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文亮先生写了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从开篇“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不情愿、抱怨、无奈,到最后发现原来“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的豁然开朗。其中种种,包含着教育一个孩子的艰辛、焦虑、欢喜等等。
而我因此想到了那群扎根在鄉村教育的教师们,他们何尝不是牵着千千万万的蜗牛行走在窄窄的路上!
他们用自己身体力行的举动践行着教师的担当。他们是乡村的守望者,给了不能陪在孩子们身边的父母一颗颗定心丸;他们是校园里孩子们的“双亲”,护佑他们平安,输送他们温暖,启发他们心灵;他们是牵着蜗牛散步的引路人,“蜗牛”很慢,他们很急,“蜗牛”有一天多走了几步,他们欣喜,“蜗牛”走远了,他们望着那小小的背影,有失落,更多的是飞翔的希望。
我身边就曾有这样一个小团体,他们身体力行地牵着蜗牛散步,践行着教育的使命。
大家只愿叫他“骆老师”
这是一所师生都充满幸福感的学校,也是我从教的第一所学校。它就是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大龙午村完小,这偏安一隅的小学校,在我在这里的近五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更是我们坚实的后盾。他是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家长”,也是这所学校长期以来的唯一一位男教师。
他是家长。学校里停水了,是他拿着锄头,腰上挎着镰刀去山林里引山泉水;学校里供电电压不稳,经常跳闸,是他自己去抢修电路;学校厕所冲水箱需要他去通,菜园里的水管需要他去接……
每当学校停电师生的午饭没有着落时,他支起小灶烧起柴火做“罗锅饭”给大家吃。只见他带着厨房工作人员在校园里忙前忙后,当最终那承载着老师们童年记忆的喷香米饭出锅时,已习惯吃用电气化做出饭的孩子们端着碗,兴奋地谈论着他们嘴里的“骆老师”用柴火煮出来的米饭香,老师们则坐在孩子们旁边,聊着自己与“罗锅饭”有关的童年趣事,一时间欢声笑语响彻校园。
为什么孩子们不叫他“骆校长”呢?这个感觉很奇妙,也没有人特意去留意这个问题。因为校长就像是兼职一样,他一样教主科,而且一般至少也是两门课。
他开家长会,大都是与家长坐在草坪上,大家平起平坐地把该说的说了,在谈话过程中既讲讲学生在校的表现,也表达对农村家长生活压力的理解,同时强调不能缺失家庭教育的紧迫性。很奇怪,家长也是亲切地一声声“骆老师”叫着,并没有听到他们见外地叫他一声“校长”。他带领着我们用几年的时间完全改变了村民们对学校的看法。每当我们到农户家里,乡亲们几乎都会夸赞这几年学校的变化,夸赞老师的敬业与付出,夸赞国家对教育的投入。
师生们午睡的时候,他会在菜园里种下很多的菜,他挖的地有模有样,沟坎交错,方方正正,长出来的菜也是水灵灵的。站在讲台上,他是神情严肃的数学老师;在菜园里,他是卷起裤管挖地、施农家肥的“老把式”。在老师中,他又是疏解年轻教师压力的“知心大哥”,当任务重重加身时,一句“你们先上课,我加班整材料”让老师们无比感佩,归属感油然而生。他像块强力磁铁一样把我们所有人紧紧拢在了一起。
学校的“一宝”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下面要说的这位老教师就是我们学校的“宝”。她是生活阅历丰富的长者,她是坚定不移服务家乡的“守望者”,她用行动无声地诠释着“读书不是为了走出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家乡”的理想信念。这个人就是赵老师。
她跟我的妈妈同岁,是我们年轻教师在生活中的“好老师”。生活中所有的疑难问题都可以在她手里化解。从她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老教师慈母般甚至是祖母般的仁爱与温馨。
每当星期天晚上,家长们把学生送到学校转身要离去的时候,有些孩子总会紧紧地抓住家长的手,不让离开。这时候,赵老师就是那个将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让家长安心回去的人,孩子在她怀里就像受伤的小麻雀,但是马上就会有所变化。她深谙小朋友好玩的性格,安抚他们停下哭声,在校园里马上变成飞奔的闪电侠、开心果。
我还是她的信息技术老师,即使在离退休不远的路上,她依然在学习不止。她常说,对于见识有限的农村孩子,电脑、网络就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很多东西,对城市里的学生可能是常识,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有可能就是天问。所以,每天她都会有很多个关于电脑的问题向我提出,虽然那些问题可能会反反复复,但是她从不放弃。
做一名乡村教育的守门人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与像朋友一样的校长、宽容好学的前辈、心思单纯的孩子们相伴成长,每天都充满着幸福感。虽然都承担着很多的教学任务,但学校需要什么科任老师,大家都勇于挑战。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的全方位生活管理,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会努力去学习。教材常学常新,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
课闲之余,我们也跟着校长学种菜:儿菜、辣椒、玉米……一年四季果蔬不断。在学生写观察日记的实验田里,种植了两片百日草,当孩子们在花田里背诵课文时,那感觉就像牧童骑黄牛般惬意;在田埂上种了许多果树,当田埂上的桃花在春日里灼灼如烂漫孩童的笑脸,当桃儿红红的脸盘映在孩子们的眼眸里,那是生命的成熟;还有那片紫藤萝,两年的时间,它们用顽强的生命力爬上高处,往前延伸,覆盖住了一方天地,牵牛花在其中与它交相辉映,变成了孩子们下课时玩赏的一道风景。
师生一起走出校园,去观赏农田里的春光,看清明前后桐花漫山遍野,看夏日里麦浪翻滚,看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满坡牛羊低头吃草的专注,在秋收时节,一起劳动,在冬季的傍晚,生一盆火,大家围在一起打跳。
这些闲暇,是极其短暂的。在四年的时间里,我的“小蜗牛”们连续四年努力前行。学生的眼睛是最明亮的,老师积极的生活态度,社会的尊师重教,良好的学习氛围,已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虽然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确像蜗牛一样,先天有局限,但是勤能补拙。在每一个五天循环往复的陪伴中,慢慢前进的小蜗牛们与牵着他们散步的老师互相成就,大龙午村完小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的称号。短短几年,学校生源成倍数增长,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逐步上升,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越来越高。
在这奋斗不止的几年里,让我更加坚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好乡村教育的守门人,虽然起步很慢,但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师德师风,发扬教学路上“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不断夯实自己的学识;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与“蜗牛”一起去散步,不要去抱怨,偶尔停下来抬头去体会满天星斗的博大,俯身去体验路旁虫鸣鸟叫花香,再去感恩跟在你身后与你一起走过春夏秋冬的“蜗牛”们。
现今,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她就是守护“蜗牛”们的妈妈,她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标杆,我们听过她的名字,知道她的事迹,感动于她对教育全身心地付出,望着她的背影,我们就像远远落在身后的小小的蜗牛,望着满树果实的秋树,虽然慢,但我们依然会在路上虔诚地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