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化工研究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21世纪初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院党委积极探索以项目为纽带、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发展之路。
一、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产学研结合的枢纽在人才。广西化工研究院的做法,一是在联合研发中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利用本院的研发实力和生产实践,与中科院过程所、厦门大学化工学院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与广西大学化工学院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广西民大、广西师院联合培养硕士生,就广西化工行业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应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科研人才。二是在专家指导下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把该院中青年科研人员送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前沿问题研究。比如,该院选派具有博士学历的研发人员到厦门大学,参与中科院万惠霖院士项目团队关于炼油产品和生物质深加工的科学研究;选派科技骨干到中科院过程所,跟随中国工程院张懿院士及其团队开展石化绿色催化、CO2减排与高值化利用、炼油副产品高效利用等研究,大大提升了全院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产学研合作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广西化工研究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据统计,近年来,该院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500万元开发了46个项目,涉及清洁生产、医药中间体、石化深加工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问题,收获15项国家发明专利。
比如,该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研发“高COD工业废水专用功能性天然微孔处理剂”,使之成为高效、低廉的高COD工业污水净化处理剂。该项目已完成中试研究,可望短期内破解长期困扰该院的工业废水处理难题,这将有助于该院设置较高技术壁垒,与业内企业拉开技术差距,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产学研联合助推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广西化工研究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校方促学、企方促研、双方互助”双赢双促的路子,建成了“两站”“两所”“四地”“五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在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上,该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有15项实现产业化、25项进入中试阶段,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比如,该院与山东大学、广州甘蔗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微分子右旋糖酐生物法生产技术”,经过各方协同努力,创新了符合《中国兽药典》(2010版)新国标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生产工艺,克服了以前国内生产普通型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分子量大、吸收慢、注射时应激反应大等不足,将产品质量提升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此项目尚未结题就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今年年初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生产销售已达1000万元,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为广西化工产业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一、产学研结合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产学研结合的枢纽在人才。广西化工研究院的做法,一是在联合研发中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利用本院的研发实力和生产实践,与中科院过程所、厦门大学化工学院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与广西大学化工学院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广西民大、广西师院联合培养硕士生,就广西化工行业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应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科研人才。二是在专家指导下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把该院中青年科研人员送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前沿问题研究。比如,该院选派具有博士学历的研发人员到厦门大学,参与中科院万惠霖院士项目团队关于炼油产品和生物质深加工的科学研究;选派科技骨干到中科院过程所,跟随中国工程院张懿院士及其团队开展石化绿色催化、CO2减排与高值化利用、炼油副产品高效利用等研究,大大提升了全院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二、产学研合作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广西化工研究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据统计,近年来,该院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500万元开发了46个项目,涉及清洁生产、医药中间体、石化深加工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问题,收获15项国家发明专利。
比如,该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研发“高COD工业废水专用功能性天然微孔处理剂”,使之成为高效、低廉的高COD工业污水净化处理剂。该项目已完成中试研究,可望短期内破解长期困扰该院的工业废水处理难题,这将有助于该院设置较高技术壁垒,与业内企业拉开技术差距,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产学研联合助推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广西化工研究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校方促学、企方促研、双方互助”双赢双促的路子,建成了“两站”“两所”“四地”“五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体系,在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上,该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有15项实现产业化、25项进入中试阶段,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实现利润500多万元。
比如,该院与山东大学、广州甘蔗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微分子右旋糖酐生物法生产技术”,经过各方协同努力,创新了符合《中国兽药典》(2010版)新国标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生产工艺,克服了以前国内生产普通型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分子量大、吸收慢、注射时应激反应大等不足,将产品质量提升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此项目尚未结题就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今年年初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生产销售已达1000万元,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为广西化工产业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