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特点的乡村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群体,与原居民发生密切联系的一种旅游活动。本文分析了我省十种乡村旅游模式。
【关键词】 黑龙江 乡村旅游 模式 分析
1. 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这种类型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帽儿山吕家围子屯。
2. 依托景区发展型
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必须临近重点景区;二是游客量较大;三是周围农民具备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展这种模式应注意: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的服务功能;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从业农民的组织和引导。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松峰山旅游风景区、扎龙自然保护区。
3. 旅游城镇建设型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是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二是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大。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牡丹江横道河子镇。
4. 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護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牡丹江雪堡。
5. 民族风情依托型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少数民族具备一定规模;民族风情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一是要切实挖掘当地少数民族的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二是要引导当地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三是要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双鸭山饶河赫哲族民族乡、年丰朝鲜民族自治乡。
6. 特色产业带动型
在村镇的范围内,依托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注意:要定位准确,大而全就是没特色;政府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要树立服务意识,避免过分干预市场;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分步实施;大力加强农业和旅游产业一体化组织程度;重视市场推广和自主创新,以特色促品牌。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绥化红星乳品、哈尔滨万宝镇东金集团葡萄采摘节。
7. 现代农村展示型
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因势利导,接待游客参观、展示新农村形象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必须是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知名度较大的农村。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旅游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二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等。
8. 农业观光开发型
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临近城镇、客源市场潜力大;二是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较好:三是农业生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强。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要有良好的项目创意和规划:要认真对客源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客源市场的需求;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加大对项目的宣传促销力度。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农业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9. 生态环境示范型
具备良好生态环境的农村,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引起环境的破坏和退化;要培育旅游开发经营者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杜蒙生态村。
10. 红色旅游结合型
在具备“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在知名度较大的、革命遗迹和遗存较为丰富、旅游接待具备一定规模的乡村开展的。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突出“红色”主线,体现“红色”特征:发挥“红色旅游”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牡丹江的八女投江纪念地。
黑龙江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也相对较多。对于几个中心城市周边的景区就可以采用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开发模式,借助城市的客源和资源。如阿城的许多景区就是依靠哈尔滨而开发、发展的。在大中城市的附近开展“农家乐”、度假村一类的旅游地,满足城市对乡村休闲的需求,并在已有农业和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农业,开展各种观光、体验活动来吸引游客。在各地区滑雪场,调动周边的农民和林业工人参与滑雪产业的发展,可以让有的农民经过培训成为专业滑雪教练,有的农民在雪场附近开了农家特色饭店或家庭宾馆,以各种形式参与雪场服务。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可以依托古村落和民俗传统打“民俗牌”,如同江街津口有一个赫哲族聚落,就是依靠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在镜泊湖、兴凯湖等风景区附近则考虑利用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 刘德谊.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 2006.
[2] 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
[3] 赵立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经济论坛,2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
【关键词】 黑龙江 乡村旅游 模式 分析
1. 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这种类型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帽儿山吕家围子屯。
2. 依托景区发展型
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必须临近重点景区;二是游客量较大;三是周围农民具备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展这种模式应注意: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的服务功能;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从业农民的组织和引导。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松峰山旅游风景区、扎龙自然保护区。
3. 旅游城镇建设型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是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二是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大。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牡丹江横道河子镇。
4. 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護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牡丹江雪堡。
5. 民族风情依托型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少数民族具备一定规模;民族风情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一是要切实挖掘当地少数民族的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二是要引导当地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三是要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双鸭山饶河赫哲族民族乡、年丰朝鲜民族自治乡。
6. 特色产业带动型
在村镇的范围内,依托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注意:要定位准确,大而全就是没特色;政府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要树立服务意识,避免过分干预市场;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分步实施;大力加强农业和旅游产业一体化组织程度;重视市场推广和自主创新,以特色促品牌。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绥化红星乳品、哈尔滨万宝镇东金集团葡萄采摘节。
7. 现代农村展示型
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因势利导,接待游客参观、展示新农村形象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必须是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知名度较大的农村。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旅游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二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等。
8. 农业观光开发型
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临近城镇、客源市场潜力大;二是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较好:三是农业生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强。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要有良好的项目创意和规划:要认真对客源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客源市场的需求;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加大对项目的宣传促销力度。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农业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9. 生态环境示范型
具备良好生态环境的农村,以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吸引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引起环境的破坏和退化;要培育旅游开发经营者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杜蒙生态村。
10. 红色旅游结合型
在具备“红色旅游”资源的乡村,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在知名度较大的、革命遗迹和遗存较为丰富、旅游接待具备一定规模的乡村开展的。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突出“红色”主线,体现“红色”特征:发挥“红色旅游”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黑龙江省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牡丹江的八女投江纪念地。
黑龙江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也相对较多。对于几个中心城市周边的景区就可以采用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开发模式,借助城市的客源和资源。如阿城的许多景区就是依靠哈尔滨而开发、发展的。在大中城市的附近开展“农家乐”、度假村一类的旅游地,满足城市对乡村休闲的需求,并在已有农业和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农业,开展各种观光、体验活动来吸引游客。在各地区滑雪场,调动周边的农民和林业工人参与滑雪产业的发展,可以让有的农民经过培训成为专业滑雪教练,有的农民在雪场附近开了农家特色饭店或家庭宾馆,以各种形式参与雪场服务。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可以依托古村落和民俗传统打“民俗牌”,如同江街津口有一个赫哲族聚落,就是依靠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在镜泊湖、兴凯湖等风景区附近则考虑利用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 刘德谊.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 2006.
[2] 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
[3] 赵立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经济论坛,2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