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疫后能源转型,机不可失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2019年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每日碳排放量下降了17%。虽然这有利于缓和气候变化,但排放量下降的原因却与新冠疫情相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各国政府采取了全国封锁和旅行限制等措施,减少了碳排放。
  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缩减了全球能源需求,碳排放量也随之降低。但疫情是暂时的,一旦全球经济开始复苏,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都将反弹。目前,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有一半来自亚洲新兴经济体。对东盟国家来说,未来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因为它们需要能源来推动经济发展。预计2015~2040年间,东盟对能源的需求将翻一番,两个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地区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预计2015~2040年间,东盟国家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将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从绝对值来看,它将从2015年的6.661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40年的16.2363亿吨油当量。目前,石油是主要能源,其次是煤炭和天然气。但在不久的将来煤炭就会领先,到2040年占比可能会达到53%,与2015年的32.9%相比大幅增加。
  東盟和发展中国家在向低碳经济过渡时,都面临着能源需求与可持续能源供应如何匹配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绿色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氢能和清洁技术。
  利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来淘汰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内燃机汽车,前景十分光明,显然,这一规划也已被列入东盟的发展议程。但为了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煤炭使用量还是会迅速增加。
  用煤发电主要因为其价格稳定以及供应充足。全球煤炭需求已放缓,东南亚地区却与之相反,将煤炭用于发电将对该地区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燃煤发电量的不断增长,当地污染物即碳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成为世界和东南亚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上趋势凸显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在东南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开发环境技术,例如具有碳捕获和封存的清洁煤技术至关重要。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能源变革,目光也从化石燃料转向了清洁能源。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领导人通过谈判达成《巴黎协议》,设定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2℃”的目标,这表明能源转型是全球共同的目标。
  尽管已经确定了共同目标,但每个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和地理环境不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也有所不同。能源转型是一个经济问题,目前的金融体系往往优先考虑眼前的利润,而不考虑中长期的优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清洁技术似乎比传统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系统更昂贵。目前,政府面临的挑战在于要如何分配经济资源来推动能源转型,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且负担得起的能源。
  毋庸置疑,向清洁能源系统的转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根本性影响。转型最大的挑战之一是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这个过程需要相关技术、基础设施和成本作为支撑。
  政府要考虑如何能更清洁地使用化石燃料,考虑通过何种创新技术能够减少碳和温室气体排放,还要采取紧急措施让能源部门脱碳,因为能源部门的排放量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也正是因为如此,能源部门要迅速采用更清洁的化石燃料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倍。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会影响电价,东南亚当地商品和服务会因此失去竞争力。但无论如何,东盟国家现在完全有机会大胆尝试,实现能源转型。
  其中一种选择是在需求、增长放缓和油价便宜的时候取消全面的能源补贴。对穷人的能源补贴可以继续,但要精准发放,避免资源流失到非目标群体。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减少排放。
  疫情后东盟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通过增加就业来恢复经济。因此,在出台一揽子刺激方案时,要确保这些方案既能改善环境、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又能增加就业。比如,可以通过改造提升能源效率,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企业从危机中复苏。
  如果不采取大刀阔斧的行动,疫情消退之后,能源消耗和有害排放又将反弹。所以东盟要当机立断,推动能源从化石燃料体系向更清洁的能源体系过渡。
  ·来源:《东亚论坛》
  ·编译:陈志莹
其他文献
海运和铁路的衔接,对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来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广西的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投入使用后,为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提供了解题方案,成为广西建设“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推手。目前,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每天向渝桂线、川桂线、滇桂线等重点线路发送货物。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畅通“陆海新通道”  钦州港码头上,漂洋过海才抵岸的集装箱被一一装上卡车。几
期刊
当2017年第一趟“渝桂新”南向通道测试班列开行时,也许很多人不曾料想到它此后能提升到的高度,就像许多人不曾料想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会在短短几年内收获如此多务实合作的成果。“陆海新通道”就像是一个万花筒,在每一次合作的“碰撞”中,都有可能“定格”出一份新的惊喜。而由中新双方共建的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以下简称中新物流园)就是其中的一份惊喜。  中新物流园是广西推进“
期刊
2019年,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區的春风吹到了更多地方。这一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区)正式成立。这是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后,广西迎来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  2020年2月,为推动广西自贸区高质量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要从延伸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实现会展业集群
期刊
8月10日,在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火山灰,覆盖了附近的村莊
期刊
展厅里,跨境融资、跨境结算、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服务丰富多样,满足了各国客商的金融需求;论坛上,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的金融领袖和企业精英齐聚一堂,通过汇聚各方智慧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在深层次推动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中,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而生的东博会无疑是极佳的平台。  近年来,东博会通过增设金融服务展、举办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中国—东盟
期刊
据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的统计,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孟加拉国的服装出口额是270亿美元,而越南的服装出口额达到300亿美元。根据该数据,越南已超过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  在全球经济普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越南的服装业出口还能脱颖而出取得如此佳绩,其表现可圈可点。不过,这成绩的得来并非偶然,回顾其过去十多年来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这既得益于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期刊
星汉漫漫,北斗璀璨其间。20年来,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披荆斩棘,在太空部署北斗“大棋局”。如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还让全球各国在导航定位服务上多了一个优质的选择。  中国北斗:更高精度 服务全球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意味着这个由中国自主建设的30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成为继美国GPS
期刊
西汉《说苑》有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5年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作为亚洲首个提倡基础设施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关系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上。5年来,作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新成员,亚投行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让项目落地有声、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专业、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  2020年7月28日,中国
期刊
近日,老挝政府与中国云南交投集团签订磨会高速公路项目谅解备忘录,下一步双方将加强沟通协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据悉,磨会高速公路起于老挝磨丁口岸(连接中国磨憨口岸),止于老挝会晒口岸(连接泰国清孔口岸),全长约181公里,拟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会晒至磨丁僅需1.5小时,会晒至万象仅需6小时。这条公路的建设,对于加强中国、老挝、泰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新加坡建筑师莫玮玮与中国建筑师张永和同龄,同是六字头的同代人,虽然成长环境大不同,但同样是在书香家庭长大,学贯中西,传承本土文化,融合现代美学,提出富有文化个性与个人魅力的建筑语言。  两位建筑大师相识16载,谈起建筑,不约而同地提出建筑的核心问题是造好房子。21世纪造房子,要满足城市生活的发展需求,还要兼顾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的客观环境挑战。  老人城市 以人为本  莫玮玮和张永和的“建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