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审美心理”关键词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审美心理”是综合性文化社会意识的表征,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范畴。“大众审美心理”是指:作为文化创造、接受和消费的主动解码者的大众,途经非主流的审美渠道撇开功利与实用目的,对审美对象以感性审美体验的方式获得情感和精神愉悦的心理现象。“大众审美心理”在现代语境下具有以“娱乐”为宗旨、以传统审美心理为基础以及追求新奇、赶时髦和对严肃话题的冷淡等三个特点,分别对应其审美动机、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审美价值取向三个维度。
  【关键词】:大众审美心理;愉悦;审美动机;审美心理结构;审美价值取向
  一、何谓“大众审美心理”
  “大众审美心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范畴。作为一个新的合成词,诠释“大众审美心理”可以将其切割成“大众”和“审美心理”两个子范畴分别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大众审美心理”概念做出合理的界定。
  (一)大众
  现代“大众”群体的出现可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在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大众”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欲对“大众”这一概念作出合理的阐释,厘清这一发展脉络实有必要。
  艾秀梅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一书中指出,启蒙运动之后产生了大众社会。所以大众最早出现是在文化启蒙时代,而当时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对大众这一群体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他们把大众视为一群没有差别和深度的乌合之众,比如在海德格尔那里,“大众只是平常平均状态的常人,在话语的角度,他们生活在盲目听从和流言蜚语的闲言中,从看的角度,他们常被浮光掠影所蒙蔽,只会贪新鹜奇而不能有任何真知灼见。”[1]167
  而随着“大众”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大众已然成为文化创造、接受和消费主体的现当代,有的学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实用主义美学家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一书中就认为大众绝不等于无差别的整体;而费斯克也在其专著《理解大众文化》中也认为,我们不应该用静止的范畴来界定大众,他表示“大众文化”是“大众生产的,文化产业只是提供了一个供大众加工的半成品,只有经过大众的选择性接受、加工和改编,才成其为大众文化。”[1]168大众在文化场域逐渐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个性和积极,也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改变着文化产品格局。
  在当代,百度百科将“大众”定义为“众多的人,也泛指民众,群众。”[2]而生活在“数码时代”的大众在文化创造、接受和消费中已然成为了主动解码者。大众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和好恶喜忧,他们能从个体的性别身份、人生经历、认识水平出发,积极地就所接收到的信息做出思考、判断和取舍。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的电影市场,《南京》在场次安排上成功逆袭《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等知名商业大片就很具说服力。通过非主流的渠道,原本处于文化边缘的大众已经拥有了部分文化话语权。尽管大众文化所构建的意义和审美反思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有时还需要文化精英的引导,但大众却能由此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在文化场域也坐拥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审美心理
  在百度百科中“审美心理”的定义为:“人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以审美态度感知对象,从而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活的自由心情” [3]。而谈到审美心理,往往就会牵扯到“感性”,也就是凭借个人的感官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所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体验并做出判断的心理现象,它要求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心理距离,审美主体要撇开功利、实用目的,致力于用一种近乎超脱自我的心理状态来关照审美对象。
  (三)大众审美心理
  通过上述“大众”和“审美心理”子范畴的阐释,笔者试归纳出 “大众审美心理”的含义:作为文化创造、接受和消费的主动解码者的大众,途经非主流的审美渠道撇开功利与实用目的,对审美对象以感性审美体验的方式获得情感和精神愉悦的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大众审美心理”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社会意识的呈现,涉及到政治与宗教观念、大众日常的生活方式、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同時它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大众审美心理”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
  二、大众审美心理的特点
  “大众审美心理”在现代语境下,从审美动机、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审美价值取向三个维度来看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以“娱乐”为宗旨
  这是就其审美动机而言。娱乐,是“大众审美心理”诸功能中的典型特征。传统的审美、教育、認知等功能和特点让位于娱乐和消遣。比如电视、网络的普及使丰富多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每天浸泡在信息之海中的大众摇身一变成为“信息富人”,然而他们却依然是“观念穷人”。大众在信息的选择和旨趣层面更偏好那些指向世俗生活以及消解忧愁情绪的娱乐性“实用”信息,却“逃避”那些涉及人生命运、社会前景、人文关怀的深层思索、精英文化、严肃话题。大众最终成了尼尔·波兹曼笔下的“娱乐至死”的个体。以作为“元媒介”的电视为例,张同道主编的《时尚拼贴:解析中国电视节目》中曾指出:1997年湖南卫视开播的《快乐大本营》引领了全国电视节目的娱乐旋风,此后从地方到中央,多家电视台纷纷效仿,比如《开心100》《幸运52》《星光大道》……凤凰卫视更是提出了“资讯使人忧虑,何不娱乐处之”的口号,而伴随这一口号贯彻落实而来的却是一些主流的新闻类节目也开始了娱乐化生产,最典型的莫过于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和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栏目。不可否认,大众对这些信息的选择上确含有认识、教育、审美的崇高使命,不过它们只能作为“娱乐”之后第二性的存在。
  (二)传统审美心理的积淀
  此为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大众视野开阔,在数字化和媒介文化的冲击下,获得了一些新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意识。然而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一定程度上依然固守着传统审美方式和审美心理的堡垒,习惯于欣赏内容平面单纯、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性较强的文学艺术作品,多数人仅仅关注情节,对这些艺术作品如看戏一般隔岸静观,虽身处其中精神却不能自觉而处于边缘,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大众审美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而不可否认的是,大众获得的新的审美意识和不断提升的知识水平又极大丰富和活跃着大众艺术欣赏的内容和范围,大众的审美层次也在随着全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提升,他们不再满足处于自身被动接受的位置,而是对文化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强烈的感官效果、切身体验、现场参与感等,《牵手》中第三者的问题,《金婚》中家庭矛盾的问题,他们正逐渐自觉反观自身、反思生活,这些都印证了大众趣味与审美的提升。在大众审美理想的烛照下,新的文化媒介雨后春笋般产生,文化形式也得到了更新和升华,这极大地推进了大众审美心理的转变和发展。
  (三)追求新奇、赶时髦和对严肃话题的冷淡
  此为审美价值取向上层面。首先,作为精神化消费的审美阅读,不论是审美创造者还是审美体验者都心怀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猎求新奇的审美期待,2006年由韩寒的檄文《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引发的“韩白之争”以及2003年博客上出现的“木子美”事件都是追求新奇快感的成功事例;其次,在大众传媒的隐性“操纵”和街谈巷议的显性“引导”之下,大众审美更多地表现为群体意识和大众趣味,失去了审美的自主性和个性,大众在很多情况下的言说只是对“意见领袖们”的话语的“围观学习”;其三,大众审美表现为对严肃话题的冷淡,大众的生活原则就是活得轻松些、潇洒些,渴望除去世俗的物累,“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大众的声音倾向于日常生活化,他们拥有关注自身和生活的大众娱乐与狂欢精神,甚至是对日常生活的插科打诨,对于哲学、历史、学术等相关严肃话题有所涉猎却也不乏冷漠。
  参考文献:
  [1]艾秀梅.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9823/8038739.htm
  [3]http://baike.baidu.com/view/4390569.htm
  作者简介:孟浩,男,山东青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加快,玻璃制品等商品的需要量日益加大,最为常见的是我们每家每户的窗子、镜子,照明灯,还有我们常用的水杯、眼镜等,都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都属于非常容易破碎的物品,对于这些易碎品在包装设计上的要求是很高的。本文主要阐述采用瓦楞纸板为材料对易碎品容器进行包装设计的方案,依据国家的标准数据表明的易碎品包装的尺寸与形状,综合谈瓦楞纸在包装材料方面的优点,并结合具体
期刊
【摘要】:执政文化指执政党在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执政意识、执政思维、执政作风、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的总和。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是确保党执政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在新的时期党对我国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创新性把握,深化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执政文化;建设  一、创新发展理念要求
期刊
【摘要】:摩西从一个单一的上帝代言人形象发展到一个感情热烈、性格饱满的“人”的形象,是由人类社会发展成熟程度、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性质的不同而决定的。本文从作品本身、社会文化以及作品性质三个方面对摩西进行解读。  【关键词】:摩西;文本;文化;性质  一、作品本身  《圣经》中塑造的摩西是一个集奴隶和埃及王子身份于一体的人物,对自己身份的明晰性让他从小到大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中,顶着埃及王子的头衔却时
期刊
【摘要】: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人们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演唱声乐过程中,只有具备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民族声乐在中国音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其情感表达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演唱民族声乐过程中,只有融入演唱者的情感才能提高演唱质量、完美展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人们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此在演唱民族声乐过程中,首先要求演唱者必须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应用
期刊
【摘要】:本文对文化工业的特点、影响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知识分子面对文化工业浪潮应持的态度。  【关键词】:文化工业;市场;复制;人民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已形成市场主导型的制度体制。在文化领域,新旧观念的冲突,往往体现于随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产生的不同生产方式映射、甚至是决定下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方式之一,也在发生着裂变、分化和整合。而就
期刊
【摘要】:陈云作为党的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他长达7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形成了包括执政党党风问题、干部建设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等观点在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陈云;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建设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廉政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重要保障,
期刊
【摘要】:油画自身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进入我国绘画领域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从油画进入到我国的那一刻就直接说明了油画必将本土化。本土艺术家在油画探索的过程中也走向了中国化的道路,然而在民族本土化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大量的波折。在当前,油画已经和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进行融合,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本体艺术的油画绘画风格。  【关键词】: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  引言  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收到
期刊
【摘要】:实践性是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不同的历史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不同时代诉求,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回答时代问题、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巧妙借助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构建好顶层设计,用
期刊
【摘要】: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开展革命事业的精神内核,是党带领人民克服困难,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将延安精神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内涵,将延安精神的核心思想同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使延安精神永
期刊
【摘要】:人类的创新实践活动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會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没有创新思维何谈创新实践。在全面实行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广大教育者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音乐素质教育中创新学生思维培养的方法,以期让学生走进音乐、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1引言  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