队为最后消灭赵承绶集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雄“扎堆”的空三师首任政治委员高厚良少将
空军第三师主要由华北军区第七十军第二○九师改编而成,原任第二○九师师长的高厚良也转隶空军,担任空军第三师首任政治委员。1951年10月至1952年1月,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高厚良与代师长袁彬率空军第三师编入志愿军序列两度赴朝作战。
战后,高厚良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空军第三师也被人们称为英雄“扎堆”的王牌部队。之所以这样表述,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美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其中空三师击落88架,击伤30架。志愿军空军共有212人击落或击伤过美军飞机,其中空三师占43人;击落3架以上的38人中,空三师占14人。志愿军空军荣立集体一等功的6个单位中,有4个在空三师;获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6人中,有4人来自空三师;获得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的5人中,有3人来自空三师。空三师全师50余名飞行员中,获得一等功臣以上称号的有14人;荣立三等功以上的飞行员占62%。空三师有击落美机最高纪录的创造者赵宝桐,有4∶0空战的创造者刘玉堤,有以一级战斗英雄王海个人名字命名的“王海大队”,有最负盛名的英雄僚机焦景文。毛泽东曾亲笔写下“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
空三师为什么会英雄“扎堆”呢?作为师政治委员,高厚良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空三师飞行员虽然多数来自陆军,但几乎都打过仗,有作战经验,学会了驾驶新式飞机就如虎添翼,再加上政治动员搞得比较活跃扎实,飞行员作战情绪高涨,升空后作战非常勇敢。”
参与“北大捷”作战的易耀彩少将
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有两个八旅,一个是野战军第八旅,一个是军区独立第八旅。人们习惯称野战军第八旅为野八旅,以示区分,也显示其特点。在华北平原上,野八旅是首屈一指的王牌部队。作为野八旅的首任旅长,易耀彩对部队取得的骄人战绩,功不可没。
在漕河头地区战斗中,易耀彩率野八旅以奔袭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将敌第三总队包围,以两个团攻击,一个团打援,消灭敌人2700余人。附近太堡营之敌,大部被独八旅吃掉;向南逃窜之敌,最终被打援的第二十四团全歼。至此,漕河头围歼战消灭敌人3个团和直属队共4600多人,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延安《解放日报》称漕河头大捷为“北大捷”,华中七战七捷为“南大捷”,并称“南北两捷”。
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批师长走上军级领导岗位
从1950年10月起到1953年3月止,志愿军共有27个军先后入朝参战,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师长走上军级领导岗位,用落后的武器装备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厮杀,经受了在现代条件下同世界强敌作战的考验和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及军事理论水平,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军长和军政治委员。他们中有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第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第六十五军军长萧应棠、第六十八军军长陈坊仁、第二十三军军长钟国楚、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第一军军长唐金龙、第十六军军长潘焱、第四十六军军长萧全夫、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李人林、第二十六军政治委员李耀文、第一军政治委员颜金生、第六十三军政治委员龙道权等。 指挥铁原阻击战的傅崇碧少将
在第五次战役中,傅崇碧率志愿军第六十三军一举突破临津江,重创英军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营。这个有着“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的王牌部队,官兵们平时佩戴着两枚帽徽。紧接着,傅崇碧率部乘胜前进,在北汉江激战两天,强行突破汉江。这时,第一八九师从捉获的美军俘虏口供中得知美军将切断志愿军在汉江以南退路的企图。同时,第一八八师也报告了友邻部队已经回撤的信息。于是,傅崇碧果断下令撤退,避免了部队遭受损失。
第六十三军刚刚撤过北汉江,就奉命在涟川、铁原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傅崇碧回忆说,这是他经历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最残酷的一场战斗。在铁原宽达25公里的正面上,傅崇碧率部挡住了美军4个主力师、1600多门火炮、400辆坦克及许多架次飞机的猛攻。经过10天血战,第六十三军以血的代价,完成了铁原阻击战的任务,为志愿军迅速建立三道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斗结束后,许多战士身上只剩下一条裤衩和一支没有多少子弹的步枪,傅崇碧也瘦了12.5公斤。
率部重创美军两个王牌师的彭德清少将
在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清率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由北偏东向长津湖机动。1950年11月27日,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至-45℃~-30℃,彭德清率军主力隐蔽进入柳潭里、新兴里以北地区,完成了进攻准备。当日黄昏,第九兵团各部按预定部署发起反击,迅速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从正面进攻的第二十七军也完成了预定任务,但伤亡不小,而且部队的冻伤减员更大,竟达全部减员数的1/3。28日全天,被围美军全力反扑,第二十七军各部在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剧增和装备低劣等极端不利的情况下迎战在航空火力和优势地面炮火掩护下的美军部队。
11月30日,第二十七军主力和军属炮兵,从四面八方同时向新兴里的美军步兵第七师一个加强团猛烈攻击,激战到次日拂晓,将敌压缩至狭小地区。伤亡惨重的敌人待援无望,便在40余架飞机掩护下,以10余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志愿军奋勇投入追击,沿途围追堵截,将该敌全部歼灭。至此,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七团、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和师属第五十七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的兵力,全部被第二十七军歼灭。第三十七团团旗也被缴获。这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国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
另外,彭德清率领第二十七军给美海军陆战第一师以沉重打击。彭德怀闻讯,立即发来贺电:“嘉奖第九兵团,嘉奖第二十七军。”
从运动战打到阵地战的萧应棠少将
在第五次战役中,萧应棠率志愿军第六十五军担任兵团第二梯队。全军向北转移,第六十五军担任机动防御,在汉城至抱川公路、加郎山、国赐峰顽强抵抗,坚守南峰砚4昼夜,消灭敌人780余人。第六十五军还在涟川东山233.2高地、玉女峰、三串里进行阻击,完成了机动防御作战任务。
然后,第六十五军在阵地战阶段担任守卫开城的重要任务。萧应棠指挥部队经过两次作战,紧缩敌我缓冲地带,控制了有利地形,使阵地扩展了280平方公里,并在500平方公里构筑了防御阵地体系。第六十五军在防御作战中,开展狙击手、游动炮、侦察与反侦察、伏击与反伏击等战斗350余次,歼敌3882名。1952年10月,第六十五军在攻击与防御的拉锯战中,激战5昼夜,毙伤美军、南朝鲜军2600人。朝鲜停战后,萧应棠调任志愿军副参谋长,1958年随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朝鲜。
为歼灭傅作义“虎头师”作出重要贡献的陈坊仁少将
1951年6月,华北军区第六十八军编入志愿军序列,陈坊仁升任该军军长。在阵地防御作战中,第六十八军于文登里一线粉碎了美军坦克劈入战。当时,美军坦克群已突入到距志愿军阵地前沿6公里处。陈坊仁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和3000名民工,一夜之间,在文登公路两侧构筑反坦克阵地。接着,指挥第二○四师坚决阻敌5天,击毁敌坦克34辆,击伤12辆,有效地遏制了美军对第二○四师的进攻。这一仗是陈坊仁指挥的经典之战。
解放战争时期,陈坊仁任华北军区第六十三军的前身第三纵队第九旅旅长。涞水战役中,敌援军来势凶猛,突破拒马河桥头。第九旅当面之敌是傅作义的嫡系王牌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二师一个整师。该师是傅作义两大骨干力量之一,被傅作义誉为“虎头师”,全师官兵均佩戴绣有虎头的袖标。为避敌锋芒,陈坊仁率部退至庄疃村,敌军又攻入庄疃,第九旅的一个营被压缩到几所院子里。危急时刻,陈坊仁带领指挥部靠前指挥救援。第九旅和敌第三十二师激战竟日,形成对峙。接着,第三纵队领导决定纵队主力暂不攻涞水,调头攻打庄疃,同时命令陈坊仁指挥部队切断进入庄疃之敌与拒马河东岸敌军的联系,拖住并包围庄疃。后来,第三纵队集中优势兵力,终于歼灭了傅作义的“虎头师”。
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颜面大失的钟国楚少将
1952年,钟国楚任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当时,第二十三军新成分多,战斗骨干调走的调走,转业的转业,真正有实战经验的指战员不到一半。即使这样,由于以钟国楚为首的军党委,认真领导,切实指挥,仍然让第二十三军在1953年1月进行的丁字山防御作战中,取得了很好的战绩。
“联合国军”最后一任总司令克拉克想让前来观战的美国国会议员、高级将领和记者们欣赏他的空、坦、炮、步协同作战试验成果。没想到,空中打击、坦克射击、炮兵覆盖之后,轮到一个营的步兵冲锋时,还是被第二十三军守备部队轻松击退。最后,志愿军以伤亡11人的代价,歼敌150余人。克拉克以失败而归。
出席朝鲜停战签字仪式的志愿军部队代表萧全夫少将
萧全夫在1952年升任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军长后,率部入朝,战功突出。第四十六军接替第四十军防务时,萧全夫用一个团攻击梅砚里东山的土耳其排和马踏里西山的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的两个加强排,取得胜利。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萧全夫指挥6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先后与加拿大团第三连、英联邦第一师第二十九旅威灵顿公爵团和土耳其旅较量,共毙、伤敌逾千人。
萧全夫最为经典的一幕,是作为板门店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代表,出席了停战签字仪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李耀文少将
李耀文是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政治委员。与其他将领相比,李耀文的资历虽浅,在抗日战争之初参加革命,但李耀文的职务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而且是王牌军的政治委员。
第四次战役时,第二十六军奉命抗击西线进攻之敌。依据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副军长张铚秀提出了“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器配备前重后轻”的建议,李耀文与军长张仁初参考敌空军、火炮、坦克占优势的特点,采纳了张铚秀的建议,确定了以四道防线阻敌北进的作战方案。阻击战斗打响后,部队在第一线阻击10天,接着又转移到第二道防线,节节抗击。在第三道防线和最后极限线的攻防战斗中,敌军以4个师加1个团的兵力进攻,而第二十六军各阵地相互配合,顽强扼守,终于挫败了敌军连续几天的进攻,确保主阵地不失。此役,第二十六军取得了歼敌1.5万人,击毁敌坦克、装甲车76辆,击落击伤敌机16架的重大战果,志愿军司令部向全军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