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儿童来说,生活就是玩乐,就是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活动就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活动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观念的引领下,各学校也在逐步落实相关的理念,特别是对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有了具体的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方法成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密切关注的重点,而且在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真正体现数学的乐趣。
一、在活动中探究知识
刚上课,学生的头脑还在浮现课间活动时的情景,注意力不能立即回到课堂上来,此时若把活动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它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孩子们分小组用纸动手折角,每一小组的同学都折角,认真观察所折的角,然后再用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孩子们相互协作,认真观察,主动探究。孩子们观察后回答:“角摸起来尖尖的有些扎手,角的两边摸起来直直的,很光滑。”师在孩子們折的角中,选择几个大小不一样的角贴在黑板上。紧紧追问:“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孩子们比较后得出结论:“角是有大小的。”师进一步设计活动:“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一个活动角吗?”孩子们踊跃参加做角活动,紧接着,教师组织孩子们做游戏:听口令,变大小。孩子们在教师“变大”“变小一点”……的口令中拉动活动角边。通过这个操作活动,为孩子们自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创造了条件,孩子们很容易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就会辨认角。
二、在活动中讲清主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这一课中,我们通常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将梯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来处理的,这样的做法当然也体现了转化思想。问题在于学生如果没有转化意识,一拿到梯形就能这样去操作吗?答案是否定的。但若从转化思想出发,即当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寻求转化的途径,把学习的主要内容讲解清楚,便是转化思想的运用。面临求梯形面积这个问题时,已有的知识基础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已经知道计算方法了,于是我们努力考虑能否把梯形转化成以上这些图形来计算面积?若有了以上思考,将梯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来处理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在活动中巩固强化练习
对一些抽象化的知识,通过活动,可以加深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后,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案例:今天是小强爷爷的生日,爸爸带领全家到饭店为爷爷庆贺,入座后爸爸请爷爷点菜,爷爷把菜单递给小强笑呵呵地说:“今天我让小强为我点菜,但有个原则——不能浪费,钱数控制在200元以内。”请你帮小强来点菜。
学生在帮小强点菜时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数、家人的口味、菜价的高低、营养的搭配等。这样的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能将枯燥的估算知识,通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使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项活动设计内容有情趣性、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关注和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活动。
四、在活动中结束教学
实践表明,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身心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课的结尾设计一些带有竞赛性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的结尾推向高潮。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最后,可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先统计再画图的活动,让学生先统计自己在本节课表现(优、良、中、差)的信息,然后再画图。活动前老师可鼓励学生:“谁画得又正确又漂亮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各个小组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小组一个一个地统计,有的小组干脆喊起来,谁也不甘示弱。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做一些活动,如“快速抢答”“神机妙算”“巧思妙想”“接力赛”等。在下课前穿插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收到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而且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结束学习,并使学生迫切期望下一节数学课的到来。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创造,为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我觉得用活动贯穿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内容,而且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延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2(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
编辑 温雪莲
一、在活动中探究知识
刚上课,学生的头脑还在浮现课间活动时的情景,注意力不能立即回到课堂上来,此时若把活动引入课堂,可以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它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孩子们分小组用纸动手折角,每一小组的同学都折角,认真观察所折的角,然后再用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孩子们相互协作,认真观察,主动探究。孩子们观察后回答:“角摸起来尖尖的有些扎手,角的两边摸起来直直的,很光滑。”师在孩子們折的角中,选择几个大小不一样的角贴在黑板上。紧紧追问:“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孩子们比较后得出结论:“角是有大小的。”师进一步设计活动:“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一个活动角吗?”孩子们踊跃参加做角活动,紧接着,教师组织孩子们做游戏:听口令,变大小。孩子们在教师“变大”“变小一点”……的口令中拉动活动角边。通过这个操作活动,为孩子们自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创造了条件,孩子们很容易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就会辨认角。
二、在活动中讲清主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教学”这一课中,我们通常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将梯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来处理的,这样的做法当然也体现了转化思想。问题在于学生如果没有转化意识,一拿到梯形就能这样去操作吗?答案是否定的。但若从转化思想出发,即当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分析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如何寻求转化的途径,把学习的主要内容讲解清楚,便是转化思想的运用。面临求梯形面积这个问题时,已有的知识基础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已经知道计算方法了,于是我们努力考虑能否把梯形转化成以上这些图形来计算面积?若有了以上思考,将梯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来处理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三、在活动中巩固强化练习
对一些抽象化的知识,通过活动,可以加深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后,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案例:今天是小强爷爷的生日,爸爸带领全家到饭店为爷爷庆贺,入座后爸爸请爷爷点菜,爷爷把菜单递给小强笑呵呵地说:“今天我让小强为我点菜,但有个原则——不能浪费,钱数控制在200元以内。”请你帮小强来点菜。
学生在帮小强点菜时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数、家人的口味、菜价的高低、营养的搭配等。这样的教学,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能将枯燥的估算知识,通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使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项活动设计内容有情趣性、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关注和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活动。
四、在活动中结束教学
实践表明,在下课前的几分钟,学生身心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课的结尾设计一些带有竞赛性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的结尾推向高潮。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最后,可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先统计再画图的活动,让学生先统计自己在本节课表现(优、良、中、差)的信息,然后再画图。活动前老师可鼓励学生:“谁画得又正确又漂亮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各个小组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小组一个一个地统计,有的小组干脆喊起来,谁也不甘示弱。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做一些活动,如“快速抢答”“神机妙算”“巧思妙想”“接力赛”等。在下课前穿插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收到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而且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结束学习,并使学生迫切期望下一节数学课的到来。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创造,为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我觉得用活动贯穿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内容,而且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延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2(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