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多媒体教学走进了中学课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中合理、优秀的部分与现代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整体效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本人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实践,谈谈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关键词]双向;反馈;整合;效益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生物课堂的必然性分析
信息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凸现的特点。在信息量剧增的社会中,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学生必须拥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用恰当工具来学习、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培养学生这些必备技能的要求。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传播手段的跃变。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另一方面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 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新型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集动画投影、幻灯、录像、照片、挂图、板书、录音于一体,由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和管理,通过十分简便的操作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根据课件创意及使用者的意愿有机地结合传输给学生,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能相当好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以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大大地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互反馈,增大教学容量,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还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全面提高能力。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整合的优点
1.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更简单、更具体。生物学是细微、动态而且抽象的一门科学。大部分生理现象,比如人体的细胞分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过程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过去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乏生动性,学生不易产生动态性理解。如果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演示这些生理过程,通过电脑化处理,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细胞的分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更具体、更形象,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生动活泼。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慢放、暂停、快放等方式放映,教师可以边解释边放,将两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必要的强化,使这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使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便于使学生记忆加深,教学中再与讲解结合,使其形象化、趣味化,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是以往单纯的讲述教学法永远不能达到的。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听课时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生一堂课学习成败的重要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为81.7%,而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仅为54.6%。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较语言、板书、书本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生物学中的生理知识具有细微、动态和抽象等特点,所授知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理解起来又有一定困难,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地知识,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强化刺激,促进记忆。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而痕迹的形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的愈强,保持的愈持久,就越容易被激活而产生回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识记的效率。就视听而言,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视-听识记优于单纯的视觉识记或听觉识记,同样的一份材料,单用听觉媒体学习,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15%,单用视觉媒体学习,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40%,若视听并用,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75%。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由于能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强化了刺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文字、声音的颜色、形状、强弱等媒体元素的结合,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就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大下功夫,图片文字、音像视频应有尽有,屏幕画面复杂绚丽,特别是公开课和评优课几乎变成课件制作比赛,认为课件做得越“漂亮”,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实际上密集的视听刺激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同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主题,对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不利,削弱了预期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是教师按照做好的课件顺序播放课件,学生则被动地跟着当观众,缺少思考的机会,缺乏师生互动和交流,影响创新思维特别是想象力的培养,实际仍然是一种由“人灌”演变为“机灌”的被动的填鸭式灌输。
[参考文献]
[1]张铁明.教育信息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自西、杨付英.高中生物学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J].生物学教育,2000.
[4]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关键词]双向;反馈;整合;效益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生物课堂的必然性分析
信息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凸现的特点。在信息量剧增的社会中,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学生必须拥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运用恰当工具来学习、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培养学生这些必备技能的要求。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带来了教育信息传播手段的跃变。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另一方面创设和营造信息支持下的综合化学习活动和丰富多 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新型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集动画投影、幻灯、录像、照片、挂图、板书、录音于一体,由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和管理,通过十分简便的操作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根据课件创意及使用者的意愿有机地结合传输给学生,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能相当好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以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恰当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大大地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互反馈,增大教学容量,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还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全面提高能力。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整合的优点
1.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更简单、更具体。生物学是细微、动态而且抽象的一门科学。大部分生理现象,比如人体的细胞分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过程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过去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乏生动性,学生不易产生动态性理解。如果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演示这些生理过程,通过电脑化处理,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细胞的分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更具体、更形象,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生动活泼。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慢放、暂停、快放等方式放映,教师可以边解释边放,将两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必要的强化,使这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使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便于使学生记忆加深,教学中再与讲解结合,使其形象化、趣味化,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是以往单纯的讲述教学法永远不能达到的。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听课时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生一堂课学习成败的重要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为81.7%,而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仅为54.6%。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较语言、板书、书本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生物学中的生理知识具有细微、动态和抽象等特点,所授知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理解起来又有一定困难,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地知识,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强化刺激,促进记忆。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而痕迹的形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的愈强,保持的愈持久,就越容易被激活而产生回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识记的效率。就视听而言,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视-听识记优于单纯的视觉识记或听觉识记,同样的一份材料,单用听觉媒体学习,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15%,单用视觉媒体学习,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40%,若视听并用,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75%。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由于能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强化了刺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水平。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文字、声音的颜色、形状、强弱等媒体元素的结合,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就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大下功夫,图片文字、音像视频应有尽有,屏幕画面复杂绚丽,特别是公开课和评优课几乎变成课件制作比赛,认为课件做得越“漂亮”,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实际上密集的视听刺激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同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主题,对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反而不利,削弱了预期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往往是教师按照做好的课件顺序播放课件,学生则被动地跟着当观众,缺少思考的机会,缺乏师生互动和交流,影响创新思维特别是想象力的培养,实际仍然是一种由“人灌”演变为“机灌”的被动的填鸭式灌输。
[参考文献]
[1]张铁明.教育信息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自西、杨付英.高中生物学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J].生物学教育,2000.
[4]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