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广为我国教育者所接受和推崇,今天的中国学生不仅会以传统的方式思维,而且还要学会以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方式思维,《思维教学》为我们教育者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思维教学》的整个框架结构源自斯滕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他将思维划分成三个基本的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全书共分为七大目标,每个目标专门负责提高一种思维技能,告诉教师们如果想成功地进行思维教学首先要掌握那些东西。学习中,对照思维教学的理论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艺术活动中遵循思维策略,提高思维能力
斯滕伯格提出了四部模型:即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个人解决问题。这个四部模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思维高手,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进行“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话融合各种思维模式,从而提升思维水平。
今年的学校科艺节中的语文课本剧的比赛,高二(6)班的同学选择了曹禺的《雷雨》的片段进行表演,当学生们第一次在我面前表演时,我觉得简直是惨不忍睹,没有一点“表演”,连台位都不会站,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扮演谁,以为站在观众面前的还是自己,连连笑场,甚至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哪里了……我问学生们:在那样的年代,作为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以他们复杂的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每个人心里该有什么心理?你们每个角色都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是这个家里的独特的人物进行分析,然后把你理解的这个人物通过你的肢体、语言、表情告诉观众。同学们这才安静下来,一点一点地思考、琢磨,尽管课上练习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看到大家终于明白创作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你不认真思考去创作再现那样的戏剧化的情境,是不能打动观众,是难以让观众接受你的表演的。课后我建议同学们多看看电影和话剧版的《雷雨》,多留意演员的表演,多揣摩角色的心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一次又一次的理解,最终他们的表演获得语文课本剧比赛的一等奖。从学生们交上来的“演出感想”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每个场景、每个对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角色的服装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讨论争执商议。有一位同学在她的演出感想中写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女仆),虽然我只有两句台词,为了这一冲上台就说的两句台词,我无数次地在脑中构想,想语气、想动作、想表情。我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演出艰辛的准备和演出时的紧张,我付出了努力!”
我想,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称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组内的过程也有个人的过程。虽然最终的结果我们也许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也许这些学生的演技不是很好,将来也不会成为演员,但是学生们在这过程当中获得的却是更多丰富的东西。
二、排除思维障碍开发潜能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支持开展思维教学,罗伯特·斯滕伯格的《思维教学》一书也说道:“如果要阅读当代的教育文献的任何内容,却可以避开思维教学这种新思潮,那么也不是为一项奇迹。”在思维教学理论中强调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用性智力同样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难以同时均匀发展三方面的能力,所以学校鼓励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技巧,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思维能力。我认为,如果学校是有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思维教学》一书中指出了20块阻碍思维发展的絆脚石,其中第一块就是缺乏动机。学校、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们的参与动机,因为参与动机非常重要,动机虽然有内部和外部动机之分,但不管动机源自何处,它对智力的表达以及对成功都是重要的。我有一个学钢琴的学生,因为初三要中考所以停了钢琴课,中考后被广州一间著名的外语实验学校录取,又重新来上钢琴课了,我问他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学习钢琴,他说学校会对学习钢琴等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同学加学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对待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
相反,我的孩子同样是因为中考停止了去我区著名的青少年交响乐团的训练,但中考后他却再也不肯回交响乐团了,原因很简单,他说:没用!我想,如果这个训练了7、8年的团队里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力,而这个团队也能更重视培养团员们的荣誉感和给团员相应的鼓励,为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学生设立加分机制,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自觉训练自己各种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否则,我们光是提倡在课堂的思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思维教学并不限定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很多的学习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比如交响乐团的训练等,这些学习不是所有普通的中学都能开展,它不同于志愿者或者文学社这些活动,它提高参加者的智力与非智力思维方面有着更大作用,既要求参与者(学生)有相应的智力水平(专业知识),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声部小组的、乐团整体的合作能力)等,但是我们的教育者或者说各单位各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思维教学断层了。我们并不能太多地责怪孩子,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还不会意识到这些学习的过程都能培养自己的思维,我认为这是教育者、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外国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音乐剧《歌舞青春2》(美国)中反映高中学生打暑期工的情节就非常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们课外的参与思维训练有多重要,其中有句台词很简单也很直接:参加暑期工能为进大学加分哦!
因此,我认为思维教学并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它要求多方面的协作,包括学生本人的努力、教师的努力、家长的努力和整个社会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研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思维的原则,应用好思维的艺术,可以在实质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理论的学习有待在教学中得以实践和应用。
《思维教学》的整个框架结构源自斯滕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他将思维划分成三个基本的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全书共分为七大目标,每个目标专门负责提高一种思维技能,告诉教师们如果想成功地进行思维教学首先要掌握那些东西。学习中,对照思维教学的理论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艺术活动中遵循思维策略,提高思维能力
斯滕伯格提出了四部模型:即熟悉问题—组内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个人解决问题。这个四部模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思维高手,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学生进行“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话融合各种思维模式,从而提升思维水平。
今年的学校科艺节中的语文课本剧的比赛,高二(6)班的同学选择了曹禺的《雷雨》的片段进行表演,当学生们第一次在我面前表演时,我觉得简直是惨不忍睹,没有一点“表演”,连台位都不会站,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扮演谁,以为站在观众面前的还是自己,连连笑场,甚至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哪里了……我问学生们:在那样的年代,作为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以他们复杂的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每个人心里该有什么心理?你们每个角色都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是这个家里的独特的人物进行分析,然后把你理解的这个人物通过你的肢体、语言、表情告诉观众。同学们这才安静下来,一点一点地思考、琢磨,尽管课上练习的时间不长,但我已经看到大家终于明白创作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你不认真思考去创作再现那样的戏剧化的情境,是不能打动观众,是难以让观众接受你的表演的。课后我建议同学们多看看电影和话剧版的《雷雨》,多留意演员的表演,多揣摩角色的心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一次又一次的理解,最终他们的表演获得语文课本剧比赛的一等奖。从学生们交上来的“演出感想”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每个场景、每个对话、每个动作,甚至每个角色的服装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讨论争执商议。有一位同学在她的演出感想中写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女仆),虽然我只有两句台词,为了这一冲上台就说的两句台词,我无数次地在脑中构想,想语气、想动作、想表情。我也真正地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演出艰辛的准备和演出时的紧张,我付出了努力!”
我想,这个过程其实也可以称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组内的过程也有个人的过程。虽然最终的结果我们也许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也许这些学生的演技不是很好,将来也不会成为演员,但是学生们在这过程当中获得的却是更多丰富的东西。
二、排除思维障碍开发潜能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支持开展思维教学,罗伯特·斯滕伯格的《思维教学》一书也说道:“如果要阅读当代的教育文献的任何内容,却可以避开思维教学这种新思潮,那么也不是为一项奇迹。”在思维教学理论中强调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用性智力同样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难以同时均匀发展三方面的能力,所以学校鼓励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技巧,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思维能力。我认为,如果学校是有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
《思维教学》一书中指出了20块阻碍思维发展的絆脚石,其中第一块就是缺乏动机。学校、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们的参与动机,因为参与动机非常重要,动机虽然有内部和外部动机之分,但不管动机源自何处,它对智力的表达以及对成功都是重要的。我有一个学钢琴的学生,因为初三要中考所以停了钢琴课,中考后被广州一间著名的外语实验学校录取,又重新来上钢琴课了,我问他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学习钢琴,他说学校会对学习钢琴等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同学加学分。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对待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
相反,我的孩子同样是因为中考停止了去我区著名的青少年交响乐团的训练,但中考后他却再也不肯回交响乐团了,原因很简单,他说:没用!我想,如果这个训练了7、8年的团队里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力,而这个团队也能更重视培养团员们的荣誉感和给团员相应的鼓励,为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学生设立加分机制,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自觉训练自己各种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否则,我们光是提倡在课堂的思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思维教学并不限定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很多的学习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比如交响乐团的训练等,这些学习不是所有普通的中学都能开展,它不同于志愿者或者文学社这些活动,它提高参加者的智力与非智力思维方面有着更大作用,既要求参与者(学生)有相应的智力水平(专业知识),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声部小组的、乐团整体的合作能力)等,但是我们的教育者或者说各单位各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思维教学断层了。我们并不能太多地责怪孩子,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还不会意识到这些学习的过程都能培养自己的思维,我认为这是教育者、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外国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音乐剧《歌舞青春2》(美国)中反映高中学生打暑期工的情节就非常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们课外的参与思维训练有多重要,其中有句台词很简单也很直接:参加暑期工能为进大学加分哦!
因此,我认为思维教学并不只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它要求多方面的协作,包括学生本人的努力、教师的努力、家长的努力和整个社会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研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遵循思维的原则,应用好思维的艺术,可以在实质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理论的学习有待在教学中得以实践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