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文化的地位和建设途径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德宏州第六次党代会都提出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来抓,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建设重任。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高校要以学生为本,从环境建设、活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方面来推动高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 高校 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其文化建设是事关人才强国战略的责任和义务。
  1 建设高校和谐文化的必要性
  根据教育学理论,文化与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高等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最高层次,其本身就是文化意义上的机构,因此高等教育具有特定的文化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对文化的过滤、加工、重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文化中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有价值的部分可以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保存和传递。因此,中国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高等教育。
  第二,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高校通过大量的的学术研究来增加新的知识和成果,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成果以教学、出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文化。高校通过国内外相互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从而创造出更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文化。而且高校通过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从而推动文化的更新。因此,中国和平的、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打造,幸福中国的前进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2 以学生为本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受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西方某些思想的影响,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上缺乏自觉的认知态度,不能正确树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不能正确看待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从而走向了偏颇的道路,例如法制意识淡薄,集体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理想和信念偏向功利化等。而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高校的重视,就有可能阻碍社会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前进道路上的隐患。文化是道德的载体,是传播道德的主要渠道,而要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方针,就需要大力推动高校文化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在高校这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情境中,以学生为本,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理念建设、信念建设、价值观建设、文化认同建设,才能真正为中国前进的道路扫清障碍,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繁荣与稳定。
  3 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人与环境是互相影响的,好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优化培育大学生的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首先,在硬件环境方面,可以绿化美化校园,建设改造及校园基础设施。例如,种植花草树木草坪,修建扩展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餐厅等校园基本设施,配置多媒体等高科技先进设备,使大学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第二,在人文环境方面,可以进一步充实图书馆资源,让大学生通过阅读真正体会文化的精髓。还可以利用教学楼、餐厅、学生宿舍等场所,悬挂教育格言和名人名言,以及利用宣传栏、报刊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电台等宣传工具,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氛围,进一步传播先进文化。
  3.2 活动育人,凝聚人心
  首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宣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胜地,缅怀先烈,激发斗志;举办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等,使大学生主动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文化。第二,开展献爱心活动。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活动,亲身体会尊老爱幼的中国文化传统;号召学生向地震灾区、贫困人民捐钱捐物,积极献血,亲身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第三,加强党组织活动。党员同志是建设高校文化的骨干力量,是发展高校文化的主力军,而通过加强党组织活动,可以坚定党员对党的各项领导方针政策的理解,提升党员的思想素质。
  3.3 思政育人,深化德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思想功能和德育功能,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还能够把良好的品德准则、高尚的品德境界通过教育手段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将理论内化为道德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
  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力量源泉,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文化教育,将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日常行为,从而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的。因此,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可以使高校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建设重任,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桥头堡。高等教育是社会文明的载体、科学发展的动力、社会和谐的基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其主要职责和使命之一。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推动高校文化的建设。
其他文献
该文基于对创客教育与核心素养在理论源起、共有属性、共通的教学设计原则三方面的契合性分析,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融入创客教育,以凸显创客教育"文化"与"发展"的价值理念。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在医疗设备中,有许多精密的仪器被使用,以前不能够治愈的疾病,现阶段几乎都可以被治愈。近几年,癌症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肝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尤其是网络的使用,使知识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知识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发人的各种潜能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问题凸显。文章以大连西山湖为例,通过环湖实地考察、走访和文献检索,调查了大连西山湖水质污染情况,分析水质污染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目的
<正>汇龙中学,南濒长江,东枕黄海,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薪火传承,积累了深厚的底蕴。新时期的"汇中人"紧紧抓住"名校放大"机遇,十年间实现了四大跨越:从普通中学到南通
考风决定学风、学风关系校风、校风折射未来。没有好的学风,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得不到客观反映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都会受到影响,而教与学正是学校
目的了解厦门疾控系统论文发表情况及特征,并为后续论文的发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登录中国知网(CNKI),在页面默认的情况下,以单位检索文献,剔除会议论文,将剩余期刊论文纳入
好的影视广告其符号必然能够清晰地表达创意,但广告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只能加深观众的印象及对广告的理解,广告的功能还停留在介绍产品的层面,要想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导致我国经济存在着高昂的运行成本,市场参与者的行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已经全面渗透到教育事业当中,并且信息技术在实际的学科教学中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关键性标志之一。所以,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