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认识、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加强管理的措施这三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1 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历来对建设工程质量十分重视,建国以后就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而基础设施的建筑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自然成为各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面对的重大课题,更值得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坚持把关质量,建造放心工程。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整体认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就应了解作为建筑工程,其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以及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2.1 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2.1.1 影响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质量波动大(一般的工业产品都有固定的流水作业线,规范的工艺要求、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而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波动较大)
2.1.2 质量隐蔽性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特别多、时间产品特别多、工序交接交叉多。因此,工程质量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如果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不做好质量的事先和事中控制,事后就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很难发现内部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
2.1.3 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一样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因此,工程项目终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英语单词分别为:Man、Machine、Method、Environment,因此,工程界常称之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2.2.1 人(Man)的因素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都将或多或少地对工程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业内实行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2.2 材料(Material)因素
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结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2.2.3 机械(Machine)因素
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可分为兩类:一类是指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使用中的各类机具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的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2.2.4 方法(Method)因素
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组织方案,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2.5 环境(Environment)因素
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2.3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业内公认,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起主要监督作用的是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核心的原则;重点提高与控制有关人员的素质和人的行为,要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质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加强过程中质量检查和控制;质量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2.4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的质量责任如下:
⑴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责。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和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进行招标选定。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工程任务,提供的勘察、设计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详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⑵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工程,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⑶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监理任务,并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文件,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并承担责任。
⑷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应对其生产和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所供应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技术规定或者合同规定。
3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从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可以看出,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同样,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如下:
⑴ 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该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且与投资目标协调,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⑵ 项目决策:项目决策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⑶ 工程勘察、设计:在这个阶段,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已被具体化,并为施工提供直接依据;
⑷ 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阶段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真正体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能否得到保证,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原有水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建设面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⑸ 工程竣工验收:该阶段的作用,是保证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保证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国内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工程质量成的前三个阶段已相当成熟规范,而与前三者相比,在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可知和不可预知的因素最多,但该阶段是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该阶段质量管理和控制,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
3.1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形成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择优选择能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准入制度的施工单位,采购使用合格的工程材料,依据国家对应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采取一系列的监控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形成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
3.2不同责任体系的质量形成过程
在工程建设中,政府部门是以决策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为重点;监理单位则是以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为重点;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是,由于现代工程技术日趋复杂,业主必须委托有各项专长的专门监理机构或人员代表自己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杜绝有损工程质量的不良行为和防止不合格的工程,因此,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中,即使承包商已有相应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理的质量控制,一个好的工程质量所需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关系为:工程正常施工——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完成部分施工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专业不合格之处(包括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档案资料)的修正工作,指示施工整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质量不合格之处的修正工作,施工单位再次自检,自检合格后,报专业监理验收——监理验收,签署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返回。
3.3 工程项目不同施工层次的质量形成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标准有多种划分的方法,按施工层次划分的情况较多,按这种方式划分,建筑工程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层次。各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包含与施工先后顺序的逻辑关系。建筑工程中,每个单位工程是由若干个分部工程所组成,分部工程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包含若干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包含若干个检验批,检验批是施工质量验收的最小单位。因此施工质量的逻辑关系为:施工作业的质量决定检验批质量,检验批质量决定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决定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决定单位工程质量。显然,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工程最终质量,必须加强和完善施工作业过程控制。为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4加强质量管理的技术措施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问题重在预防,各有关单位要教育有关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重要性。要在建筑工地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教育和提醒建筑施工人员,使其充分认识建筑工程问题的危害性,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建筑质量问题,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质量问题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工程监理人员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制度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要加强对砼体搅拌计量配比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验化验单;按规定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混凝土构件制作和养护工作管理。混凝土质量检验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有关质量管理制度;各建设项目单位,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明确的质量目标要求;施工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應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采购,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各建设项目要与当地的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密切配合,使监理机构明确工程特点及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节点部位,作为其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应按规定全天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等方法,把好质量检验关。
5结束语: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并已成为热点关注的话题。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好质量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研究和改进,以达到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1 前言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历来对建设工程质量十分重视,建国以后就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而基础设施的建筑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自然成为各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面对的重大课题,更值得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坚持把关质量,建造放心工程。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整体认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就应了解作为建筑工程,其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以及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2.1 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2.1.1 影响因素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质量波动大(一般的工业产品都有固定的流水作业线,规范的工艺要求、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而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波动较大)
2.1.2 质量隐蔽性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特别多、时间产品特别多、工序交接交叉多。因此,工程质量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如果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不做好质量的事先和事中控制,事后就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很难发现内部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
2.1.3 终检的局限性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一样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因此,工程项目终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英语单词分别为:Man、Machine、Method、Environment,因此,工程界常称之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4M1E:
2.2.1 人(Man)的因素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等有关人员的素质,都将或多或少地对工程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业内实行经营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2.2 材料(Material)因素
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工程材料的合格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结构刚度和强度、外表及观感、使用功能及安全,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2.2.3 机械(Machine)因素
机械设备在工程上可分为兩类:一类是指组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二是指使用中的各类机具设备。机械设备的质量的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2.2.4 方法(Method)因素
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组织方案,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对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2.5 环境(Environment)因素
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地理环境、周边环境等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
2.3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业内公认,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起主要监督作用的是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核心的原则;重点提高与控制有关人员的素质和人的行为,要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质量;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加强过程中质量检查和控制;质量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的规范的设计文件、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2.4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
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生产或供应单位的质量责任。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的质量责任如下:
⑴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应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负责。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和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进行招标选定。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工程任务,提供的勘察、设计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详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⑵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工程,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
⑶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监理任务,并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文件,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并承担责任。
⑷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生产供应单位应对其生产和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所供应的配件和设备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技术规定或者合同规定。
3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从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可以看出,作为质量控制的主体不同,其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同样,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不同。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如下:
⑴ 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该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且与投资目标协调,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⑵ 项目决策:项目决策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⑶ 工程勘察、设计:在这个阶段,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已被具体化,并为施工提供直接依据;
⑷ 工程施工:工程施工阶段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真正体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能否得到保证,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原有水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建设面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
⑸ 工程竣工验收:该阶段的作用,是保证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保证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国内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工程质量成的前三个阶段已相当成熟规范,而与前三者相比,在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可知和不可预知的因素最多,但该阶段是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该阶段质量管理和控制,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
3.1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形成过程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是择优选择能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准入制度的施工单位,采购使用合格的工程材料,依据国家对应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采取一系列的监控措施,确保工程施工形成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
3.2不同责任体系的质量形成过程
在工程建设中,政府部门是以决策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为重点;监理单位则是以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为重点;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是,由于现代工程技术日趋复杂,业主必须委托有各项专长的专门监理机构或人员代表自己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杜绝有损工程质量的不良行为和防止不合格的工程,因此,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中,即使承包商已有相应质量保证体系,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理的质量控制,一个好的工程质量所需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关系为:工程正常施工——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完成部分施工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专业不合格之处(包括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档案资料)的修正工作,指示施工整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质量不合格之处的修正工作,施工单位再次自检,自检合格后,报专业监理验收——监理验收,签署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返回。
3.3 工程项目不同施工层次的质量形成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标准有多种划分的方法,按施工层次划分的情况较多,按这种方式划分,建筑工程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层次。各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包含与施工先后顺序的逻辑关系。建筑工程中,每个单位工程是由若干个分部工程所组成,分部工程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包含若干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包含若干个检验批,检验批是施工质量验收的最小单位。因此施工质量的逻辑关系为:施工作业的质量决定检验批质量,检验批质量决定分项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决定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决定单位工程质量。显然,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工程最终质量,必须加强和完善施工作业过程控制。为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
4加强质量管理的技术措施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问题重在预防,各有关单位要教育有关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重要性。要在建筑工地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教育和提醒建筑施工人员,使其充分认识建筑工程问题的危害性,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建筑质量问题,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要使其掌握防控质量问题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工程监理人员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制度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每个分项的每个施工部位都责任到人,且留有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严格履行验收程序,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要加强对砼体搅拌计量配比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要加强对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现场验收。重点检查合格证、试验化验单;按规定复试的材料须在投入使用前及时复试,经检验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的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混凝土构件制作和养护工作管理。混凝土质量检验取样应具有代表性,要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组数留置试块,现场要配备标养设备,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避免由于试块的制作、养护,留置数量不正确影响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报建前,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有关质量管理制度;各建设项目单位,在工程发包时应向承包单位提出明确的质量目标要求;施工单位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将项目的施工或监理发包或委托给具有相應资质等级的施工、监理单位,不得肢解发包工程。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采购供应方面,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按合同采购,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各建设项目要与当地的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密切配合,使监理机构明确工程特点及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节点部位,作为其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应按规定全天做好巡视、旁站和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工作;在材料、构配件进场、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外观检查、批量检查等方法,把好质量检验关。
5结束语: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并已成为热点关注的话题。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好质量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研究和改进,以达到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