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自从班级授课制以来,班集体里总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差生,是老师眼里的“捣蛋鬼”,是家长恨铁不成钢的负担,他们玩世不恭,肆意妄为,处在教室里被人遗忘的角落,大家称他们为后进生。
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桂添。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就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们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主,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初一第一学期中考试各科都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实现!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伯父,通过其伯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两年前因故自杀离开人世,他的母亲紧接着又疯了,不理家事。现家中只有五个人: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三个小妹妹。祸不单行的家庭造成他年纪小小正需要父母疼爱之时却无人疼爱,内心充满仇恨。姐妹们的学费都是其伯父向镇政府申请低保而获得的。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煎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由于纪律表现渐渐好起来,我趁着良好势头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没想到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
到了初二,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高兴起来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的纪律更加良好。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学习成绩也取得显著的进步,期末测试各科成绩平均81分。
看看他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他劳动时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被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均全面优良的学生。第二学期他的期中考试成绩已取得显著提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成了同学们的学习楷模。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程”。对于张桂添这样特殊家庭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进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中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张桂添同学从交朋友做起,和他一起打乒乓球,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张桂添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爱。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抓住他喜欢打乒乓球,与他交朋友;抓住他家庭艰辛,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抓住他生病,我给他买药,煎药,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
自从班级授课制以来,班集体里总有这样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差生,是老师眼里的“捣蛋鬼”,是家长恨铁不成钢的负担,他们玩世不恭,肆意妄为,处在教室里被人遗忘的角落,大家称他们为后进生。
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桂添。初一上学期时,上课要么就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们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主,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初一第一学期中考试各科都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实现!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伯父,通过其伯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亲两年前因故自杀离开人世,他的母亲紧接着又疯了,不理家事。现家中只有五个人: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下有三个小妹妹。祸不单行的家庭造成他年纪小小正需要父母疼爱之时却无人疼爱,内心充满仇恨。姐妹们的学费都是其伯父向镇政府申请低保而获得的。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球。打乒乓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煎药,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他。由于纪律表现渐渐好起来,我趁着良好势头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没想到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
到了初二,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高兴起来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的纪律更加良好。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学习成绩也取得显著的进步,期末测试各科成绩平均81分。
看看他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他劳动时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被转化为德、智、体、美、劳均全面优良的学生。第二学期他的期中考试成绩已取得显著提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成了同学们的学习楷模。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程”。对于张桂添这样特殊家庭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进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中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张桂添同学从交朋友做起,和他一起打乒乓球,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张桂添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爱。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抓住他喜欢打乒乓球,与他交朋友;抓住他家庭艰辛,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抓住他生病,我给他买药,煎药,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