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四号》满载丰硕成果凯旋而归 地质矿产部在穗举行欢迎和表彰奖励

来源 :海洋地质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nian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四号》调查船首航太平洋进行地质科学调查,自去年11月30日启航,历时201天,航程48000多公里,于1987年6月18月胜利返抵广州。地矿部在广州黄埔原南海船厂码头举行热烈的欢迎大会,张文驹副部长和黄清渠副省长及地矿部、广东省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系统职工代表近300人到码头欢迎。
其他文献
网络连接是物联网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一环,占5%~10%,而蜂窝连接仅占物联网连接总数的8%~10%。蜂窝网络运营商想提升自身价值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拓展连接规模,并由蜂窝连接向非蜂窝连接市场渗透;二是由连接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进行模组、终端、连接、平台及应用的多元融合化发展。蜂窝物联网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掌握的连接数据价值有限。物联网发展越到后期,
期刊
本航次调查于1986年1月从智利的蓬塔培阿雷纳斯启航,前往南极韦德尔海盆,在恶劣的天气、集合冰块和巨大冰山的海况下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钻探。这一航次对极地探索的目的,是要更深入地了解继续影响现今全球气候和大洋环流的古代地质事件。数百万年前,南极洲与南美、印度、非洲和澳洲一起组成冈瓦纳古陆,构成被地质学家称之为泛古陆的庞大大陆底部一半。大约150百万年前,南极洲和澳洲与非洲分开並向南漂移。这种过程被称为
期刊
首次在太平洋利用多道地震和声纳浮标获取1000多公里地球物理剖面。首次横跨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0380米处做地球物理剖面,获得海沟两侧沟弧盆系的重要地质资料。首次在太平洋使用无缆取样器,并取得95.9%的成功率。
期刊
今年4—8月间,日美联合对日本列岛南部的小笠原和马里亚纳海域作大规模的潜航调查。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地质学家使用了4000米级"阿尔文"号潜艇进行海底调查。其目的是调查和发现海底热液矿床、海底火山活动等,观测与地震和火山活动相关的板块运动,以查明海底扩张活动的实况。
期刊
日本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所罗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汤加等国合作,制定了一项印度洋-太平洋板块边界弧-沟系地质构造研究计划(IPPBAS,1983—1985)。按新不列颠海沟、汤加海沟、巽他海沟的顺序,每年依次对一条海沟进行调查。日刊《地质新闻》1 985年第3期报道过包括新不列颠海沟在内的所罗门海1983年航海调查。本文介绍1984年汤加岛弧-海沟区的调查。
期刊
泰国矿产资源部经济地质局海上勘探部门1980年4月—1986年9月完成的"安达曼海锡矿和重矿物勘探项目",旨在查明安达曼海A、B、C区以及攀牙湾的锡矿储量。调查中,共完成地震调查测线6321.3公里、钻孔823个、进尺7928.6米、重矿物分析样4342个。调查结果表明,在安达曼海的三个区内,海底以下的未固结沉积主要分为两层,上层为浅海相沉积;下层为陆相沉积。攀牙湾的沉积物可划分为四层,除顶层属浅
期刊
作为日-法海沟调查的继续,日本和法国将对日本静冈县水深5000米的海底进行深潜调查。日本出资1亿日元,将继续使用6000米级"救生号"深潜艇。静冈县近海海域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向日本列岛之下俯冲的区域,也是东海地震的震源区。本调查旨在进一步查明地震的发生机制和深海底生物群形成的原因。
期刊
1987年7月前,国际科学家联合考察队完成了历时7周的钻探考察,现已取得了绘制几百万年内印度板块构造运动图所需要的资料。他们首次在印度洋采到了一段未扰动深海沉积物的完整岩芯,这将使他们得以重建该区过去6000万年的环境史。
期刊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科学院派出"实验2号"、"实验3号"两艘调查船对南沙群岛进行了历时一个半月的考察,获得的资料表明,南沙有210万平方公里水域,230多个礁滩、沙洲;並认为曾母暗沙以北大陆架上存在一个大型沉积盆地,总面积大于9万平方公里,
期刊
1987年7月27日,得克萨斯A&M大学科学考察站报道:在印度次大陆板块撞击亚洲板块时,形成了世界上的两个巨大地质构造特征:喜马拉雅山构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孟加拉海底扇则容纳了世界上最多的再沉积堆积物。这两大地质构造特征都可归因于印度板块活动的结果。在某一个时期,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都是聚集在南极的巨型陆块的一部分。构造驱动力使巨型陆块分裂,约在9000万年以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长期漂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