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内部组织的协调成本都大幅降低。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基于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成立诸如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组织等中间组织形态。大量的交易是在中间组织而不是在纯市场或纯组织中进行。
一、信息化推动企业和市场向中间组织形态转变
按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对资源的配置,企业主要采用的是科层机制,而市场则主要采用价格机制。科层机制是利用规范行为和奖励服从的方法来直接控制个人的行为;价格机制则是利用激励产出的方法来间接指导个人的行为。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企业组织和市场交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促使组织形态的演变。
1.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节约了企业在信息处理和信息沟通等环节的协调成本。因此,一些经营活动已经无须沿用传统的科层控制形式。战略联盟、外包、虚拟企业等中间组织形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和流行起来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监控与绩效评估能力,有利于企业改进组织设计,提高激励程度。实践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如实行绩效工资制,以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将内部转移价格外部化,以提高各部门的工作努力程度。与此相应,分权化、网络化逐渐成为企业组织的重要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技术标准平台,极大地改善了企业内整个流程的协调沟通效率,显著地节约了协调成本;同时,信息技术的监控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业务单元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不至于游离在组织整体目标之外;而绩效评估作用则可以使企业对各单元或个人做到赏罚分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总之,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企业出于节约协调成本和提高激励程度的经济目的,将逐步向网络化的中间组织形式转变。
2.信息技术对市场交易的影响。传统的市场机制可以产生高能激励, 但不足之处是交易双方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造成极高的交易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市场机制的上述缺陷已经在动态的演化中得到纠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强大的信息发布、信息搜索和信息处理功能, 一方面, 使市场上的交易者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可信的潜在交易对象, 并对可能出现的机会主行为采取事前预防措施; 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在交易者之间不对称程度降低,也对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了有效约束。现实中, 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手段的市场交易正朝着彼此连接、互惠互利的形式转变, 由此形成了将“产、供、销”连为一体的供应链。在这种新型的中间组织形式中, 生产商只与有限个诚实可信、绩效良好的供应商和零售商进行长期交易, 建立联盟关系, 并通过互联网共享信息和资源, 实现双赢。它彻底改变了以往每次交易都从大量潜在交易者中挑选交易对象, 并与之谈判签订交易合同的市场交易模式, 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还极大地增强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和普及, 关键在于其具有通用性资产的特点:它的标准的开放性、平台的公开性, 使得任何一个人和企业都无法独占。另外, 信息技术的监控和绩效评估功能使交易双方对合作伙伴的行为和产出都有充分了解, 可以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持对交易双方较强的激励性。由此可知, 市场机制中引入信息技术之后, 由于节约交易成本, 同时维持较强激励机制的原因, 多个交易对象的一次性交易将更多地被少数交易者的长期重复性交易所代替,市场组织形式相应地也向网络或联盟组织形式转变。
二、中间组织的内涵
中间组织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之间基于核心能力,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以合作为目的,依靠价格机制和权威机制配置资源,具有网络特性相对稳定且普遍存在的一种契约安排。中间组织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的界限和层次,它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也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各成员依靠契约进行连接,相互间也通过协议进行协调,具有企业一体化的性质;同时各成员又存在独立性,而且他们结成的联盟也会随市场机遇的变化而解体,这一点又具有市场交易的性质。
1.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革命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巨大发展为标志,这些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以及电子商务的诞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建立、发展、和管理流程链各环节工作关系的能力,从而为中间组织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利用EDI技术可以实现结构化数据在异地企业之间的传递。而电子商务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使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直接在网上开展查询、订购等业务活动,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2.核心能力互补是关键,合作收益共享是目的。中间组织中每个企业都应有其核心能力,利用现代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对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有机的、能自我适应的企业网络组织。中间组织是建立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网络之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其运行中要实现信息共享,采用通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使所有参与联盟的企业都能共享设计、生产、以及营销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真正协调步调,保证各方能够较好的合作,共享合作带来的收益。这种建立在核心能力互补基础之上的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 1>2”的协同效应。
3.信用是基础。中间组织内各成员企业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彼此讲信用。若成员间互不信任中间组织就不能稳定的存在。信息化之前,人的有限理性导致的机会主义往往是不能有效合作的原因。在信息化的今天,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机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从而确保了成员间的守信。例如,互联网可以很容易使违约者的行为得以揭露并广泛传播,当别人知道其违约行为就不会与其合作,这增加了违约的成本,有利于抑制违约行为,构筑信用环境。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详细的记录交易者每次交易的守约信息,这为中间组织在挑选成员时提供了信用情况的依据。
三、中间组织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中间组织通过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渗透,并借助于一定的纽带融合生成,它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
1.中间组织通过企业纵向等级结构与市场横向平行结构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生成纵横交叉的协调结构,所以,中间性组织一般比市场组织稳定,比企业组织松散。
2.中间组织融合了企业组织科层机制的有计划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竞争性和效率性的优点。它既克服了市场失灵,防止交易费用过大;又克服了一体化的组织失灵,防止组织费用过高。
3.通过相互持股或长期交易形成一个联合体,成员既保证法律上的独立性,又和其他成员保持协同行动。
4.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知识的飞速发展,中间组织有效改变着组织结构的边界,朝更富有弹性和效率方向演进。
企业科层机制与市场价格机制都有其各自的弊端,都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而促使组织形态的演变,由此引起了企业与市场相互融合的中间组织的出现。中间组织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交易、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要进行基于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市场竞争。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能更好的整合分散的资源,提高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一、信息化推动企业和市场向中间组织形态转变
按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对资源的配置,企业主要采用的是科层机制,而市场则主要采用价格机制。科层机制是利用规范行为和奖励服从的方法来直接控制个人的行为;价格机制则是利用激励产出的方法来间接指导个人的行为。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企业组织和市场交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进而促使组织形态的演变。
1.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节约了企业在信息处理和信息沟通等环节的协调成本。因此,一些经营活动已经无须沿用传统的科层控制形式。战略联盟、外包、虚拟企业等中间组织形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和流行起来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监控与绩效评估能力,有利于企业改进组织设计,提高激励程度。实践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如实行绩效工资制,以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将内部转移价格外部化,以提高各部门的工作努力程度。与此相应,分权化、网络化逐渐成为企业组织的重要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技术标准平台,极大地改善了企业内整个流程的协调沟通效率,显著地节约了协调成本;同时,信息技术的监控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对各业务单元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不至于游离在组织整体目标之外;而绩效评估作用则可以使企业对各单元或个人做到赏罚分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总之,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企业出于节约协调成本和提高激励程度的经济目的,将逐步向网络化的中间组织形式转变。
2.信息技术对市场交易的影响。传统的市场机制可以产生高能激励, 但不足之处是交易双方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而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造成极高的交易成本。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市场机制的上述缺陷已经在动态的演化中得到纠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强大的信息发布、信息搜索和信息处理功能, 一方面, 使市场上的交易者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可信的潜在交易对象, 并对可能出现的机会主行为采取事前预防措施; 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在交易者之间不对称程度降低,也对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形成了有效约束。现实中, 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手段的市场交易正朝着彼此连接、互惠互利的形式转变, 由此形成了将“产、供、销”连为一体的供应链。在这种新型的中间组织形式中, 生产商只与有限个诚实可信、绩效良好的供应商和零售商进行长期交易, 建立联盟关系, 并通过互联网共享信息和资源, 实现双赢。它彻底改变了以往每次交易都从大量潜在交易者中挑选交易对象, 并与之谈判签订交易合同的市场交易模式, 不仅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还极大地增强了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和普及, 关键在于其具有通用性资产的特点:它的标准的开放性、平台的公开性, 使得任何一个人和企业都无法独占。另外, 信息技术的监控和绩效评估功能使交易双方对合作伙伴的行为和产出都有充分了解, 可以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保持对交易双方较强的激励性。由此可知, 市场机制中引入信息技术之后, 由于节约交易成本, 同时维持较强激励机制的原因, 多个交易对象的一次性交易将更多地被少数交易者的长期重复性交易所代替,市场组织形式相应地也向网络或联盟组织形式转变。
二、中间组织的内涵
中间组织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企业之间基于核心能力,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以合作为目的,依靠价格机制和权威机制配置资源,具有网络特性相对稳定且普遍存在的一种契约安排。中间组织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的界限和层次,它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也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各成员依靠契约进行连接,相互间也通过协议进行协调,具有企业一体化的性质;同时各成员又存在独立性,而且他们结成的联盟也会随市场机遇的变化而解体,这一点又具有市场交易的性质。
1.信息技术是支撑。信息革命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巨大发展为标志,这些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以及电子商务的诞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建立、发展、和管理流程链各环节工作关系的能力,从而为中间组织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利用EDI技术可以实现结构化数据在异地企业之间的传递。而电子商务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使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直接在网上开展查询、订购等业务活动,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2.核心能力互补是关键,合作收益共享是目的。中间组织中每个企业都应有其核心能力,利用现代传输技术和处理技术对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有机的、能自我适应的企业网络组织。中间组织是建立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网络之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其运行中要实现信息共享,采用通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使所有参与联盟的企业都能共享设计、生产、以及营销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真正协调步调,保证各方能够较好的合作,共享合作带来的收益。这种建立在核心能力互补基础之上的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 1>2”的协同效应。
3.信用是基础。中间组织内各成员企业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彼此讲信用。若成员间互不信任中间组织就不能稳定的存在。信息化之前,人的有限理性导致的机会主义往往是不能有效合作的原因。在信息化的今天,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机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从而确保了成员间的守信。例如,互联网可以很容易使违约者的行为得以揭露并广泛传播,当别人知道其违约行为就不会与其合作,这增加了违约的成本,有利于抑制违约行为,构筑信用环境。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详细的记录交易者每次交易的守约信息,这为中间组织在挑选成员时提供了信用情况的依据。
三、中间组织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中间组织通过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渗透,并借助于一定的纽带融合生成,它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
1.中间组织通过企业纵向等级结构与市场横向平行结构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生成纵横交叉的协调结构,所以,中间性组织一般比市场组织稳定,比企业组织松散。
2.中间组织融合了企业组织科层机制的有计划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竞争性和效率性的优点。它既克服了市场失灵,防止交易费用过大;又克服了一体化的组织失灵,防止组织费用过高。
3.通过相互持股或长期交易形成一个联合体,成员既保证法律上的独立性,又和其他成员保持协同行动。
4.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知识的飞速发展,中间组织有效改变着组织结构的边界,朝更富有弹性和效率方向演进。
企业科层机制与市场价格机制都有其各自的弊端,都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而促使组织形态的演变,由此引起了企业与市场相互融合的中间组织的出现。中间组织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交易、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要进行基于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应对市场竞争。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能更好的整合分散的资源,提高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