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a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方法,探究了提问艺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提问艺术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方式。同时提问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比较常用的交流方法。教师在课堂进行提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调控教学过程。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教师需要注意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也可以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1 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方法
  1.1 事实现象提问法
  兴趣是引导中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主要因素。要想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使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以“馒头松软多孔,葡萄酒芳香醇厚与酵母菌有什么关系呢”,引入呼吸作用。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并且利用教学涉及的生命现象与生物事实,巧妙、切实、合理地提出有关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2 比较异同提问法
  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和教学内容之间,预习、复习所要求的知识和教学内容之间,通常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别。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这类知识呢?教师通过运用比较异同的提问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区别相似内容的差别,并且学会归纳所学知识的差异和相同之处,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① 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② 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③ 利用表格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表1)。
  另外,通过比较异同提问法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从大量的知识中发现不同内容的特点,从而可以提高知识基础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3 解决问题提问法
  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合理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在生活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并且可以去解答涉及的新情景或者生命现象问题。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符合实际的问题或者新情景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解决问题提问法的关键所在。例如“细胞呼吸”一节中,学完重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原理、本质,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苹果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机体有酸胀的感觉。解决问题提问法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服务于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并且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2 课堂提问须掌握的艺术技巧
  2.1 合理建设问题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不同的生物知识。比如如何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家庭自制酒酿时,为什么要挖一个洞?在酿制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环境中的氧气?……此后,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可以产生探究的兴趣,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生物学实验设立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通过教师的科学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提问具体问题时,可以适当改变提出的方法,比如可以提出假设性较强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吃的馒头和面包为什么这么松软?教师简单总结,并设置悬念,引入新课。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好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发展高水平的思维。
  2.3 巧于设计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重难点,一环扣一环。教师通过步步设疑,循循善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更好地理解重难点。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就能对答如流,课堂中看上去气氛非常热闹,但是像这样没有思维含量的提问,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提问艺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根据教学目标,提问重在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例如在“细胞呼吸”教学中,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1) 场所是什么?(2) 物质变化是什么?(3) 能量变化是什么?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步步设疑、循循善诱下,学生阅读思考、相互讨论,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师可以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2 注意提出能引发学生共鸣的问题
  教师有了精彩的问题,如何提出来?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状况,还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思考的欲望。激发兴趣最好的方法是将生物问题生活化。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个充斥了专业术语的提问是很难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学生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生物问题,如长跑中腿为什么会酸痛。教师将问题生活化,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学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3 把握好问题的度
  提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课堂的环节与审问的角度、方式、内容及找哪些学生来回答等,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 掌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屑一顾,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跳出平时一贯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 组织好问题的梯度,在教学设计中,如遇到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复杂的内容,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学习难度。(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提问并非越多越好,如果提问过多,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疲劳,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问过少,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还可以展示教师教学艺术,显示教师教学魅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一教学方法,做到善于提问,巧于提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 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
  [4] 鲁献蓉.“对新课堂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5] 沈文洁.“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其他文献
近几年生物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新理念,力图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协作、探索创新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深入教学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更成为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公开课的亮点。但是由于学校经济能力的限制,探究活动往往是因为缺乏材料和设备而难以开展。因此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简单、经济的材料来进行探究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即时贴”在生物学教学中就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怎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不是空中楼阁,必将有落地和表达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改善学科教学,拓展学科内容,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当地条件由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
摘 要 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思维中迁移出构建生物学模型的思想或方法,使生物学的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 跨学科思维 模型构建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模型构建是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思维方法与模型构建方法。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思维或方法
摘要 以“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为例,介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多维学习”的做法。首先通过代入适切情境、理解共同体验,形成知识的关联性。其次,建立思维路径、传递主干知识,从而构建知识的体系。指导完成项目学习、期待课堂生成,提高知识的熟悉度。最后,通过深化概念认知、创新整合迁移,促使学生螺旋式提升发展。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多维学习 高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近
河南泌阳县泌水一中的薛英良同学周日和家人去公园玩。一家人玩起了跷跷板游戏。爸爸的体重为72kg,爸爸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薛英良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这一端着地。后来,薛英良借来一个质量为6kg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薛英良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大约为多少千克,第二天他问了张老师,张老师说:“这个问题需要用我们这一段时问正在学习的不等式知识来
摘 要 运用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指导课程的设计,借助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自主建构的方法学习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爱自然,尊重动物。  关键词 先行组织者策略 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
摘要 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假设与论证、归纳与推理,循着科学家的思维路径,深度体验“假说演绎法”,充分感受逻辑推理之美,以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应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  关键词 假说-演绎法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摩尔根 果蝇杂交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
教学一得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与拓展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实验的困难是:①DNA很难被染料染成绿色,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②实验操作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材料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细胞核能很好地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实验结果稳定,效果明显。    1 材料的准备及改进  材料
1 教学背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中专题四课题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需用3~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课题主要是进行3个子课题的探究:(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2)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的比较”。下面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对第一个探究实验的分析以及对第二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高中一年级实施了“136”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136”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源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抉择。    1 “136”课堂教学模式的释义    1.1 “136”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136”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条主线:素质教育;三种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六个步骤:编制导学案、预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复习反思。学生的活动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