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学班级文化是以中学生为主体,以课内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教室为主要空间,以班级精神风貌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班级文化本质内容的是班风、学风、班级精神。笔者认为,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完全可以走一条“搭建班风物质载体→打造学风制度文化→形成班级精神风貌”的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班级文化;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04-01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和约束功能,不仅影响中学生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更是影响着他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向善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文化思路的“六个一”(一面伟大旗帜、一个价值引领、一个文化根基、一项战略任务、一条发展道路、一个奋斗目标),借力“互联网+”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搭建班风物质载体→打造学风制度文化→形成班级精神风貌”的新路径,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用“互联网+”,搭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走廊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座位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图书角的建立等。“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精心设计班级标语,细心布置班级墙壁,用心筹集图书资料。比如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我就借助教育部门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东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查找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然后组建班级图书角,搭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时,我还引导中学生在一些读书网站上注册账号,进行网上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网上阅读活动既新鲜,又不用花钱,家长和中学生都非常欢迎。通过这样做,既解放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有了主人翁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班主任一定巧用“互联网+”,引导中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既读整本的书,又读网络的书。”
二、活用“互联网+”,打造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
1.创建班级主页,制定网络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因此,我创建了班级网站,在班级主页上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并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风、班风两大标准,发布在班级主页上,然后通过大家在网络上讨论发言,最后形成了海纳百川的《班级公约》,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单,具有可操作性,所以中学生也愿意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革新管理机制,实行网络海选
在日常管理中,我发现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依然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为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运转,我变革管理机制,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均活用“互联网+”,采用在班级主页上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竞选,网上公布的模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通过实践,我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人人都参与管理,让中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中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了中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三、妙用“互联网+”,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1.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培养班级凝聚力
班级精神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与学风的核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当前,上网聊天已经成为众多社会成员(包括家长、中学生)的主要业余交流方式。面对中学生是“疏”还是“堵”?我的做法是:主动公布自己的QQ号码和微信号,并创建一个班级QQ群和微信群,利用业余时间通过QQ或微信和学生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相互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的目的。这种指导方式由于身份相对隐蔽(大家都不修改群名片,还用自己原来的昵称),因此比常规的交流方式更加深入。如有些问题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向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而通过网络虚拟世界则能够让他们尽情倾诉。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这样充分的交流、合作,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获得更多途径的支持,进一步增加班级凝聚力,共同促进班级正文化的形成和成长。
2.创建班级博客,“融合”班级文化与家庭文化
班级博客是一个集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建立共享和互评互助互进的平台,能充分发挥每个班级成员的能动作用,能有机地融合班级文化和家庭文化。为了让班级里的学生、家长都参与进来,我设置了学习专题、管理专题、心理专题、家长专题等板块。利用班级博客,班主任、全体学生、科任老师、家长都能参与到日志的记录中来,其中的信息量和真实性,远比纸质值日记录本更真实、更全面。在班级博客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对班级中的各类现象畅所欲言、尽情诉说。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学习、乐表达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向善向上的班风。通过班级博客,家长也能能及时了解中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出班级建设的意见或建议。班级博客为老师、学生、家长提供了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管理、相互交流的舞台,还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拓宽了育人的空间和渠道,有效衔接了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新的发展机遇。一位“互联网+”时代的优秀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手段,善于引导中学生及家长借助互联网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让中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从而有效凝聚班级文化正能量,形成向善向上、健康乐观、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盛建评.“互联网+”视角下的三维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路径探析,《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6(6):67-69.
[2]范玉梅.谈谈网络环境下的班級文化建设,《宁夏教育》,2014(6).
【关键词】互联网+;班级文化;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04-01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激励功能、促进功能和约束功能,不仅影响中学生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更是影响着他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向善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文化思路的“六个一”(一面伟大旗帜、一个价值引领、一个文化根基、一项战略任务、一条发展道路、一个奋斗目标),借力“互联网+”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搭建班风物质载体→打造学风制度文化→形成班级精神风貌”的新路径,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用“互联网+”,搭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走廊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座位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图书角的建立等。“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精心设计班级标语,细心布置班级墙壁,用心筹集图书资料。比如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我就借助教育部门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东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查找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然后组建班级图书角,搭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时,我还引导中学生在一些读书网站上注册账号,进行网上阅读,并撰写读后感。网上阅读活动既新鲜,又不用花钱,家长和中学生都非常欢迎。通过这样做,既解放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有了主人翁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班主任一定巧用“互联网+”,引导中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既读整本的书,又读网络的书。”
二、活用“互联网+”,打造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
1.创建班级主页,制定网络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因此,我创建了班级网站,在班级主页上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并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学风、班风两大标准,发布在班级主页上,然后通过大家在网络上讨论发言,最后形成了海纳百川的《班级公约》,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单,具有可操作性,所以中学生也愿意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革新管理机制,实行网络海选
在日常管理中,我发现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依然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为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运转,我变革管理机制,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均活用“互联网+”,采用在班级主页上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竞选,网上公布的模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通过实践,我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人人都参与管理,让中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中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了中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三、妙用“互联网+”,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1.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培养班级凝聚力
班级精神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与学风的核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当前,上网聊天已经成为众多社会成员(包括家长、中学生)的主要业余交流方式。面对中学生是“疏”还是“堵”?我的做法是:主动公布自己的QQ号码和微信号,并创建一个班级QQ群和微信群,利用业余时间通过QQ或微信和学生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相互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的目的。这种指导方式由于身份相对隐蔽(大家都不修改群名片,还用自己原来的昵称),因此比常规的交流方式更加深入。如有些问题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向老师、家长和同学诉说,而通过网络虚拟世界则能够让他们尽情倾诉。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这样充分的交流、合作,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获得更多途径的支持,进一步增加班级凝聚力,共同促进班级正文化的形成和成长。
2.创建班级博客,“融合”班级文化与家庭文化
班级博客是一个集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建立共享和互评互助互进的平台,能充分发挥每个班级成员的能动作用,能有机地融合班级文化和家庭文化。为了让班级里的学生、家长都参与进来,我设置了学习专题、管理专题、心理专题、家长专题等板块。利用班级博客,班主任、全体学生、科任老师、家长都能参与到日志的记录中来,其中的信息量和真实性,远比纸质值日记录本更真实、更全面。在班级博客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对班级中的各类现象畅所欲言、尽情诉说。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学习、乐表达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向善向上的班风。通过班级博客,家长也能能及时了解中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出班级建设的意见或建议。班级博客为老师、学生、家长提供了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管理、相互交流的舞台,还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拓宽了育人的空间和渠道,有效衔接了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新的发展机遇。一位“互联网+”时代的优秀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手段,善于引导中学生及家长借助互联网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让中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从而有效凝聚班级文化正能量,形成向善向上、健康乐观、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盛建评.“互联网+”视角下的三维合作型班级文化建设路径探析,《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6(6):67-69.
[2]范玉梅.谈谈网络环境下的班級文化建设,《宁夏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