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心魂的日出朝圣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heng525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许多看日出的著名景地,印度的科摩林海角就是世上最负盛名的日出胜地之一。这个概念,是我高中时从刘白羽先生的《日出》里读到的。不想二十多年之后,我却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了它动人心魂的辉煌日出。2001年2月,我随一个访问团,来到有着“印度硅谷”之称的全印第三大城市班加罗尔。在访问印度一家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和尼赫鲁高等科学研究中心之后,我们乘车来到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科摩林海角,又称“根尼亚古马里”海角,它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处岩石海角,也是印度唯一可以从海上观看日出和日落的地方。
  海上日出,对于我而言只是文学作品里曾经有过的映像,我对海上日出的现实体验疏空如白。我知道,在印度,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是从对太阳的膜拜开始的,他们无不把能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去处奉为圣地,而科摩林海角作为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海交汇的地方,更是古往今来印度人心目里的神圣之地,这让我一度充满无限好奇。
  趁着夜色未消,我们早早地来到这里,可眼前的情景却让我们惊讶不已!成千上万身着各色服饰的人,像一堵堵不动的墙,早已静静地伫立在向海里延伸的长堤上。他们的脸,一致朝着大海深远的地方,没有喧哗、没有嬉戏。那种给人以无限虔诚的感觉,会让你幻然觉得,这眼前曾经迎来送往过无数期待表情的场景,是多么的深切、厚重、庄肃!
  忽然,四周变得更加静寂,海水拍石的声音也清脆起来,人们合十的双手慢慢地护在胸前,一双双深情的眼睛凝视着东方。我知道,太阳就要从他们张望的方向升起来了,于是我心里不停地想:在黑暗中迎接光明的一刹,将会是一个怎样神圣的情景?
  同行的使馆人员告诉我们,科摩林海角在印度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象征着印度教大神湿婆的、供奉康亚女神的库玛瑞阿曼庙就坐落在这里。是的,科摩林海角,这个今天广为人知的名字,只是印度苦难时期英国殖民的悲切代名词。在印度古老的历史里,她的真正名字源于康亚女神的“康亚库玛瑞”。千百年来,康亚女神庙作为印度海岸线的守护神,一直是这里最为壮观的建筑,也是无数艰辛跋涉的朝圣者们一生所向往的精神终点。
  印度是一个为信仰而生的国家,印度教是世界主要的三大宗教之一,它拥有十多亿的信徒,仅次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是印度的精神支柱。这个精神支柱建立在崇尚“来世”的理念上,他们认为,人的今生和往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的“来世”。印度教重视来世的思想出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它以太阳为崇拜对象,认为天的特性是光明,天就是光明体,而太阳则是天光之源。所谓梵天,就是创造宇宙的主神,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神话里开天辟地的盘古。婆罗门教的圣典《森林书》里说:“万物由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天。”所以,梵天在印度教中象征着初升的朝阳,也代表着人生“来世的诞降”。
  来世的诞降,是一切生命轮回的开始,是人生无限神圣的一个瞬息。这如眼前无以数计的朝圣者们,他们把一生的期待寄托在即将到来的神圣一刻,他们用我从未感受过的虔诚之心,来迎接伟大光明体的降临——
  一团期待中的红,坚定地向上升、再向上升。
  当天边的微曦在海天之间开始出现鱼肚的白,大海也开始涌动它的波涛,似乎在张扬它的浩瀚无际,女人身上五颜六色的莎丽和男人身上素色的古尔达,在海风中轻轻颤动。慢慢地,天色呈现出很纯正的蓝,海与天之间的那一线白,缓缓地扩散成一道金黄。不一会儿,那道金黄色的光晕,由虚向实开始明丽起来。一团期待中的红,悄悄地探出一小部分圆,她努力地、坚定地、没有迟疑地向上升,再向上升。刹那间,她突然甩掉了大海,轻快地一跃而出,先前没有光的那一团红,遽然放射出耀眼的辉光,太阳终于升上了海面!
  太阳血红色夺目的光,瞬间照耀在朝圣者们的脸上,这一刻的情景令我震惊无比:那些朝圣们如若一尊尊不动的雕像,他们凝视太阳的眼神,儆谨里带着期盼,坚持中带着新奇;他们一张张历经苦难的脸,虽然早已皱纹满布、青春不在,但在面对一轮初升红日的时候,越发坚毅。积累在蹉跎岁月和历史长河的时光,无法改变他们对信仰的执著,这对于缺失精神信念的人来说,永远无法读懂那些虔诚眼神背后所深藏的、对生命价值最深刻的认识。
  太阳血红色夺目的光,顿时让这一片圣土辉煌起来,蔚蓝色的孟加拉湾,深蓝色的印度洋和浅绿色的阿拉伯海,交汇成无限扩张的三色锦伸向天际。人们沉浸在对“来世”朝圣的喜悦中,这反观出他们对于“今生往世”的轻执,这种轻执甚至到了不愿记录现世所发生的一切悲苦。古老的印度,是一个不太强调记载历史苦难的国家。他们留给世人的,是那些能让人们对未来看到无限希望的无以数计的恢弘庙宇、古老建筑、石刻遗迹,就像眼前不远处的圣雄甘地宫殿、维伟卡南达神宇、提鲁瓦鲁瓦雕像,向世人述说着印度曾经的历史——
  圣雄甘地宫殿,是科摩林角海岸上一座缅怀圣雄甘地的宏伟纪念馆。圣雄甘地,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政治领袖,他曾经两次来到了这里。人们一提起他,就会想到那个剃着光头、随身总是伴着一架木制纺机的苦行僧形象。无论他走到何处,总是有一大群的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的精神感召力,总会激起一阵阵狂热的欢呼。他用“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带领这个民族脱离了英国殖民统治,让一个古老的国家迈向独立,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争取独立的民族主义者。日出的初辉,浸染着圣雄甘地宫殿粉红的外墙,它的光,如同太阳从黑暗中跃出大海那一霎时的彩霞,象征着圣雄甘地最后倒在了他苦难的祖国即将迎来黎明的时刻。后来,人们把他的骨灰撒入科摩林角的三海汇合处,却把他的灵魂永久地留在了这座纪念宫殿里。   维伟卡南达神宇,是印度历史上伟大的宗教改革家维伟卡南达的纪念馆,它坐落在科摩林角离岸约500多米的一个被称为“冥想岩石”的岛上。传说康亚女神在游历世界的千年里,曾到这个岛上苦修冥想,她用修行所得到的法力,打败了企图用海涛淹没世界的恶魔;而维伟卡南达追随康亚女神的脚步,花了两年时间徒步漫游印度次大陆,思考自己和祖国的使命,最后来到科摩林海角,当他听见冥想石上传来女神呼唤的声音时,便立即游过大海登上岩石。他坐在岩石上冥想着印度的过去、现在、未来,突然他觉得伟大的女神、祖国的母亲随着太阳的初升而醒来,她向世界发出祝福和平的声音。随后维伟卡南达前往美国芝加哥参加全球宗教大会,他在会上诠释了印度教的宇宙观义理,为古老的印度赢得了西方世界的尊敬。后来,人们在他曾经冥想过的地方,按照他的真身尺寸铸造了一尊铜像。每天清晨,当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这尊铜像上时,人们就会从维伟卡南达身上感受到他所提倡的“宗教宽容原则”的理性光芒。
  提鲁瓦鲁瓦雕像,矗立在离冥想岩石约70米的小石岛上,据说它在千禧年的第一天被恭迎到这里,所以它新如日出的初辉,习习生光、灼灼放彩。提鲁瓦鲁瓦是泰米尔最伟大的哲人和诗圣,关于他的身世,一如印度其他的圣哲一样被隐没在历史的迷雾中,甚至连他降临人世的时间前后竟可以相差千年。有人说,他曾经是公元前200年科摩林角古老王国的国王,他舍弃荣华而与释迦牟尼飘然远去;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贫苦的织布工,人间苦难却赋予了他思想的智慧、文字的力量。大凡来过这里的人,这位诗人的名字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深痕重印,他用泰米尔语写成的《提鲁库拉尔》诗集代表了泰米尔人古老而光辉文化。人们崇拜他,犹如崇拜印度教中的大神。圣雄甘地一生无限敬仰这位伟大的诗人,他评价提鲁瓦鲁瓦说:“没人能像他一样,贡献出如此智慧的宝藏。”诗人在他的诗集《提鲁库拉尔》里写道:“荷花茎秆的长度取决于水深,而人的伟大在于他思想因应世事的活跃程度。”
  是的,提鲁瓦鲁瓦“顺适环境、因应世事”的思想哲理,代表这块大地文明肇始的菁华。当世界上其它文明的火花才刚刚开始闪烁的时候,这里的圣哲们早己在思索人心与自然交融的奥秘。生生不息的印度河和恒河哺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印度河带着她坚毅的精神最终汇入了激荡的阿拉伯海,恒河带着她深邃的思想最终汇入了沉静的孟加拉湾,而印度洋则带着一个民族灵魂的归宿,交融在科摩林海角,就像圣雄甘地、维伟卡南达、提鲁瓦鲁瓦这三位隔水相望的历史巨人,他们的思想光辉穿越时空,在这三水汇合的圣地也聚合了。数千年浩瀚的古老文明与雄奇的大自然,就这样深切地融为一体,她让一代又一代后来的朝圣者,在“来世”的无限轮回中憧憬着未来。
  我不知道怎样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三色海的波涛在我中心为何久久不能平息?一个民族的信仰,是这个国家的精神主体。科摩林海角的历史巨人,与深山丛林冷寂石窟里一手拨弄着念珠、一手依持着权杖的护法天王形成的鲜明对比,无法令我释怀。
  眼前血红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科摩林海角已是一片辉煌,而这个无限动感的过程,依然被固化在一张张动人心魂的脸上。他们面朝大海,豁然开启的心门,静静地接受着朝阳的希望之光。我们常常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没有多少人理解它的深刻意涵,对于多数人而言,海上的日出只不过是一道寻常风景,而自己仅仅是这道风景里匆匆过客。
  我原本是来看海上日出的,而朝圣者沐浴在一轮朝阳新光里的虔诚,却触动着我的灵魂,给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永恒记忆。
  【作者简介:龙伟,笔名水征、水真,四川大学教授。祖籍四川岳池,1956年生于重庆,先后在重庆桂花园小学、重庆天星桥中学、重庆第一中学读书。1975年作为“知识青年”在重庆潼南下乡务农,1978年春考入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专致先秦文化研究,尤喜先秦文著的研读赏析,偶有诗文散见于报章学刊。】
其他文献
无意中,翻开学生案头的一本书:《中国中学生新作文大全》。本以为该书会满是幼稚的笔触,谁知翻着翻着就舍不得放下了。小作者们只是年龄小,行文所到之处,挖掘得很有深度。  比如有一篇文章名为《中国农民》,作者苏德仁,他应该还只是一名中学生吧。  (一)  文章的第一部分,小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入深地描绘了他与农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小作者乘火车去上海,拥挤的列车上满是徽籍民工。这些民工“买不到座,
期刊
国庆节长假开始,便踏上了去净土的路。曾经的我,没有想象中的爱旅行。说真的,没有在路上,抑或是没有在旅途中的生活只是生存。在姑苏城呆久的我,有了一颗想走得很远的心。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就连路旁的小花都是零碎的蓝。如果有天我厌倦了城市里的纷纷扰扰、人与人之间的淡漠疏离,我想躲到这里来。没有信号,没有网络呆上一个世纪的时光。  人们把这里说成是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它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是离天堂最
期刊
对于石头,一百年的光阴电石火光间的一闪  恰好是一个人一生之长短  我坚信,巧合的存在  我们就是石头打盹中的梦幻  幻想一尊能感知冷暖的躯体由母亲捧在手心长大  历经爱情,战争,和平  假想江山,朋友,敌人  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死亡,消失  最终又重归石头的清醒  用镌刻文字的墓碑  记住我们一闪而过的面容  再逐一取出,一张张模糊,混淆消磨厚重的时光
期刊
喜鹊与我家  我家楼侧,有一棵粗壮垂柳  一窝喜鹊,安家在柳树枝头  我的家,离鹊巢仅有十米  俩家中间,只隔着一层窗户  每天喜鹊刚刚离窝儿,  我们也披衣穿裤甩掉被头  开窗,就听见喜鹊的歌唱  探身,我们向他们连连招手  伴着喜鹊的歌声,人们穿梭不休  时时都听到喜鹊的祝福  在树下,我常散步、老伴刺绣  喜鹊成了陪伴我们最好的朋友  老伴抓把米,天天放在外窗台  飞来的喜鹊,乐得啄食点头 
期刊
一  古今存有真善美,善恶美丑自会分。  仰天长啸放歌声,潇潇洒洒走一回。  二  下有黄土上有天,为人要是不清廉。  天若赐给尚方剑,定要把它送黄泉。  三  江水奔流起歌声,黄河滚滚凑古筝.  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子期又重逢.  四  手中笔墨欲晃动,心中暗暗起歌声。  试问诗从何处来,搁笔凝神望大风。  五  三口铡刀放堂前,明廉清正镜高悬。  秉公执法包晴天,永流相传在人间。  六  三国
期刊
今年元旦非一般,百姓心中热浪翻。  领导核心应届换,春风拂面暖心间。  新年新事新领导,党政军民展笑颜。  恭贺龙年成绩好,高歌同乐迎新年。  恭贺圈庆五周年  作家协会五周年,圣手云集博客圈。  书画精华塞伯虎,诗词经典圣诗仙。  文章气势山河壮,摄影高清真像还。  互敬互爱心相印,共创佳绩献长天。  防白蚁  苍天大树绿葱葱,表面身强腹内空。  风雨不来身挺立,疾风劲恍树即倾。  常年昏度染白
期刊
天 象  星夜美丽  月光的清辉映照着无边的宁静轻风如诉  黑黝黝的远山传来神秘的信息  高人夜观天象 可知祸福凶吉一道流星闪过  八十八个星座的天空  将对应人间怎样的命运?  紫微星异常发亮  狮子座星陨如雨  这异端的天象  是带来灾变还是吉运?  我仰望星空  大地寂无声息  亿万斯年  日月还是永不停歇地运行  怀 念  今生我再也不能与你相遇  今生我对你的思念  就是那辽远的天空和深
期刊
“世林,来,靠爸爸这边坐”,这是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做客,开饭的时候,爸爸振涛对儿子世林说的一句话。世林和我儿子是发小的玩伴,几年不见,已初长成一个翩翩少年了,而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话题就从这开始。  振涛的妻子美娟和我是闺蜜,由于工作三班倒的原因,负责照顾、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振涛的身上。振涛是一个说的少而做的多的男人,不论对妻子对孩子,只要他们过的快乐他就开心。我
期刊
惜 春  节令流转不待人,满园尽是赏芳春。  谁家闭户寻幽梦?方到池塘夏已临。  春 怨  一池碧水紫烟醺,飘泪佳人粉未匀。  憔悴谁知心内苦,落花伤感不宜春。  花 语  痴心寄月总孤零,只有花儿能解声。  盼蕊早开听我诉,闻香何处与春鸣。  怜 惜  春风一夜梨花绽,玉树玲珑满目白。  不是清晨风雨骤,何来朵朵泪粘腮。  秋 归  霜打草衰梧叶落,秋来夏去意凄清。  冷风寒野村烟寂,情思隐隐渐
期刊
春宵霖微未闻声,  梦醒推窗满目惊。  残冰败雪消遁去,  秃树枯草复又青。  农家逢时耕犁响,  一年从此跋步行。  共洒希望大地暖,  唤来秋获百果情。  游关门山  山衔绿水水含山,  山矫水媚互争艳。  山欲关门卷水去,  水落千尺泻北川。  游人泛舟山水间,  奇松怪石映眼帘。  驾云腾雾神气爽,  谁说凡人不成仙!  后注:关门山位于辽宁本溪县境内,风景如画,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