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我积极投身于改革浪潮中,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我做到:情境创设,引发情感共鸣,带学生走进历史;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利用高中历史的学科优势进行情感教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这一学科,学生们公认知识离生活很遥远,觉得学习它没有什么实际用處。而且,还觉得高中历史,知识细碎,知识点很多,不容易抓住重难点。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学生兴趣缺失,课堂学习效果欠佳。
介于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我在深挖教材关联现实的同时,深入研究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利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措施,摆脱了当前的困境。
一、情境创设,引发情感共鸣,带学生走进历史
在任何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都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知识,感悟知识,高中历史教学亦如此。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有利于学生走进历史的发展进程,置身于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经过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次对话,激荡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中,唤醒了自我,激发了感觉,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密切师生关系,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高中生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将来步入社会。然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求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因此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时,设计了师生交流合作的课题: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俄十月革命时面临的严重的缺粮情况,让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引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内容、特点和评价。接着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是否依然适应苏俄的发展?通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苏俄的发展,这时苏俄又制订了新的政策,即新经济政策。然后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特点、评价通过互动完成。这样的教学环节活跃了学生思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实践证明平等、民主、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是学生良好情绪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同学之间成为帮助者、合作者,师生、生生均成为学习的朋友。
三、利用高中历史的学科优势进行情感教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改以来,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方面历史颇具优势。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他们对历史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这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形态,都是人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主观态度。它们都是在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涉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应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关注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讨论课,辨证课、演讲比赛、历史展览等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以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辨证的分析肯定他们为民族、为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四、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
学生觉得历史离他很远,其实我们可以让历史离他很近。根据新课程目标《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结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活动形式的课程,如利用学校图书室中涉及到历史课程的资料,组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通过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参观历史遗存,了解家庭和社会变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知道,面对高中历史教学、教材、高考的急剧变革,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水准与日新月异的教改潮流已不相适应,仍是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高中历史教师亟待迎接一场“学习的革命”,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教学”观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思维创新,才是搞好当下历史教学的可靠保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这一学科,学生们公认知识离生活很遥远,觉得学习它没有什么实际用處。而且,还觉得高中历史,知识细碎,知识点很多,不容易抓住重难点。长此以往,导致部分学生兴趣缺失,课堂学习效果欠佳。
介于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我在深挖教材关联现实的同时,深入研究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利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措施,摆脱了当前的困境。
一、情境创设,引发情感共鸣,带学生走进历史
在任何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都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知识,感悟知识,高中历史教学亦如此。课堂教学环境的设置,有利于学生走进历史的发展进程,置身于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经过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次对话,激荡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中,唤醒了自我,激发了感觉,调动了情感、孕育了兴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一种鲜活的生活。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密切师生关系,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高中生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将来步入社会。然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求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因此历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课时,设计了师生交流合作的课题: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苏俄十月革命时面临的严重的缺粮情况,让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引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内容、特点和评价。接着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是否依然适应苏俄的发展?通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苏俄的发展,这时苏俄又制订了新的政策,即新经济政策。然后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特点、评价通过互动完成。这样的教学环节活跃了学生思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实践证明平等、民主、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是学生良好情绪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同学之间成为帮助者、合作者,师生、生生均成为学习的朋友。
三、利用高中历史的学科优势进行情感教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改以来,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方面历史颇具优势。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他们对历史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这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形态,都是人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主观态度。它们都是在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涉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应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关注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讨论课,辨证课、演讲比赛、历史展览等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以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辨证的分析肯定他们为民族、为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四、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
学生觉得历史离他很远,其实我们可以让历史离他很近。根据新课程目标《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结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活动形式的课程,如利用学校图书室中涉及到历史课程的资料,组织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通过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参观历史遗存,了解家庭和社会变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知道,面对高中历史教学、教材、高考的急剧变革,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水准与日新月异的教改潮流已不相适应,仍是制约素质教育的瓶颈,高中历史教师亟待迎接一场“学习的革命”,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教学”观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思维创新,才是搞好当下历史教学的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