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TUR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临床效果确切、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术中规范操作,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调查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病率,研究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控制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预防措施。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生率高,医护工作人员应结合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泌尿生殖系感染;原因;防治
前列腺良性增生在临床男性良性肿瘤中较为常见,50岁男性的发病率在50.0%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以及排尿困难,残余尿等症状[1]。采用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但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术后泌尿系感染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对其相关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一、临床资料
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共出院前列腺电切患者653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为69岁。术后发生尿路感染71例,感染率为10.87%。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史108例,合并糖尿病病史53例,合并心脏病病史36例。
二、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老年患者生理防御功能衰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减少,导致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易引起感染。
2.病理因素:合并基础疾病,如术前基础疾病控制不理想就会影响术后的恢复,易并发尿路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可引起肾血流减少;合并糖尿病,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前列腺炎症未及时控制,术后可诱发其他尿路感染。
3.免疫因素:手术麻醉应激本身可消弱患者的免疫力,术中失血则是雪上加霜。另外,术后一段时间内的营养不良可使B细胞初期抗体反应抑制,T细胞数量及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杀伤力及补体水平下降。
4.侵入性操作:(1)膀胱镜和导尿管的插入,将尿道口和前尿道的细菌带入可引起逆行感染。插管时膀胱和尿道粘膜的损伤,有利于细菌的直接侵入。术前因合并慢性尿潴留,长期留置尿管而激发尿路感染,且感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因尿管长期留置尿道内,破坏了尿道粘膜的生理环境,是尿道和膀胱的粘膜保护屏障受损,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细菌便侵入粘膜,引起尿道感染,严重的感染可播散至全身,引起肾盂肾炎及菌血症和败血症。故医院的泌尿生殖系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导尿时消毒不严格,无菌观念差,个别患者自行导尿,且更換尿管不及时,尿路易合并感染。(3)术后尿路感染另一重要因素是手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这多见于首次开展前列腺电切术的医生,技术不成熟,镜鞘控制不协调,动作粗暴,拉动幅度过大,严重损伤黏膜,术中操作不熟练,时间过长,器械被污染,细菌进入体内造成严重的尿路感染,细菌培养发现耐药菌株,用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且病情反复发作。其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前列腺组织残留,残留组织为细菌提供的培养基。最佳治疗方法是再次行前列腺电切术,再次切除残留的前列腺组织。因此,要提高医生的技术及操作水平,掌握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技巧,树立并提高无菌操作观念,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并能降低术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另外,电极材料不能反复使用,防止漏电烧伤尿道粘膜。
5.术后排尿不畅:一是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射低下或活动过度。二是下尿道梗阻:膀胱颈梗阻、尿道膜部梗阻、尿道口狭窄。
6.术后尿管护理不当:尿管、尿袋的使用不当,更换尿袋时操作不规范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致尿管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的污染。
三、预防与对策
1.充分的术前准备:(1)加强术前知识宣教: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2)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每天早晚两次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减少术后逼尿肌功能障碍的发生。(3)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正常范围;对前列腺炎、膀胱结石和支气管炎患者积极抗炎治疗;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
2.术中规范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
3.及时解除术后排尿不畅,防止损伤。
4.术后规范护理尿管,使用单向活瓣集尿袋,防止尿液逆流。密切注意保持集尿系统密闭,减少导尿管和集尿袋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外尿道粘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是逆行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护理导尿管部位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尿道口和肛门周围2次/日碘伏的消毒尤为重要。同时密切观察记录尿量性状,有无出血、浑浊,必要时作药敏实验。防止术后尿路感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术后尿管护理是否到位。留置尿管是否正确。插拔尿管时用力是否恰当,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数日,期间更换冲洗液袋,及时调整膀胱冲洗的速度无菌操作不当可致污染。更换冲洗液及尿袋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不易长时间留置尿管,一般3~5d,最长不超过1周。同时加强局部护理,碘伏消毒尿道外口2~3次/d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大约2000~3000ml以上,尿量增加可使尿道细菌减少防止尿道感染。并选择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使自行排尿的几率增加。
参考文献:
[1]王治兵: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10期
调查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病率,研究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控制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预防措施。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生率高,医护工作人员应结合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泌尿生殖系感染;原因;防治
前列腺良性增生在临床男性良性肿瘤中较为常见,50岁男性的发病率在50.0%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以及排尿困难,残余尿等症状[1]。采用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但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中术后泌尿系感染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对其相关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一、临床资料
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共出院前列腺电切患者653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为69岁。术后发生尿路感染71例,感染率为10.87%。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史108例,合并糖尿病病史53例,合并心脏病病史36例。
二、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老年患者生理防御功能衰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均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减少,导致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易引起感染。
2.病理因素:合并基础疾病,如术前基础疾病控制不理想就会影响术后的恢复,易并发尿路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可引起肾血流减少;合并糖尿病,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前列腺炎症未及时控制,术后可诱发其他尿路感染。
3.免疫因素:手术麻醉应激本身可消弱患者的免疫力,术中失血则是雪上加霜。另外,术后一段时间内的营养不良可使B细胞初期抗体反应抑制,T细胞数量及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杀伤力及补体水平下降。
4.侵入性操作:(1)膀胱镜和导尿管的插入,将尿道口和前尿道的细菌带入可引起逆行感染。插管时膀胱和尿道粘膜的损伤,有利于细菌的直接侵入。术前因合并慢性尿潴留,长期留置尿管而激发尿路感染,且感染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因尿管长期留置尿道内,破坏了尿道粘膜的生理环境,是尿道和膀胱的粘膜保护屏障受损,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细菌便侵入粘膜,引起尿道感染,严重的感染可播散至全身,引起肾盂肾炎及菌血症和败血症。故医院的泌尿生殖系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导尿时消毒不严格,无菌观念差,个别患者自行导尿,且更換尿管不及时,尿路易合并感染。(3)术后尿路感染另一重要因素是手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这多见于首次开展前列腺电切术的医生,技术不成熟,镜鞘控制不协调,动作粗暴,拉动幅度过大,严重损伤黏膜,术中操作不熟练,时间过长,器械被污染,细菌进入体内造成严重的尿路感染,细菌培养发现耐药菌株,用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且病情反复发作。其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前列腺组织残留,残留组织为细菌提供的培养基。最佳治疗方法是再次行前列腺电切术,再次切除残留的前列腺组织。因此,要提高医生的技术及操作水平,掌握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技巧,树立并提高无菌操作观念,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并能降低术中、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另外,电极材料不能反复使用,防止漏电烧伤尿道粘膜。
5.术后排尿不畅:一是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射低下或活动过度。二是下尿道梗阻:膀胱颈梗阻、尿道膜部梗阻、尿道口狭窄。
6.术后尿管护理不当:尿管、尿袋的使用不当,更换尿袋时操作不规范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致尿管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的污染。
三、预防与对策
1.充分的术前准备:(1)加强术前知识宣教: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2)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每天早晚两次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减少术后逼尿肌功能障碍的发生。(3)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正常范围;对前列腺炎、膀胱结石和支气管炎患者积极抗炎治疗;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
2.术中规范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
3.及时解除术后排尿不畅,防止损伤。
4.术后规范护理尿管,使用单向活瓣集尿袋,防止尿液逆流。密切注意保持集尿系统密闭,减少导尿管和集尿袋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外尿道粘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是逆行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护理导尿管部位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尿道口和肛门周围2次/日碘伏的消毒尤为重要。同时密切观察记录尿量性状,有无出血、浑浊,必要时作药敏实验。防止术后尿路感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术后尿管护理是否到位。留置尿管是否正确。插拔尿管时用力是否恰当,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数日,期间更换冲洗液袋,及时调整膀胱冲洗的速度无菌操作不当可致污染。更换冲洗液及尿袋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不易长时间留置尿管,一般3~5d,最长不超过1周。同时加强局部护理,碘伏消毒尿道外口2~3次/d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大约2000~3000ml以上,尿量增加可使尿道细菌减少防止尿道感染。并选择膀胱充盈时拔出尿管,使自行排尿的几率增加。
参考文献:
[1]王治兵: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