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计算机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多媒体网络优势,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网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对占大学90%以上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计算机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们学院是一所以师范、医学为主,涵盖文、理、工、管、经、法等多学科的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来自全院,专业不同,应用不同,水平不同,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需求及今后的应用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可是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状况是:
1.教材内容有的过于浅显、提不起学生兴趣;
2.和各专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实践性不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比较小;
3.为了过级考试,多拿证书。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
为了真正实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从验证性实验向创造性转变,从单一型实验向综合型实践转变,我们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作了如下改革:
1.结合不同专业实验内容的特点制定出明确的培养目标,确定学期计划;
2.组织授课教师按类:理工类、人艺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和综合类(经管、医学、外语)等采集各专业相关知识编入到实验指导中,然后教师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教学中启发学生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和分析专业问题;
3.成立课题小组,因为针对各个专业上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至少两人以上;
4.最后由课题组把每位教师的实践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形成教学积累,资源共享。这样就不必要求上计算机基础的任课教师熟悉各个专业的需求。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专业施教”,把所教学生的专业内容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教学设计架起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习的一个桥梁,深化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不仅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往往出现教学相长的情景。因此,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探讨和总结。
三、加强实践环节,引入网络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服务
实验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目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为此,我们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实践教学过程,不仅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交流,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立体的交流。教师除了在机房走动巡视,与学生面对面释疑,也可在教师机上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及时了解每个学生上机操作的具体情况,利用双向交流功能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调节教学过程,同时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得较好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实验室教学环境:为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无关的目的访问互联网,以及消除机房设备安全隐患,我们采取的是基于Intranet环境。(注:在此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库获取信息)
1.集体授课模式,教师首先将本节实践操作的内容、知识点、重点通过案例边讲解边操作演示,此时学生只能看和听。
2.按类别、专业的不同分发作业,(包括可能要用到的背景资料及图片)到每台学生机,作业按照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设置从简到难的若干实验方案。
3.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接到任务,就可按各自的需求来学习,搜索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可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4.培养创新。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发现和发扬学生的主动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体现了网络教学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上机任务。
四、进一步发挥校园网作用,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服务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和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学生除了在学校机房还可在宿舍实现上网学习,一是弥补了学时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多练增强了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通过网络,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地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与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享受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还可举办各类计算机应用竞赛活动;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探索计算机基础与专业相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新思路。
五、结论
知识需要积累,技能需要训练。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总结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多交流教学经验,才能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新的形势下,能更好地发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沛曾.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2]孙玉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1):94-96.
[3]王秀英,刘芳.加强計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6):26-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湘南学院资助项目(2009Y002)。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网络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对占大学90%以上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计算机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们学院是一所以师范、医学为主,涵盖文、理、工、管、经、法等多学科的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来自全院,专业不同,应用不同,水平不同,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需求及今后的应用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可是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状况是:
1.教材内容有的过于浅显、提不起学生兴趣;
2.和各专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实践性不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比较小;
3.为了过级考试,多拿证书。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
为了真正实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从验证性实验向创造性转变,从单一型实验向综合型实践转变,我们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作了如下改革:
1.结合不同专业实验内容的特点制定出明确的培养目标,确定学期计划;
2.组织授课教师按类:理工类、人艺类(人文、社科、艺术、体育)和综合类(经管、医学、外语)等采集各专业相关知识编入到实验指导中,然后教师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教学中启发学生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和分析专业问题;
3.成立课题小组,因为针对各个专业上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至少两人以上;
4.最后由课题组把每位教师的实践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形成教学积累,资源共享。这样就不必要求上计算机基础的任课教师熟悉各个专业的需求。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专业施教”,把所教学生的专业内容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教学设计架起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习的一个桥梁,深化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不仅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往往出现教学相长的情景。因此,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探讨和总结。
三、加强实践环节,引入网络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服务
实验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目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为此,我们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实践教学过程,不仅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交流,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立体的交流。教师除了在机房走动巡视,与学生面对面释疑,也可在教师机上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及时了解每个学生上机操作的具体情况,利用双向交流功能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调节教学过程,同时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得较好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实验室教学环境:为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无关的目的访问互联网,以及消除机房设备安全隐患,我们采取的是基于Intranet环境。(注:在此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库获取信息)
1.集体授课模式,教师首先将本节实践操作的内容、知识点、重点通过案例边讲解边操作演示,此时学生只能看和听。
2.按类别、专业的不同分发作业,(包括可能要用到的背景资料及图片)到每台学生机,作业按照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设置从简到难的若干实验方案。
3.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接到任务,就可按各自的需求来学习,搜索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可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4.培养创新。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发现和发扬学生的主动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学习的起点等,体现了网络教学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上机任务。
四、进一步发挥校园网作用,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服务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和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学生除了在学校机房还可在宿舍实现上网学习,一是弥补了学时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多练增强了计算机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通过网络,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地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与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享受网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还可举办各类计算机应用竞赛活动;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探索计算机基础与专业相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新思路。
五、结论
知识需要积累,技能需要训练。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总结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多交流教学经验,才能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新的形势下,能更好地发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沛曾.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2]孙玉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1):94-96.
[3]王秀英,刘芳.加强計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6):26-28.
基金项目:湖南省湘南学院资助项目(2009Y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