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人才在我国人才队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支持。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会计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经济联络者,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不仅影响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对企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必须更新教育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将培养重点放在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
关键词: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建设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改变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下面就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展开详细的探讨,希望能为各大高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
一般而言,会计人才类型主要包括一般资源人才、一般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等。下面针对不同的会计人才类型展开详细对比与分析:
一般资源人才:一般资源人才多为一般会计业务人员,通常通过自学、专业初学或再教育等途径成为一般资源人才。
一般专业人才:一般专业人才多为日常工作中的综合性人才,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人才的能力范围涉及一般会计业务到高级业务管理;其形成渠道为学校教育、会计工作岗位晋升、会计理论学习及会计专业再学习等;其培养导向为执业资格、从业资格的获得、任用提升以及拔尖人才等。
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技能型、应用型及学术型三种类型的人才,其中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范围为掌握会计处理程序、熟悉岗位技能,形成渠道为不同学历的学校教育,其培养导向为在熟练日常岗位及业务的基础上培养成技能型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范围为掌握知识运用、核算分析及职业管理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职业判断及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其主要形成渠道为学校教育,培养导向为专业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能力范围为掌握会计理论研究,熟悉高级会计管理业务,形成渠道为高层次学校教育,本科拔尖人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培养导向为专业素质高、理论造诣强、掌握多重知识结构。
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能力范围以会计业务为主,且有较强的跨学科适应能力及复杂业务应对能力;其形成渠道一般为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其培养导向为在复杂业务背景下进行专门岗位的培养。
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通常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合作意识,知识结构丰富,对国际贸易及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掌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懂得把握机遇;其形成渠道为面向世界开放的教育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门的国际人才培养、国外派遣及国外优秀人才引进;其培养导向为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国际校际交流关系,实施留学生教育,积极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
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多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实施连续教育;其形成渠道为学校教育、岗位教育、专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其培养导向为在人才培养模式下,短时间内培养成为领导型及前沿高端专业人才。
二、 当前我国会计队伍人员现状
(一) 道德素质偏低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就当前现状而言,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其应有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对徇私舞弊的行为视若不见,甚至个别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无原则、无纪律,在利益与欲望的驱使下,不遵守职业道德,违反职业法规,无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忽略自身的监督职责,以权谋私,为领导做假账,监守自盗,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二) 业务能力较差
伴随新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出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形势下,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欠丰富,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对会计工作敷衍、应付,对新事物、新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在工作中效率低下、时常出现工作失误,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与能力。
(三) 文化水平低
当前,在我国许多企业的运行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的会计业务培训与财务专业学习,对会计制度法规、会计专业理论等专业知识所知甚少,导致会计工作受到不利影响,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遇到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低,对财会专业知识缺乏系统学习,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较小,甚至不重视,使得许多会计人员胜任不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时难以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使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三、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将语文、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安排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并将公共必修课的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公共必修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上,导致专业课程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忽略。在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面,许多高校将其视作考查课,考核制度相对松懈,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下降,同时提不起较强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检查时,并未设定专门的评分标准,只是重视对学生理论课程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重视理论课程、忽略实践课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不利于对应用型會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 会计课程内容落后于市场变化
在许多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一般重视理论、公式之类的系统内容,对于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等实际训练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在会计报表及报单的编制方面,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教授,但是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根据具体的财务变化解决实际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落后于市场的实际变化,缺乏实际操作课程,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三) 会计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就会计学科特点而言,它属于应用型、技能型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但就当前情况而言,许多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仍然沿用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主动性不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即使在实践课堂上,针对会计凭证及账簿操作的教授,教师也是预先对学生进行示范与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一系列操作,这样一来学生缺乏独立探索的机会,只是“照猫画虎”,无法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与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无法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四) 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特征教育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会计人才,但我国各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只是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滞后。现如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诱惑更多,如果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在对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自身的职业生涯也会受到一定阻碍。
四、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路径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培养目标模糊、层次混乱的现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会计师、管理者、高级会计人才等,这样的培养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失误。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中,必须杜绝这种错误,应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会计专业人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在训练学生基础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養。
(二) 完善课程设置
第一,完善课程体系结构。适当减少公共课程的课时设置,保证会计专业课程课时充足,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需求。同时,对理论课程的课时进行适当压缩,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并保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配套学习,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提升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
第二,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在课程考核方面,应适当提升会计课程的考核要求,在关注期末测评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同时,在成绩设置上,应分为理论成绩与技能训练成绩两部分,分值分别占总分值的40%、60%,以此提升教师与学生对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测评内容上,应适当拓展,与会计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
(三) 更新教学方式
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要注重对学生业务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讲授时应合理把握时间,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调整教学策略,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与自主思考。同时,高校应为会计专业学生建立电子化模拟实验室、手工实验室,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模拟操作,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机会,在熟悉企业会计事物的同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四)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实地调研,与企业实际会计事务亲身接触,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向学生讲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第二,不定期邀请优秀企业会计师来校演讲,对学校师生进行专业指导,用其自身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第三,聘请企业专业会计师兼职高校会计教师,并与高校教师建立教研小组,通过不断合作与交流,共同承担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带动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结语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发展、稳定社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详细比较与分析,然后阐述了当前我国会计队伍人员的现状,并分析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路径,希望能有效改善高校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创新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文姣,刘青.加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150-151.
[2] 张寅晓.高校会计人才队伍的分析及建设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166-167.
[3] 谢峰,胡志金,汪海涛.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内部动力建设[J].教育研究,2014,06:155-158.
[4] 王雪,国丽红.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8:143.
[5] 林玉辉.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完善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8:215-217.
[6] 谭素娴.校企合作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64-66.
[7] 张金寿.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2:174-175.
[8] 曹文明.高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51-152.
[9] 敬采云.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32-35.
[10] 晁银.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225-226.
[11] 吴玉娟.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3,04:54-55.
[12] 傅小韵.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18:312-313.
作者简介:袁翠珍,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商学院。
关键词: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建设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改变会计人才培养现状。下面就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展开详细的探讨,希望能为各大高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分析
一般而言,会计人才类型主要包括一般资源人才、一般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等。下面针对不同的会计人才类型展开详细对比与分析:
一般资源人才:一般资源人才多为一般会计业务人员,通常通过自学、专业初学或再教育等途径成为一般资源人才。
一般专业人才:一般专业人才多为日常工作中的综合性人才,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人才的能力范围涉及一般会计业务到高级业务管理;其形成渠道为学校教育、会计工作岗位晋升、会计理论学习及会计专业再学习等;其培养导向为执业资格、从业资格的获得、任用提升以及拔尖人才等。
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技能型、应用型及学术型三种类型的人才,其中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范围为掌握会计处理程序、熟悉岗位技能,形成渠道为不同学历的学校教育,其培养导向为在熟练日常岗位及业务的基础上培养成技能型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范围为掌握知识运用、核算分析及职业管理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职业判断及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其主要形成渠道为学校教育,培养导向为专业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能力范围为掌握会计理论研究,熟悉高级会计管理业务,形成渠道为高层次学校教育,本科拔尖人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培养导向为专业素质高、理论造诣强、掌握多重知识结构。
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能力范围以会计业务为主,且有较强的跨学科适应能力及复杂业务应对能力;其形成渠道一般为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其培养导向为在复杂业务背景下进行专门岗位的培养。
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通常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合作意识,知识结构丰富,对国际贸易及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掌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懂得把握机遇;其形成渠道为面向世界开放的教育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门的国际人才培养、国外派遣及国外优秀人才引进;其培养导向为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国际校际交流关系,实施留学生教育,积极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
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多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实施连续教育;其形成渠道为学校教育、岗位教育、专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其培养导向为在人才培养模式下,短时间内培养成为领导型及前沿高端专业人才。
二、 当前我国会计队伍人员现状
(一) 道德素质偏低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就当前现状而言,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其应有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对徇私舞弊的行为视若不见,甚至个别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无原则、无纪律,在利益与欲望的驱使下,不遵守职业道德,违反职业法规,无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忽略自身的监督职责,以权谋私,为领导做假账,监守自盗,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二) 业务能力较差
伴随新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出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形势下,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欠丰富,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进取心不足,安于现状,对会计工作敷衍、应付,对新事物、新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在工作中效率低下、时常出现工作失误,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与能力。
(三) 文化水平低
当前,在我国许多企业的运行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的会计业务培训与财务专业学习,对会计制度法规、会计专业理论等专业知识所知甚少,导致会计工作受到不利影响,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遇到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低,对财会专业知识缺乏系统学习,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较小,甚至不重视,使得许多会计人员胜任不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时难以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使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三、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将语文、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安排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并将公共必修课的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公共必修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上,导致专业课程的学习受到一定的忽略。在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面,许多高校将其视作考查课,考核制度相对松懈,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下降,同时提不起较强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检查时,并未设定专门的评分标准,只是重视对学生理论课程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学生重视理论课程、忽略实践课程,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不利于对应用型會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 会计课程内容落后于市场变化
在许多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中,一般重视理论、公式之类的系统内容,对于会计准则及会计核算等实际训练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在会计报表及报单的编制方面,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教授,但是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根据具体的财务变化解决实际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落后于市场的实际变化,缺乏实际操作课程,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三) 会计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就会计学科特点而言,它属于应用型、技能型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但就当前情况而言,许多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仍然沿用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主动性不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即使在实践课堂上,针对会计凭证及账簿操作的教授,教师也是预先对学生进行示范与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一系列操作,这样一来学生缺乏独立探索的机会,只是“照猫画虎”,无法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与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无法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四) 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特征教育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会计人才,但我国各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只是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相对滞后。现如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诱惑更多,如果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在对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自身的职业生涯也会受到一定阻碍。
四、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路径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培养目标模糊、层次混乱的现象,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会计师、管理者、高级会计人才等,这样的培养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失误。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中,必须杜绝这种错误,应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会计专业人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在训练学生基础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養。
(二) 完善课程设置
第一,完善课程体系结构。适当减少公共课程的课时设置,保证会计专业课程课时充足,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需求。同时,对理论课程的课时进行适当压缩,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并保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配套学习,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提升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
第二,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在课程考核方面,应适当提升会计课程的考核要求,在关注期末测评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同时,在成绩设置上,应分为理论成绩与技能训练成绩两部分,分值分别占总分值的40%、60%,以此提升教师与学生对技能训练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测评内容上,应适当拓展,与会计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
(三) 更新教学方式
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要注重对学生业务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讲授时应合理把握时间,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调整教学策略,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与自主思考。同时,高校应为会计专业学生建立电子化模拟实验室、手工实验室,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模拟操作,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机会,在熟悉企业会计事物的同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四)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实地调研,与企业实际会计事务亲身接触,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向学生讲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第二,不定期邀请优秀企业会计师来校演讲,对学校师生进行专业指导,用其自身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第三,聘请企业专业会计师兼职高校会计教师,并与高校教师建立教研小组,通过不断合作与交流,共同承担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以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带动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结语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发展、稳定社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详细比较与分析,然后阐述了当前我国会计队伍人员的现状,并分析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路径,希望能有效改善高校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创新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文姣,刘青.加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8:150-151.
[2] 张寅晓.高校会计人才队伍的分析及建设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166-167.
[3] 谢峰,胡志金,汪海涛.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内部动力建设[J].教育研究,2014,06:155-158.
[4] 王雪,国丽红.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8:143.
[5] 林玉辉.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完善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8:215-217.
[6] 谭素娴.校企合作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64-66.
[7] 张金寿.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2:174-175.
[8] 曹文明.高校会计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151-152.
[9] 敬采云.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32-35.
[10] 晁银.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225-226.
[11] 吴玉娟.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3,04:54-55.
[12] 傅小韵.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18:312-313.
作者简介:袁翠珍,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