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能否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衡量其数学素养的主要标准之一。本文简要探讨了数学建模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及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两点基本原则,即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建模过程多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个人心得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模型思想与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一同被列为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当养成的学科素养要素,足见其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能否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衡量其数学素养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使得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以下拟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谈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明了数学建模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首先,数学建模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时还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拓展思维,提高能力,获得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其次,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吃透知识,为灵活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学生结合原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感悟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种整合、联系、融合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无疑有助于加强学生原有知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知识根基稳固和全面了以后,在运用时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再次,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提升。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是一种实用而有效性的数学工具。从具体的教学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活动,它不像传统的做数学习题的任务,答案是唯一的固定的,相反,它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只要学生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就能够用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是很有益的。
二、掌握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两点基本原则
(一)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建模过程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建模的过程远没有中学和大学数学建模那样严密和复杂。实际上严格来说,小数数学建模并非完整意义上的数学建模,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一些简单模型的建立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过,尽管小学数学的建模过程十分简单,但建模教学对学生而言仍然意义重大。学生只有经历切实精力建模过程,才会对数学建模形成初步的概念,然后才谈得上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从课标中对模型思想的解读来看,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还要使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同时教师注意揭示和强调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模型的实质,也就是普遍性的规律,这是渗透模型思想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示范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建模过程的清晰和详细,并力求简单易懂,从而使学生在观看和思考后能够进行模仿。学生只有先学会模仿,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多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应当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自主学习而言,教师不应直接讲解数学知识隐含的数学模型,而应从问题情境出发,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就合作学习而言,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的思维能量往往不足以完成对复杂数学问题的分析,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就能够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问题的表征阶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彼此思考问题的角度、优点和不足,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取得对问题一致的理解,进而并同提出问题的假设;在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阶段,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关键和规律。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一起分享成功与挫折的学习体验。就探究学习而言,其前提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逐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发现问题的规律或模型。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数学建模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及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两点基本原则,即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建模过程多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一线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建模教学的有效性原则及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数学建模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秀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构建[J]. 考试周刊,2018(2):98-98.
[2]张海燕.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2015(10).
[3]唐惠玉.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2011(9):73-73.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个人心得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模型思想与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一同被列为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当养成的学科素养要素,足见其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能否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衡量其数学素养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使得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以下拟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对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谈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明了数学建模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首先,数学建模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对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时还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拓展思维,提高能力,获得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其次,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吃透知识,为灵活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学生结合原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感悟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种整合、联系、融合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无疑有助于加强学生原有知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知识根基稳固和全面了以后,在运用时自然会更加得心应手。再次,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提升。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是一种实用而有效性的数学工具。从具体的教学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活动,它不像传统的做数学习题的任务,答案是唯一的固定的,相反,它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只要学生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就能够用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是很有益的。
二、掌握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两点基本原则
(一)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建模过程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建模的过程远没有中学和大学数学建模那样严密和复杂。实际上严格来说,小数数学建模并非完整意义上的数学建模,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一些简单模型的建立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过,尽管小学数学的建模过程十分简单,但建模教学对学生而言仍然意义重大。学生只有经历切实精力建模过程,才会对数学建模形成初步的概念,然后才谈得上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从课标中对模型思想的解读来看,在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还要使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同时教师注意揭示和强调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模型的实质,也就是普遍性的规律,这是渗透模型思想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示范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建模过程的清晰和详细,并力求简单易懂,从而使学生在观看和思考后能够进行模仿。学生只有先学会模仿,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多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应当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自主学习而言,教师不应直接讲解数学知识隐含的数学模型,而应从问题情境出发,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就合作学习而言,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的思维能量往往不足以完成对复杂数学问题的分析,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就能够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问题的表征阶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彼此思考问题的角度、优点和不足,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取得对问题一致的理解,进而并同提出问题的假设;在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阶段,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关键和规律。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一起分享成功与挫折的学习体验。就探究学习而言,其前提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后,逐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发现问题的规律或模型。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数学建模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及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两点基本原则,即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建模过程多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一线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建模教学的有效性原则及策略,以期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数学建模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秀安.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构建[J]. 考试周刊,2018(2):98-98.
[2]张海燕.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2015(10).
[3]唐惠玉.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2011(9):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