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现代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主要是在古汉语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加工而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再加上艰涩难懂的句子,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保证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文言文教学,正确地处理“文”与“言”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教学的障碍。本文根据自己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对于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平衡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高中的语文教师起到借鉴的作用,帮助大家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文与言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相对于初中来说,所占的比例明显加重,但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处理文与言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解决学生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有误区,过于偏重“言”忽视“文”,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古汉语教学,将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文言文个别字词和语句的解释以及语法的讲解上,忽视对整篇文章的解读和欣赏,这样就使得文言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课堂的氛围沉闷,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提不起热情,学生不会在文言文教学中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变成了教师,导致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不佳,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障碍。针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要不断钻研文言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方式,寻求二者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提升。其实,文言文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古汉语的知识,还要把精力放在对古汉语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的挖掘上面,让学生通过文言文的文学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建立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这样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现阶段,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也已经认识到了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慢慢地也开始重视文,这也为文言文教学奠定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有些教师文言文教学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把所有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又偏向在“文”上,文言文教学中主要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于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变得十分少,这又使得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相差无几,抛弃古汉语知识的讲解也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学,所以只有正确地平衡“文”与“言”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言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文”与“言”关系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其语言有其独特之处,如果忽视文言文知识的讲解,会造成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文言文时看不懂的情况,所以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把实词虚词的用法要讲透彻,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古汉语知识,没有“言”的积累,“文”只会是空谈,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言”的知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达到共鸣,进而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学习,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正确处理“文”和“言”关系,做到二者的平衡,就要从下面的方式入手:
(一)夯实“言”
上面已经谈到“言”非常重要,“文”是建立在“言”的基础上,所以强化学生的古汉语知识就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坚持长期大量地朗诵文言文,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了语感后一些文言文的知识会自动被学生消化。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诵读比赛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有不同的用法,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地为学生归纳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使雜乱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记忆起来会更加方便,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
(二)鉴赏“文”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用词比较优美,文章有一定的艺术和鉴赏价值,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文学的角度去欣赏它,让学生能够领略到文言文的美妙,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文言文的遣词造句和布局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文言文除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从中领悟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我们所说的“文”和“言”要均衡,并不是说每篇文言文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或者是一堂课“言”与“文”教学各一半,而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决定侧重于哪一方,对文言文的教学做出整体的规划,使文言文教学不能重“言”轻“文”或者重“文”轻“言”,在长期的教学中实现均衡。
三、结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力求二者的均衡统一。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提升,让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汲取深厚的民族精神。
附 注
本文是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建构;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221)。
参考文献
[1]邱祖晖.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J]. 语文天地,2016(7).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言文;文与言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相对于初中来说,所占的比例明显加重,但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处理文与言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解决学生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有误区,过于偏重“言”忽视“文”,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古汉语教学,将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文言文个别字词和语句的解释以及语法的讲解上,忽视对整篇文章的解读和欣赏,这样就使得文言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课堂的氛围沉闷,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提不起热情,学生不会在文言文教学中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变成了教师,导致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不佳,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障碍。针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要不断钻研文言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方式,寻求二者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提升。其实,文言文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古汉语的知识,还要把精力放在对古汉语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的挖掘上面,让学生通过文言文的文学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建立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这样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现阶段,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也已经认识到了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慢慢地也开始重视文,这也为文言文教学奠定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有些教师文言文教学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把所有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又偏向在“文”上,文言文教学中主要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于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变得十分少,这又使得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相差无几,抛弃古汉语知识的讲解也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学,所以只有正确地平衡“文”与“言”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言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文”与“言”关系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其语言有其独特之处,如果忽视文言文知识的讲解,会造成学生在面对一篇新的文言文时看不懂的情况,所以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把实词虚词的用法要讲透彻,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古汉语知识,没有“言”的积累,“文”只会是空谈,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言”的知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达到共鸣,进而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学习,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正确处理“文”和“言”关系,做到二者的平衡,就要从下面的方式入手:
(一)夯实“言”
上面已经谈到“言”非常重要,“文”是建立在“言”的基础上,所以强化学生的古汉语知识就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坚持长期大量地朗诵文言文,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了语感后一些文言文的知识会自动被学生消化。教师可以通过文言文诵读比赛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有不同的用法,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地为学生归纳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使雜乱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记忆起来会更加方便,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
(二)鉴赏“文”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用词比较优美,文章有一定的艺术和鉴赏价值,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文学的角度去欣赏它,让学生能够领略到文言文的美妙,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文言文的遣词造句和布局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文言文除了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其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从中领悟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我们所说的“文”和“言”要均衡,并不是说每篇文言文都要遵循这个原则,或者是一堂课“言”与“文”教学各一半,而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决定侧重于哪一方,对文言文的教学做出整体的规划,使文言文教学不能重“言”轻“文”或者重“文”轻“言”,在长期的教学中实现均衡。
三、结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力求二者的均衡统一。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提升,让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汲取深厚的民族精神。
附 注
本文是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建构;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221)。
参考文献
[1]邱祖晖.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J]. 语文天地,2016(7).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