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是搞好复习的基础,“线”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点”是搞好复习的关键。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关键词】全面复习归类综合训练重点复习相互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14-02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复习课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而中学思想品德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进行复习,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本人认为好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在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面、线、点”的复习法作一简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全面复习、掌握双基、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扬州市2010年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形式、考试范围(涵盖初中三个年级的思品教材,共五本书。内容涉及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及一年来的时事政治。)内容比例、试卷结构、能力要求等。除时政之外,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分布在《中考说明》的各个考点中。五册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需根据中考重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归类。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中考说明》,要熟悉每课考点的分布、内容、要求、出题类型,讲解每一个考点。讲解时既不能过于展开,又不能泛泛而谈;既要立足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即“简化知识点”。
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做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中考说明》中的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中的108个知识点有个全面且具体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如:需要理解掌握教材中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混淆等等。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涉及的权利多、内容杂。复习时,若只简单的把考点一划,学生既感到枯燥乏味,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先让学生找出本单元提到的权利,并试着理出层次关系(同桌合作,一个找、一个记)。然后,带领学生一边说一边归纳出层次关系;②对各年级教材知识结合点进行整合。如:公民在婚姻家庭、文化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都分散在各个年级、各个章节的教材中,若不进行归类,学生做题时就会产生困惑。于是我让学生先找出本课中涉及到的权利和义务,试着理出层次关系,然后再回忆在什么地方还讲到权利和义务,添加进去;③初三部分内容采用专题对知识进行归类。如:国情、国策、发展战略专题。我国的国情和国策的内容较多,学生在掌握的时候容易混乱,也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但是只要抓住一条主线,一切就会迎刃而解。这条主线就是知道我国有哪些国情,面对这些国情,国家分别制定了哪些国策战略;④对学生做题时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类。
最后,强化训练,巩固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要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二、连线归类,综合训练、培根固本
所谓“线”,即归类连线,也就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这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关系”、“意义”、“表现”、“本质”、“作用”、“区别”、“关键”、“目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
其次,把所学知识按扬州市中考题型要求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等题型训练。训练内容既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起到培根固本的作用。
在题型归类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②教师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可用选择、简答、理解说明、阅读分析、判断说明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运用题。如:2010年扬州市《中考指要》中有一道辨析题“我国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不重要”。这一问题实际包含了以下四个问题:①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②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③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④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的特点以及解题思路,那些看起来望而生畏的所谓难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三、强化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所谓“点”,即强化重点,也就是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选准重点和难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选准,
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材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其次,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如:在分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问题时,我运用比较和列图表的方式进行逐步分析讲解,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可以这样说,“面”是搞好复习的基础,“线”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点”是搞好复习的关键,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要掌握好这三个环节,就能事半功倍,达到优化复习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全面复习归类综合训练重点复习相互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14-02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复习课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而中学思想品德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进行复习,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本人认为好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在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面、线、点”的复习法作一简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全面复习、掌握双基、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扬州市2010年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形式、考试范围(涵盖初中三个年级的思品教材,共五本书。内容涉及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方面及一年来的时事政治。)内容比例、试卷结构、能力要求等。除时政之外,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分布在《中考说明》的各个考点中。五册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需根据中考重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归类。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中考说明》,要熟悉每课考点的分布、内容、要求、出题类型,讲解每一个考点。讲解时既不能过于展开,又不能泛泛而谈;既要立足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即“简化知识点”。
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做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中考说明》中的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中的108个知识点有个全面且具体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如:需要理解掌握教材中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混淆等等。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涉及的权利多、内容杂。复习时,若只简单的把考点一划,学生既感到枯燥乏味,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先让学生找出本单元提到的权利,并试着理出层次关系(同桌合作,一个找、一个记)。然后,带领学生一边说一边归纳出层次关系;②对各年级教材知识结合点进行整合。如:公民在婚姻家庭、文化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都分散在各个年级、各个章节的教材中,若不进行归类,学生做题时就会产生困惑。于是我让学生先找出本课中涉及到的权利和义务,试着理出层次关系,然后再回忆在什么地方还讲到权利和义务,添加进去;③初三部分内容采用专题对知识进行归类。如:国情、国策、发展战略专题。我国的国情和国策的内容较多,学生在掌握的时候容易混乱,也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但是只要抓住一条主线,一切就会迎刃而解。这条主线就是知道我国有哪些国情,面对这些国情,国家分别制定了哪些国策战略;④对学生做题时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类。
最后,强化训练,巩固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要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二、连线归类,综合训练、培根固本
所谓“线”,即归类连线,也就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这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关系”、“意义”、“表现”、“本质”、“作用”、“区别”、“关键”、“目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
其次,把所学知识按扬州市中考题型要求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等题型训练。训练内容既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起到培根固本的作用。
在题型归类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②教师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可用选择、简答、理解说明、阅读分析、判断说明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运用题。如:2010年扬州市《中考指要》中有一道辨析题“我国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不重要”。这一问题实际包含了以下四个问题:①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②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③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④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的特点以及解题思路,那些看起来望而生畏的所谓难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三、强化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所谓“点”,即强化重点,也就是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选准重点和难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选准,
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材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其次,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如:在分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问题时,我运用比较和列图表的方式进行逐步分析讲解,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可以这样说,“面”是搞好复习的基础,“线”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点”是搞好复习的关键,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要掌握好这三个环节,就能事半功倍,达到优化复习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