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给予患者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患者3个月治疗干预之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治疗前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缓和治疗作用,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 神经并发症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属于常见并发症,累及机体神经系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上还未明确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因此在治疗时出现较多干预手段,但是临床效果均不显著。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疗效,现将此次研究报告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本组患者均满足糖尿病神经并发症诊断标准:糖尿病所导致患者运动神经和肢体感觉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肌无力,感觉异常和疼痛等;跟腱反射消失,深浅感觉减退;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为神经传导障碍。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56.8±5.4)岁。
1.2方法
在药物治疗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服用降糖药物,使患者血压和血糖都能够维持在标准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给予患者20mg维生素B1和0.5mg腺苷钴胺(生产厂家: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080),3次/d。给予患者50mg依帕司他片(商品名:唐林,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12)口服,3次/d,药物治疗3个月。
1.3检测方法
检查和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尿粪便常规、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阈值测定。触觉和痛觉判定标准:0分:无异常;1分:受损局限在脚趾;2分:脚掌中部以下受损;3分:踝关节以下受损;4分:小腿中部受损;5分:膝关节受损。振动觉:0分:无异常,1分:减弱,2分:消失。跟腱反射:0分:正常,1分:增强,2分:受损。1~4分为轻度神经病变,5~6分为中度神经病变,7~9分为重度神经病变。
1.4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膝腱反射未彻底恢复为有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腱发射无改善,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在对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有35例患者满足显效标准,有29例患者满足有效标准,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2.2对比分析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阈值测定结果
在治疗之前,患者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为(4.7±1.3)分,在治疗3个月之后,患者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为(1.5±0.2)分,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阈值测定结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主要包括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随着当前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也导致糖尿病逐渐呈年轻化,延长了糖尿病病程,也相应增加了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发病率。现阶段,临床上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许旺氏细胞和轴突出现病变情况,导致患者代谢异常。依帕司他片属于羧酸衍生物,能够对多元醇通路起到阻断作用,还能够减少山梨醇合成,对醛糖还原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避免肌醇和山梨醇蓄积减少,进一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依帕司他片治疗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降低感觉阈值测定值(1.5±0.2)分。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緩和治疗效果,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4.体会
由糖尿病所引发的神经并发症会涉及各个神经系统,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在发病之后会显著增加脑梗疾病发生率。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讨论的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主要包括运动和外周感觉等,还有少部分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来说,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肢体麻木症状,上肢麻木的比较少,双下肢麻木的较多。对于早期患者来说会出现感觉异常和疼痛感,下肢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感。在接诊患者之后需要测试患者感觉、触觉、痛觉和震颤觉等,通过上述测试检查能够确定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病变。对于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来说,需要尽早实施诊断,以免病情恶化发展,确保患者能够清晰认知神经病变的危害性。使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并不具备单一性,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病变症状,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扩血管和神经营养联合治疗干预,明确患者是属于血管病变还是神经病变。对于持续疼痛患者来说,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药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逐渐引进新型药物消除患者疼痛感。
参考文献
[1]汪志良,杨竹洁.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437-440.
[2]吴红艳.观察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5):151-152.
[3]许学忠,穆攀伟,王曼曼.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4):479-482.
[4]史卫华.生脉胶囊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24):25.
[5]钟俊涛,刘鸿军,李凤荷,等.依帕司他片(唐林)强化糖尿病并发症的辅助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43-144.
关键词: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 神经并发症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属于常见并发症,累及机体神经系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上还未明确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因此在治疗时出现较多干预手段,但是临床效果均不显著。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疗效,现将此次研究报告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本组患者均满足糖尿病神经并发症诊断标准:糖尿病所导致患者运动神经和肢体感觉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肌无力,感觉异常和疼痛等;跟腱反射消失,深浅感觉减退;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为神经传导障碍。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1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56.8±5.4)岁。
1.2方法
在药物治疗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服用降糖药物,使患者血压和血糖都能够维持在标准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给予患者20mg维生素B1和0.5mg腺苷钴胺(生产厂家: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080),3次/d。给予患者50mg依帕司他片(商品名:唐林,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012)口服,3次/d,药物治疗3个月。
1.3检测方法
检查和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尿粪便常规、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阈值测定。触觉和痛觉判定标准:0分:无异常;1分:受损局限在脚趾;2分:脚掌中部以下受损;3分:踝关节以下受损;4分:小腿中部受损;5分:膝关节受损。振动觉:0分:无异常,1分:减弱,2分:消失。跟腱反射:0分:正常,1分:增强,2分:受损。1~4分为轻度神经病变,5~6分为中度神经病变,7~9分为重度神经病变。
1.4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膝腱反射未彻底恢复为有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腱发射无改善,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在对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有35例患者满足显效标准,有29例患者满足有效标准,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2.2对比分析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阈值测定结果
在治疗之前,患者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为(4.7±1.3)分,在治疗3个月之后,患者感觉阈值测定结果为(1.5±0.2)分,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阈值测定结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主要包括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随着当前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也导致糖尿病逐渐呈年轻化,延长了糖尿病病程,也相应增加了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发病率。现阶段,临床上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许旺氏细胞和轴突出现病变情况,导致患者代谢异常。依帕司他片属于羧酸衍生物,能够对多元醇通路起到阻断作用,还能够减少山梨醇合成,对醛糖还原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避免肌醇和山梨醇蓄积减少,进一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依帕司他片治疗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降低感觉阈值测定值(1.5±0.2)分。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緩和治疗效果,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4.体会
由糖尿病所引发的神经并发症会涉及各个神经系统,比如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在发病之后会显著增加脑梗疾病发生率。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讨论的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主要包括运动和外周感觉等,还有少部分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来说,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肢体麻木症状,上肢麻木的比较少,双下肢麻木的较多。对于早期患者来说会出现感觉异常和疼痛感,下肢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感。在接诊患者之后需要测试患者感觉、触觉、痛觉和震颤觉等,通过上述测试检查能够确定糖尿病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病变。对于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来说,需要尽早实施诊断,以免病情恶化发展,确保患者能够清晰认知神经病变的危害性。使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并不具备单一性,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病变症状,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扩血管和神经营养联合治疗干预,明确患者是属于血管病变还是神经病变。对于持续疼痛患者来说,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药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逐渐引进新型药物消除患者疼痛感。
参考文献
[1]汪志良,杨竹洁.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437-440.
[2]吴红艳.观察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5):151-152.
[3]许学忠,穆攀伟,王曼曼.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4):479-482.
[4]史卫华.生脉胶囊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24):25.
[5]钟俊涛,刘鸿军,李凤荷,等.依帕司他片(唐林)强化糖尿病并发症的辅助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