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壤和肥料资源是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保障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土壤肥料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国内耕地资源特点,分析了耕地肥料肥效演變状况,阐述提高耕地肥料资源的技术。在了解相关技术的情况下,结合上文谈及的目前国内土壤肥料状况,思考了改进目前耕地肥力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壤;肥料;生物技术
1 国内耕地资源特点
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km2,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t。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t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那么可绕地球20圈以上。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960万km2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km2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万hm2农田和493万hm2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继续扩大。由于过渡放牧,我国的草场退化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牧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
统观国内耕地资源状况,其特点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土地资源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km2,世界第三。同时,拥有世界10%左右的耕地面积。但是,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亿之多,占世界人口的21.2%。这样折合下来的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面积就非常少。第二,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平均垦殖率为10.2%。我国耕地的垦殖率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5%;世界土地后备资源的储存量约为现有土地的120%,而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的储存量仅为6%。从适宜农民耕作土地的储备来看,仅为0.1平方公顷,而可用于开垦的土地占有量更少,约为0.07亿平方公顷,从而可以看出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第三,耕地退化流失严重,近些年,国内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从早期的116万km2,发展到现在的163万km2,可以说每年都有接近5%左右的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同时,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等原因而占用耕地的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从建国以来,约有1亿左右的耕地被占用。平均每年都有80多万km2的耕地被占用。
2 耕地肥料肥效演变状况
在国内长期的肥料实验研究表明,国内土壤施用氮肥和磷肥会取得较为普遍的增产效果。同时,比较发现,氮肥的增产效果要优于磷肥。但是,如果仅仅施用氮肥,虽在短时间内可获得高产,但时间长了就会降低产量,说明磷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我国北方的土地富含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增施钾肥不会收到明显的增收效果,之后增收效果明显。而南方缺钾,施钾肥后增收的效果多在三五年就能显现。同时,研究还发现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使用,会收到优与单独使用化学肥料的肥效,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增产的效果。
目前,农户为了追求单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比重有所下降,国内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缺失的现象。相关研究显示,国内有超过18个省市追加硫肥后,会起到增产的效果。其中,这18个省市遍布南方、北方各地。
前面 已介绍了耕地资源特点以及肥效演变情况,接下来介绍一下提高耕地肥料资源的技术和改进国内耕地状况的对策、建议。
3 提高耕地肥料资源的技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料,是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是对耕地资源的根本保护。
3.1 新型肥料技术。
一般来说,普通肥料有着使用率低、风险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目前世界肥料产业的三次变革来看,缓/控释肥料最终成为新型肥料研发的技术重点。这种肥料最大的优点在于释放养分的同时,植物也完成了养分的吸收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流程,实现了一次性满足生物生长需求的目的。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本国肥料研发的重点放在新型缓/控释肥的研制上,相信在未来新型缓/控释肥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消费了世界30%的化肥,但新型控释肥料在我国的消费量却不足世界的5%。按照这样的使用速度,国内的磷矿资源最多可供应50年,钾矿最多也就是15年。所以,非常有必要研制新型的肥料以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
3.2 生物育肥技术。
土壤生物肥力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机体促进和满足植物生长、繁殖和优良品质所需的营养需求的能力,并且这一生物学过程对土壤的物理学和化学过程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在最近几年,世界耕地严重退化,土壤生物肥力研制工作正逐渐被国外重视起来。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说法:“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
4 相关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4.1 研发新型肥料。
按照目前的施肥状况,据预测,到2030年将要在全国1亿hm2的耕地上,追施6000多万t的化肥,显然这样是很难实现的,生态也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未来的施肥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肥料的使用率上,而不是增加施肥的面积。由此,必须打破传统观念,通过研发新型缓/控释肥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保证国内粮食的高产丰收。
4.2 加强生物育肥。
我国土壤肥力的提高注重于化学肥料的添加,较少依赖生物育肥的能力。我国占有世界10%的耕地,却消耗着世界30%的化学肥料,化肥污染已成为污染国内土地资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再加上农业、重金属化学物质等的污染,国内土壤生物系统已被严重破坏,土壤中的生物群落锐减、难以有效完成土壤养分的生物转移,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相关的农产品生产质量也是急剧下降,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这些层面考虑,加强生物育肥,保护土壤生物系统,促进土壤肥力,成为当下耕地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
4.3 提高有机肥的使用率。
国内每年约有40亿t的有机肥资源,其中5000多万t的氮磷钾蕴含在其中。而我国每年却仅仅使用了其中的30%,剩余的70%多流失在生态环境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麦秸的焚烧,造成了大气的污染;粪便的排放,造成水体的污染等等。所以,非常有必要提高有机肥的使用率,变废为宝,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新型肥料开发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建宁,左腾云,胡元盛.土壤肥料与我国粮食安全[J].河北农业科学,2009(01).
[2] 白由路,金继运.我国土壤肥料科学的机遇与挑战[J].我国农业信息,2006(07).
[3] 许秀成,张福锁.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肥料创新——探索化肥行业发展之道[J].磷肥与复肥,2007(03).
[4] 张福锁,崔振岭,王激清,李春俭,陈新平.我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植物学通报,2007(06).
关键词:土壤;肥料;生物技术
1 国内耕地资源特点
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km2,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t。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t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那么可绕地球20圈以上。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960万km2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km2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万hm2农田和493万hm2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继续扩大。由于过渡放牧,我国的草场退化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牧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
统观国内耕地资源状况,其特点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土地资源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km2,世界第三。同时,拥有世界10%左右的耕地面积。但是,我国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3亿之多,占世界人口的21.2%。这样折合下来的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面积就非常少。第二,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平均垦殖率为10.2%。我国耕地的垦殖率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5%;世界土地后备资源的储存量约为现有土地的120%,而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的储存量仅为6%。从适宜农民耕作土地的储备来看,仅为0.1平方公顷,而可用于开垦的土地占有量更少,约为0.07亿平方公顷,从而可以看出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第三,耕地退化流失严重,近些年,国内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从早期的116万km2,发展到现在的163万km2,可以说每年都有接近5%左右的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同时,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等原因而占用耕地的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从建国以来,约有1亿左右的耕地被占用。平均每年都有80多万km2的耕地被占用。
2 耕地肥料肥效演变状况
在国内长期的肥料实验研究表明,国内土壤施用氮肥和磷肥会取得较为普遍的增产效果。同时,比较发现,氮肥的增产效果要优于磷肥。但是,如果仅仅施用氮肥,虽在短时间内可获得高产,但时间长了就会降低产量,说明磷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我国北方的土地富含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增施钾肥不会收到明显的增收效果,之后增收效果明显。而南方缺钾,施钾肥后增收的效果多在三五年就能显现。同时,研究还发现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使用,会收到优与单独使用化学肥料的肥效,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增产的效果。
目前,农户为了追求单产量,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比重有所下降,国内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缺失的现象。相关研究显示,国内有超过18个省市追加硫肥后,会起到增产的效果。其中,这18个省市遍布南方、北方各地。
前面 已介绍了耕地资源特点以及肥效演变情况,接下来介绍一下提高耕地肥料资源的技术和改进国内耕地状况的对策、建议。
3 提高耕地肥料资源的技术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料,是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是对耕地资源的根本保护。
3.1 新型肥料技术。
一般来说,普通肥料有着使用率低、风险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目前世界肥料产业的三次变革来看,缓/控释肥料最终成为新型肥料研发的技术重点。这种肥料最大的优点在于释放养分的同时,植物也完成了养分的吸收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流程,实现了一次性满足生物生长需求的目的。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本国肥料研发的重点放在新型缓/控释肥的研制上,相信在未来新型缓/控释肥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我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消费了世界30%的化肥,但新型控释肥料在我国的消费量却不足世界的5%。按照这样的使用速度,国内的磷矿资源最多可供应50年,钾矿最多也就是15年。所以,非常有必要研制新型的肥料以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
3.2 生物育肥技术。
土壤生物肥力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机体促进和满足植物生长、繁殖和优良品质所需的营养需求的能力,并且这一生物学过程对土壤的物理学和化学过程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在最近几年,世界耕地严重退化,土壤生物肥力研制工作正逐渐被国外重视起来。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说法:“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
4 相关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4.1 研发新型肥料。
按照目前的施肥状况,据预测,到2030年将要在全国1亿hm2的耕地上,追施6000多万t的化肥,显然这样是很难实现的,生态也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未来的施肥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肥料的使用率上,而不是增加施肥的面积。由此,必须打破传统观念,通过研发新型缓/控释肥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保证国内粮食的高产丰收。
4.2 加强生物育肥。
我国土壤肥力的提高注重于化学肥料的添加,较少依赖生物育肥的能力。我国占有世界10%的耕地,却消耗着世界30%的化学肥料,化肥污染已成为污染国内土地资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再加上农业、重金属化学物质等的污染,国内土壤生物系统已被严重破坏,土壤中的生物群落锐减、难以有效完成土壤养分的生物转移,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相关的农产品生产质量也是急剧下降,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这些层面考虑,加强生物育肥,保护土壤生物系统,促进土壤肥力,成为当下耕地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
4.3 提高有机肥的使用率。
国内每年约有40亿t的有机肥资源,其中5000多万t的氮磷钾蕴含在其中。而我国每年却仅仅使用了其中的30%,剩余的70%多流失在生态环境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麦秸的焚烧,造成了大气的污染;粪便的排放,造成水体的污染等等。所以,非常有必要提高有机肥的使用率,变废为宝,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新型肥料开发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建宁,左腾云,胡元盛.土壤肥料与我国粮食安全[J].河北农业科学,2009(01).
[2] 白由路,金继运.我国土壤肥料科学的机遇与挑战[J].我国农业信息,2006(07).
[3] 许秀成,张福锁.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肥料创新——探索化肥行业发展之道[J].磷肥与复肥,2007(03).
[4] 张福锁,崔振岭,王激清,李春俭,陈新平.我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植物学通报,2007(06).