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在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后,歌唱心理对一名歌者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歌唱心理;控制;实践
声乐教学和演唱只是单纯的追求声音和技巧,就难免会给人以装腔作势、发生机器的感觉,从而失去声乐最本真、最核心的“乐”。所以,歌唱的整个过程都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因素的控制。而“声”的外在表现,正是这些内在心理导向的艺术发挥。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乐论》就已经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揭示了心理因素对人的感知觉、性情气质、意志及审美理想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与演唱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学习声乐和从事演唱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歌唱成效的重要因素与关键。
在十多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心得,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作为保证
歌唱的技巧是在长期的磨练中获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耕耘都能获得理想的收获;同样刻苦的练唱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正确的练习可以使歌者很快的掌握歌唱技巧,反之,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者“南辕北辙”。为了使歌唱技巧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我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和实践总结了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首先要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歌唱与发声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呼吸控制的技巧,呼吸是歌唱的根本,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气息是歌唱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歌唱的原动力,更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歌者与听众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艺术的共享,然而这一切都基于科学的呼吸,没有正确科学的呼吸就不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学生在明确这一概念后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使正确的呼吸状态贯穿于整个歌唱过程,并始终让练习处于处于意识的控制。
(二)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的习惯。学习声乐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事情,让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自然习惯是很必要的。例如声音的练习先由轻声到大声,初学者在练习时切忌大声,因为大声容易破坏状态,在练习作品时也需要先轻声唱会再放声唱;拿到作品要先唱谱子,很多学声乐的学生拿到一首新作品不是自己唱谱子而是去听会,这样就会出现听的不准确唱错,最重要的听会的记不牢。
(三)唱自己适合的作品。虽然大多数的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从生理角度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都有差别,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各有不同。再有,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个自不同的发声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从在选择练声曲和声乐作品是一定要根据自身声音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还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让“自信”贯穿整个学习和演唱过程
自信一方面源于对老师的信任,声乐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细微的变化就会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学习中需要学生和老师高度的配合,学生要对老师要有绝对的信任(但不是盲目的崇拜),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可以说和老师是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声的正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好的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拿一种方法去套所有的学生。
另一方面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要以扎实的技巧和过硬的音乐素养作为基础。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才能对自己的演唱更加充满信心和成功的把握。正所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舞台上的自信是源于平时刻苦的练习,只有经历系统和严谨的学习,才会让自己的歌声在舞台上更富有魅力和自信。在不断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还要多把自己相对成熟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争取一些舞台锻炼机会,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多实践,凭坚强的意志战胜紧张的心情
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创造条件经常参见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锻炼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积累经验,增强自己的舞台感受和经验。在实际演出中,良好的舞台表现葽基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认真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场地等。尽可能减少在演出时的不适应和生疏感。提前排除演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但是,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一路走来肯定伴随着艰难困苦,一定有着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只要坚定信念,“吃一堑,长一智”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舞台终会成为我们挥洒自信的天地。
自我控制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面对外界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和思想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思维、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的异常变化时,要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那么歌者如何才能学会在舞台上自我控制呢?通常我们在演出时,总会感觉嗓子不适,喉咙发紧、发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其实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因素就是紧张。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控制紧张的心情。例如在演唱中碰到有难度的“高音”时,总觉得不敢唱,越紧张声音就越不到位,从而就会使情绪越低落,进而影响到整首作品的发挥。因而这时的心理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歌者首先要调整紧张的心情,放松紧张的身体,把注意力都放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方面。
四、总结
我们知道了好的歌唱方法、自信、意志和实践是声乐学习及演唱过程中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这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也为我们揭示了声乐学习及演唱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同时也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对于歌者演唱成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学生歌唱心理建设,一定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歌唱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张涛(1976-),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硕士,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关键词:歌唱心理;控制;实践
声乐教学和演唱只是单纯的追求声音和技巧,就难免会给人以装腔作势、发生机器的感觉,从而失去声乐最本真、最核心的“乐”。所以,歌唱的整个过程都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因素的控制。而“声”的外在表现,正是这些内在心理导向的艺术发挥。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乐论》就已经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揭示了心理因素对人的感知觉、性情气质、意志及审美理想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与演唱的过程中,心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学习声乐和从事演唱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歌唱成效的重要因素与关键。
在十多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也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心得,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培养和训练学生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作为保证
歌唱的技巧是在长期的磨练中获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耕耘都能获得理想的收获;同样刻苦的练唱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正确的练习可以使歌者很快的掌握歌唱技巧,反之,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者“南辕北辙”。为了使歌唱技巧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我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和实践总结了几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首先要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歌唱与发声中的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呼吸控制的技巧,呼吸是歌唱的根本,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气息是歌唱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歌唱的原动力,更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歌者与听众达到情感的交流和艺术的共享,然而这一切都基于科学的呼吸,没有正确科学的呼吸就不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学生在明确这一概念后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使正确的呼吸状态贯穿于整个歌唱过程,并始终让练习处于处于意识的控制。
(二)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的习惯。学习声乐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事情,让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为自然习惯是很必要的。例如声音的练习先由轻声到大声,初学者在练习时切忌大声,因为大声容易破坏状态,在练习作品时也需要先轻声唱会再放声唱;拿到作品要先唱谱子,很多学声乐的学生拿到一首新作品不是自己唱谱子而是去听会,这样就会出现听的不准确唱错,最重要的听会的记不牢。
(三)唱自己适合的作品。虽然大多数的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从生理角度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都有差别,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各有不同。再有,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个自不同的发声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从在选择练声曲和声乐作品是一定要根据自身声音条件和特点来选择,还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让“自信”贯穿整个学习和演唱过程
自信一方面源于对老师的信任,声乐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细微的变化就会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学习中需要学生和老师高度的配合,学生要对老师要有绝对的信任(但不是盲目的崇拜),因为每个人的生理条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可以说和老师是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声的正确,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好的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拿一种方法去套所有的学生。
另一方面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要以扎实的技巧和过硬的音乐素养作为基础。只有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才能对自己的演唱更加充满信心和成功的把握。正所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舞台上的自信是源于平时刻苦的练习,只有经历系统和严谨的学习,才会让自己的歌声在舞台上更富有魅力和自信。在不断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还要多把自己相对成熟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争取一些舞台锻炼机会,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多实践,凭坚强的意志战胜紧张的心情
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创造条件经常参见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锻炼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积累经验,增强自己的舞台感受和经验。在实际演出中,良好的舞台表现葽基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认真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场地等。尽可能减少在演出时的不适应和生疏感。提前排除演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做到了演出前的“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演出中的“胸有成竹”,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但是,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一路走来肯定伴随着艰难困苦,一定有着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只要坚定信念,“吃一堑,长一智”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舞台终会成为我们挥洒自信的天地。
自我控制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面对外界事物与环境的影响和思想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思维、意志、记忆力、注意力的异常变化时,要以坚强的自控能力,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去。那么歌者如何才能学会在舞台上自我控制呢?通常我们在演出时,总会感觉嗓子不适,喉咙发紧、发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其实这些表象的深层次因素就是紧张。这时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控制紧张的心情。例如在演唱中碰到有难度的“高音”时,总觉得不敢唱,越紧张声音就越不到位,从而就会使情绪越低落,进而影响到整首作品的发挥。因而这时的心理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歌者首先要调整紧张的心情,放松紧张的身体,把注意力都放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方面。
四、总结
我们知道了好的歌唱方法、自信、意志和实践是声乐学习及演唱过程中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这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也为我们揭示了声乐学习及演唱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同时也告诉我们心理因素对于歌者演唱成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学生歌唱心理建设,一定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歌唱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张涛(1976-),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硕士,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